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关于西沙群岛的星虫类,作者于1982年曾报道过9种,其中管体星虫属(Siphono-soma)仅有邱米管体星虫S.cumanense(Keferstein)一种(Sato,1939年曾报道采自我国台湾)。本文报道西沙群岛管体星虫属的一新种一南海管体星虫S.nanhaiensissp.nov。 此新种于1980年4月26日采自我国西沙群岛的石岛,模式标本存在青岛海产博物馆,编号为XSX 80-45-1。 南海管体星虫(新种)Siphonosoma nanhaiensis sp.nov。体大,圆筒状,后端骤然变细,呈圆锥形。体谈肉红色。躯于长150-200毫米,宽8-15毫米,吻长40—60毫米,宽6—10毫米。触手指状,围绕口部呈放射状,共12纵列,长短各6列,相间排列,每列  相似文献   

2.
戈芬星虫属隶属于方格星虫纲、戈芬星虫目、戈芬星虫科,世界共报道10种,其中2个种各有2个亚种。本文报道我国沿海戈芬星虫属共计3种,即:珠光戈芬星虫、长戈芬星虫和普通戈芬星虫。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方格星虫属(星虫动物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作者采自我国沿海的方格星虫属共计5种,分隶于2亚属。反孔亚属印度方格星虫和方格亚属裸体方格星虫、挪威方格星虫、强壮方格星虫、拟安氏方格星虫。  相似文献   

4.
澳洲管体星虫(Siphonosoma australe)是海南当地极具特色的星虫资源, 经济价值高。近年来该资源急剧衰竭, 开展星虫资源恢复与保护十分重要。文章对海南澳洲管体星虫卵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1) 卵细胞发育经历4个阶段: 生长前期, 体腔液中大量光滑的凹饼状红细胞出现表面凹凸不平的褶皱(直径小于30μm), 暗示这些红细胞是卵原细胞; 生长后期, 30~40μm的卵细胞表面褶皱消失, 变成光滑的圆厚饼状, 并出现厚度1μm的卵黄膜, 卵黄颗粒开始积累; 成熟前期, 卵细胞球状, 直径60~120μm, 卵黄膜增厚至5~11μm, 卵黄颗粒增多, 细胞核增大, 部分染色质形成高电子密度的团块散布于核内; 成熟后期, 直径120μm, 卵黄膜厚11~12μm, 卵黄颗粒充满整个卵细胞, 膜孔外露于膜表层。2) 成熟期澳洲管体星虫卵黄膜仅分为两层: 有一定厚度的均质内层和多层重叠膜结构组成的外层, 同时外层上覆盖有粒状突。膜孔结构简单, 主要是膜凹陷折叠形成。3) 卵黄颗粒分为Ⅰ型和Ⅱ型, 其发生途径主要由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演变而成, 亦可由卵母细胞吞饮而成。最为常见的是高尔基体包裹形成的Ⅱ型卵黄颗粒。4) 海南文昌海域澳洲管体星虫的繁殖季节为4—8月, 其中5—7月是繁殖高峰期。3月初卵母细胞开始出现, 4—8月成熟卵细胞在体腔中保持一定密度, 9月份卵细胞密度降至极低, 10月份后消失。澳洲管体星虫作为一种新的具有热带特色的水产种质资源, 其卵细胞发育及生殖周期研究将极大推动其繁育及保护的相关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5.
方格星虫属动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格星虫纲(Sipunculidea Hasehek,1883)方格星虫目(Sipunculiformes Cutler et Gibbs,1985)方格星虫科(Sipunculidae Quatrefages,1865)方格星虫属(Sipunculus Linnaeus,1766)动物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和加勒比海等海域。全世界11种,我国5种,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6.
星虫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虫(Sipunculida)是一小类不分节、蠕虫状的海产体腔动物。目前,世界上已记录星虫共约16属250多种,我国已发现2科8属36种。星虫动物门下只设立一个星虫纲一个星虫目,其下分为4科,分别为Golfingiidae科,Phascolosomatidae科,Sipunculidae科和Aspidosiphonidae科。其中Golfingiidae科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近半。星虫动物主要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沙、泥沙底质及岩礁、珊瑚礁、藻场的沉积沙泥环境中,营埋栖生活,温带至热带海域均有分布。绝大多星虫种类具有经济价值,不仅是底栖经济鱼类和甲壳类优质的天然饵料,不少种类还是海珍食品。光裸方…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星虫类研究Ⅲ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连续报道南海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第三部分即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本属系1902年由Shipley氏订立。据文献记载属中的种均分布于热带海,通常钻孔于珊瑚石中。作者仅鉴定了马岛石管星虫(Lithacrosiphon maldiuensis Shipley)一种。本属在中国海是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星虫类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虫类广泛分布于三大洋中,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和近岸水域。有许多种类栖息于珊瑚礁间。关于我国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1980年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浪花礁、赵述岛、东岛等地采得不少此类标本,作为第一部分报告。  相似文献   

