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GPS差分基准站与数据中心之间差分信息的传输。介绍了GPS差分网络系统的组成和VSAT卫星通信情况与优势,利用网络技术,以VSAT系统为实例研究了基准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信息传输,同时通过软件开发完成了数据中心利用VSAT网络对差分基准站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通过将差分GPS定位技术和水下声学定位技术进行集成,实现高精度水下定位。本文基于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的基本观测方程,简要介绍了迭代法的基本原理,从双曲线差分定位观测方程出发,使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常用的牛顿迭代法构造迭代方程式,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长江口区域GPS成果实现免验潮水深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海事局海测大队在1998年已在沿黄浦江和长江口附近布设了GPS控制网,并计算了该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最近已完成的GPS扩展网覆盖了整个长江口和杭州湾。这些GPS控制网为进行免验潮水深测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探讨了综合应用这些GPS控制成果进行免验潮水深测量需要考虑的GPS高程与吴淞零点高程的转换、GPS差分基准点的加密,以及采用GPS实时相位差分(RTK)技术实现免验潮水深测量,以提高海事应急测绘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用于地面移动目标的跟踪定位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美国取消了SA限制后,其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GPS跟踪定位与远程监控的信息传输手段,无线通讯技术足实现其功能的关键。GSM(全球公众数字移动网)的普及为GPS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特别是利用GSM网络提供的短消息服务(SMS)使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StarFire^TM差分GPS系统是由美国NavCom公司建立的一个全球双频GPS差分定位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提供分米级实时精度的星基增强差分系统。RTG是StarFire^TM系统提供的一种单机高精度测量模式,其采用StarFire^TM差分网络服务系统,给无基站地区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多便利。本文阐述了StarFire^TM差分GPS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介绍了我院引进的快测双频RTG接收机的部分性能指标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初步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益泽 《测绘学报》2018,47(9):1293-1293
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创性地实现了基本导航与广域差分融合一体的系统服务。经过多年的稳定运行,北斗服务性能指标已经完全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在仅有10余颗区域星座的情况下实现了区域内与GPS等全球系统精度相当的服务。本文针对北斗实时高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广域差分GPS用户站的完备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域差分GPS系统用户站粗差的检验和分离,应用广域差分GPS‘99南海实验,比较了广域差分GPS用户站单点差分定位中最小二乘法定位与卡尔曼滤波定位的方法,以及用户站在加入RAIM算法前后的精度等。  相似文献   

8.
小区域GPS车辆管理系统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区域的车辆管理系统,为提高车辆定位精度和无线电频率资源利用率,提出了GPS位置反向差分技术,重点介绍了GPS位置反向差分的数学模型及系统构成,并介绍了地图匹配的算法,及上述技术在一个小区域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差分GPS在交通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将差分GPS测量技术运用于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系统是一次新的尝试。简要介绍差分GPS的基本定位原理,重点介绍利用该技术在连淮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系统中外业数据采集的实施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这既是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也为沿海地区的其他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差分GPS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于工程测量也越来越及,但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常规差分GPS定位精度亦随之降低。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的差分GPS定位算法,它能有效克服常规差分GPS存在的缺陷,使移动测量用户可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获得均匀、高精度和可靠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4):64-66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最新进展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或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缩写为INSAR)是利用由一甚短基线(几m到大约1km)获得的两个相位相干的雷达影像,将两影像配合起来,以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基线长和姿态,便可得出地形三维信息的技术.影像可由同一合成孔径雷达(SAR)两次在目标上空通过(复通过)获得,既可由同一平台上两根分开的天线获得,也可由在串翼式飞机上工作的两独立的雷达获得.  相似文献   

12.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1,26(1):38-43
3 动态 GPS定位自从利用 GPS载波相位观测的机载动态定位于 1 985年第一次得到证实之后 ,可靠的 GPS解支持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活动和地球物理测量的能力显著改进了。这些改进来源于若干因素的综合 :第一 ,运动 GPS接收机可以跟踪 8颗或更多颗卫星 ;第二 ,可以得到精密星历供后处理之用 ;第三 ,提出了一些算法 ,它们能以少量的相位和伪距观测量在运动中初置相位偏差。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产生了精确到厘米级的动态定位能力。这就是动态 GPS定位技术。它可以把距离延伸到约 1 0 0 km。采用 KARS( Kine-matic And Rapid Static)程序…  相似文献   

