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丽清 《内陆地震》1997,11(1):82-86
对1992年12月云南永胜5.4,5.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某些前兆异常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发现了有3个较为明显的特征;1.震前4个半月在滇西北地区快速形成1条北东向地震条带;3.在孕震区范围内出现的前兆种类少,持续时间短,空间较分散;3.永胜地震前滇西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表现出显著的平静-密集-发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应力遥感监测滇西北地震前兆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气象卫星轨道摄动反演地壳区域构造应力降动态场 ,对广大地区进行快速扫描获取地震近源区和震源区短临阶段孕震发震前兆场 ,藉以预测地震三要素———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 ,以期达到预报地震如同预报气象 .对近年来滇西北地震的震例正演计算了丽江、武定强震并绘制其地震前、后应力降动态特征图及其强震前兆应力降异常波动发震时间曲线图  相似文献   

3.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4.
高旭  李志雄 《地震》1994,(6):1-10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其特点是:1.所有的异常都取自每年年底的山东省地震会商报告,而不是取自地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2.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山东地区199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Ms5.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78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川滇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等地震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1],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6.7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等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强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滇西南地区强震的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而滇西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值。表明对川滇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90年以来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  相似文献   

9.
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昭栋  苏鸾声 《中国地震》1994,(A00):141-147
本文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和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震前熵值减少,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对山东和山西地区的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表明,在泽5.9级和大同-阳离6.1级地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10.
汶川Ms8.0级强震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和分析四川汶川Ms8.0级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地质背景,从断层形变的角度研究这次地震前形变场的异常变化情况。结论是:汶川地震区的地形变前兆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局部区域甚至是非常显著的;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反映出了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局部区域的加速活动;从现有形变资料出发,要实现如此大地震的预报仍然缺乏根据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川滇地区钻孔四分量应变仪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唐磊  荆燕 《震灾防御技术》2013,8(4):370-376
通过对比川滇地区6个钻孔四分量应变台站记录的汶川Ms8.0级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的同震应变阶,发现结果不满足四分量应变的自检特性,而且两组面应变的同震应变阶的张压性变化不一致,这可能和地震震级有关,也有可能和仪器的自身特性、台站所处断层环境、台站与震中的距离、元件的方位角等有关.另外,利用钻孔分量应变仪记录的同震应变阶进行相关研究时,还需对数据的可靠性做深入分析,否则可能会产生错误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地震体波斜入射下的断层台阶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山有  马强  韦庆海 《地震研究》2005,28(3):277-281
应用显式有限元法对倾斜断层台阶在地震体波斜入射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P波入射时的竖向运动分量和SV波入射时的水平向运动分量在台阶上角点处存在极大值、在台阶下角点处存在极小值,同时在上下台面还出现由角点激发、向台阶外传播的转换体波与面波。这一结果说明,在断层台阶场地建设重大工程时应离开上角点一定距离,并考虑上下水平表面地面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在土体冻结水热耦合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相变的存在,土体冻结过程中的温度传导与水分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为了更好地描述冻结过程中水分与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饱和土体水分传导方程的研究,考虑冻结过程中的相变,建立了一维冻土水热耦合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差分与有限元程序,并对室内冻结实验进行了模拟。提出误差因子的概念,通过对程序计算中时间步长与计算用时、误差关系的分析,论证了进行时间步长优化的必要性。在两种不同数值方法的对比中,体现了有限元计算的稳定性。提出了调整后的自适应时间步长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时间步的自适应步长法,在不影响模型计算准确度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减少计算用时,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冻结黏土的动力特性,在不同温度(-0.6℃,-1.0℃,-1.5℃)和不同频率(0.5 Hz,1.0 Hz,1.5 Hz,2.0 Hz,3.0 Hz)时开展单轴分级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动应变幅的增加,温度和加载频率对土的动刚度、阻尼特性和残余应变特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骨干曲线均呈线性变化特征,相同动应变幅时动刚度随温度的降低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阻尼比随动应变幅的增加先增加再逐渐减小,加载末期呈略微增加趋势;相同动应变幅值时阻尼比随温度的降低和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同一级荷载下残余应变随循环次数呈线性不断增加,加载级数越高,残余应变增长越快;不同温度和频率时dε_(pd)/dt随动应变幅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动应变幅时dε_(pd)/dt随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大同镇川堡井水位阶变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大同镇川堡井1988年6月~1991年12月原始记录曲线的水位阶变资料,认为该井水位阶变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的蠕动,也反映了两次大同—阳高地震前应力应变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升、降轨InSAR形变场及余震精定位结果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模型,通过PSGRN/PSCMP程序获得同震水平形变场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结合玛多MS7.4地震周边形变同震阶变台站分布特征,探讨同震应力场变化与同震阶变台站分布间的关系。模拟得到的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此次玛多地震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水平形变量主要集中在巴颜喀拉块体内,其次是北部的柴达木块体;羌塘块体以及祁连块体同震水平位移量较小;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作为一条NE倾向的走滑型断裂,断层上盘区域滑动量明显大于下盘,模拟得到的最大水平形变量达1380mm;形变同震阶变的台站主要集中分布在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以及西秦岭等地区,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位于此次玛多地震同震正应力变化正值区域,而西秦岭等地区则处于玛多地震同震剪切应力变化的正值区域,即出现同震阶变的台站与同震应力场变化的正值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动力刚度计算方法-"盐溶”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了采用盐溶法(damping-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争动力刚度时,在某些频率点(奇点)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一种多次逼近的改进办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在一般情况下,动力刚度的奇点是未知的。本文建议的逼近技术可用于校核这一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阶跃响应在时域解析测定地震计参数的方法,并对合理确定响应的时间零点提供了一种方法。对JC-V100 3D型便携式短周期地震计及与其配套的EDAS-3M型16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仪组成的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JC-V1003D短周期地震计的传递函数进行测试是可行的,对地震计的阻尼系数Dc和自振周期Tc的测试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地震计阶跃标定自动处理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定是监测运行中的地震计主要技术参数的有效手段,保证了观测数据的产出质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地震计阶跃标定算法,旨在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适合计算机自动的,成批的处理标定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计阻尼和自振频率的频域测定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利用地震观测系统中的阶跃标定响应记录 ,在频域基于阶跃信号的幅频特性确定地震计的阻尼常数和自振周期。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具体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