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台地震速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台网正式运行以来记录到主要的网内、网缘、网外地震的各种震相特征和定位参数 ,总结研究各区的震相特征、台站记录状况和震级的误差 ,力争提高台网地震速报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 5 .0级地震 (9.2 1地震序列取ML≥ 5 .5级地震 )测定了Ms震级 ,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由福建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编的地震速报操作平台软件中的七个子程序及其主程序对提高地震速报速度的作用 ,同时也详细阐述实现该软件的几项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福州、小陶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种定位参数 ,总结了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 ,结合地震速报的规程 ,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南投、台中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定位参数 ,总结出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 ,结合地震速报的规程 ,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媛  颜利君  廖诗荣  杨佳佳  庞瑶  蒋策  房立华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5-2022052005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604211341391118°40′26°22′118°41′26°22′闽清湾口417Ⅴ水库诱发地震  现场调查所确定的宏观震中位于闽清湾口前洋村附近(见图22-1),与微观震中基本吻合,仅有2公里的误差。二、地震烈度分布自1993年3月底水口水库开始蓄水,5月份起就有诱发地震发生,后逐渐频繁,且震级加大。本次41级地震是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经过现场考察,绘制出地震烈度分布图(图22-1)。图22-1 水…  相似文献   

9.
贵州数字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已经建立并运行14个数字地震监测台站。根据地震仪器的性能对贵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震级排序法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2008年全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实测地震资料进行了检验。结论为贵州大部分地区能够监测≥ML2.1级地震,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ML1.9级地震,西部≥ML2.3级地震,北部地区监测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周瑞琦  姚孝执 《云南地质》1990,9(2):134-146
(一)前言 1988年11月6日,云南省西南部澜沧—耿马一带接连发生两次强烈地震。据昆明遥测网测定,第一主震7.6级,发震时刻为11月6日21时03分14秒,微观震中为北纬22°50′、东经99°43′,震源深度13公里。第二主震7.2级,发震时刻为同日21时15分36秒,微观震中为北纬23°23′、东经99°36′,震源深度8公里。两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均为9度,等震线长轴为北西—南东方向。其中7.6级地震9度区沿黑河河谷分布,长32公里、宽4公里;8度区长51公里,短轴18公里;7.2级地震9度区长轴25公里,短轴13公里;8度区长轴50公里,短轴平均22公里。(图1)  相似文献   

11.
薛艳  程佳  刘杰  杨文 《地球科学》2014,39(4):481-491
巽他海沟西侧地壳北向运动的差异性是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成因.库仑应力计算表明,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2次特大逆冲型地震对本次地震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有记录以来至2011年,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带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震源区附近存在5级地震空区,2004年大震后该空区被打破.震前6年、4.5年和3个月发生了3组前震活动,其中最显著的是震前3个月发生的7.2级直接前震.   相似文献   

12.
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有可能首先在中国实现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 ,成功地做出了一些地震的临震预测及年度 (中期 )预测。可以预测几千km以外的 7级以上大地震。预测地震 3要素 (发震时间、震级及地点 )所达到的精度在地震史上也是罕见的。文中介绍了我们所用的主要地震前兆观测方法 :次声波、地应力、地电脉冲、大地微动、引潮力共振叠加等。文中还介绍了几次较好的临震预测及年度预测震例。从近几年的地震预测实践证明 ,对 7级以上大地震做出准确的预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发震构造分析及考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为: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固关段;秦陇地震震中在陇县固关镇一带,震级为6$ {}^{3}\!\!\diagup\!\!{}_{4}\; $级,震中烈度为Ⅸ度。该地震的研究对于六盘山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青藏块体北东向扩展的动力学过程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701091153511177°249°1177°249°长泰坂里371926Ⅴ主震型  微观震中定位于安溪龙涓的半林附近,宏观震中确定在长泰坂里的黄西坑,在前者西南面5公里左右。表中的震级为全省的平均值ML=37级。依据宏观烈度分布图,采用古登堡与李希特以及马德里的计算公式,得出的震源深度分别为19Km和26Km。图3-1 1977年1月9日长泰坂里地震等震线图二、地震烈度分布从图3-1可以看出,宏…  相似文献   

15.
准确地预测地震危险区,是实现地震预报的重要前提。我们配合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做了一些破裂模拟实验,现将所获得的初步成果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一、问题的提出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小于五、六十公里,震级大于5级,称为浅源强震。它们绝大部分位于地壳大型活动断裂带上。研究表明:震中沿活动断裂带的迁移与断裂带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依托ARC/INFO平台,把湖北省近四十年所发生的地震的震中、震级及发震时间从文字记录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并具有大地坐标的空间点位信息;利用平台功能强大的编辑模块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RCVIEW的桌面制图优点绘制基本图件完成输出与查询。该过程是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数据准备,同时也为湖北省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一个重要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地震速报评比”的重要性及“地震速报评比”软件的研制及使用效果。认为用该软件进行速报评比可使评比结果更公正、准确,评比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量取脉冲标定波形的幅度与周期是数字地震台网的一项日常工作。采用人机结合方式量取脉冲标定波形不仅每天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而量取的过程中会引入较大的人为误差。为此 ,我们开发脉冲标定波形处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脉冲标定波形的计算机自动量取、脉冲变化曲线的自动绘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胡萌萌  吴中海  黄小龙  李浩民 《地质学报》2020,94(10):3090-3105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众多活动断裂,是典型的历史强震多发区。1588年通海- 曲江7. 0级地震发生在近南北向小江断裂带与北西向曲江断裂的交汇部位。前人基于该处曲江断裂行迹较明显,活动性较强,并且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潜能,多认为其为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但本文在重新梳理地震史料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发现小江断裂带南段西支并未被曲江断裂截断,而是错断并穿过曲江断裂继续南延。结合对曲江断裂7级以上地震复发能力的计算,笔者认为1588年通海- 曲江7. 0地震的发震构造并非曲江断裂,而是小江断裂带西支的南延段落。同时,根据烈度- 震级关系式和地表破裂长度- 震级的关系式计算得到1588年通海- 曲江地震的震级只有6. 5级左右,其强度可能被高估。基于新的调查研究结果,进一步对小江断裂带南端的活动构造格局及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重新分析后认为,小江断裂带南段与北西向的曲江断裂和石屏断裂之间存在相互切割限制的关系。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常常是拉分盆地的发育部位,形成有高大谷地,曲江盆地和建水盆地等。重新梳理该区震中烈度≥Ⅸ度的历史地震发现,小江断裂带南段东支建水以北是该区显著的历史地震空区,在未来的防震减灾工作中需给与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福建及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震活动概况1999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在经历了1998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今年下半年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相继发生惠安海域48级地震、福州38级震群和水口库区32级震群活动,地震活动继续呈现强弱交替起伏变化的特征,显示该区地震活动仍呈较强态势。东南沿海地震带目前处于二十世纪以来第Ⅴ个地震活跃幕的后期阶段,估计中强地震活跃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二、地震频度和强度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地震132次,其中20≤ML≤29级地震123次;30≤ML≤39级地震16次;40≤ML≤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