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河航道岸坡上种植植物,能够起到消减船行波、保护岸坡稳定的作用。本文借助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对不同植物分布密度、不同航速的组合试验资料分析,发现柔性植物对船行波具有显著的消减功效,并呈现随着植物密度的增加,植物对船行波爬高、回落、流速的消减呈现出逐渐趋缓的态势,经过拟合分析,确立了植物分布密度与消减船行波爬高与回落关系的经验公式,可为生态航道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信息畅通的必要性 在船舶最佳航线服务中,保持有关信息畅通无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输这些信息的通讯枢纽就是气象导航的生命线。如果气导机构不能及时地接受来自世界气象通讯网的各种气象、海洋资料、分析图表和预报产品,就无从计算最佳航线。同样,如果没有迅速可靠的岸、船通讯渠道,就不可能对船进行跟踪服务。所以,气象通讯网和岸、船通讯网确实是气象导航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于2003年10月开始实施 ,一个国际工作小组正在对实施此计划的科学和后勤备选方案进行测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使用两艘调查船 ,一艘升降船目前正在日本建造 ,一艘非升降船是由美国资助的。升降钻探船主要用于不安全的区域作业 ,例如有油气沉积的大陆边缘 ,含有厚的沉积剖面、断裂带和不稳定层组的区域。位于浅海和积冰区的台地将由非升降船钻探。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还将增加滨岸设备 ,加强滨岸的调查能力。另外 ,国际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与其它国际计划和行业合作的途径。此计划的经费将由美国和日本各分担三分之一 ,其…  相似文献   

4.
港口内靠码头系泊船运动的计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英国南海岸处Shoreham港内系泊船为例,研究了港口内靠码头系泊船运动的数值计算问题。该船的实船实验和模型实验已经完成,为验证本文计算结果提供了依据。运动方程在时域内求解。在计算船体脉冲响应函数时,引入了船体阻尼系数在频率很低时的渐近表达式和一迭代算法。分析了港内共振波浪和其对船体的作用力。讨论了靠码头系泊船运动的非线性特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秦昕 《海洋世界》2019,(3):40-45
2月23日下午,海测3301船离开三亚凤凰码头,驶向南海深处。对海测3301船来说,这只是一次极为普通的任务,然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自己的调查船出海。看到一周前刚采访过的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就像回到家乡一样,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6.
泉州港石油码头系泉州七四九工程专用码头,由钢筋混凝土高桩结构的靠船平台、钢筋混凝土桩基栈桥和抛石引堤组成。抛石堤长245米,连接岸与靠船平台,全线在淤泥海滩上通过。在淤泥海滩上筑堤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软基处理。许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7.
母子龟     
二十五年前,一种特殊心情的驱使,我在烟台市一个寺庙相中了一只玉石母子龟,当时仅付给摊主五角钱,母子龟便随我而来。记得那是1977年的初冬,那时我还是一名军人,在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军某科研船上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船奉命离开青岛北上黄海北部执行一项科研试验任务。一个星期后,船又奉命赴烟台军港接受一个航次任务。船靠泊在烟台军港的浮码头上,傍晚时分,寒潮袭击烟台港,随着大风的降至,浮码头已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指挥部即命令立即离港到锚地抛锚。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东岸三山岛段砂质海岸沉积物运移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三山岛岸段冬夏重复的地形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其地貌特征与地形变化规律、沉积物类型、粒度特征、运移趋势,并探讨了沉积物运移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岸段可根据1985黄海高程-1.2m(低潮水位)和-6.5m(闭合深度)平面划分为海滩、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三个地貌单元,各地貌单元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与地形变化特征区别显著。其中水下岸坡和浅海陆架地貌单元主要受潮流作用,海滩地貌单元主要受波浪作用。在西向落潮流和西南向潮余流的作用下,水下岸坡地貌单元发育一个中等规模潮流通道-沙脊沉积系统。表层沉积物以向西运移的趋势为主,少数滞留于西部潮流沙脊处,与地形"东侵西淤"的变化规律相符,这些西向运移的沉积物最终离开研究区,补给莱州浅滩。  相似文献   

9.
从亚丁到芒格乐尔在“雪龙”号船离开亚丁港驶入印度洋时,正逢印度洋季风期。此时的印度洋洋面上,一个接着一个的气旋横挡在我们的航线上。我们刚刚驶入阿拉伯海主机2号缸套出现故障,望不到头的长波涌浪,不停地向船击来。我们只好封缸航行。封缸后航速下降到6节,无力抵住排山倒海的涌浪。我们被迫改变航线,向印度孟买港方向驶去。经过十多天艰苦航行才到达孟买港外。“雪龙”号船抛锚修理更换缸套。可  相似文献   

