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六盘山地区中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婷  孙建国  杜立钊  周亮 《测绘科学》2019,44(11):52-58,87
针对当前大范围集中特困地区的中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研究较为欠缺的问题,该文以六盘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获得1 415所中学和1 157个居民点位置及相关属性,辅以道路和人口等数据,运用改进的潜能模型,测算分析中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中学空间可达性整体有待提高;城乡差异显著,多民族聚居区、部分县区交界地带存在大范围中学空间可达性偏低现象;交通发达、路网密集区域的中学空间可达性较高。本研究为贫困山区的教育资源空间优化方案的制订及教育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影响到义务教育法的落实和实施.在探讨中小学布局调整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人口分布、学校分布和交通条件等数据库,计算空间可达性指标,定量分析每一个居住区位学生上学的便捷程度,评估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为学校布局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用比例模型、最近距离模型、机会积累模型、重力模型和改进重力模型,以巩义市初级中学为例,揭示学校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期望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评估方法和规划依据.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最近入学距离、择校机会、供需平衡方面仍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建议使用GIS和空间可达性指标评估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公平性;进一步探索学生择校的空间规律,并使用Huff模型模拟学校与学生的最佳配置,为布局调整奠定定量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贫困区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中出现的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以连片特困区一一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黔江区为例,以自然村尺度进行测算,重点研究并解决了贫困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现状的评估技术,以及两步移动搜寻法在农村贫困山区的关键技术改进和实现,并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评价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两步移动搜寻法适用于评估贫困山区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状况和分布情况;研究区教育可达性较高的地区不及需求总数的30%,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服务范围内的学校多为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师资和占地面积优势大,但整体可达性并不理想。为相关部门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出了“跑教”提升师资力量和恢复原有教学点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学的方便程度,是反映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两步移动搜索法来分析该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首先,根据居民点的位置生成泰森多边形,并以泰森多边形为基本分配单元;然后,分别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引力法对研究区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可达性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估不同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不高;2)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3)两步移动搜索法在评价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时优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五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由于区域发展差距大、教育投入不同、规划布局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或是教育质量受影响等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基础教育资源开始向均衡性发展。本文基于GIS模型对天津市5个区小学资源进行了公平性的均衡性研究,根据分析结果为小学资源的均衡发展和规划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对促进教育均衡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评价与研究可客观反映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天津市市内六区为研究区,以街道为统计单元,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研究区内各街道的入学(小学和中学)可达性进行测算,分析了天津市市内六区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天津市市内六区入学可达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以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高可达性主要集中在中心地区街道,基础教育资源过剩地区和稀缺地区呈两极分化的格局;且与街道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匹配。  相似文献   

7.
对成都市5城区小学资源进行了空间布局现状分析和效率与公平性的均衡性研究,根据分析结果为小学资源的均衡发展和规划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对促进教育均衡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成都市5城区小学资源空间分布现状、效率性和公平性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小学分布密度在成都市中心附近较大,分布中心在成都市中心附近,小学资源呈聚集型分布;2)成都市5城区共有重点小学122所,但各区重点小学数量并不均匀,在空间布局上各区优质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3)从效率性和公平性来看成都市有些小学使用效率较差,各区小学服务范围都有一定的重复覆盖,各区拥有的小学资源公平性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量 POI 数据的城市小学教育资源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爬虫获取海量POI数据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文中利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居民区的教育资源可达性,评价以市为单位的小学教育资源的状况,将各市的GDP与教育资源可达性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各省经济发展与城市教育发展的相关程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研究POI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和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甘肃省135处省级爱国教育基地和16处非省级爱国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均衡度等.结果 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陇东、陇南地区;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邻近指数为0.42,地理集中指数为29.67,基尼系数为0.95,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城市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城市中学的选址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到新建中学与已有学校覆盖范围、与公共基础设施距离等经典选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降雨量数据等,创新性地排除了大坡度、容易被淹没等不适合建立学校的区域,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新建中学候选范围提取模型,为城市新建学校选址提供参考。基于该模型,本文利用Arc GIS平台实现北京市现有中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北京市的中学教育资源存在较严重的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现象,认为新建中学应该建在北京市延庆县西部、昌平区南部以及房山大庆区南部。  相似文献   

11.
掌握开发区的公共服务配置情况是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选取广州市内的9个国家级开发区,基于开发区范围、2018年基础教育点、医疗点和高德地图POI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基础教育、医疗和便民商店等公共服务配置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基础教育方面来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12.
孙晓霞 《北京测绘》2021,35(1):74-77
本文按照自然资源部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及现状评估的要求,对宜兴市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基于2017年和2018年的基础性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对宜兴市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和义务教育资源进行提取、分析和统计,对比两年的变化趋势,得出宜兴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合理,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建设有待进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数字苏州"总体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对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平台由标准化方案、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系统维护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包含若干子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标准化、基础数据建库与管理,在数据交换和共享基础上,实现了专业应用、政务管理、公共信息相关应用等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运用GIS技术从开发区利用成果数据中获取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基础数据,建立了图文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并基于ArcGIS平台设计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实现了开发区土地评价数据建库、自动评价、成果管理以及查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袁家勇  周桥  高诗亮  王锐 《测绘工程》2011,20(2):70-72,76
为整合各类科普资源、推动科普教育的信息化,方便市民查询分析各种科普资源,建立基于GIS的科普资源信息发布系统已显得十分迫切.GIS强大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为科普资源发布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叙述科普资源发布系统的开发模式,论述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给出栅格影像自动选择的优点与方法,矢量栅格匹配的原理与优势...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关于文物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规范标准,通过采购硬件设备与基础软硬件,搭建文物信息基础运行环境,同时通过遥感影像数据采购、无人机航摄、数据资料整理等方式建立长城资源综合数据库,构建二三维一体化长城资源"一张图"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二三维一体化GIS平台,为长城资源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处理、应用平台接口.并基于基础GIS开发平台,搭建面向吐鲁番长城资源管理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长城资源信息发布系统,为长城资源管理者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宣传展示平台.本文对吐鲁番境内62处军事设施遗址、13条古道、5处重要城址等开展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后期研究、保护、展示、考古资源管理及公众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秀万  王恩宙 《遥感学报》2001,5(6):448-453
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框架与实现方式。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该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将可持续发展信息基础数据库、指标计算、指标的可视化表现、评价报告的自动生成及空间信息查询等集成为一体,并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网络化,是规划方案制定、决策实现和公众参与的有效便捷工具,可以为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现代城市物流采购与配送的特点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出基于GIS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采用GIS组件技术,建立基于ArcEngine的物流采购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GIS基本操作、空间查询统计、物流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管理、采购与配送管理、车辆调度、收货处理和用户管理等功能。该系统的构建对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城市的应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对矢量数据及影像数据的综合管理与分析,在分析ArcEngine组件及ArcSDE技术的基础上,以.NET为开发环境,利用C#开发语言,采用插件式开发技术,以Oracle作为数据库,设计与研发了一套基于ArcEngine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栅格及矢量数据的入库管理、地图显示及图层管理、地图基本操作、数据自动入库、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属性与空间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