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由于思想文化的差异在园林设计语言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差异在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现代园林中,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园林设计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日趋减少,不能再用某一固定定义得到完全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上个性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丰富着园林的设计语言。本文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在建筑、水体等方面设计语言运用上的比较,以及现代园林中设计语言多样化的分析,目的在于丰富和深化园林设计语言,创作更加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8,(5):16-19
别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所以在人们大讲别墅区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别墅的园林设计与维护.与美国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别墅有规划好的别墅小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园林,而自家庭院中的园林却常常得不到专业的设计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被认为是最具创新能力、最有个性的平面设计师,他的大量平面设计作品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在他的平面作品中,简洁的视觉语言、玩味十足的幽默感以及用线、面等简练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其独特的作品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地显示了他驾驭空间和图形语言的能力。笔者通过对福田繁雄的作品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在设计元素的提取及创作手法中进行借鉴,总结出适用于开拓首饰设计思维的方法及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及个人艺术表现力的设计作品,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首饰设计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其中,又以古建筑遗产最为丰富。遍布苏州街头巷尾的143处各级文物保护建筑和298处控制保护建筑,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还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人口居住密度大、违章搭建等原因,苏州部分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和大部分控制保护建筑保护状况较差,普遍存在建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是有52年悠久历史,专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甲级设计院。持有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乙级城市规划、乙级建筑工程设计、一级建筑装饰设计、雕塑创作设计以及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监理等资质。设有规划、园林、建筑、古典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路桥、装饰、技术经济、雕塑壁画等配套专业以及先进的电脑辅助设计装备。我院拥有职工近百名,现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7名,高级技术人员25名,有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近几年来我院已形成了风景园林绿化、中国古典园林和旅游建筑三大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6.
自从Kalkowsky在1908年构筑了叠层石的术语之后,叠层石一直是地质学家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和思考的主题,而且一直被当作证明地球早期生命历史的代表物而得到深入调查。叠层石确实为地球早期生命历史提供了间接而且复杂的证据,所以,现代叠层石确实代表着明显的生物信号而成为研究的焦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确实表明了蓝细菌生物席建造了叠层石,而且进一步表明了微生物席转化成叠层石不是一个直接的作用过程。那些反映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的典型实例包括:(1)南极Untersee地区的湖泊相锥状泥质叠层石;(2)新西兰North群岛被称为煎锅湖的热水湖泊中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热泉中的硅质叠层石;(3)巴哈马台地、澳大利亚鲨鱼湾以及巴西东南部海湾碳酸盐沉积物构成的叠层石。由于蓝细菌微生物席是否代表了古代叠层石的形态学前体总是存在争议,而且在生命的图像中叠层石一直是一个迷惑的关键片段,因此,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将成为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追踪和总结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沉积作用和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将不但丰富微生物沉积学的研究内容,还将拓宽沉积相分析的基本内容,对深入了解叠层石复杂的沉积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3)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1,10(3):171-182
在回顾国内外峰林喀斯特研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峰林喀斯特同时态系统演化的新观念。即峰林喀斯特系统内各类地形的形成与发展在时间上可以同步。这种“同时态多样化”是由于物质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强度、数量与质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和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系统间各部(子系统,还必然存在相互协同的内在联系。虽然由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差异,在系统形态(或子系统)组成上常常出现破缺。但同时态多样化,乃是自然界各种“演化着”的开放系统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8.
