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葛屯组为一套中—细碎屑岩沉积,寒武系大林子组和碱厂组以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为特征。沉积相分析表明,葛屯组为滨岸三角洲相沉积;大林子组为障壁海岸陆源碎屑沉积,碱厂组则是障壁海碳酸盐台地沉积。葛屯组与大林子组之间在沉积物质组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葛屯组水体循环好,为混水沉积,古植物宏观藻类繁盛,大林子组水体循环差,盐度不正常,上部出现干旱蒸发环境,几乎无生物可生存,葛屯组与大林子组沉积物的物源供给区的母岩相同,重矿物分析表明二者均为含水硅酸盐—变质岩;Ca/Mg值葛屯组低而到大林子组变高;葛屯组沉积时气候温暖、潮湿,沉积界面经常处于氧化基准面之下,而大林子组则表现为干燥、炎热的环境,沉积界面几乎始终位于氧化基准面之上。碱厂组与大林子组在沉积作用特征上基本相似。这一演化过程说明了地壳由活动至稳定的渐进脉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上元古界的区域对比的关键是如何与蓟县层型、峡东层型的衔接或对比。作者认为辽南群是介于北方的青白口群与南方的震旦系之间的层位,仅金县群才相当于震旦系,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则应置于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  相似文献   

3.
1986年我们首次在辽南发现类水母化石和藻类化石,并在大林子组浸泡出小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辽南地区寒武系/震旦系界线的确定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同时丰富了该区古生物学内容。类水母化石在兴民村组中段页岩层极其发育,初步鉴定主要种属有:多环辽南水母(新属、新种)Liaonanella Multicyclica Liu et Yang(gen.et sP.nov.),平盘辽南水母(新属、新种)L.Planodisciformis Liu et Yang(gen.etsP.now.),环带金县水母(新属、新种)Jinxianella Zonata Liu et Yang(gen.et sP.nov.),甘井子金县水母J.ganjingziensis Liu et Yang(gen.etsP.nov.),棋盘磨大连水母(新属、新种)Dalianiaqipanmoensis Liu et Yang(gen.et sp.nov.)。宏观藻类化石主要产在葛屯组的页岩层中,化石是: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Tawuiadalensis Hofmann。关于这次发现的蠕虫化石、可疑小壳动物化石等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在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剖面中采集了32块古地磁岩石标本。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①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兴民村期曾出现一次极性倒转,它发生在650Ma左右,可称之为兴民村反极性期,据此,可与国外上先寒武系对比;②本区震旦-寒武系沉积地层曾经历了中纬度→低纬度→中纬度的古地理纬度区的变化历史;③初步建立了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附近地层的视古地磁极迁移轨迹。根据古地磁测试结果,结合本区地层特征,将震旦-寒武系界限定在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兴民村组的顶为震旦系的上限,葛屯组的底为寒武系的下限。  相似文献   

5.
前言自从乔秀夫提出辽东细河群与青白口群对比意见以来,先寒武纪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均将辽东上先寒武系置于辽西上先寒武系之上,但有人主张自桥头组向上全部划归震旦系,有人则主张桥头组一大林子组位于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近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持这种认识所依据的实际资料,有的被否定,如“水母”为假化石,有的需重新认识,如同位素年龄值和迭层石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上的意义。笔者依据上先寒武纪地层-古生物方面的资料,兹将相关的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 大连超群的概念大连超群包括辽东半岛南部上先寒武系的五行山群、金县群,含由类水母化石、蠕虫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所组成的五行山生物群、金县生物群、满家滩生物群,同位素年龄值为800—600Ma,以内源沉积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物,总厚度3543m。大连超群整合于细河群桥头组之上,与下寒武统大林子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鲁中南上前寒武系土门群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了土门群各组的时代归属,并应用数学地质方法划分了化学地层,进而通过苏皖北部和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对比,阐明了晚前寒武纪华北地块东南缘的古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山西省寿阳测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华北板块中部太行山中段地区西部的小方山地区内,发现了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馒头组地层,增补了该区寒武系馒头组地层的空白.通过多重划分对比,建立起了小方山寒武系馒头组沉积地层在岩石、生物、时间等多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态,为今后在该区域上馒头组地层划分并与邻区进行多重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复州区金县群出露子复州城西瓦房、复州湾五行山和赵坎子地区。复州区金县群的剖面结构和地层特征和金州区金县群基本一致,其中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不仅岩性基本相同,而且含相同的叠层石组合,这表明复州—大连凹陷在晚先寒武纪时期为同一海盆地。复州区袁家沟—赵坎子一带缺失马家屯组以上沉积,寒武系大林子组直接覆于其上,表明复州湾区地壳曾一度抬升,出现了两凹夹一中隆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1.
沉积环境分析是古地理重建的核心内容,黔北地区寒武系明心寺组沉积环境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中上扬子地区明心寺组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不能统一。选取寒武系明心寺组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发育大套的石英粉-细砂岩,沉积构造以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为主,碎屑颗粒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上段砂岩以双次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较少,纵向剖面自下而上显示为浅水陆棚→临滨→前滨→后滨演化序列,呈典型的陆棚相向滨岸相变化。综上所述,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的沉积相为滨岸相。黔北镇远地区明心寺组滨岸相沉积的出现,指示了黔北地区区域上重新认识明心寺组沉积相的必要性,将直接影响对黔北地区乃至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阶分布于金县满家滩、南山、北山、七顶山、三十里堡,瓦房店市的西瓦房等地。该地层原称大林子组,下部为灰色页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笔者(1984—1985)在灰色页岩中采到两块大化石,笔者鉴定为Bradoriids gen.sp.indet.(属、种未定高肌虫),经刘效良检查,确认为高肌虫,经江能人检查确认为古介形类化石(Archaeostracods)。含大壳化石的层位完全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的筇竹寺阶对比,这个层位在辽东半岛南部的发现对于本区与吉、鲁、苏、皖、滇、黔等地的寒武纪—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对研究寒武系、震旦系的沉积演化、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前寒武纪地层发育,研究历史悠久,许多学者对辽宁上前寒武系层序、分层和对比发表了很多见解,加深了对辽宁上前寒武系的认识。近读洪作民同志《辽宁晚先寒武纪几个地质问题的商榷》(刊《辽宁地质》1985年,第一期)一文,深感见解新颖。洪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辽宁上前寒武系对比的依据,有些观点颇有见地,但有些观点笔者尚不敢苟同。本文也拟就辽宁晚前寒武纪几个地质问题谈点看法,作为对洪作民同志文章(以下简称洪文)的补充和质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南西部寒武系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有1、采获了许多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以此基本统一了划分意见,确定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下寒武统辛集组、馒头组;中寒武统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2、明确了辛集组时代为早寒武世中期,并以辛集组作为寒武系底界,以凤山组顶部产Mictosaukia的细晶白云岩作为寒武系顶界,之上产牙形石“Acodus”oncotensis,Scolopobus restrictus的含燧石条带细晶白云岩为下奥陶统冶里组。统的划分,以Redlichia绝灭及Ptychoparid类大量出现的毛庄组底界作为中、下统分界;而中、上统分界划在崮山组产Blackwelderia这一层泥质白云岩或泥灰岩之底;其下白云岩划归中统张夏组。3、初步建立了20个三叶虫化石带。  相似文献   

