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很多太古代后生的大型金矿床都与绿岩带中的区域性线构造有着广泛的空间上的联系,尽管详细地看来,它们是位于次级脆—韧性的断层构造中。来源于地球深处的热液在向地壳上部运移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复杂的通道,并与不同的岩石和变质溶液发生了一种重新均衡的过程。在角闪岩和绿色片岩带中或在其下面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利于次级脆—韧性和脆性构造的形成,这种构造是金矿最易形成的部位,大多数矿都位于这里。区域性韧性构造和较脆的次级构造之间的物理梯度使得热液在局部的范围内不稳定地流入较脆的次级构造之中,在这里较低的温度和具有高的Fe/(Fe+Mg)比值的合适的主岩有利于金矿的沉积。金矿的各种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金矿具有多种来源并与地壳中的岩石不断地发生过再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俊来 《地学前缘》2004,11(4):503-509
岩石流动性和变形显微构造的发育直接受温度、压力、应变速率和流体相等制约 ,致使在不同地壳层次岩石的流动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上部地壳环境条件下天然和实验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分析揭示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以及由不同的成核、扩展和联合方式形成的破裂与微破裂型式的存在。讨论了在上部地壳环境中 ,温度与围压的变化对岩石破裂的影响 ,并阐述了高压破裂与低压破裂及其力学、流变学和显微构造特点 ,提出高压破裂对应于天然变形环境下出现的剪切 (挤压 )破裂 ,而碎裂岩带是典型的天然低压破裂 ,其低压环境的出现可以是浅部低围压或深部高流体压力所致。流体相的存在不仅可以引起石英 ,也可以引起方解石类碳酸盐岩矿物的水解弱化 ,并进而导致岩石流动机制的转变。岩石变形及流体等因素所致的岩石粒度变化 ,则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着上部地壳岩石流动性的变化。从变形环境考虑 ,随着深度的加大 ,温度和压力升高 ,导致岩石由脆性向韧性转变 ;转变域内岩石的变形是一个复杂过程 ,是多种不同脆性和晶质塑性机制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构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种构造筛分新方法。脆性构造主要表现为含镍金石英脉-硅质岩-黄铁矿硅质岩中普遍发育碎裂岩化及裂隙,碎裂岩化-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储矿构造和运移上升通道,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粘土化蚀变,粘土矿物主要有铬水云母、铬高岭石、多水铬高岭石、绿铬高岭石、铬蒙脱石、铬迪开石、铬埃洛石和绿鳞石等。在含金脆-韧剪切构造带中,铬绢云母-铬水云母-铬伊利石系列和铬绿泥石的矿物具(脆)韧剪切变形特征,在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强烈的热流体以及H2O为主要组分的矿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脆-韧性变形时空转换的过程、成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结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变形转换过程中岩石构造破裂的形成机理、水动力学条件,以及构造破裂与流体流动、矿质聚集间关系,总结了与变形转换有关的两类成因不同的剪切带型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构造-矿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陕西省凤县八封庙超大型金矿储矽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泥盆纪时,在银母寺-八封庙-八方山三级的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形成了金矿源层。海西晚期在古地热异常背景下,金矿源层发生顺层韧性压剪切变形,印支期脆-韧性坟剪切变形构造过程中金发生富集成矿,燕山期脆性变形-深源热流体叠加放富化。该金矿床属含金脆-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多源多期次含矿热流体同位叠加成矿作用说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是寻找非常规超大  相似文献   

6.
在概述脆-韧性变形时空转换的过程,成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变形转换过程中岩石破裂的形成机理,水动力学条件,以及构造破裂与流体流动,矿质聚集间关系,总结了与变形转换有关的两类成因不同的剪切带型金矿床的产出特征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付旭  张德会  印贤波 《地质通报》2011,30(4):595-604
地壳中岩石的变形模式受构造应力、流体压力和上覆岩层重力共同作用的影响。岩石组成和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着岩石的变形过程,同时岩石的破裂还受先存断裂构造的影响。流体压力增大,岩石可以发生水力破裂,而引起水力引张破裂的条件是σ1-σ3<4T和Pf=σ3+T。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地温梯度的影响,岩石由脆性变形向韧性变形转变。在无流体超压影响的情况下,脆韧性转换的温度在300~450℃之间,大约在地壳15km处。当流体压力和应变速率增大时,韧性条件下的岩石变形行为由韧性向脆性变化,脆韧性转变的深度随之增大。从构造角度探讨热液成矿作用,热液矿床形成的深度与流体压力、应变速率、裂隙的发育、介质的渗透率、温度变化等相关。岩石断裂的类型和方向影响岩石的渗透率,提供流体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控制矿床形成的深度、位置和矿体产状。  相似文献   

8.
