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河口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海河口的历史变化过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河口建闸后的淤只情况、目前的淤积形态及其主要原因,认为河口建闸30a来,在径流量逐渐减小的条件下,潮汐水流是塑造闸下淤积形态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曹娥江位于钱塘江河口区,建河口大闸前受钱塘江涌潮影响,沉积作用与物质来源较复杂,建闸后则改变了河流原有沉积作用与物质来源。采用XRD和环境磁学分析,对曹娥江流域表层物质中的黏土矿物组合和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曹娥江干流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表土与支流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和磁性参数特征相似,1.4nm黏土矿物以蛭石和1.4nm过渡矿物为主,χ、SIRM、HIRM和χARM值较高。干流不同河段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和磁性参数特征存在差异,上浦闸以上河段1.4nm黏土矿物以蛭石为主,4种磁性参数值较高,与表土、支流沉积物的值相近;新三江闸以下河段1.4nm黏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磁性参数值相对最低;上浦闸至新三江闸段1.4nm黏土矿物则以绿泥石+蛭石为主,磁性参数值介于前两者之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上浦闸以上河段干流沉积物来自于上游支流和流域表土,新三江闸以下河段干流沉积物主要为江外(长江口、杭州湾和钱塘江)物质,上浦闸至新三江闸段则兼有流域和江外两个区域物质,且江外物质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河口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下淤积的力学机理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河口闸下淤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类型的建闸河口防淤减淤措施。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泥质河口闸下冲淤特性及冲淤量的分析预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宏江 《海洋工程》2002,20(4):78-84
通过泥质河口建闸工程闸下淤积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闸下河段淤积的条件是涨潮流带入河段的泥沙数量大于落潮流从河段内带走的泥沙数量。其水动力原因是径流量减小和潮波变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闸工程和建闸与双导堤相结合闸下淤积和冲刷的分析预报方法,这些冲淤分析预报方法得到了相关工程的实测资料及浑水动床物模试验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潮汐河口支流建闸闸下淤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汐河口建闸的关键问题是闸下淤积。在潮汐河口支流口门上建闸,其闸下淤积面貌主要取决于干流主槽的位置,这与在潮汐河口干流上建闸的闸下淤积问题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以钱塘江河口支流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应用河床演变分析、动床实体模型和现场冲淤试验预测了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面貌和淤积速率,为曹娥江大闸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建闸河口闸下淤积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闸下淤积问题建立三维水动力和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能力公式中考虑浮泥的影响,采用枚举法和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率定公式中的参数,较好地反映了建闸河口概化物理模型闸下三维水流和含沙量分布.采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短引河河道型、短引河滩槽型和长引河河道型三种类型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特性.结果表明,在计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速率和淤积总量与闸下河道长度、滩槽宽度有关;短引河河道型闸下初始淤积速率最大,长引河河道型闸下初始淤积速率最小;长引河河道型闸下累积淤积厚度最大,短引河滩槽型闸下累积淤积厚度最小;长引河河道型闸下河道淤积总量最大,短引河滩槽型闸下河道淤积总量最小;闸下河道两侧滩地的归槽水对闸下河道减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潮汐特征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最近50年来,杭州湾年平均高潮位和海平面抬高,潮差增大;澉浦年平均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浅海分潮增大;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是造成杭州湾潮汐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和邻近海域的涉海工程可能是造成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杭州湾的特点,设计了3个污染物减排方案,以2008年入杭州湾的总磷源强为基础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杭州湾总磷污染物进行权重计算,根据磷酸盐和总磷的换算因子,换算成磷酸盐的分配权重,对磷酸盐减排削减量进行分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比选最优的磷酸盐减排方案。结果表明:方案1为最优方案,根据最优方案计算杭州湾近期磷酸盐的减排削减量总共为298.45t/a。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9):4-5
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期间,车队从上海到舟山的行车过程中路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的壮美引得小营员们赞叹不绝。在此,小编也向读者们介绍一下杭州湾跨海大桥吧。杭州湾位于宁波市东北部与上海市东南、钱塘江口外,西起海盐县澉浦——慈溪市西三闸断面,东至扬子角——镇海连线,由西到东逐渐拓宽,湾顶宽约20千米,湾口宽约100千米,面积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深水航道东试挖槽浮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杭州湾深水航道东试挖槽中浮泥进行观测和淤泥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槽中浮泥产生和消失的规律,认识到浮泥的固结是东试挖槽中泥沙回淤的主要形式。