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人物3     
拉·佩鲁兹 ,comte de ( Jean- Fran sois Galaup,comte de La Pérouse,1 741 - 0 8- 2 2~约 1 788)法国航海家。 1 741年 8月 2 2日生于阿耳比附近的列久阿。 1 75 6年在法国海军服役。奉法国路易十六世之命 ,于 1 785~ 1 788年去亚洲东北岸探险航行。 1 785年 8月 1日由法国出航 ,率《指南针号》和《观象仪号》两船考察了太平洋群岛 ,美洲西北部海岸和亚洲东北部海岸 ,发现位于库页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拉佩鲁兹海峡 (以他本人命名 )。探险队在离澳大利亚东南部植物学湾后 ( 1 788- 0 3- 1 0 )即无消息。直到 1 82 6~ 1 82 7年 ,英…  相似文献   

2.
海洋人物9     
温哥华 ,G.( George Vancouver,1 75 8- 0 6 - 2 2~ 1 798- 0 5 - 1 0 )英国航海家。生于 1 75 8年 6月 2 2日 ,1 798年 5月 1 0日逝世于伦敦附近。 1 3岁进入皇家海军。参加由 J.库克率领的第二次( 1 772~ 1 775 )、第三次 ( 1 776~ 1 780 )的航海探险。1 791~ 1 794年进行的环球航行。他的主要功绩是精确地勘测了从旧金山附近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太平洋海岸 ,并证实了太平洋和哈得逊湾之间不存在连续的水道。著有《1 790~ 1 795年太平洋勘查和环球航行》( 3卷 ,1 798)。海洋人物9@刘安国…  相似文献   

3.
吴溪 《海洋世界》2009,(11):24-31
年轻的博物学家 1831年12月27日,一艘船一大早就从英国普利茅斯湾扬帆起航,它正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小猎犬”号。这是“小猎犬”号的第二次航行,主要目的是沿着南美洲海岸进行水文调查、为海战和水上贸易绘制地图、记录潮汐和气象条件等。“小猎犬”号的首次探险从1826年开始,由海军上将菲利普·帕克·金出任总指挥,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室内无潮汐因子作用条件下对采集于青岛太平湾基岩海岸潮间带的短滨螺进行观察,发现其具有和潮汐同步的排卵和运动节律性。30d后,仍能观察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1a后,短滨螺不呈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  相似文献   

5.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1,15(4):32-35
本文在室内无潮汐因子作用条件下对采集于青岛太平湾基岩海岸潮间带的短滨螺进行观察,发现其具有和潮汐同步的排卵和运动节律性。30d后,仍能观察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1a后,短滨螺不呈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  相似文献   

6.
1820年2月28日,两艘俄国考察船“东方”号和“和平”号在海军大尉别林斯高晋的率领下,前往南极探险。这两艘俄国帆船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曾九次靠近南极海岸,取得了三百多年来许多国家航海家没有取得的结果——南极大陆总的轮廓。在南极早期发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这位俄国航海探险家的功绩,苏联设在乔治岛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别林斯高晋站。  相似文献   

7.
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及其在黄、渤海海岸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岬湾海岸是一种稳定的海岸存在形式,在天然海岸中岬湾地貌占51%。岬湾海岸研究是研究砂质海岸稳定性及演变的重要内容。岬湾海岸理论在海岸稳定性、海岸工程预测以及海岸综合治理方面有其重要的工程价值。文中详细讨论了岬湾理论中最具工程意义的抛物线型岬湾海岸线及基于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开发的可视化应用软件MEPBay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并验证了该理论对黄、渤海海岸的适用性。MEPBay软件不仅有助于理解海岸形态过程,也是海岸工程师在岸线保护及海岸管理实践中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韦普自希特,K(KarlWeyPrecht,18389.8~1881.3.29)奥地利北极探险家。发现前苏联以北的一个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1838年9月8日生于柯尼希,1881年3月28日逝世千米赫尔什塔德。在海洋学上的贡献是,两次参加北极探险。第一次试图寻找由大西洋经欧亚大陆北部通往太平洋的航道(东北航路)。第二次,1872~1874年与奥地利北极探险家J.佩耶(Jul山sPayer,1842~1915)率领奥地利一匈牙利探险队北极探险航行。经东北航路从巴伦支海到达白令海峡,航行到新地岛附近时被浮冰所困,漂流一年多(372昼夜),于1873年8月30日发现一个新地…  相似文献   

