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通过毛白杨农田林网内外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产量的对比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林网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揭示了林网内作物产量分布特征,及农田林网内外产量结构的差异,说明了农田林网的小气候效应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是人类改造不利气候的有力手段,它可以减轻风害、高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经三年来的观察研究和农学、气象、作物等10多个兄弟学会的两次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农田林网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2成。不少社、队实现农田林网化后,粮食作物达到稳产高产,呈现出一片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实现平原、丘陵、沿海林网化,不仅改变林业生产布局,也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而环境的优劣与人的生存、身体健康、寿命长短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林网结构,以发挥林木群体的功能和林网效益,为我省发展防护林,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农田林网防御干热风的作用,我局与林业部门合作,于1980-1982年在兖州县漕河公社歇马亭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效益的观测对比试验。供试林网为 250米× 220米,网内农田83亩左右,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林带每侧植四行太青杨,株行距2×1米,树令5-7年,树高11米,平均树径11-12厘米。测点设置,前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7,3(6):9-9
近几年来,小文案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光辉指示,发扬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把大队的4000亩耕地,实现了农、林、路、渠的统一规划。现在不仅防护林生长良好,灾害性天气有所减少,同时粮棉大幅度增产,该大队成为修武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也是全省农林网化的先进典型。在许昌农学院的协助下,我们对农田林网化与气候的变异作以下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7,(1):14-15
河北深县后屯大队实行了“排、灌、路、林”四配套,县气象站和大队气象哨对方田林网防御干热风的效应及特殊性作了调查,现将其林网结构及其防干热风的气象效应介绍如下。一、林网结构,主林带为东西林带,与磁南北向交角100°,南北林带为副林带,与东西林带垂直,耕田被纵横整齐排列的路、林、渠划成方块,一般方田  相似文献   

6.
1983年鹿邑县已迈入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行列,1986年达到部颁绿化标准。农田林网的实现,改善了麂邑县的小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潘新民  马秀清  徐洁 《干旱气象》2019,37(3):496-499
基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兰新第二双线DK1518、DK1527两处高铁沿线挡风墙实验段8个梯度风逐时观测资料,通过对挡风墙外环境风和挡风墙内不同位置、不同高度风的监测资料对比分析,对挡风墙的实际防风效果进行总体评估。结果表明:挡风墙对环境风速、风向都有明显的改变,环境风吹至挡风墙遭阻挡翻越后,高于挡风墙顶部的风速增大,而低于挡风墙高度位置的风速呈明显减小,距离挡风墙越近风速衰减越明显,验证了挡风墙的防风效果。不同级别的大风情况下挡风墙防风效果依然显著,在挡风墙内的中下部区域对环境风速的减小可达72%。挡风墙对风向的阻挡作用表现为:低于挡风墙高度的低层位置(车体底部、车体中部)风向明显改变产生了绕流,而高于挡风墙的高层位置(接触网悬挂处、接触网导线),风向受挡风墙影响较小,与墙外环境风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夏季降水观测中的动力损失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大庆  康尔泗  张寅生  姜彤 《气象》1989,15(1):22-27
本文论述雨量计观测降水中动力损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不同雨量计观测降水对比实验资料的分析,评价了不同降水形态下各种防风圈的防风作用;揭示雨量计捕捉降水率与降水时段平均风速的关系,建立修正方案,确定真实降水量,修正乌鲁木齐河源夏季降水观测中的动力损失量。  相似文献   

9.
受新疆交通厅和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委托,新疆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和防雷减灾中心承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防风阻沙效益野外风沙监测及研究工作。在新疆交通厅和区气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气象科技人员奋战3昼夜,安装完成的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防风阻沙效益5层梯度风自动气象站,已向区气象局传回每秒瞬间风向和风速及每分钟温湿度等资料。  相似文献   

10.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的中游荒漠绿洲为例,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成果,研究了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在田间水平上,垄沟灌溉种植、主栽作物与伴生植物混播种植、优化水肥管理、建立枣粮复合系统是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技术;在绿洲水平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田林网规格和减少农田林网的灌溉次数、降低防风固沙体系中高耗水树种——杨树的比例等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河中游绿洲,通过推广上述技术,在不降低绿洲农业产值和不影响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初步估算每年可节水2.96×108m3,抵消了气温上升大约1℃所带来的蒸散发消耗量。  相似文献   

11.
