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加剧滨岸带的高强度开发,致使滨岸带的环境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对上海滨岸带水体的深入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对比研究,对上海滨岸带水体的自净作用进行了总体评价,除排污口外,污染物含量一般低于一类海水标准,表明了水体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环境容量较大;并指出水体中重金属、氮、磷和难降解有机物含量明显增多,水体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结构与若干地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金火 《山地学报》2005,23(5):527-532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立了85处国家地质公园。最邻近点指数判别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受中国大地构造控制,形成了东部沿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秦岭带、南岭带6个集聚带。进一步分析国家地质公园与区域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但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关系明显。说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依赖于地质遗迹资源,而且还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因此随着这些区域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建立更多的国家地质公园对大西部开发和中部经济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国禄  辛桂先 《地理教学》1994,(1):15-16,1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本《地理》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节是居民和经济,下面就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晓庆  孙武 《中国沙漠》1994,14(4):104-108
内蒙古乌盟后山、河北坝上是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中最为脆弱的地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荒漠化严重,通过采取“中小企业群地”的工业发展策略,压缩耕地、增加林牧比重,加强基础建设等措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求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结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盟后山、河北坝上是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中最为脆弱的地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荒漠化严重。通过采取“中小企业群地”的工业发展策略,压缩耕地、增加林牧比重,加强基础建设等措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求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结构。  相似文献   

6.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2,20(4):485-488
斜坡中发育的多种裂面在滑坡形成过程中将组合成多条变形带,随着变形的发展,变形逐渐向最大剪应力处集中,最终形成滑面。斜坡中多变形带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滑坡发育过程中影响变形带的因素作为不同的评判因子,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然后确定最不稳定的变形带。文中最后以金龙山滑坡变形带的稳定性分析为例,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风电项目建设已经初现规模。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工程建设中,风电优先项目涉及的项目金额约为6.47亿元,运营期累计发电量可以达到近180亿千瓦时,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0兆吨。伴随跨境风电项目的梯度转移,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并网取决于东道国的政策制度安排、建设运营模式、设备供应体系以及电价收购协议等。本研究有助于协助沿线国家完善能源政策制度、加快清洁电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减排承诺,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与郑州大都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地域经济向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实施“梯度开发、东靠西移”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河南省应着力加快建设并依托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构筑中原都会带,催育郑州特大都会,即建设大郑州。建议国家在此设立内陆中原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催促中原特大区域经济重心和核心区的形成,促进中原经济的崛起和我国中西部的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9.
本节教材是在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及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之后安排的,这三部分教材前后呼应,互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的基本原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根据太湖流域(江苏省境内)不同类型污水中总氮、总磷的浓度和当前废水治理技术及接纳水体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分析,确定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给保护区内各类排污单位总氮,总磷允许排放浓度,并分析了本标准与其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实施本标准后的太湖水质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彭清 《地理研究》1993,12(1):79-86
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成长与经济区扩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区扩的空间模式:倾斜式空间扩张模式、均衡式空间扩张模式和协调—倾斜式空间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梅林  杨青山 《地理科学》1999,19(2):186-188
运用城市经济区理论与产业系统理论,分析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调整与优化的战略举措和产业结构的基本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中国地级市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中国286 个地级市工业竞争力水平, 研究了中国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特征。并尝试将集聚和外部联系作为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 探讨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下, 综合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空间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①经济区工业竞争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 各经济区各具独特的空间格局特征。②把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是可行的, 并验证了空间要素对产出具有重要影响, 但对于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强度存在差异。③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 要素贡献程度的趋势分别是:综合技术先增大后减小, 劳动力持续减弱, 资本稳步增大, 空间要素则先减小后增大。④在现有工业投入结构下, 强和弱等级城市具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而较强和较弱等级没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②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妙妙  曹小曙 《地理研究》2016,35(6):1107-1126
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58个县级城市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不同交通方式的角度全面剖析1980-2014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县际经济联系网络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县级城市不同交通方式通达性提高幅度与其经济联系总量增幅呈现耦合性,但前者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集聚性,后者存在弱相关性和集聚性,城市综合质量与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县际经济联系中龙头城市、孤岛城市、孤点城市并存,大多城市处于自我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形成西咸—宝鸡—天水串珠状组团多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组团之间经济联系微弱,沿交通干线形成横向弱经济联系轴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亚太地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趋势,分析了亚太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阐明了东北亚经济地域结构的基本特点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海岛县经济区及其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耀光 《地理研究》1998,17(3):289-288
在我国海岛县经济类型(或类型区)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出我国海岛经济区的框架,以我国北方海岛县经济区为重点,探讨海岛经济区的划分方法,提出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纪广  许家伟  李小建  娄帆  陈玉蓉 《地理科学》2020,40(10):1654-1662
依据2000—2017年中国331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计量模型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2个方面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 总体样本上,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均促进经济增长,但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和投资效应大于土地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大于人口城镇化。②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间差异。在时间效应上,土地城镇化中的投资效应具有下降趋势,人口城镇中的综合效应和投资效应具有增强趋势。③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影响,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最强劲;中部地区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人口城镇化主要是通过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且消费效应大于投资效应;西部地区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人口城镇化影响。东北地区的土地城镇化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且土地城镇化的消费效应最强,其次是投资效应和综合效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强的区域是西部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