半宽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金矿床的成矿来自混合岩。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流体为岩浆成因,但有变质流体和天水的混合。稀土元素特征反映矿质来自下地壳或地幔,是下地壳物质重熔的结果,但受到上壳岩石的混染,矿床的成因为岩浆活化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集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流体(包括二氧化碳)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金淑燕  孙天泽 《地球科学》2000,25(6):565-572
以天然叶腊石为传压介质, 在温度800~100 0℃、围压0.6~1.0 GPa和应变速率10-4~10-5 s-1条件下, 对Maryland辉绿岩的脆性-塑性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10-4~10-5 s-1应变速率和固定围压1.0 GPa条件下, 当温度低于800℃时, 岩石变形为典型脆性破裂; 温度高于1000℃时岩石变形以准稳态蠕变为主; 温度在800~950℃之间, 岩石变形从脆性破裂向准塑性流动转化.温度变化对岩石脆-塑性转化影响敏感度高于压力变化对变形的敏感度.显微构造观察显示, 辉绿岩脆-塑性转化以稀疏弥漫状共轭塑性流动网络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构造应变是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的关键和核心,中-深部层次韧性剪切应变,矿物晶体发生位错、应变溶解及压溶作用,岩石出现质量亏损,导致Au元素活化析出,形成含Au动力变质热液。上部层次脆性剪切应变,岩石碎裂变形,出现构造扩容,有利于形成容矿空间。剪切构造应变将驱动含Au热液由中-深部向中-浅部运移。当含矿流体进入构造应力场转换(构造扩容)部位,构造环境压力降低,流体发生沸腾,或与大气水混合,Au随着硫化物与石英等吸性矿物的晶出而沉淀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半宽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混合岩.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流体为岩浆成因,但有变质流体和天水的混合.稀土元素特征反映矿质来自下地壳或地幔,是下地壳物质重熔的结果,但受到上壳岩石的混染.矿床的成因为岩浆活化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14.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热(泉)水喷溢构造(成矿构造)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喷流构造岩石层序,脆-韧性剪切带(储矿构造)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3处成矿远景区,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 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 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 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 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 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 流体(包括二氧化碳) 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良  孙丰月  李碧乐  钱烨  许庆林 《地球科学》2015,40(7):1163-1176
成因类型与控矿条件的不确定一直是制约砂宝斯金矿床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就成矿背景而言, 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造山过程的挤压背景, 而是否与伸展构造体系有关则鲜有研究.为重新确定砂宝斯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在详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 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矿床受大型拆离断层控制, 矿体主要赋存于拆离断层的次级张性断裂中.通过扫描电镜首次发现了含砷黄铁矿, 与毒砂、黄铁矿共生于早阶段, 指示该矿床形成于中温或中温偏高的热液环境.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 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温(峰值为200~260℃)、低盐度(平均值为5.56% NaCl equiv.)、低密度(平均值为0.87g/cm3)的特征.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与CH4, 属于H2O-CO2-CH4体系.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成矿早阶段黄铁矿δ34S为-1.3‰~5.6‰), 也有少量地层硫.成矿流体盐度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 不同流体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综合研究表明, 砂宝斯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受拆离断层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形成于燕山晚期地壳强烈伸展和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地壳演化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石英-碳酸盐金矿床侵位于脆性-韧性过渡带或其上部的剪切带内,已知有些最大的矿床系沿主要长期活动的横推剪切带形成。这类剪切带向下在韧性范围内加宽,这是由于岩石粘度随深度残小的结果。有些剪切带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带的深度宽达40km。韧性剪切带是可渗透的,由于渗透是沿微裂隙进行的,流体的流动范围广,为广泛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条件,其反应速率由于剪切热、矿物变形诱发的应力梯度和颗粒的减小而提高。因为进入剪切带的脆性部分压力下降使溶液流动趋于向上。已知韧性剪切带为楔形轮廓,通过广阔下地壳的流体集中在脆性-韧性过渡带,因此,如果当溶液流动通过下地壳时,存在有选择迁移的活动元素,则这些元素也会集中在过渡带。石英-碳酸盐脉最常见的特点之一是碳酸盐蚀变,它们可延伸于主要矿床千米之外。~13C特征与幔源的CO_2相似,可能为地幔成因的CO_2向上运移。这已被角闪岩相脱水变为麻粒岩相岩石及伴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亏损所证明。CO_2对下地壳的改变在主要剪切带表现最明显,在深部,CO_2排出只能出现在比石墨稳定性更加氧化的条件之下,这样有利于金的溶解,(a)使Au~。氧化为Au~+;(b)使Au~+与从岩石中溶解的硫化物络合,最近工作表明有些主要的太古代金矿床由相对氧化的溶液形成。至少对有些石英-  相似文献   

18.