这对研究拟开挖的杭州湾深水航道东段的泥沙回淤规律,确定适航水深和航道维护方案等都有着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海沿岸海域表层海水酸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11年东海沿岸海域(4个区域,16个站位)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表层海水pH、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等监测资料,对该海域pH的年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海沿岸海域表层海水十年间pH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共有10个站点表层海水pH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于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而三门湾和椒江口海域的酸化则不明显。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杭州湾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的pH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海域两者间未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杭州湾海域的pH与海表温度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季节不同趋势不同,呈现出春季正相关而夏季负相关的特征;pH与盐度的关系在各海域表现得更加明显,长江口、杭州湾和三门湾三个调查海区海水的pH变化与盐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总之,在10年的连续监测内东海沿岸海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趋势,其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跨比选方案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比尺与铅直比尺均为100的正态断面模型,研究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两个桥跨的桥墩对水流的影响。方案一为5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7跨6个桥墩;方案二为7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5跨4个桥墩。在桥位附近的不同距离处还布设了5条断面16个流速测点和4个水位测站,以反映不同桥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方案的流速变化率均在9%以内,水位壅高值在0.17m以内。相对而言,方案一对水流影响稍大,但两方案的流速变化率最大差异仅为1.6%,水位变化最大差异为0.03m,与杭州湾跨海大桥整体模型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由于两个方案对水流的影响均在同一量级,且50m跨径的桥墩可以节省巨额投资,又便于施工,因此,建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非通航孔采用50m跨径。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北岸河口演变及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元 《海岸工程》2004,23(1):35-40
从海岸的历史变迁出发,阐述了杭州湾北岸的成因,对沿岸的潮流作用和地貌发育、泥沙运移以及河口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建港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7年和1998年两次潍河河口水文调查资料分析了潍河河口的水文特征及建闸截流的影响。结果说明,潍河是一个M2潮占主导地位的不规则半日潮弱潮河口。上游建闸截流使得河口5、6月份的水温降低而盐度增高,并减少了口门内重力环流的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15.
丁坚  张弛  童朝峰 《海洋通报》2005,24(1):56-61
建立了深圳河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过闸水头突变的计算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法研究深圳河上游的罗芳污水处理厂和滨河污水处理厂所排出污水沿深圳河的运动过程,计算分析了利用潮汐动力减轻深圳河污染的水力条件。结果表明,深圳河口建闸3种不同调控方案下污水运移至深圳河口的总时间有所增加,这对于减轻深圳河的污染情况不利;从大鹏湾抽调清水以增加上游来水量则会大大缩短污水运移至深圳河口的时间,从而减轻深圳河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6.
甬江建闸前后冲淤特性的初步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建华  苏纪兰 《海洋学报》1995,17(1):121-129
本文建立了纵向一维和垂向二维两种泥沙运动数值模式,以模拟甬江建闸前后泥沙冲淤规律。模式成功地进行了三汊点(即宁波三江口)水力、盐度、泥沙要素的计算。应用一维模式计算,对甬江建闸前后泥沙冲淤特性及动力机理作了探讨分析;垂向二维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泥沙的垂向效应及其对冲淤的影响程度。模式结果也反映建闸后涨潮流阶段泥沙过饱和淤积状态加强,落潮流阶段泥沙次饱和冲刷状态减弱,此是造成甬江大量淤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风暴潮对华南沿海及河口区域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减少风暴潮灾害损失,需采取必要的减灾措施。常见的减灾措施有加固堤防、提高堤防高程以及河口关键部位建闸等。本文以珠江河口白龙河水域为例,通过建立风暴潮数学模型,选择对珠江河口影响较大的典型风暴潮"9316贝姬"和"0814黑格比",论述了河口建闸相对于加固堤防或者提高堤围高程的减灾效应及优势。数学模型计算及论证表明:受风暴潮影响河口水域建闸的减灾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北岸软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75年9,12月和1976年5,7月杭州湾北岸软相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的软体动物资料,计算了种类多样性(H′)、坤类丰度(d)、种类均度(J)和种类优势度(D_2)四个指数值,闸述了区内五个断面软体动物种类多样性的特性及其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20 a实测水文地形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灌河干流河道及出口水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干流河道在盐东控制闸建闸前,以响水为界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建闸后,从多年平均来看上段明显淤积下段冲刷;近10 a来,陈家港以下的干流河道弯道凹岸处均为深槽逼岸的冲刷区,且处在持续稳定冲刷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河口外岸滩冲刷强度减弱,近10 a来,河口外冲淤近于平衡状态。这些研究为灌河口码头、航道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北支综合治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北支治理方案归纳起来有三类:阻隔型,如建坝方案;开敞型,如近年提出的“南隧北桥”中的北桥方案;半开敞型,如坝部结合型方案。本文从盐沙倒灌、水利、交通、围垦、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坝闸方案较为合宜。北支有丰富的土地、水产和潮汐能资源,为求得较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北支应实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