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成矿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成矿事件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成矿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对于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于找矿勘探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讨论了各种常用测年方法(如Rb Sr、Sm Nd等时线法和U Pb法等)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介绍了测年方法(尤其是与成矿事件年代学研究有关的测年方法)的新进展。结合国内外典型研究事例分析,比较了成矿事件的直接测年和间接测年方法,强调应在扎实的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元同位素体系对成矿事件进行年代学研究。最后讨论了成矿事件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并指出应加强成矿事件与大陆聚散旋回的时间耦合性的研究,这对于深入认识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矿地质事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地质事件作为地壳和地质历史演化中的稀少事件,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限内,于全球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相同或不同性质的地质体(构造单元)或它们特定的一部分,成矿元素呈大面积聚集或高浓度聚集成矿。成矿地质事件具有3个基本特征:1 层次性,即按成矿事件波及范围,可分为全球性的、洲际性的、区域性的、地方性的等四个层次成矿事件;2 耦合性,不同层次的成矿事件与其对应相配的地质(构造、岩浆、变质等)事件之间存在着节律的耦合关系;3 专属性,不同动力起因的成矿事件有着各自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3.
三维剖面地质界线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不确定性会影响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分布。以单一分布为假设前提的统计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掩盖了其他概率分布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突破单一误差分布条件的假设前提,本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概率分布情况下地质剖面数据中地质界线的抽样采集,以及地质界线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依托地质界线空间位置与地质属性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用地质属性概率分布实现地质界线空间不确定性的定量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地质剖面探讨了多种概率分布条件下地质界线的空间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突破单一误差分布假设条件,结合地质属性概率可充分揭示出建模数据的内在不确定性与模型外在要素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质界面"是地壳内各类地质单元的边界,它明确了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也是形成矿床的有利地质空间和载体;"成矿界面"是指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作用的地质记录,记载有成矿作用发生的"地质界面"称它为"成矿界面";讨论"地质界面"上发生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物质富集条件和矿床形成后保存过程的这一系列完整内容的成矿学理论,称为"界面成矿"理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匹配相应成矿作用种类,"成矿界面"可以概括分成9个成矿界面组;每类"成矿界面"上发生的成矿作用,都标定了矿床形成的地质位置,均对找矿有指示性意义;界面成矿理论是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查成矿学的重要依据,是总结成矿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并且可以作为支撑境内外实施科学找矿的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良峰  李明江  孙建中 《岩土力学》2012,33(8):2500-2506
现有的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没有考虑地质空间几何结构场与属性参数场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限制了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工程地质空间多场耦合构模问题已成为制约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深入发展应用的瓶颈。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地质空间多场耦合构模的总体研究框架和基本工作流程,给出了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科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或实现方案,并通过实例说明地质体多场耦合模型在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中初步实现后的效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体多场耦合构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工程地质数字化建模分析技术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质空间数据挖掘的区域成矿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源地质空间数据库和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顾及地质数据的空间特征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地质空间数据挖掘的区域成矿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连续型地质空间数据离散化、成矿空间关系提取及属性化、成矿关联规则提取及质量评价、成矿关联规则综合评价与潜力制图.最后,以青海省东昆仑地区铁矿资源潜力预测为例进行实验,并将地质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7.
