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邮轮旅游是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经济拉动效果强、辐射带动区域广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旅游业中得到较快发展。大连市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条件。应用SWOT理论对大连市邮轮旅游开发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大连市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大连市邮轮旅游健康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的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地形地貌及类型分布特征对指示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海平面升降、海洋水动力等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侧扫声呐、单波束测深、表层沉积物取样等方法,分析了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宣德环礁为残缺型环礁类型,中部为潟湖沉积,礁盘之间形成西沙洲口门、“红草门”、环礁西缺口和环礁南缺口等4处水深超过60 m的深水口门,并首次识别了西沙洲口门;(2)宣德环礁水下地貌类型可划分为3级11类地貌类型。研究区的沙波及槽沟等动力地貌单元显示,宣德环礁浅水区海底特征地貌由盛行季风和波浪场所控制,深水口门形成的潮汐通道水体为塑造宣德环礁潟湖区动力地貌的主要因素。研究区东南部向海坡存在6级水下阶地,通过对比南海珊瑚礁阶地特征,宣德环礁向海坡阶地成因很可能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地壳沉降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发游艇旅游有助于推动海上旅游及海洋经济发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概念理论体系。文章全面总结和探讨游艇旅游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中外差异性,对比研究与之相关的海上旅游、游船旅游、邮轮旅游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游艇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存在的误区;最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旅游者4大核心利益相关主体角度,提出我国游艇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为游艇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沙群岛的人文旅游资源,大部集中在永兴岛上,现共有八处。1.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自宋代开始,中国水师即开始巡视西沙海域。1909年4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海军官兵180余人,分乘3艘军舰视察西沙群岛,查明岛屿15座,命名勒石,并在今永兴岛上升旗鸣炮,重申主权。 1939年,日本以武力侵占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派遣气象人员考察了南海诸岛。1946年9月,当时的海军参谋张君然三下南海,四进西沙,作收复前的准备工作。11月  相似文献   

5.
从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孤立台地生物礁沉积模式2个方面对巴哈马滩与西沙群岛进行对比分析:巴哈马滩礁区主要沉积粒状灰岩、泥质灰岩、斜坡发育生物碎屑灰岩,海底文石和镁方解石胶结作用强烈,致大部分原始孔隙度阻塞,孔隙度降低;西沙礁滩海滩岩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地层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各种藻类格架的杂乱分布增大岩石的孔隙度。巴哈马滩以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为主,发育台地边缘斜坡及滩礁型孤立台地,西沙孤立台礁区主要发育永乐、宣德2类环礁沉积系统,以及台地边缘礁、塔礁、马趾礁、环礁、点礁等多种生物礁类型。大巴哈马滩具有侧向生长的潜力和周期性进积作用的特征,西沙陡坡高能带发育进积型与侵蚀型2种沉积类型,风暴潮与盛行风作用成为灰沙岛的主要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6.
金希 《海洋世界》2014,(4):28-31
<正>随时随地停在海中,或是去到南北极,这些都是飞机目前不可能让游客体验的地方。而这恰恰也是邮轮卖座之处。一些黄金航线,从来都不缺游客,而360天环游地球,更只是邮轮才能体验的。世界邮轮的数量仍然在增加,但和以前的邮轮不同,现代的邮轮已经完全向旅游方向发展了。可以说,邮轮已经完成了"邮"的历史使命,正在朝着"游"的方向前进着。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我国南海地区邮轮旅游合作,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展相关机制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海地区存在邮轮旅游合作的基础,制约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政治军事不稳定、地区经济利益和发展不平衡、出入境情况差距较大、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忽视邮轮本身的旅游价值以及配套设施、服务和人才不足等;未来我国在南海地区开展邮轮旅游合作应着重做好顶层设计、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航线和产品、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大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环礁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是环礁沉积地貌环境演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永乐环礁晚全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和常量化学元素垂向分布与变化特征,我们在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瀉湖内进行了详细的取样,开展了重力柱状样的AMS14 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永乐环礁晚全新世海底沉积物沉积速率约0.778mm/a;根据沉积物常量地球化学含量测试,CaO含量最高,其次是MgO,其他元素含量均小于1%,可以将常量元素组分分为5类。CaCO3含量和MgO/Al2O3含量比值都非常高,说明本区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生物成因,极少量来自其他物质输入;与晚全新世气候相比,总体上永乐环礁瀉湖沉积速率随SST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综述旅游非优区概念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以"西沙群岛"为例,探究衡量某地区是否为旅游非优区的标准;通过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条件,从资源、区位、生态环境和经济背景等方面探寻导致旅游业发展劣势地位形成的因素;最后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质灾害对海岛开发的影响显著,西沙群岛以13 km~2的海岛陆地面积管辖着约260万km~2的海洋国土。随着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成立,西沙群岛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和海洋工程设施建设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文章从海岛海洋地质灾害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入手,选取西沙海域典型地区的海岸侵蚀和海底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灾害特征识别及灾害机理分析,并提出了防护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西沙岛礁开发中的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设海南“海洋大省”高潮的兴起,对西沙群岛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西沙群岛资源丰富,而又具有近海岸岛屿不同的特色,在开发上必须按照区域位置、资源特征来划分各个功能区,以完善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全面和长远效益,对西沙的经济开发起到指导作用。