9.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裸体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精子的超微结构.这2种星虫成熟精子均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但其精子头部的超微结构不尽相同:裸体方格星虫精子的头部与可口革囊星虫精子的头部相比较小,由棒状"八"字形顶体与哑铃形细胞核及顶体下腔构成,而顶体下腔内没有明显的顶体棒结构.可口革囊格星虫精子的头部虽也由顶体、顶体下腔和核组成,其顶体呈圆弧形,精核为鸭梨形,核物质电子密度高,核内含空泡,顶体下腔中似有一顶体棒结构.这2种星虫精子的中部和尾部基本类似,仅中部的线粒体数目不同,裸体方格星虫精子的线粒体略少,有4~5个,而可口革囊星虫精子有5~7个.精子的尾部由远端中心粒延伸而出,均为细长鞭状,由轴丝及包绕轴丝的质膜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精子的超微结构可以作为鉴别这2种星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鹏湾星虫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鹏湾的星虫类(sipuncula)过去未曾报道。作者自1980—1983年进行了我国南海星虫类区系分类的调查采集。本文就1983年5月至6月在大鹏湾采集的标本共132个,初步鉴定为5种,分隶于4属。  相似文献   

11.
砗磲科(Tridacnidae)的种类全部生活在热带浅水珊瑚礁。它们只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动物区系区。1956-195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西沙群岛获得许多砗磲科的标本;1975年作者参加西沙群岛的考察,又特别注意观察、采集这类动物,得到较多的标本和资料。 砗磲科是双売类中一群高度特化的种类,它的外套膜大、很发达,有大量的单细胞藻虫黄藻(Zooxanthellae)与之共生;外套膜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玻璃体(hyaline organ),它们能聚合光线使虫黄藻大量繁殖作为自身养料的一部分,这一过程 Yonge(1936)取名叫“耕殖”(farm),这种蛤一藻的特殊关系叫互惠共生(Symbiotic mutualism)。 砗磲科贝壳方位的辨识与正常双壳类相反,这是由于它与虫黄藻共生的特殊关系导致外套膜面积增加,以致使这类动物生活时原来在背面的壳顶、铰合部和韧带朝下成为腹面;原来的腹面由于植物耕殖组织(plant farming tissue)的发达而移到背面,也即贝壳的自由端朝上。动物体的软体部也有少量“逆转”,前闭売肌消失,前收足肌移到后面;后闭壳肌和后收足肌相邻移到贝壳中央;足和足丝从贝壳铰合部的对应端——腹斜面的足丝孔伸出,直接在底面固着。 为了叙述方便,确定砗磲科贝壳方位时按以下方法:把壳顶朝下,铰合部与手持者相对,这样铰合部的末端是前端、相反的一方是后端;贝売的游离端朝上为背部,壳顶和足丝孔朝下为腹部,在手持者左面为左売,右面为右売。 根据 Rosewater(1965)的意见砗磲科全世界只有6种,这6种在我国西沙群岛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连续报道南海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第三部分即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本属系1902年由Shipley氏订立。据文献记载属中的种均分布于热带海,通常钻孔于珊瑚石中。作者仅鉴定了马岛石管星虫(Lithac-rosiphon maldivensis Shipley)一种。本属在中国海是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13.
青岛气温变化趋势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岛月平均气温资料(1898-1992年),研究了95年来青岛年与季气温变化趋势。指出95年来青岛年与季平均气温变化是上升的。其中春季增温最显著,冬季次之,秋夏增温最小。同时,根据年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了气候转换期;1904-1929年为变冷期;1925-1953年为变暖期;1954-1979年为变冷期;1980年以后又是变暖期,预测该期的最暖时间将出现在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4.
根据1898—1992年青岛年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青岛95年来的气候变化,指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变暖趋势,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分析了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气候阶段,还采用信噪比方法检验了95年来青岛气候突变。利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周期。这些结果与北半球和我国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Pseudocycnus appendiculatus Heller is described and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New Zealand, on Thunnus alalunga (Bonnaterre, 1788). Pseudocycnus spinosus Pearse, 1951 and P. thynnus Brandes, 1955 are thought to be synonyms of P. appendiculatus. Other species previously placed in the genus are discussed and the action of Yamaguti (1963) in removing them to other genera suppor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amily Pseudocycnidae Yamaguti, 1963 cannot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family Dichelesthiidae Bassett‐Smith, 1898.  相似文献   

