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山东省40站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通过计算综合舒适度指数、舒适指数、风效指数及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分析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发现:(1)山东省绝大部分地区每年有4~6个月的适宜旅游季节;(2)山东旅游气候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3)全省不利于旅游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冬季的寒冷;对山东省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二级区划。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部地区在冬季经常受东北季风寒潮影响,当遇上较强的寒潮时,香港的天气相当寒冷。例如1996年2月18~24日,香港天文台每天都录得10℃以下的低温,此外,连日的阴雨天气,更令日间气温维持在12℃以下。期间个别传媒将一些老年人的死亡归咎于寒冷的天气。在这种情况下,预测严寒天气何时结束,有着实际而迫切的需要。1数据我们分析11986-1995年期间12、1和2月每月影响香港最寒冷的寒潮。每个寒潮以在天文台录得最低温的日期命名。由于其中两个个例(即31.1.90和1.2.90)实为同一个寒潮,所以共有29个个例。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其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1960-2009年辽宁省5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风寒温度计算公式和适合辽宁地区的分级标准并分类,得出50 a历年各类别风寒温度日数。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分别针对各类别风寒温度日数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可按4个风寒温度类别分别分区,凉爽至轻度风寒可分为4个区域,而轻度、中度及重度风寒可分为3个区域;辽宁省辽东半岛五个地市所在地理区域为易患风寒日数最少的地域,辽宁北部、东北部五个地市为易患风寒日数最多的地域;辽宁地区各风寒类别所在划分区域的日数变化相位基本一致;年平均易患风寒日数总体变化趋势是在1986年发生一次突变,在1960-1985年相对偏多,1986-2009年相对偏少。  相似文献   

4.
中低纬度高原山地气候变暖对海拔高度的依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T85水平分辨率(~140km)的气候系统模式(CCSM3)在大气CO2含量每年增加1%情景下的模拟输出结果,分析了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中低纬高原山地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大气CO2含量的增加,中低纬高原山地气候会显著变暖。地面温度的增加以最低气温最大,其次是平均气温,而最高气温最小。同时,寒冷季节的增温大于温暖季节。而且,气候变暖对海拔高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即增温幅度通常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5°~42°N,70°110°E)1~1.5km,3~3.5km和5~5.5km三个高程范围内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分别为3.0(3.3),3.5(3.7)和4.6(5.4)℃/100a,而冬半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分别达到3.1(3.7),3.8(4.2)和4.9(5.9)℃/100a。  相似文献   

5.
李彰俊  宫春宁  姜学恭  陈杰 《气象》2007,33(S1):3-9
表征风寒程度的Schlatter风寒指数难以解释发生在内蒙古地区春季草原的严重暴风雪灾害,引入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以及人畜身上落雪增加的体热损耗对Schlatter风寒指数进行了修正,通过实测资料计算修正的湿雪风寒指数并与实际灾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湿雪风寒指数能够反映暴风雪天气中人畜的真实感受并很好地解释灾害发生的原因。同时,基于湿雪风寒指数和着装厚度得到的暴风雪灾害指数能够对暴风雪灾害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对德州市197l-2010年采暖期间(11-3月)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将2007-2010年的逐日供暖资料(11-3月)及对应气象要素进行研究,表明:(1)197l-2010年德州市采暖期比供热部门规定的实际采暖期缩短lld;(2)采暖度日值与采暖期长度呈下降趋势,寒冷期有变短趋势;(3)气象要素和供暖指数密切相关,尤其和5日滑动平均气温、当日最高气温关系最为密切;(4)采暖期平均气温为明显的Hurst现象,气温呈上升趋势,由于气候变暖,德州市采暖节能率理论上可达6.8%,这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  相似文献   

7.
春季影响玉米晾晒的天气形势分析高锋,周宪明(吉林省气象台)1引言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点,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秋收后每年有大量玉米需要国家收购并进行贮存,由于收购的玉米含水量较高,要进行脱水处理,但吉林省冬季寒冷对玉米的贮存影响...  相似文献   

8.
岷县防雹作业炮点布局和通讯网建设丁阜朝(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730020)岷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形成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是由北向南从温凉半湿润气候向寒冷湿润气候过度。因此,形成了高寒阴湿、低温寡照、气...  相似文献   