还就西沙群岛经济开发的阶段划分阶段目标提出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邮轮旅游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旅游业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在总结和介绍邮轮主要污染类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作为目的地市场接待邮轮乘客产生的污染物量进行定量估算,并着重对上海港邮轮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情景分析。由此对我国邮轮环境污染控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制定政策法规、燃料和排放标准以及科技创新、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各港口城市相继以建设邮轮母港来发展邮轮经济,但大多数邮轮港口经济收益甚微,形成邮轮港口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并出现不良竞争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亟须合理规划和建设邮轮港口、科学配置相关资源以及促进邮轮旅游产业良性发展。文章利用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和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2008—2018年中国主要邮轮港口群(渤海湾邮轮圈、长三角邮轮圈和南部邮轮圈)进行空间聚集和竞争格局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加强整体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稳定上海港的邮轮中心地位;细分港口资源和区域特色,对渤海湾邮轮圈差异化定位;充分发挥南部邮轮圈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基于海洋资源的邮轮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邮轮旅游给大量的游客提供了利用海洋资源的机会,但邮轮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给海洋和旅游目的地造成了环境影响。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口岸城市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邮轮经营者对邮轮环境污染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探讨的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邮轮的环境污染加以分析和控制不失为一项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洋邮轮旅游产业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有极大的潜力。近些年来,邮轮旅游产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邮轮旅游业迅速兴起,使多级邮轮市场开始向中国倾斜,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章首先对比了邮轮旅游业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分析方法,并介绍了上海海洋邮轮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其次用"SWOT"分析法的角度讨论了上海邮轮旅游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最后针对上海海洋邮轮旅游产业,分别从改善环境、扩大宣传、丰富航线和完善港口设施等方面提出了邮轮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变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证研究方法,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在旅游空间和旅游方式两方面的变迁。在海洋旅游空间变化中,呈现出从海滨游发展到海上游,进一步延伸到海底游的立体发展演变格局。在海洋旅游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参与性强的特点,并出现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闲化旅游趋势。引发海洋旅游变化的原因首先来自于人均收入增长,为人们出游提供了物质基础;闲暇时间增加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时间保证;旅游休闲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将旅游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交通等旅游设施的建设使旅游更加便捷而舒适;海洋多层次开发使海洋旅游有了更丰富内容,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7.
西沙群岛灰砂岛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沙群岛灰砂岛是晚玉木冰后期在各环礁的宽广礁坪上堆积的砂岛,堆积物质为礁碎屑和生物砂、砾.它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季风风浪、海平面变化、礁坪的发育和环礁礁湖的变迁等有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丰富了生物礁的内容,为生物礁经济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的资料,并为礁相油气田的研究提供将今论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金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4月9日在广州不幸逝世,享年54岁.黄金森副研究员的主要著作有:“我国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特征”、“中国海岸的主要特点”、“南海珊瑚礁和红树林研究”、“我国南海诸岛”、“南海中北部岛礁地貌与沉积特征”、“中沙环礁特征”、“西沙群岛现代海滩岩岩石学初见”、“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泻湖的初步分析”、“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区的地貌特征”、“珊瑚礁环境变迁及其自然生态系保护”、“广东南澳岛地貌及其开发利用”、“我国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与管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战略问题”、“蒸发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2,(10):6
8月24日,执行西沙群岛地名普查现场调查任务的"中国海监71"船、"粤湛江8313"船和"中粤32"船在海南省三亚市靠港,这表明历经2个航次共34天的西沙群岛地名普查现场调查任务圆满完成。本次调查取得了3项成果:摸清了西沙海岛名称及其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面积、岸线长度和已有海岛名称标志等基础数据;了解了西沙海岛的人口状况和海岛开发利用情况;掌握了西沙群岛的岸滩、港口、动植物资源等第一手资料及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此次调查是我国近20年来第一次全面、  相似文献   

20.
中沙环礁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文章基于中沙环礁地形、地质采样、多道地震等调查数据,选取水深、沉积物类型、构造、滑坡易发区和坡度5个影响因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和层次分析法对中沙环礁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性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分析了不同因子对中沙环礁稳定性的影响,其中沉积物类型、坡度和水深是影响台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台地周缘斜坡区稳定性主要受坡度、断裂构造和滑坡易发区等因素的控制,而台地周缘斜坡外深水区坡度因子贡献最大,整体上环礁北部和西部的稳定性优于东部和南部。环礁台地和台地周缘斜坡外深水区稳定性最好,越靠近台地斜坡稳定性逐渐变差,台地斜坡上缘区域稳定性最差。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开发规划、海底管线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