自从Kalkowsky在1908年构筑了叠层石的术语之后,叠层石一直是地质学家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和思考的主题,而且一直被当作证明地球早期生命历史的代表物而得到深入调查。叠层石确实为地球早期生命历史提供了间接而且复杂的证据,所以,现代叠层石确实代表着明显的生物信号而成为研究的焦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确实表明了蓝细菌生物席建造了叠层石,而且进一步表明了微生物席转化成叠层石不是一个直接的作用过程。那些反映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的典型实例包括:(1)南极Untersee地区的湖泊相锥状泥质叠层石;(2)新西兰North群岛被称为煎锅湖的热水湖泊中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热泉中的硅质叠层石;(3)巴哈马台地、澳大利亚鲨鱼湾以及巴西东南部海湾碳酸盐沉积物构成的叠层石。由于蓝细菌微生物席是否代表了古代叠层石的形态学前体总是存在争议,而且在生命的图像中叠层石一直是一个迷惑的关键片段,因此,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将成为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追踪和总结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沉积作用和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将不但丰富微生物沉积学的研究内容,还将拓宽沉积相分析的基本内容,对深入了解叠层石复杂的沉积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代首饰设计中,对设计元素的选取和首饰语义的表述需要深入的品味和领悟传统·文化,通过首饰的具体形态、材质、色彩和工艺来表现传统元素的内涵,展现“中国风”的魅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民族符号和图案为具体形式,考究和推敲中华文明的精髓,挖掘和提升“中国风”的品味。用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去重新凝练设计的元素,用现代首饰的制作工艺和现代首饰的设计语言去重构首饰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通过抽象概括和制造性的思维方式,笔者运用“鼎”为元素设计了具有“中国风“特征的首饰作品,旨在丰富首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首饰产品的文化内涵,在发扬和秉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首饰产品的人文个性和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徐聪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A4设计所所长,所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及北京市多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项。中国园林博物馆不仅是北京园博园内的"点睛之笔",而且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全面展示了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它除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外,还发扬了现代绿  相似文献   

11.
水体是鹊山龙湖景观主体,驳岸是水体周边景观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做到驳岸与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岸与水的和谐性、亲水性及生态性,是驳岸设计的关键。该文对驳岸的一般形式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生态驳岸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做法,根据湖区各部位具体情况、景观要求,运用生态驳岸不同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不同区域驳岸进行了设计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Devonian reef complexes were well developed in Western Australia and South China, but no detailed direct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between reef building in the two regions. The regions differ in several respects, including tectonic, stratigraphic and palaeoceanographic–palaeogeographic settings, and the reef building styles reflect minor differences in reef builders and reef faci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eef complex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tform margins, reef faci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of both regions. Here we present a comparison of platform margin types from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positions in the Late Devonian reef complex of the Canning Basin, Western Australia and Middle and Late Devonian margin to marginal slope successions in Guilin, South China. Comparisons are integrated into a review of the reefal stratigraphy of both regions. Reef facies, reef complex architecture, temporal reef builder associations, 2nd order stratigraphy and platform cyclicity in the two regions were generally similar where the successions overlap temporally. However, carbonate deposition began earlier in South China. Carbonate complexes were also more widespread in South China and represent a thicker succession overall. Platforms in the Canning Basin grew directly on Precambrian crystalline basement or early Pala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but in South China, carbonate complexes developed conformably on older Devonian siliciclastic strata. Pre-Frasnian reef facies in South China had more abundant skeletal frameworks than in Canning Basin reefs of equivalent age, and Famennian shoaling margins containing various microbial reefs may have been more common and probably more diverse in South China. However, Late Devonian platform margin types have been documented more completely in the Canning Basin. Deep intra-platform troughs (deep depressions containing non-carbonate pelagic sediments — Nandan-type successions) that developed along syndepositional faults characterize Devonian carbonate platforms in South China, but have no equivalent on the Lennard Shelf, Canning Basin where inter-reef areas were more shallow. The South China platform-to-depression pattern was generally continuous from the Lower to Upper Devonian, indicating that many pre-Devonian tectonic features continued to exercise considerable effect through deposition. Localized, fault-controlled subsidenc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both regions, but similarities in 2nd order aggradation–progradation cycles suggest that eustasy was also an important control on the larger scale stratigraphic development of both regions.  相似文献   

13.