10.
仝开健 《海洋世界》2011,(11):30-32
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科学考察,13名勇士担负起登上人类历史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圣使命。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后,"雪龙"船徐徐离开上海港,踏上了奔赴南极的征程。我是少数不晕船的几个人之一。对难得一见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岂能放过?!  相似文献   

11.
在北太平洋西部海域,有一股强劲的海流犹如一条巨大的江河,从南向北,滚滚向前,昼夜不息地流淌着。它就是黑潮。黑潮从我国台湾东侧流入东海,继续北上,过吐噶喇海峡,沿日本列岛南面海区流向东北;大约在北纬35°、东经141°附近海域,离开日本海岸蜿蜒东去;最后在东经165°左右的海域里向东逐渐散开。黑潮流到了这里,人们就叫它北太平洋流了。黑潮从它的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20日,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队离开上海港码头,乘“雪龙”号考察船,经过一船二站58天的航行在2003年1月17日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全体队员奋战10天胜利完成了200t余的补给物资、400t余柴油的卸货任务,为夏季科学考察和新宿舍楼的装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冬的一天,在英国白厅街的一座大楼里,正在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只见一台长约0.6米,宽约0.15米的船式小模型,喷着烟雾,离开地面向前行驶。围观的人被这新奇的实验惊呆了,随后人们报以热烈的欢呼声。做试验的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流下了激动的泪花。他终于成功了!经历了多少磨难坎坷,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模型气垫船。他就是英国工程师科克莱  相似文献   

14.
薛振和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71-74
中国第六次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于1989年10月30日离开青岛港,穿越太平洋,于12月3日停靠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12月9日离港,经智利内水道,穿过德雷克海峡后于1989年12月71日抵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62°13′S,58°58′W)。又于1989年1月26日离开长城站,1990年1月11日到达位于南极普里兹湾里的中山站(69°22′S,76°22′E)。从2月16日到2月21日在普里兹湾外进行了一次南大洋考察。于1990年3月1日离开南极大陆回国,途中停靠墨尔本、新加坡后,于1990年4月26日抵达上海(图1)。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东部沿岸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宗信  白虹 《海洋科学》1993,17(2):48-51
根据1986~1989年间9~10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船在菲律宾东部海域获得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菲律宾东部沿岸流。分析得出,菲律宾东部沿岸流是一支每年都存在的南向流,除个别海域外,流速均小于20cm/s,是一支较弱的流。但这支流有一明显特征,除在该流源地外,最大流速值是在200m水层或者更深的地方。它的最大宽度约为200km,主要水体集中在700m以浅的水层。我们认为岸形影响是该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伏季休渔期间,荣成千里海岸沿线呈现出一派船靠港、网入库、人更忙的喜人景象。 7月1日是黄海休渔的第一天。其时,全国第一渔业大县荣成市的2000多艘渔船停靠在该市近百处码头,按时进入休渔状态,停港率达100%。为增强渔民的自觉性,把休渔制度落到实处,这个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我国管辖海域监控体系面临的挑战和实际需求,从涉海管理业务分类、技术能力储备等多个角度进行现状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提出构建“天、空、船、岸”一体化综合监视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架构体系,最终形成可覆盖我国全部管辖海域,具备大范围早期预警和连续跟踪监视能力的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遥感水色传感器——荧光高度成像光谱仪(FLI)的主要性能和优点以及应用该仪器在加拿大、美国东海岸等地不同日期,不同地点测量叶绿素所获得的光谱资料进行多种高度下荧光波段的大气校正研究。讨论了测量叶绿素最佳荧光范围内的谱段组合选择;FLI遥感所测的叶绿素a的浓度值与现场船测资料以及美国空间中心的机载海洋激光雷达所测值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徐栋  杨敏  孟云闪  孙苗 《海洋科学》2019,43(12):28-34
为了对典型海岸带的侵蚀风险程度进行量化统计与评估,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目标岸段开展动态监测,以多核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类及岸线提取,基于水边线逐年位置变化提出一种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并以大蒲河-滦河岸段为例进行了应用,得出了该岸段所处的侵蚀风险级别,为下一步海岸带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11.24特大海难”的生还者仅有22人。这22人中,有13人是在“大舜”号沉没的海面获救的,其中12人被686船救起,另一人是海军某基地岸勤部政委,今年44岁,他被“烟救”13号拖轮援救。其余9人是游到岸边,或被海浪冲到海滩获救,个别人冻僵后,还有微弱心跳,被医生救活。今年26岁的董颖小姐,现住青岛市,她是位冬泳爱好者,当救援者搬运一个个被冲到岸滩的遇难者时,她从海滩上站了起来,还走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