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流行性虾病暴发,致使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虾池荒废。为了寻找出路,重新利用这些虾池,笔者于1995年在广西防城港市公车虾场进行了鲈鱼养殖试验,结果在五个虾池(共60亩)中,收获成品鲈鱼15 480公斤,平均亩产258公斤。其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名优养殖品种。随着青蟹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养殖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虾池综合养殖模式迅速的推广,捕捞自然蟹苗已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青蟹苗种已成为养殖青蟹、甚至南方部分地区虾池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虾池养殖海水鱼以其设备、物资投入少,产出效益高渐被人们所认识。高档海水鱼一石鲽,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现主要介绍虾池养殖石鲽的有关技术以供参考。 一、虾池的选择与处理 1.虾池选择 虾池以选择在靠近外海、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9℃、水面以15亩~30亩较妥。水深要  相似文献   

4.
邓烈志 《海洋科学》1989,13(3):63-64
目前国内对虾养殖事业正朝着大规格、低成本、高效益、多品种混养的方向发展。已见到有对虾、蛤仔;对虾、毛蚶;对虾、魁蚶;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罗非鱼混养,以及在对虾池设置人工礁试养海参成功的报道。尚未见到在对虾池设置人工礁进行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的报道。1988年7月15日至10月18日,笔者在山东省荣成市邱渔一虾场19号虾池投放人工礁,进行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实验,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2年5~7月对杭州湾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农发养殖实验场的4口大小不同、放苗量不同、产量不一的淡化对虾养殖虾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养殖过程中,4口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各虾池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幅度不一,所测数值中有68%超过富营养化阈值,因而该水体在养殖期间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但此间没有发生赤潮。(2)4口虾池水体中的脱镁叶绿素与叶绿素a含量比值的变化有所不同,1、4号虾池在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呈下降趋势,表明1、4号虾池水质相对正常、稳定;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该比值急剧上升,表明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水质曾发生剧烈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养殖对虾的减产。因而,养殖水体水质的剧烈变化较其富营养化程度更能直接影响对虾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杏林虾池综合养殖系统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7月在厦门市杏林虾池综合养殖系统进行水质(水温、透明度、比重、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无机磷、pH值、化学需氧量)和沉积物(有机质、硫化物)的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系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各项指标较稳定,基本上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实际生产效益也表明该虾池综合养殖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全封闭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受庆 《海洋通报》1999,18(3):92-96
对6次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全封闭养殖试验进行了介绍。试验表明,在虾病多发区采取全封闭养殖可以有效地避免虾病的发生,使养殖获得成功。文章对杀灭虾池病原菌和敌害生物所用的药物,以及保持虾池水体生态平衡所采取的措施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关于对虾池混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岩 《台湾海峡》1999,18(1):106-112
在两年围隔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对虾池混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1)虾池混养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和池塘氮磷的利用率,有助于缓解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养殖种类在池塘氮磷收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靠混养还不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2)罗非鱼与海产贝类的食物灶存在一定的分化。二者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因此虾鱼贝混养较虾鱼混养或虾贝混养效果更好。(3)对多个池塘组成的养殖系统的总体优化应是今后虾池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虾池越冬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红 《海洋科学》1998,22(3):10-11
鲈鱼适应力强,生长快,肉质细嫩,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海水经济鱼类。当年养成鲈鱼规格大部分在120~400g之间,达不到商品规格,这就需要鲈鱼安全越冬,养成大规格商品鲈鱼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目前鲈鱼越冬方式有3种:(1)室内海水越冬;(2)塑料大棚越冬;(3)室外土池越冬。前两种方式成本高、规格小。第3种利用废旧虾池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较为理想,成本低、存活率可达80%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对虾池鲈鱼越冬技术进行探讨。1 准备工作1.1 场地选择可利用废旧虾池,位于半咸水区为佳。进排水能力强,池子不漏渗,东西走向呈长方形,面积…  相似文献   

11.
鲈鱼的人工催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近些年在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人工育苗方面的工作成绩较为突出,已能够利用野生亲鱼和人工养殖亲鱼进行规模性育苗生产和全人工养殖。我国有关鲈鱼繁殖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多,如孙帼英等1994年报道的对鲈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详细地描述了鲈鱼卵巢的发育分期以及产卵类型和产卵期等,万瑞景1988年和毕庶万等人[1]的调查研究均对鲈鱼的性成熟年龄和产卵习性进行了描述。但鲈鱼人工育苗技术尚未成熟,有关规模性人工育苗的文献报道还很少看到。作者认为目前鲈鱼人工育苗的关键还在于优良亲本的获…  相似文献   

12.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3个地点4口虾池周年跟踪调查,报道了综合养殖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养殖管理技术、各综合养殖系统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系统的效益评价。此外,还阐述了存在问题与展望,这些调查成果可为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养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对虾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养殖的密切关系,并提出改变水体环境,提高虾池水质的可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虾养殖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养虾生产中存在着虾池“老化”,沿岸水域受到污染,养虾用水的溶解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有害生物泛滥等问题,给对虾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1 改善虾池环境,稳步发展对虾养殖 据有关资料介绍,100亩(1亩=666.7m)的池内养虾5000kg,人工饵料以虾体重的5%计算,每天有  相似文献   

16.
厦门西海域海水和养殖动物污染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2月和4月对厦门西海域海水和两种养殖动物的重金属(Cu、Zn、Cd、Pb)、石油类和大肠杆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海域海水的重金属(Cu、Zn、Cd、Pb)、石油类含量基本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养殖动物鲈鱼和僧帽牡蛎也基本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海水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了国家海水卫生标准,显示该海域有一定程度的有机质污染,其养殖产品不宜生食。马銮湾内海水和养殖动物的污染物含量较海外高。养殖鲈鱼的肝脏对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浓集系数远较肌肉为高,而僧帽牡蛎对污染物的浓集能力又明显比鲈鱼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笔者的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种群鲈鱼的形态、生态特征和各地的养殖结果,分析了产生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不同种类及产地的鲈鱼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8.
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虾池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观测了虾池底质和海水中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投放有益微生物的试验池与未投放有益微生物的对照池相比,底质硫化物含量波动较小,增高的速度较慢、增幅较小.在养殖后期试验池底质硫化物含量只增高了 68%,而对照池的增高了 252%.养殖过程中海水硫化物浓度呈阶段式和波浪式增高,在试验池中其浓度多数时间比对照池中的低.有益微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和底质中硫化物的积累,但对老化虾池效果较差.由于节水型养殖模式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采用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营养盐,使养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海水网箱养殖鲈鱼出血病发病季节在6-11月份,死亡率达50*10^-2。  相似文献   

20.
1993—1994年福建连江大官坂垦区对虾养殖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1993年与1994年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期间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进水总渠和养殖虾池的水环境特点。养殖后期,水中溶解氧降低,且日变化幅度增大,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明显增大。气候环境骤变是对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协迫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