戴万德 《气象》1985,11(3):22-23
一、问题的提出 冠县位于鲁西平原,属南温带季风区域亚湿润气候区。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六十余万人口。六十年代以前,境内树木稀少,每年受旱涝风沙危害,粮棉产量低而不稳。1973年全国林业会议以后,林业生产迅速发展,实现了以毛白杨为主的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目前全县已有片林、速生林16.7万亩,农田林网70.2万亩,桐粮、枣粮间作43.9万亩。纵横县境的2400条,总长一万多华里的道路两旁都栽上了毛白杨,1400多条大小沟渠基本绿化,有林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77%,林木覆盖率达到18.6%,全县共保留树木3284.2万株,成材树531万株,木材积蓄量为41.4万立方米,多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近几年来,由于林业生产的发展,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特别在华北平原连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减少了干旱、风沙危害,促进了粮棉丰收。本文用本县与周围5个县资料进行比较,说明了林业发展对降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防风阻沙效应参数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研究区域,利用阿拉尔一和田沙漠公路沿线及周围15个气象水文站近50a来(1956-2007年)历史资料,结合沙漠腹部塔中气象站近10a来(1999-2007年)观测资料及近1a(200704-200804)野外科学考察和K127km监测资料,采用气候学、风沙物理学、流体力学、统计学相结合方法,提出沙漠公路防风阻沙效应动力参数:地形地貌、盛行风向、风速;影响参数:温度、沙表面温度、降水量、湿度、蒸发量,分析研究阿拉尔一和田沙漠公路防风阻沙效应环境气象参数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沙漠公路未来养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山东省荷泽地区二郎庙乡的典型调查资料,利用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建立农林牧优化结构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林网地区,林木中适当配置经济林,大田作物中扩大麦加夏大豆的种植比例,可明显地提高经济效益,并改良土壤。为充分利用饲草资源,畜牧业宜发展牛、羊、免、猪。如果在林木间种蘑菇或其它耐荫植物,树种中适当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业,产品多次、多级利用,有利于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可更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利用野实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3种林网的动力、热力和水分效应及其对农作物(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树高6.42米透风系数0.38东偏北向的宽带类林网的动力、热力和水分效应最为明显,在这些效应的综合影响下,作物的理论增产率最大,平均为15.3%;树高3.68米透风系数0.8北偏西向的窄带类林网次之,作物的理论增产率平均为5.5%;树高2.61米透风系数0.80北偏西向的窄带类林网刚刚能看出增产效益,作物的理论增产率平均仅有0.7%。由此可见,在干旱半干旱农田造林后,当树高达3米以上就会开始形成增产效益,并且以东偏北向为好。即风沙较大的地区应使主林带的走向与主害风向垂直或偏角小于30度为宜。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拐子湖地区2011年4月份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贴地层微气象要素和输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气高温干燥,地表高温低湿、气压下降,风速增大是沙尘暴来临的前兆;沙尘暴过程中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气压、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会明显下降;地温下降速度较慢,土壤湿度略有上升;输沙量主要集中于距地表50cm以内高度层,在0-20cm高度层里输沙量呈增大趋势,20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含沙量逐渐下降;跃移沙粒输沙量的空间分布与风向频率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蠕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比较复杂,同风向分布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对沙尘暴预报和沙源区的防风治沙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TRwS204与中国标准雨量筒降水观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降水类型、过程和气候条件复杂多变,不同雨量筒观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亟需了解常用人工和自记雨量筒之间及其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差异。