歧口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内陆断陷含油气凹陷,具有多幕构造演化、多类构造样式、多个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时空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层序构成样式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合歧口凹陷构造古地貌背景和物源供给体系时空演化差异性的研究,在研究区古近系总结出四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多级断阶带型层序样式、轴向断坡带型层序样式、挠曲坡折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的古地貌差异,而物源供给体系的强弱程度以及供给方向变化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分散和堆积样式。因此,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对于研究区有利隐蔽圈闭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面对我国西部地区特定的区域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提出西部开发必须在合理有序的规划前提下才能具体实施。将景观生态建设理论引入规划,结合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作为规划的理论基础,并提出运用“预案”研究方法为决策提供多目标、多层次的选择方案,并建议在若干具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进行景观生态建设规划试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考虑油气藏破坏的多种因素,结合含油气系统、盆地发展演化特征,基于油气藏形成、演经的构造运动特征,把中国油气藏破坏类型分为沉积不足、流体冲洗、褶皱变动、油藏抬升、油藏沉降、断裂活动和深部动力破坏型七类,并选择典型油气藏分类型进行部析。在此基础上油气盆地分为东部拉张型、中部克拉通内部坳陷型、西部造山带挤压型三类。通过21个盆地和112个典型油气藏的调查与解剖性研究,归纳出三大类盆地的油气藏破坏特征。西部盆地油气破坏类型多样,主要以油气抬升、流体冲洗和断裂活动破坏型为主;中部分轩以油藏抬升破坏型为主,其次是断裂活动破坏型;东部盆地油藏保存条件好,油气藏破坏以油藏抬升、断裂活动破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功能,对贵州瓮福高镁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尾矿与其原矿之间的差异,为综合开发利用磷尾矿提供必要的依据。结果表明该高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可分为单矿物结构和多矿物碎屑结构两类。前者矿物组成包括白云石单矿物、磷灰石单矿物、褐铁矿单矿物、石英单矿物;后者包括白云石-磷灰石多矿物、磷灰石-白云石-石英多矿物,属高镁低品位磷矿。矿物组成类型按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云石质尾矿、白云石磷灰石质尾矿、磷灰石白云石石英质尾矿、石英质尾矿、磷灰石质尾矿、褐铁矿质尾矿,白云石质尾矿是尾矿中最丰富的矿物,白云石颗粒是含量最高的碎屑类型。  相似文献   

17.
华南海相页岩层系生烃后大多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叠加改造,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样式,且不同样式页岩气富集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对华南数十口页岩气探井及涪陵页岩气田300多口开发井的分析测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详细解剖,并结合实钻效果分析,建立了一套直接与间接指标相结合适用于华南海相页岩含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华南典型的挤压构造背景,在重点考虑构造紧闭程度(宽缓、窄陡及破碎)和构造形态(正向、负向及斜向)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24种表征页岩气差异富集的构造模式.指出在区域构造背景相同的前提下,宽缓型构造模式是页岩气富集的最有利模式,窄陡型次之,破碎型最差.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 reclaimed wastewater as a water source for urban artificial landscape rivers is being rapidly developed in some coastal cities with limited water resource available in China. However, eutrophication occurs more often in the landscape waterbody with reclaimed wastewater than in natural rivers and lakes. The study of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acrophytes, especially the 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is essential to inhibit eutrophication of reclaimed wastewat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biomass of Ruppia maritima in the artificial landscape river using reclaimed wastewater as the only water source in Tianji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seasonal growth peaks of Ruppia maritima each year in the coastal reclaimedwastewater.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Ruppia maritima varied with the seas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0省(区、市),总面积538万km2,拥有兽类300余种,鸟类800余种,爬行类160余种,两栖类120余种。共有自然保护区283处(国家级41处,省级138处,市级43处,县级61处),其中140处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部地区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占全国的75.84%。目前由于盗猎现象严重,经济开发加快,文化素质相对落后,给西部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未来西部的发展必须强调“区域经济与生态效益相互统一”、“野生动物资源整体综合管理”和“野生动物资源多渠道保护和多途径开发”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