15.
扬子区北缘大巴山地区的寒武系在米仓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广泛发育。由于司上—万源隆起的分隔,两小区寒武系发育特点有明显差异。米仓山小区的下塞武统自下而上发育有宽川铺段、郭家坝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和孔明洞组;中统仅发育在该区的东南部,有陡坡寺组;上统普遍缺失。城口—巫溪小区寒武系发育较全,自下而上为下统的火烧店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和石龙洞组;中统的石溪河群和上统的三游洞群。米仓山小区的寒武系因沧浪铺期后汉南古陆不断扩大,沉积盆地自西向东缩小致使西部地层缺失比东部要多。  相似文献   

16.
多重地层划分是测制岩石地层地质图的理论基础。在地层学研究中,首先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然后才有可能详细地研究各个岩石单位在不同地点以及在整个延展范围内的古生物学特征和时限。作者依据这一原则,重新讨论了辽宁东部以往划分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上前寒武系兴民村组;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以及辽北上前寒武系凡河群——的重新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17.
朝阳董家店地区寒武系发育,岩石地层单位从下面上分为A组(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白云岩组),B组(红色砂页岩、白云岩组),董家店组(C组,鲕粒白云岩组),D组(薄层灰岩组)。生物地层单位从下而上为Probowmania带,Taitzeuia-Crepicephalina带,Blackwelderia-Cyclorenzella,parabola带,Chuangia带,Tsinania带,Tellerina带。年代地层单位可划分为寒武系下统(缺少化石,不能建阶);寒武系中统毛庄阶,张夏阶(因缺少化石,徐庄阶不能建立);寒武系上统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董家店组是笔者命名的岩组,其命名的主要依据是岩性、岩相特征明显,岩组全为鲕粒白云岩,在该区延展较广,与邻区同层岩组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小寨寒武系剖面层序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将小寨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划分为9.5个三级层序(三级旋回)及相应的副层序组(体系域),可为广西碳酸盐岩类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受多期热液流体的影响,与热液相关的储集体发育。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内部存在多个异常体,由于埋藏深度大(>8 500 m),缺乏实钻资料而难以确定其地质属性。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正演模型和邻区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异常体上方肖尔布拉克组厚度明显变薄下凹,引起上覆寒武系垮塌,奥陶系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进而表明异常体地质属性为寒武纪末期的侵入岩体。寒武纪末期,在深部火成岩热液流体溶蚀作用下,肖尔布拉克组热液白云岩储层发育,发生了角砾化和垮塌作用,导致上覆寒武系地层表现出凹陷构造。肖尔布拉克组构造控制热液白云岩储层沿轮台断裂以大小不等的次圆状分布,而相关的淋滤滩相白云岩储层分布较广。塔河油田肖尔布拉克组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地质报告是地矿工作的最终成果,其重要性无须多说。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由于编写者和编校者的疏漏,常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别字,直接影响报告质量。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错别字,供读者参考。河南省简称的“豫”误为“予”; 舞阳(地名)误为午阳; 寒武系的“凤山组”误为“风山组”; 寒武系的“荷塘组”误为“荷圹组”; 寒武系的“筇竹寺组”误为“筑竹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