“临界成矿地质条件”指派指具有“临界性质”的成矿地质条件。沉积或受变质沉积矿床的临界成矿地质条件主要中古地理和水动力条件;内生矿床的临界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是构造条件;石油的生油和贮油条件所表现出的临界性质十分明显;风化矿床的临界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是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临界成矿地质条件应该是各类矿床都具备的,但在不同矿床中的表现形式不同。深入研究临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促进矿床学的进展,达到定量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贵州若干基础地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近年来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新资料的发现、研究程度的不足,尤其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缺失,导致贵州基础地质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结合生产科研实践,初步梳理了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研究的基础地质问题,对贵州省梵净山、从江地区普通花岗岩砾石和花岗岩化底砾岩转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贵州前陆背景下的浅层滑脱构造、黔中隆起及不同构造旋回期控岩控相古断裂等构造问题,黔东清虚洞期台地边缘藻礁与铅锌矿成矿、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时空耦合、板内超基性岩体与金刚石成矿,黔中西部陡山沱—灯影期盆地迁移和磷矿成矿,西南低温成矿域和罗甸软玉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等一系列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初步认识、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促发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陕西横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曾历经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8个构造-成矿期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形成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等四大类135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本文在建立涵盖陕西固体及非固体矿产矿床类型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矿产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早到晚分出8个构造-成矿期;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丛聚性,由北到南划出12个矿集区。矿集区与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根据二者的时空关系,划分出单一型、耦合型、叠加型和复合型4种类型矿集区。矿集区的矿产种类、规模大小,一般与其所发生的成矿地质事件的性质和频次有关。叠加型矿集区比单一型矿集区更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地质大市场的构成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花  王平 《江西地质》2001,15(4):311-315
地质行业需要一个包括矿业市场在内的更广泛的地质大市场,地质大市场由地质项目市场、地质大市场由地质项目市场、地质资本市场、地质劳务市场和地质成果市场四部分组成,并初步论述了这四个市场。提出在地质大市场建设初期应采取两降低两抬高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需求,通过市场择优淘劣,确保成果质量,使地质大市场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地质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本文述及了因自然地质因素引起的地震灾害、火山灾害、滑坡灾害等,以及因人为地质因素引发的水污染灾害、水库失事灾害、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灾害等诸方面内容,指出在今后应重视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罗利锐  刘志刚  闫怡冲 《岩土力学》2011,32(Z1):614-0618
总结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超前地质预报认识上的误区和各种探测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概念,阐述了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技术、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技术、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技术包含的内容。系统的工作步骤为,利用地质分析技术结论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标准对探测区段的围岩进行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地质复杂程度,制定与其对应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方案,并注意现场工作中动态控制的应用。以厦门海底隧道F3风化深槽为例,对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内容及工作步骤进行了应用。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发展方向。研究旨在完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使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真正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初论地质异常   总被引:79,自引:16,他引:79  
赵鹏大  池顺都 《地球科学》1991,16(3):241-248
  相似文献   

15.
申报建立林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州市2046km^2的面积内分布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四个地质时代的地层,三大类30种岩性的岩石,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以及极富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这些具有科学意义的多种地质旅游资源,通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可以更好地得到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如日中天的煤炭地质勘查单位也难以独善其身,其表现如下:煤炭需求量下降,直接造成煤炭资源勘查投资与项目减少;与基础施工项目相关的工程勘察、桩基检测、建材测试等业务大幅度减少;加工制造业特别是涉外企业经营困难,出口量骤减;房地产开发明显下滑及资金流转不畅等。随着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的实施,也为地质勘查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会,因此煤炭地质单位要适时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力求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主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拓展市场;二是加强矿权运作,推进探采一体化;三是实施大地质战略,拓宽服务领域;四是坚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马涧桥组为晋宁运动形成的磨拉石建造,下与程浪群(Pt3c)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与莲沱组(Z1l )假整合接触,其英安质流纹岩锆石U-Pb法同位素谐和图的上交点年龄847±38Ma代表地层的形成年龄,下交点年龄213±19Ma代表地层的变形年龄。  相似文献   

18.
界沟煤矿位于淮北煤田南部,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新构造活动不强,构造稳定性较好。通过对界沟煤矿环境地质现状监测和调查,认为目前环境现状质量良好;对煤层开采后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塌陷、矿井污、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空气污染、噪声等对环境地质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预测地面沉降为12.0m,塌陷积水面积为9.25m^2,受影响的耕地为1316m^2,综合评价环境地质条件为不良即Ⅲ类;提出了采用煤矸石发电,对塌陷区回填复垦.对矿井排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等环境地质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斜坡运动”的概念及将斜坡破坏后岩土体运动形式调查研究视为首要任务的观点,对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早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首先,它丰富了岩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并使相关的测试技术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增加了工程实践的机会,阻挡斜坡运动的支挡、锚固工程及拦截等工程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大量防治工程的实践表明,以斜坡破坏后的岩土体运动形式及局部应力场分析为重点的研究并不能揭示引起斜坡破坏的深层次原因,还可能对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学科的继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例如,1)接此观点进行类型划分时,将常见的斜坡破坏形式混淆或丢失;2)过分看重地形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3)对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环境条件这些关键因素缺乏深入研究;4)许多人热衷干用简化的岩土力学模型代替经过长期物理化学作用过程的非均质的、非连续体的工程地质模型。此外,在思想方法上,“斜坡运动”观点尚存在着重大缺陷。为此,笔者建议跨越“斜坡运动”的研究阶段。将研究的重点前移,对引起斜坡破坏的结构缺陷及环境条件进行定性与量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地质工程的观点”进行防治措施的研究。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这一技术路线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后山煤矿的具体地质环境和采煤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区域调查法和地质环境综合判别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根据最大下沉值、影响半径、斜率、曲率和水平变形、最大下沉角、开采影响传播角(α>50°)、冒落带高度值、导水裂隙带高度值等对研究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矿山受采矿影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