16.
渤海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渤海的鱼类区系,张春霖等(1955)曾报道了116种;林福申1)根据1958年6月-1959年11月渤海大面试捕资料(其间12-3月未调査)记载了渤海底层鱼类74种,他在分析了这些鱼类的区系性质后提出,其中暖水性鱼类19种、温水性鱼类44种、冷温性鱼类11种,并认为渤海鱼类的区系性质属温水性。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底拖网逐月试捕调査和1983年6,7月上层拖网试捕调査资料,以及有关文献和本所历年来的采集记录鉴定,渤海已记录的鱼类有19目,66科,156种,其中我所试捕调查获108种,文献和采集记录补充了48种。本文根据以上资料,对渤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进行分析。渤海鱼类名录和种的区系性质按分类系统(成庆泰、郑葆珊,1987)列于附表。由于调査范围、时间及捕捞工具有限,遗漏种类在所难免,但作者认为上述材料已基本上能反映渤海鱼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水母类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类群之一,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广,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有些种可作为一定海流或水团的指标。水母类除钵水母纲的少数种,如海蜇可供人们食用外,多数水母是幼鱼和甲壳类幼体的敌害,水母类触手的刺细胞或粘细胞含有毒素,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东海水母类研究工作先后有 Collingwood(1868)、 Light(1924)、林绍文(1937)、Sproston(1949)、丘书院(1954)、许振祖等(1962、1974)、高哲生等(1962)、洪惠馨(1964)、张金标等(1975)。以上大部分偏重于分类工作,研究材料大多采自沿海局部地区:因而不能概括东海水母类整个面貌。本文就东海水母类种类组成,分布概况及其与水文要素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本文所用材料是我所调査船于1959年1-12月在北纬28°以北、东经124°以西东海西部水域、1975年10月、1976年6-7月、8-9月三个航次在北纬26°31''-31°30′、东127°以西,水深30米以外的广阔东海大陆架区和1978年5月29日-7月3日在北纬26°31′-32°30′,东至东经129°,水深40米以外包括冲绳海槽在内的广大水域,进行浮游生物拖网采取的样品。 采集用大型浮游生物网(网长270厘米、网口面积0.5㎡、GG36筛绢)从底至表垂直拖网、标本用5%福尔马林海水固定,定量方法采用个体计数法,然后换算为单位体积水体中的个数(个/100m3)。  相似文献   

18.
流沙湾海草床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 结构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2—11月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对广东省流沙湾海草床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 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流沙湾海草床海域浮游动物共有49种和13类浮游幼虫, 群落结构主要由桡足类和浮游幼虫所组成。优势种共有20种(类), 4季均为优势种的种类有2种: 针刺拟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年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4.8ind/m3和132.2mg/m3, 高峰期位于夏季, 低谷位于冬季, 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浮游动物生物量与丰度、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与叶绿素a和水温呈较明显的相关性, 而生物量和丰度与盐度和PO43?呈负相关, 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