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利用多渠道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21世纪前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1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汇总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1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地震情况相比,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强,尤其8级以上强震发生频次大幅增加;2021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有所增加,且灾害地震呈现频度高、伤亡集中、次生灾害频发等特征。针对地震频度高、伤亡原因突出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 强调未来地震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汇编了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5.9级地震的震害调查概况。文章概述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及地震特点,震害情况及其特点,农村房屋、构筑物和县城建筑物等震害情况;最后谈了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25日哥伦比亚西部发生6.0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文章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情况,内容包括;震源参数,破坏和伤亡,救援情况,发震背景及地震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近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0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0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全球地震相比,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弱,6级以上强震发生频次大幅减少;2020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为本世纪最低,且灾害地震呈现频度低、伤亡小、重大灾害线性分布等特征。针对地震频度低、伤亡集中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强调了未来的监测预报与震害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元芳  任栋  陈珊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332-1336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地震遗迹[1]。针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情况进行统计,重点对宁夏段遗迹现状和保护情况进行概述,并对海原地震遗迹保护和开发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海原地震遗迹及相关地震遗迹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13~24日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代表团赴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地震工作考察,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考察其间了解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和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希腊的地震研究和雅典中强地震;欧洲工程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及地震学实验场;科林斯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代表参加意大利第五次全国地质学家代表大会及顺访概况;文章还简要地介绍了意大利的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研究及一些地震研究机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评估和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凯  温瑞智  彭克银 《地震学报》2016,38(1):146-154
本文从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和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两个角度出发, 研究了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潜在震源各个震级档的年平均发生概率进行计算, 并结合以兰州市为中心布设的80个强震预警台站信息, 计算了有效的预警时间及地震烈度. 基于生命易损性模型方法, 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系数; 采用基于宏观GDP的损失评估方法, 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经济损失, 分析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社会效益. 计算结果表明: 减小地震预警盲区范围对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非常关键;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台网布局应重点考虑布设区域的人口密度、 经济情况及地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有关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0级地震、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7.5级地震和1937年1月7日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的考察情况,包括对这三次内陆地震破裂带进行考察的目的及这些破裂带的特征;并指出,内陆破坏性大震是当前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后提到,将这次考察的详细情况及所获得的重要资料已拍了电影和录象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县中越地区发生M7.0强烈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和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日本政府应急救援工作,发震和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记录和这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概述了日本的地震管理和应急救援体制,地震预报计划的沿革,日本推进地震调查研究的方针政策以及对日本地震防灾体系的评价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1966年邢台地震震情及其震害情况;从地震学和地震社会学两个方面阐明了邢台地震的特点;介绍了邢台地震发生后国家和部门采取的应急对策和抗震救灾对策;系统地介绍了周总理在邢台地震时对地震工作的指示;概述了地震科研队伍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形成知发展;总结了邢台地震对策的效果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从碑刻题记谈华县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56年华县8.0级地震的碑刻题记资料分类进行了概要介绍,提出发震时刻为公元1556年元月23日夜12时前后;碑刻题记记载的地震造成的破坏及人口伤亡情况证实和补充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内容;简述了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余震、地震引起的火灾和避震经验.认为这些碑刻题记记载进一步验证了这次地震的震中、极震区和影响范围,指出这些资料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是研究这次地震活动和评定地震烈度的物证.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澳大利亚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地震区划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简要地介绍了澳大利亚地震学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工作及人员构成;侧重阐述了悉尼-墨尔本地区的地震快速响应系统,包括建立系统的基本思路,系统的技术装备、结构及其功能,以及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1970年通海地震及震区的人口、交通等情况;地震造成的直接伤亡、破坏和滑坡次生灾害;政府部门在组织救灾机构、救灾布署、救灾急需物资的供应、运送和合理使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地震部门在震区进行地震考察、建立观测台网、宣传地震知识方面的对策;地震后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对策,其中重点是恢复农业生产和修建房屋;在最后的几点启示中指出,该震推动了我国西南的地震工作,提出如何减轻山区地震滑坡的次生灾害、控制救灾人员去灾区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19年全球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全球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并总结了2019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2019年全球地震与往年相比,其活动性较弱,且强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2019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较小、但灾害呈现频度高、范围广等特征,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强调了未来的地震监测防御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西北区域自动地震速报系统是中国地震局5大区域速报系统之一.分析了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该系统产出的149个天然地震与全国统一地震编目系统定位结果的匹配情况:97.3%的地震发震时刻偏差小于5 s;96%的地震震中偏差分布在5~30 km之间;94%的地震深度偏差不超过5 km;68.5%的地震震级偏差不大于0.3.分析了7个非天然地震的匹配情况.并对未匹配地震及偏差较大地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的整合与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赣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5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赣南及邻区在中强地震前2~3年,大多会出现M_L≥3.5地震的增强与丛集活动,震前1年内,M_L≥2.5地震有超过半年的异常平静期;该区在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出现空区或地震条带;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间隔具有周期性特征,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周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震环境下铁路轮轨动态安全性及列车脱轨问题,本文详细地评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首先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轮轨相互作用模型,包括密贴轮轨接触模型、简化轮轨弹性接触模型、轮轨弹性接触模型;然后分别评述了地震激励模型及输入方法的研究进展;接着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列车脱轨判断准则、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及防脱轨措施的研究进展;接下来分析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地震作用下列车脱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结合笔者目前现有工作,对车辆高速跳轨脱轨时的轮轨动态接触几何状态及其边界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建议了地震环境下列车运行安全性及脱轨机理等方面的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了M7.4级地震,造成了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部分损毁。首先,基于地震现场考察及资料查阅,介绍了该条公路在此次地震中主要的震害类型及总体的震害情况;其次,统计分析了共玉高速上桥梁震害情况与结构形式等的关系。发现此次地震大桥震害远比中小桥要严重,简支空心板梁桥震害要比连续箱梁严重。鉴于此次地震在极震区缺少强震记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关系和台站土层条件的推测地震动简化方法,从地震动特征角度分析玛多地震对共玉高速破坏机理。最后讨论了此次地震对我国高原地区交通结构抗震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地震出版社编辑和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根据地震工作的特点,设立七个栏目:1.震情:一年来世界和我国的地震活动综述及我国各地有感地震的宏观考察;2.专论:我国地震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防震抗震等方面的综述;3.科研:包括上年获奖成果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4.考察与研究:记载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