9.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阿蒙森随  相似文献   

10.
华南海岸沙坝瀉湖型潮汐汊道口门地貌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海岸沙坝Xi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湾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Xi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湾海岸地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  相似文献   

12.
青岛港湾海岸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区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胶州湾沿岸含卤岩系结构特征在中国北方沿海具有典型性,故命名为“胶州湾型”  相似文献   

13.
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日趋加剧,砂质海岸普遍遭受海洋侵蚀.基于广东台山浪琴湾海滩和望头湾海滩2个岬湾砂质海岸的调查资料,对其海岸侵蚀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风暴潮与人为因素是目前岬湾砂质海岸侵蚀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防止砂质海岸侵蚀、保护砂质海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琼东北浪控海岸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介 《海洋学报》1995,17(3):65-71
根据波浪能量与潮汐能量的强弱关系,琼东北海岸属浪控海岸,其形态以岬湾螺线海岸、岬湾弧形海岸和障壁海岸为特征.文章对以上几种海岸的发育机制、形成演变过程、地貌特征、沉积物分布和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海岸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某些探讨,其中着重对南渡江三角洲前缘的侵蚀和铺前湾及海口湾的演变关系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咸水入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爱霞  李道高 《海洋学报》1997,19(4):142-147
莱州湾南岸系指西起小清河口、东至虎头崖的岸段,其海岸地貌类型为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南邻山前冲洪积平原,自南而北由冲积海积平原和海积平原组成,咸水入侵区呈东西带状分布于冲积海积平原的南缘地带(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岬湾海岸是全球重要的海岸地形,约占全球岸线的51%。岬间海滩又是岬湾海岸地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学家和海岸工程师们对岬湾海岸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有关抛物线形状海湾方程的成果发表和后来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都对判断岬湾岸线稳定性和预测岬头下游海岸的静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静态平衡岬湾的概念,并且通过在由动态平衡向静态平衡转化、以岸外坝群保护平直沙岸、提高单岬或丁坝下游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验证了方程的有效性。通过适当的人工构筑物,配合人工养滩,创造静态平衡的海滩,对海岸带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18.
汕头南部企望湾海岸地貌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州湾以南的中国大陆东南海岸多为曲折的基岩海岸,岬角与港湾相间为其鲜明特点。此种港湾式海岸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历来是海岸地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D.W.Johnson(1919)曾经提出港湾式海岸线的发育模式,认为由于岬角冲蚀后退和海湾填充,海岸线将渐趋于直线,最终成为冲积区与冲蚀区交替出现的削平海岸。赵焕庭(1980)以崖门至漠阳江之间的海岸为例,探讨了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指出如果沿岸泥沙流向海湾提供大量细颗粒物质并在海湾沉积,岬角的冲蚀和湾  相似文献   

19.
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对三亚湾海岸侵蚀的调查及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的监测,掌握三亚湾海岸侵蚀现象较为突出的三处岸段,其成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后,监测结果显示,侵蚀现象已有缓和.  相似文献   

20.
冯义 《海洋科学》1992,16(1):71-71
作者根据历史材料及每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三余海湾的形成、演变及其演变趋势。得出: 1.公元904~907年,胡逗洲与大陆并接,形成三余湾雏形;公元1041~1054年,东布洲并陆三余湾完全形成。 2.从宋初三余湾形成到明末近600a时间里,其海岸演变比较缓慢;明末到清末的300a中,三余马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