13.
空间大地测量的最新进展(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3):57-59
4.6由卫星测高所得的全球平均海面和全球大洋环流 第一个全球平均海面是J·G·Marsh等人根据GEOS-3和SEASAT数据推算的,以IAG 1980年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称为MSS(Mean Sea Surface的缩写词)?012.  相似文献   

14.
GPS产业及服务在国内外风起云涌。上海作为国内率先进行GPS研究和应用的地区之一,已经具备扩展GPS综合应用,发展GPS产业的基础与能力。文章分析了上海市GPS资源状况和应用现状,探讨了上海市GPS综合应用的指导思想、应用方案及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各种用途控制网已经相当普及.针对GPS控制网建立前观测方案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探讨接收机的适用条件以及GPS观测时间的确定.实验数据证明接收机的选择和观测时间的确定对控制网控制质量是很重要的,实验分析结果既可为GPS科研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可为从事高精度GPS测量生产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0,25(4):54-58
首先分析了 GPS观测的主要误差源。其次 ,叙述了空基 (星载 ) GPS的科学应用 ,其中 TOPEX和 Micro L abe任务都是成功的范例。关于 GPS对于气象学的应用 (GPS/MET)方面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地基 GPS/MET和空基(星载 ) GPS/MET的最新进展 ,二者处于 GPS的最新进展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1):59-60,7
4 卫星雷达测高的最新进展4.1 从GEOS-3到SEASAT-1卫星雷达测高是从卫星上安置的雷达测高仪垂直向海面发射电脉冲,并被海面垂直反射至卫星.由电脉冲在测高仪和海面之间往返的时间,即可推算卫星对于瞬时海面的高度ha.由于电波束发散成为圆锥状,ha实际上是以εha(ε是波束圆锥的开角)为半径的一个圆形波迹范围内的平均高度.若ε=1°,ha=500-1000km,则此半径约为10km.在上节所述的激光测高中,地面光迹的直径为70m.因此,激光测高的分辨率远远好于雷达测高.为了把雷达测高结果换算为卫星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需要加入一系列改正.测高卫星的位置可由该星的精密轨道求得,由此可算出该卫星至所选定的平均地球椭球面的距离h(即大地高),于是大地水准面高N=h-ha.  相似文献   

18.
GPS卫星坐标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卫星的坐标计算是利用GPS进行定位的关键环节,在利用GPS进行导航和测量时,需要多次计算卫星的坐标,因此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卫星任意时刻的坐标,对于提高GPS定位精度和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了利用广播星历的轨道参数、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这三种方法计算卫星任意时刻的坐标,并进行了精度比较。  相似文献   

19.
王显威  程晓  黄华兵  李展 《遥感学报》2013,17(2):439-451
详细阐述了利用GLAS数据和GPS数据生成Dome-A地区DEM的方法。首先进行GLAS数据转化, 便于与GPS数据结合, 提出一种快速搜索GLAS和其光斑(Footprint)覆盖GPS点的算法, 比较GLAS数据和GPS数据发现, 均值差异最大为1.118 m, 最小为0.997 m, 而标准差稳定为5-6 cm, 在进行椭球变换修正之后, 差值最大为0.405 m, 最小为0.284 m;之后利用改进的角度限差法沿测线对GPS数据进行特征点提取, 得到抽稀之后的数据;再利用抽稀之后的GPS数据和处理后的GLAS数据使用克里金插值方法生成研究区DEM。利用1199个GPS点和53个GLAS检验点对最后生成的DEM进行了精度分析, 残差中误差为5 cm, 最大残差绝对值为12 cm。利用原始GPS数据, 原始GPS数据和GLAS数据, 处理后GPS数据利用克立金插值方法分别生成了研究区的DEM, 通过等高线提取分析以及检验点的误差分析, 处理后的GPS数据生成的DEM要优于原始GPS数据的, 证明GPS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家高精度GPS B级网成果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传录  郭春喜  王小瑞 《测绘科学》2005,30(5):31-32,3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家高精度GPS网[1]情况,对GPSB级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3]重合点的成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如何处理以B网成果为基准建立的GPSC级网或城市基础控制网成果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解决办法,并进行了试算、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