纪瑛瑛 Came.  EM 《世界地质》1992,11(4):97-102
石英-碳酸盐金矿床赋存在剪切带中脆性-韧性转换处或在其上。据知有些最大的矿床就是沿着长期活动的主横推剪切带形成的。由于岩石的稠度随深度而降低,这种类型的剪切带向下在韧性态中加宽,有的韧性剪切带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深度宽达40km。韧性剪切带是可渗透的,并由于可渗性是沿微裂隙发育,所以水流遍布,为广泛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机会。反应速率随剪切加热、矿物变形诱发的应力梯度、和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因为压力在剪切带的脆性部分降低,水流往往是向上的。假设韧性剪切带为楔形体,穿过下地壳的大量流体就会聚集在脆性-韧性带的转换处。因此,如果在穿过下地壳的流体运动期间存在着选择迁移元素的作用,那么这些元素也可聚集在这个转换处。石英-碳酸盐矿脉最恒定的特征之一是碳酸盐蚀变,它可从矿床的中部向外延伸数公里。这里的~(13)C特征与幔源CO_2一致。可能来源于地幔并向上运动的CO_2气化物与角闪岩相岩石脱水成为麻粒岩及伴随的大离子亲岩元素的衰竭有关。有大量资料表明下地壳被CO_2改变的情况发生在主剪切带。在深部CO_2的流动仅发生在比石墨稳定性所需环境更为氧化的条件下。这种环境利于金的溶解,因为:(a) 使Au°氧化为Au~+;(b) 从岩石中溶出的硫化物和Au+络合。近期工作已经证明有些主要的太古代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干相对氧化的流体中。初步模式的概述至少要考虑某些石英-碳酸盐金矿床的成因。渗入到深部韧性剪切带的CO_2使角闪岩相岩石脱水。产生了相对氧化的CO_2—H_2O流体,这个流体使来自下地壳的大量硫化物和金溶解。金被向上带到变窄的剪切处,聚集并沉淀在脆性-韧性转换处。  相似文献   

19.
上地壳环境中的流体作用与灰岩的脆—韧性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自西南非纳米比亚Damara造山带Waterberg断层带中的细粒灰岩的变形结构与亚微结构开展的多方面综合研究 ,揭示出在流体相遍布的上部地壳环境中 ,细粒灰岩的变形属性具有双重性 :脆性与晶质塑性。这种双重性突出表现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的广泛发育 ,以及细粒动态重结晶颗粒沿着破裂带 (面 )的出现。导致这种双重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于岩石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介入。破裂与微破裂的出现 ,为流体相介入岩石变形提供了通道 ,使得流体相能够弥散于高应变带及高应变晶体内。水解弱化是流体相影响岩石变形的重要机理。流体相促进位错滑移与攀移 ,并加速应变颗粒的恢复作用 ,以协调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20.
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同宾  嵇少丞 《地质论评》2015,61(2):245-268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震皆属于板内地震。在地球浅部,温度与压力低,浅源地震是由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沿着先存断层发生不稳定摩擦滑移造成的。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使得流行于浅部的脆性和摩擦行为在无水条件下被强烈抑制,岩石从而表现为可抑制地震的韧性行为,使得中-深源地震的诱发机制有别于常规的脆性行为。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中源地震的诱发机制主要是脱水或与流体相关的致脆以及塑性剪切失稳,而深源地震的成因主要是相变致裂。然而,中-深源地震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中源深度既可能是流体相关的致脆导致脱水源区的脆性围岩产生地震,亦可能是脱水的蛇纹岩本身可能在流体孔隙压的作用下作粘滑滑移,而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孕震带宽度大于"反裂隙模型"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冷核宽度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第一阶段的相变致裂和第二阶段的塑性剪切失稳诱发,而孕震带的实际宽度与预测宽度相当的深源地震则可能仅由相变致裂引起。只要过渡带内名义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能释放出来,脱水致脆同样可能触发一些深源地震;而塑性剪切失稳不仅能在中-深源地震触发后的扩展阶段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还能单独触发一些中-深源地震,因此能够解释大多数反复发生的中-深源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