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贝吾玄武岩为滇西北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中的一个岩块。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贝吾玄武岩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分异程度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高场强元素富集,稀土总量低,轻稀土略富集,整体特征介于正常洋脊玄武岩与岛弧玄武岩之间,为似洋中脊玄武岩。其类似于岛弧玄武岩的富集特征表明了成岩过程中俯冲作用的存在,综合岩性组合、构造特征和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其属前弧玄武岩,形成于初始俯冲的洋内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宋述光  杨立明 《地球科学》2019,44(12):4167-4172
岛弧的形成和演化对于理解板块构造和大陆生长有重要意义.祁连山-西秦岭一带发育两条不同类型的弧岩浆岩带,其北侧为北祁连增生杂岩带,由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和大陆型弧岩浆岩带组成,形成时代为520~440 Ma.岩浆岩以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为主,部分地区发育典型双峰式火山岩.南侧为祁秦增生杂岩带,由寒武纪蛇绿岩(525~490 Ma)和奥陶纪IBM型洋内弧岩浆岩(470~440 Ma)组成,蛇绿岩以拉脊山-永靖洋底高原型蛇绿岩为代表,蛇绿岩的上部熔岩部分由夏威夷型苦橄岩、板内碱性玄武岩和板内拉斑玄武岩组成,为大洋板块内部地幔柱活动产物.洋内弧岩浆岩以高镁玄武岩、玄武安山岩、高铝安山岩、玻安岩为主,局部发育赞岐岩.祁秦增生杂岩带的蛇绿岩和弧火山岩组合很好地说明洋底高原与海沟碰撞和俯冲带阻塞是造成俯冲带起始和新的洋内弧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昆仑库地蛇绿混杂岩由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等地幔变质橄榄岩、豆荚状铬铁矿、堆晶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和辉长岩、辉绿岩墙、块状和枕状玄武岩等组成。强亏损方辉橄榄岩为主的地幔岩组合,二辉石的低Al含量和铬尖晶石的高Cr#,以及岩石的富Mg、Ni和贫Al、Ca特征一致表明地幔橄榄岩类是经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后的地幔残余,与消减带之上蛇绿岩中的同类岩石相近。岩石富Rb、Ba、U、Th、LREE,说明地幔残余岩石受到了来自消减带的洋壳重熔组分的混染。堆晶岩以辉石岩和辉长岩为主,可能属PPG系列,指示岩浆是在消减带环境和含水条件下熔融的。辉长岩为低Ti蛇绿岩型,代表洋内弧后盆地早期环境或弧前环境。辉绿岩和玄武岩为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玄武岩和辉绿岩相比富Ba、Th、LREE,贫Ta,指示玄武岩较辉绿岩更多地受到来自消减带洋壳重熔组分的影响。库地蛇绿岩形成时的古构造环境是消减带之上的弧间或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4.
何国琦教授将裴伟等的显生宙地壳发展成熟度理论的三阶段(洋壳—过渡壳—陆壳)模式发展为五阶段(老陆壳—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模式.本文按此模式讨论了新疆北部地壳发展各阶段的岩浆建造及其成矿作用,并进一步将新陆壳阶段划分出固结期.活化期、稳定期.  相似文献   

5.
首次运用洋板块地质学理论对东准噶尔出露的3条(蛇绿)混杂岩带:库尔提-玛因鄂博混杂岩带、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混杂岩带和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构造特征进行梳理,结合带内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区内存在大量MORE-Like型富铌、高镁玄武岩。认为卡拉麦里洋、额尔齐斯洋的消减起始于洋内俯冲,(蛇绿)混杂岩带内的玄武岩类可能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洋内弧、前弧、陆缘弧、洋中脊、板内等),由于后期构造混杂堆积形成如今格架。  相似文献   

6.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东段清泉沟玄武岩岩石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清泉沟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呈现轻稀土元素弱亏损-弱富集的特征,与正常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和西太平洋IBM弧前玄武岩(FAB)配分特征相似.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源区具亏损地幔特征,且地幔熔融程度比NMORB源区熔融程度较高.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套玄武岩形成于大洋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环境.综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东昆中古洋盆至少于中寒武世(510 Ma)之前开始向北俯冲,在俯冲初期形成了清泉沟弧前玄武岩,构成了俯冲带初始弧壳或不成熟洋内岛弧.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结合带中段混杂岩带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雅鲁藏布结合带中段混杂岩内的玄武岩分为北带玄武岩和南带玄武岩。北带白垩纪玄武岩的SiO2含量多为44.86%~50.96%,TiO2均在3%以上,Na2O+K2O为3.78%~6.10%,Na2O>K2O;南带中晚三叠世玄武岩的SiO2含量为46.94%~49.58%,TiO2为1.17%~2.04%,Na2O+K2O为3.79%~7.15%,Na2O>K2O。北带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南带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北带玄武岩富集Rb、Th、Ta、Nb,与洋岛碱性玄武岩稀土曲线一致;南带玄武岩除Y、Yb、Sc、Cr外,其他均富集,显示与大洋拉斑玄武岩曲线一致。构造背景判别和分析显示,北带碱性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洋岛环境,南带拉斑玄武岩形成于洋盆海山环境。  相似文献   