9.
一次青藏高原夏季低涡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罗四维  杨洋 《高原气象》1992,11(1):39-48
本文利用美国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79年6月29-30日一次500hPa高原低涡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研究。通过对绝热、非绝热、有无地表感热潜热及降低地形等六个对比试验,分析指出:(1)模式对500hPa高原涡中心位置预报与实况吻合,中心平均强度实况接近,平均玫水亦接近(略偏少),落区略有偏差,故可认为对低涡的预报基本合理。(2)低涡主要由非绝热过程引起(22.6,10^-5s^-1),而动力过程是很次要的(6.0);在非绝热过程中潜热的贡献(8.0)远比由积云对流及湍流所引起的地表感热通量(14.6)小;地表热通量的贡献主要为地表感热通量(13.4),而地表蒸发作用很小(1.2),这与文献[6]的诊断分析结论一致。(3)由半地形高度隆起至全地形时,动力作用对低涡强度的贡献由2.0增至6.0,非绝热过程的贡献由7.2增到22.6。可见模式中真实地处理地形高度是很重要的。本文虽只作了一例,但结论(2)与大量低涡诊断分析的统计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龙凤山大气近地层O3浓度变化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首次在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测得的地面O3浓度及其变化的资料表明,中国东北农村地面大气O3浓度总体水平不很高,但在少数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时均浓度可超过国家二级标准。O3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其月平均浓度1995年1月最低(27.5ppb),1994年11月最高(43.2ppb)。O3日变化幅度夏季的晴天最大(28ppb),冬季的阴天最小(8ppb)。气象要素(尤其是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等)和NOx与地面O3浓度有较密切的关系。用多变量分析法探讨了地面O3各指标随气象因子和NOx共同变化的规律,并拟合了寒冷和温暖期里与地面O3日最高浓度、日最低浓度及日变化幅度有关的方程。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灌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路  王海珍  曹新川 《气象》2002,28(4):53-56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气象站1961年1月-1999年12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灌区近40年的气候变化,得出近40年来塔里木灌区降水量呈上升趋势(4.60mm/10年),秋季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3.45mm/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065℃/10年),冬季变暖的趋势(0.849℃/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71℃/10年);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69℃/10年)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95℃/10年)。可以70年代末为界将近40年塔里木塔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2.
干旱少雨的暖冬──1995年冬季(12月至96年2月)山东天气评述邹树峰,杨呈芳(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1天气概况1995年冬季(12月至96年2月)天气比较温和,整个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0.2℃,比常年偏高0.6℃。降水稀少,全省总降水...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生长发育统一阶段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生物学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包含非线性积温模式并考虑了日长影响的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DVS)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一般以往的冬小麦分段发育模型,它是一个统一的发育模式,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秋播冬小麦发育速度模式可以拟合为V=2.34×10-3+1.21×10-3×e0.30(DL-DL0)+1.62×10-7×(T-Tmin)(1.93)(Tmax-T)(1.14),其中T为日平均温度,DL为日长,DL0为临界日长,Tmin、Tmax为小麦生育的最高、最低温度;V的逐日累加即为该日的DVS值。利用中国小麦生态资料确定的DVS值分别为:出苗0.03,三叶0.07,拨节0.70,抽穗0.88,开花0.89,成熟1.0。平均拟合误差3.6天。利用该模型可对大田冬小麦生长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入冬以后.天气渐变寒冷,盆栽花木长势亦减慢.这段冬寒时间,怎样才能使盆花安全越冬及春节时花,时果培育成花繁、菜多叶茂呢?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在汛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汤懋苍  张建 《高原气象》1994,13(2):178-187
10^0所以内的各种气候变化,除正常年变化外,其余各种变化或因周期太短(如正常日变化、天气周期变化),或因气温振幅太小(如年际变化、月、季变化等),对3.2m地温化幅度的贡献均在0.05-0.15℃之间,故消除了正常年变化(取距平后的)3.2m地温场(T32)在相当程度上是3.2m以下地热活动的反映,特别是│T′3.2│≥0.5℃的高(低)温中心,基本上是地下热活动的反映。分析了1980年以来逐季  相似文献   

16.
月平均气温预报的神经网络BP型多层映射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神经网络BP多层映射模式,利用1946~1979(1980)年南京月平均气温资料序列,计算得到系统的分维数D_0=2.8,确定三层模式形式i×j=3×2,k=1,由此作出1980(1981)年1~12月平均气温预报值。它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0.98)。如按各月资料建立序列,作1~12月各月平均气温预报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0.99)。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冬季(12月至97年2月)山东天气评述高留喜邹树峰(山东省象台.济南.250031)提要1天气概述1996年冬季(12月至97年2月)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大多较弱,大部分地区温度较常年偏高,全省平均气温是0.6℃,较常年偏高1.4℃,较去年偏高...  相似文献   

18.
陈瑞钟 《广东气象》1996,(2):34-34,38
天气系统的演变,相来脊去的变化,可以从单站要素反映出来。本方法就是利用汕头站气压变化的特征作为起报讯号,再用单站多指标综合制作汕头市6~7月大~江同预报。16月份预把1.1起报讯号08时汕头850百帕以下由东南风转为西南风,H<149,且前一天08时H<151。1.2预报指标(1)08时汕头850百帕西南风>gm/s;(2)汕头反阎庄凸P。-。:<0.汕Pa;(3)08时汕头700百田(T-Td):毛~5C;(唾)08时汕头(e~T)毛.1~5.l。1.3预报和历史准确牢凡符合以上任意2~毛条老,未来三~2天内汕头有大~合两(>25.omm),准确率为10…  相似文献   

19.
安顺清等(第2).帕尔默旱度指数方法在全国实时旱情监测中的应用水科学进展,2007,18(1).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冬季(12月至95年2月)山东天气评述邹树峰(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1天气概况1994年冬季(12月至95年2月)天气十分温和,整个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0.9℃,较常年偏高1.7℃,属典型的暖冬年份。降水偏少,全省总降水量鲁南、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