针对中国标准雨量筒[无防风措施(CSPG_(UN))和配备单层Alter防风圈(CSPG_(SA))]和在祁连山常用的TRwS204称重式雨雪量计[配备单层Alter防风圈(TRwS_(SA))],于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在祁连山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开展了同步降水观测对比试验,以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固态降水测量标准安装的中国标准雨量筒的修正值作为标准降水量。结果表明:(1)CSPG_(UN)、CSPG_(SA)和TRwS_(SA)降雨观测的平均动力损失(平均动力损失与平均标准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0.21 mm(3.4%)、0.12 mm(1.9%)和0.61 mm(9.8%),雨夹雪分别为0.37 mm(7.6%)、0.16 mm(3.3%)和0.51 mm(10.5%),降雪分别为0.27 mm(10.2%)、0.09 mm(3.4%)和0.57mm(21.4%)。(2)CSPGUN和CSPG_(SA)动力损失的差异主要与防风圈的使用有关,而CSPG_(SA)和TRwS_(SA)动力损失的差异主要与雨量筒形状不同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可能受到TRwS204特定误差的影响。(3)当风速高于2.0 m·s~(-1)时,各雨量筒降雨捕捉率出现明显的降低。因雨夹雪和降雪期间的平均风速较低,只有CSPGUN降雪捕捉率随风速的增加出现一定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李遥  牛生杰  吕晶晶 《大气科学》2020,44(4):808-815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冬季降水数据,针对PARSIVEL2(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测量降雪时近地面水平风的影响进行了订正及误差计算。订正结果表明:一定风速下,不考虑风的影响会造成小粒子直径的明显低估,而对于同一粒径段的粒子,风速越大,计算过程中对于粒子直径的低估越明显。风速不超过2 m s?1时,其降雪粒子下落末速度计算误差在3%左右,直径计算误差在7%以内(水平偏转角度45°)。在对2018年1月4日南京一次降雪过程中获取的真实雪花谱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忽略风的影响会导致雪花谱峰值的偏移和谱的缩窄,这会造成小粒子数浓度的高估和大粒子数浓度的低估,进而影响微物理量的计算。具体表现在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降雪强度I的低估,及Z–I关系拟合系数a值的实际数值会大于计算值,b值则偏小。但当风速较大时,近地面流场比较复杂,垂直向湍流运动不可忽略,此种订正方法很可能不再适用。建议在以后的业务观测中增设防风圈或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增加针对风的订正,以排除风对降雪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及其主要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芝花  李伟  雷勇  熊安元  涂满红  王柏林 《气象》2007,33(10):96-101
为了实现国内固态降水测量的自动化,同时了解我国降水测量与国际标准仪器DIFR间降水测量的差异,2006年中国气象局在大西沟、长春、通河气象站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降水测量对比试验。分别针对固态和液态降水分析了我国台站长期使用的普通雨量器的捕捉率大小及其与风速的简要关系、不同安装方式的雨量器间的防风效果。根据降水捕捉率及观测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对参加对比试验的7种自动化雨量计进行了性能分析,为业务上完全实现降水自动化观测而提供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前 言 目前,农林水产省结构改善局正在编制防风设施的指导方针。在1977年修订的《农地开发指南》一书中,虽就防风设施问题做了叙述,但是,仅以那寥寥数页的简述,不能满足防风设施在计划、设计、施工上的要求。因此,从1981年起,为编制防风设施的指导方针,开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本段等(1985年)曾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建立了农田防护林网后,创造了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网内田块总产量增加,收获物的品质提高,比如东北大平原的某些有林带保护区比空旷地农田玉米增产25%、高粱增产21%;华北平原玉米平均增产25—30%、棉花平均增产13.8%;长江中下游水稻增产10—15%左右,但在讨论林网对作物形成有利的生态环境时,也必须看到林网胁地不利影响。上述各地同时也观测到在离林缘树高约一倍水平距离以内地区有明显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