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核地知与行》2009,(4):F0003-F0003
2009年12月9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福平(右二)和总工程师何观生(左一)在寻乌县委书记马玉福(左二)等领导陪同下深入到二六四大队双坑矿山考察。图为王福平在采矿坑道通过仪器观察矿石伽玛值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3月1日.原江西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马世昌(右二)在吉安市市委书记黄建盛等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我局招商引资项目——新加坡食品医药科技园。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序半群上的(∈,∈∨q)-模糊左理想、(∈,∈∨q)-模糊右理想和(∈,∈∨q)-模糊双理想,并利用这些理想给出了正则序半群的若干刻画定理。  相似文献   

4.
《国外铀金地质》2011,(1):F0002-F0002
彭云彪,男,汉族,1965年4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与勘查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能源地质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核工业208大队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本刊编委。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分辨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Mn、Fe、Co、Ni和Cu等元素进行了现场分析,并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评价。方法经国家级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RSD(n=42)各元素均小于1.0%,分析结果满足现场分析中矿物品位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质》2009,(11):79-79
2009年10月27日-11月1日,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瑞德·克若纳(左图左4)、加拿大地质学家阿依尔(左图左3)和格瑞克·斯托特(左图左5)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学家刘敦-(左图左1)、万渝生(左图右1)在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原总工程师王世进陪同下考察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和侵入岩。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河南地质》2012,(11):55-55
①10月17日上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市共同签署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图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前右)与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前左)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秦福军王红闯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8.
一、让废锁接头恢复青春50内丝钻杆的锁接头(包括左丝和右丝)往往从丝扣部分扭断,并且多半折断一头(如图1a),另一  相似文献   

9.
许坚 《广西地质》2011,(8):40-41
2010年11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澳门访问时说,“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但房价就是压不下来”。笔者认为,国内房价压不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9,28(4):332-339
用洞穴双旋回演化理论和系统科学思想指导,定性和半定量地讨论了贵州省大方县九洞天伏流大厅的起源。分析研究认为:(1)洪水拥有超过平水期水流几个数量级的动能和溶蚀能力,使季节变化带成为垂直剖面中岩溶发育最为强烈的部位。(2)伏流大厅的形成过程至少是3个子过程耦合作用的结果,即①水流的剥蚀;②崩塌;③化学沉积生长。(3)水流运动的驱动力由重力和地转偏向力耦合而成。在重力驱动下水流对大厅左右壁的剥蚀强度相等,但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参与,在北半球驱使剥蚀向右偏蚀。(4)九洞天伏流有明显的右偏蚀形态证据:①左壁化学沉积发育,右壁基岩裸露;②右壁岩块脱落多于左壁;③靠近左壁有一条高角度裂缝状的充水溶洞。(5)地转偏向力在九洞天伏流大厅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伏流的巨大流量能够产生比中小地下河大10至100倍的地转偏向力,使九洞天伏流右偏蚀特别强烈。在洪峰水流的溶蚀和侵蚀下,优先在右壁产生边槽,致使卸荷过程和岩块脱落由左向右不断横向发展,导致大跨度的地下河大厅以及伴生的地表地貌形态生成。(6)对于高角度裂缝状洞穴和缓倾角层面洞穴两种情况,伏流右偏蚀过程有一些差别。对于缓倾斜层面洞穴,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形成沿层面倾斜的底板。丰鱼岩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复杂条件下隧道断面形状和支护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差分法(FLAC3D)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对马蹄形断面和大曲率边墙、似圆形断面形式下隧道的支护受力和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采用似圆形断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尤其是水平收敛变形;现场变形量测时的丢失位移所占总位移比例较大,其中下台阶丢失位移比例最大;通过现场试验,对不同支护刚度下围岩压力、锚杆受力、钢架、混凝土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分担的围岩压力和模筑混凝土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洞室变形的现场量测,得出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及分担围岩压力比呈现出随着初支刚度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并综合确定了板岩段合理的支护参数。该结论对在构造应力发育的软岩地区修筑隧道提供了有益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配合比问题。分析了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强度标准龄期;研究了土质、二灰比、二灰含量对二灰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配合比设计的新思路。研究认为,对于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应以21 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依据;黄河冲(淤)积平原区土质适宜的二灰比为1:3,适宜的二灰含量在32 %~40 %之间;土中<0.005 mm颗粒含量、土的有机质含量,以及二灰土的粗细颗粒比Cf值对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强度具有重要影响,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当土中<0.005 mm颗粒含量在17 %~27 %之间时,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可获得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堡子湾金矿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堡子湾金矿矿石、海西期二长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及燕山期花岗斑岩的硫、氢、氧、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后认为,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为堡子湾金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4.
小湾水电站坝址区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小湾水电站坝基、水垫塘边坡及低高程排水洞系统广泛地揭示了低高程岸坡的地质特征。基于现场调查和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深化认识了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特征:(1)它是在建造和构造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构造缓倾角节理扩展、错动;陡倾角节理扩展、产状改变以及错动;新生了大量中缓倾角裂隙;表生改造程度向坡内减弱。(2)建立了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缓裂生成机制模型,分析了其生成过程。(3)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基于拉破坏区分布、剪应变和点安全度等指标,分析了低高程岸坡卸荷松弛范围,其中谷底表生改造明显影响深度为6~9m。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质》2008,26(2):F0004
1957年冬,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前身称744队,后改为新疆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新疆阜康县甘河子小黄山工区进行煤田勘察工作。同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的唐裕靖(左)、吴春智(右)两位年轻地质学子分配到744队,在该队矿区进行1:5000地质测量工作。唐裕靖在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退休。  相似文献   

16.
武汉岩土所三项成果分别荣获93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1、金川镍矿二矿区不良岩层巷道稳定性研究(一等奖)本研究解决了金川镍矿岩层破碎和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地下巷道开挖、支护难题。本课题从地质力学调查、现场岩石力学试验、数值分析到工程实践等7个专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动态模拟了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并分析和探讨了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以及左右洞施工的相互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洞施工,开挖面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范围为其前后方2.5 B(B为隧洞净宽);考虑右洞开挖,对左洞围岩位移的影响范围分别为开挖面前方(未开挖)2 B和开挖面后方(已开挖)1 B。最后分析了拱顶最大沉降量随开挖面推进的变化和产生的位置以及右洞开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质》2009,27(2)
此图为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中方团长徐炳昶(右)、地质学家袁复礼(左)与斯文&#183;赫定(中)研究西行路线问题,是考查团团队精神的体现,他们为中外学者们信赖的领导人。《徐炳昶西游日记》是此行的生动记录。袁复礼是团中独当一面的学者,成就丰厚,著有《蒙新五年行程记》。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河南地质》2014,(12):I0002-I0002
①12月5日下午,省纪委篮球队与省厅篮球队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图为激烈的比赛现场。(刘呖摄影报道) ②11月15日,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梁成斌在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的陪同下,到夏邑县胡桥乡胡楼村查看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拆除现场。图为市国土局梁成斌局长在梁万涛书记的陪同下实地核查拆除现场。(张瑞波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20.
强降雨作用下边(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为例,根据现场滑坡情况勘查及室内试验确定土体参数;选择内置VBA为开发工具,开发基于ArcGIS的边(滑)坡稳定性分析插件,并据此得出研究区域危险区划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特殊地形条件、震后地质构造、连续强降雨以及坡体非饱和渗流等,使孔隙水压力增加和土基质吸力迅速减少,导致坡体滑移面处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而发生滑坡;基于ArcGIS软件得出研究区域危险区划评价图,与滑坡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吻合度.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强降雨对边(滑)坡影响及边(滑)坡预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