8.
鄂北随州大洪山地区出露大量镁铁质岩(如: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它们主要以岩块的形式构造混杂在一套碎屑岩中,表现为典型造山带基质-岩块混杂的特征。大洪山镁铁质岩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组合,地球化学方面,不相容元素Rb、Ba、K、Th、U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表现为岛弧玄武岩的特点,而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ΣLREE/ΣHREE=1.41~4.48,LaN/YbN=0.76~4.79),Zr/Y=2.65~5.38,Ti/V=29.19~54.97,又可与洋中脊玄武岩对比。因此,我们推测大洪山镁铁质岩属于MORB-like玄武岩(或前弧玄武岩)类岩石组合,其形成于洋内初始俯冲环境,成岩岩浆由俯冲洋板片脱水交代亏损洋中脊地幔减压熔融产生。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南风垭、绿林寨玄武岩(816.6±7.6) Ma (MSWD=0.47)、(813.1±4.8) Ma (MSWD=0.37)的成岩年龄,结合已经取得的杨家棚辉长岩947 Ma、厂河枕状玄武岩824 Ma、绿林辉绿岩820 Ma的年龄结果,说明大洪山地区的这套前弧镁铁质岩组合大致形成于817~947 Ma,它们可能是多阶段洋内俯冲的产物。大洪山地区这套前弧镁铁质岩的厘定说明扬子地块与桐柏-大别地块之间晋宁期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洋内-洋陆俯冲和造山运动,二者可能曾在青白口纪晚期拼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9.
秦岭商-丹缝合带是分隔北秦岭早古生代造山带和南秦岭晚古生代造山带的地质界线,其中的丹凤蛇绿岩被认为代表了秦岭地区早古生代的洋壳残片。迄今,前人已经提出多种模式来解释丹凤蛇绿岩成因和构造背景(如:岛弧、洋岛和成熟的大洋等)。然而,这些单一的构造演化模式却很难解释两个基本事实:(1)不同类型镁铁质岩(如N-MORB、E-MORB和IAT等)的穿时性分布;(2)几乎所有的早古生代镁铁质岩都显示出多种构造环境的叠加。对陕西太白鹦鸽嘴地区一条具有较完整层序的蛇绿岩剖面研究发现,剖面中存在HTI型(TiO2:1.21%~1.56%)和LTI(TiO2:0.09%~0.35%)两种类型的镁铁质岩(包括玄武岩和辉长岩),HTI型镁铁质岩具有LREE亏损,没有Nb、Ta负异常等的E-MORB特征;LTI具有LREE富集,Nb、Ta负异常的IAT特征。地球化学显示二者的源区均为北秦岭岩石圈地幔楔。本文获得鹦哥嘴蛇绿岩两个LTI型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23.8±1.3Ma和474.3±1.4Ma。认为秦岭早古生代蛇绿岩应是SSZ环境下多阶段演化的结果:第一阶段:约524Ma,秦岭洋盆向北俯冲开始。俯冲板片的脱水作用使熔融温度降低,形成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在北秦岭南缘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岛弧;第二阶段:先存岛弧裂开阶段,约524~474Ma。秦岭洋壳的持续俯冲,在先形成的岛弧上拉张出了弧间盆地,形成了主要由轻稀土亏损、高Ti拉斑玄武岩和辉长岩组成的E-MORB型岩石组合;第三阶段:弧前盆地闭合阶段,474Ma之后。在这个阶段新生的弧间盆地闭合,俯冲洋壳携带的深海沉积物与北秦岭岩石圈地幔楔相互作用形成了北秦岭李子园的玻安岩。秦岭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多阶段成因是典型特提斯构造域演化特征在秦岭地区的重现。  相似文献   

10.
最新地质调查发现鄂北大洪山地区存在晋宁期的俯冲增生杂岩,其主体以一套弧前碎屑岩(复理石)为基质,夹大量白云岩、砾岩、硅泥质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岩块,岩块与基质、岩块与岩块之间以断层接触。杂岩中大量的镁铁质岩岩块可能形成于洋中脊、洋内弧、洋岛等不同类型与洋盆演化相关的构造环境,首次报道绿林地区杂岩中一套呈岩块产出的洋岛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方面,绿林地区玄武岩具低K_2O、高TiO_2、Nb/Y=0.88~1.06、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等特点,整体与夏威夷洋岛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绿林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7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817.1±7.2)Ma(MSWD=3.3),代表绿林玄武岩的形成年龄。因此绿林玄武岩可能代表晋宁期的洋岛碱性玄武岩残块,成岩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绿林洋岛碱性玄武岩与大洪山地区其他洋岛玄武岩类岩石组合可能同是洋盆消减过程中的洋壳物质残余,不同类型洋岛玄武岩的出现是洋盆演化阶段性、复杂性的体现,这些岩石建造的厘定为大洪山存在晋宁期缝合带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及其古水文网的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科尔沁,沙地的形成演化与古河流的变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科尔沁沙地遥感图像的解析,全面分析了沙地与河流分布的宏观特征,结合野外考证资料,认为存在5期可辨认的河流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河流展布特点,而风沙也存在至少4个活动期。古河道-Ⅴ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前,可能是末次冰期之前,即中更新世或更早,这时河流能够进入古松辽大湖;  古河道-Ⅳ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时,可能是末次冰期时期,这时河流与松辽大湖萎缩,规模减小,河流已不能进入松辽大湖,而是消失在沙地之中;  古河道-Ⅲ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后,可能是末次冰期末期的冰消期,这时气温升高,大量的冰雪融水进入河流,促使河水漫流,流入沙垅垅间洼地,开始造成古西拉木伦河、古老哈河与教来河水文网之间的相互联系;  古河道-Ⅱ形成于全新世适宜期时期,统一的西辽河形成,伴随气候变化,出现多次风沙进退,对应于风沙-Ⅰ期;  河道-Ⅰ是现在,同属于风沙-Ⅰ期,活动沙地集中在翁牛特等地。  相似文献   

12.
Tectonic movements since the Neogene have been the major developmental and evolutional stages of the latest global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orogenic movements. China is located in a triangular area bounded by the Indian landmass, the West Siberian landmass and the Pacific Plat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active tectonic movements since the Neogene, and in this region, natural gas would have been very easy to dissipate, or difficult to preserve.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Neogene tectonic movements offer important geological factors in researching th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Summarizing the reservoiring history of gas fields in China,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basins, they are all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相似文献   

13.
某萤石矿中萤石与石英密切共生.采用磨矿-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虽然所得萤石精矿w(CaF2)达98%以上,但精矿中杂质w(SiO2)>1%.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w(CaF2)=98.07%,w(SiO2) =0.77%的优质萤石精矿;粗精矿再磨使萤石充分单体解离,有助于降低浮选精矿中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14.
15.
北秦岭富水基性杂岩体位于商丹断裂带北侧,为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体。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该杂岩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金盆中细粒变辉石岩单元、黑潭沟细粒暗色变辉长岩单元、马槽沟中粒变辉长岩单元、丁家沟中粒变辉长闪长岩单元和八里湾变角闪石黑云母二长岩、正长岩单元,合并为一个序列———富水序列。依据接触关系、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形成于北秦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姚智  张朴  刘爱民 《贵州地质》2002,19(2):99-102
研究表明,喀斯特坡体上能否生长森林,与喀斯特区域地貌类型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通过荔波茂兰与望谟麻山两地的对比认为,山盆期地貌保存良好的地区,有利于森林的生长与恢复;而乌江期地貌叠加发育的地区,则不利于森林的生长。从而说明已石漠化的喀斯特坡体并非全是人为被坏所为,也非所有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经封山便可恢复森林。  相似文献   

17.
北山地区海相火山岩中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同火山作用期和后火山作用期间述了北山地区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对同火山作用期的构造背景进行了重点探讨,认为它是大陆型地壳隆升及其后的裂陷环境,而不是大洋型地壳及其俯冲-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8.
沈龙  李媞  赵寒冬 《地质与资源》2011,20(6):420-425
以火成岩构造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为指导,以近几年在嘉荫、伊春、鹤岗、鸡西、牡丹江等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调研究为基础,基于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建立了研究区古生代构造岩浆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划分出与洋壳俯冲事件有关的火成岩构造组合5期,分别为加里东期早寒武世、早中奥陶世、中志留世,华力西期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与...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数百件赵氏小盗龙(Microraptor zhaoianus)、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和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标本的观察研究,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获得几点认识:(1)顾氏小盗龙与赵氏小盗龙为同物异名,赵氏小盗龙为有效名称;(2)在研究的标本中,只有部分标本可以观察到这些物种的跖骨部分保存有羽毛印痕;(3)此种现象应该是恐龙的性双形现象,而不是所谓的"四翼恐龙";(4)这种现象表明,这些物种与今鸟类的关系较远,它们应该是恐龙向鸟类进化中的绝灭旁支;(5)在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一个"滑翔"阶段,而不是"四翼恐龙"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