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被称为模式输出增强(Model Output Enhancement,缩写为MOE)的方法已被开发用于产生和显示中尺度天气预报.这个MOE方法是通过用地球物理和陆地覆盖(1and cover)资料修正模式输出从天气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导出中尺度或高分辨率(1公里量级)天气预报.由MOE方法产生的中尺度预报显示叠加在地形透视图上的彩色分类图上.MOE方法的顺序为内插模式输出,外推内插值到地面,用地形数据增强外推值产生高分辨率(约1km~2)预报.它已被宾夕法尼亚州几个晴天个例研究的中尺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预报所证实.用一些选定的气候站的资料对产生的预报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利用日本、欧洲中心、北京T63等数值预报输出产品,选用省级实时资料库中的实时资料,采用MOS法、PP法、统计法、卡尔曼滤波法以及集成预报法分别建立了最低,最高气浊和地面最你地温预方程,研究了各种温度的预报技术,给出了客观定量的温度预报方法,并在微机上开发研制了“太原地区集成温度预报系统”。通过实际业务运行,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曹鸿兴 《气象学报》1979,37(2):83-89
现代统计—动力预报,如果从1957年Sellers首次组成正压模式的统计—动力方案算起,已经历了20年的历史。至今,富有成效且投入业务使用的是,数值预报成品用于局地天气预告的统计法,即1959年由Klein提出的“完全的预报方法”和1970年由Glahn等提出的模式输出统计(MOS,以下简称模输)。目前,模输已能作降水、温度、云量、云高、能见度、风、雷暴、强风暴等多种要素和天气的预报,且有较好的预报效  相似文献   

4.
熊伟  严小冬 《贵州气象》2005,29(Z1):37-39
中短期预报实时预报业务系统是为了适应现行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制的发展变化,满足贵州省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开发的.系统以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利用统计学方法设计开发出的客观预报方法.试运行情况证明,系统做出的客观温度预报及降水预报对贵州省的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区域要素客观预报方法效果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客观释用也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1)近几年,上海区域数值模式的直接输出结果(DMO)对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改善不明显,甚至还有变差现象,风速的预报自2005年起有改善,但主要体现在预报的稳定性方面。(2)KLM方法较DMO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上均有明显提高,但是风向的预报无明显提高,预报准确率甚至略有下降。(3)OCF方法的预报性能较KLM方法略有提高。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准确率提高约2%,风速预报与KLM方法相当。在春季和冬季,OCF的预报水平已经与主观综合预报相当,如果主观综合预报能充分参考OCF的预报结果,主观综合预报"春季和冬季预报误差相对偏大"这一弱点能得到改善。检验结果能为数值模式的开发和调试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而最优化集成方法的成功业务尝试也佐证了集成预报在数值模式客观释用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林爱香 《气象》1988,14(1):38-41
一、引言 数值预报传真图在基层台站的推广应用已经有5、6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如何提高数值预报传真图使用效果的问题。数值预报传真图再分析(以下简称“再分析”)就是途径之一。 对于基层台站来说,“再分析”是指预报员运用天气学、数值预报、动力气象学和经验,对数值预报传真图进行再加工、再分析、再诊断,以提高地方天气预报的水平。 二、“再分析”的必要性 1.对于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解释方法有很多,例如MOS和PPM等。这些方法现已推广到基层台站,成为有效的客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南充市短期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DS)的主要设计思路,这是南充市气象局近年来在传统预报方法改造和新一轮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希望能为客观预报方法研发活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业务预报的客观检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客观检验系统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北京地区冬季(2001年11月1日~2002年2月28日)主要预报要素的客观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给出北京地区冬季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的误差特征,并根据检验结果定性地分析了模式预报系统性和非系统性误差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模式地形的强迫作用是地面和对流层低层预报系统性误差的重要来源;测站高空预报要素的非系统性误差显著,初始时刻存在的误差在积分过程中被进一步放大;对北京 (54511) 单站地面要素预报的检验结果发现,2-m温度预报冬季整体偏低。在系统性误差为主要误差分量时对模式的平均误差进行订正能有效地提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值预报及上级指导产品的本地气温MOS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恩施基准站2008—2011年地面实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上级台站指导产品,采用M(数值模式预报)、E(天气学经验)、D(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MED),从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大气稳定度、温度平流、水汽条件等设计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或根据需要进行因子的组合叠加利用,并将指导产品直接作为预报因子。利用常规统计预报方法(逐步回归),将高、低温实况作为预报对象来建立地方气温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将天空状况进行分型后建立地方气温MOS预报模型,并对应高低温一般出现时间段来选取数值预报产品因子进行预报,对本地气温预报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模型建立过程中,综合采用了MED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了数值预报再加工因子,考虑了天气系统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增强了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能力;参考客观数值模式产品、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产品相结合的综合MOS预报方法,建立地方气温MOS预报是提高本地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效尝试。检验结果也表明,本地气温MOS预报效果较好,明显高于指导预报,已较好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相似文献   

10.
应用数值天气分析预报产品,选择与宜宾各县温度、降水有较好相关的预报因子,利用模式输出统计(MOS)法,建立温度、降水的分县、客观预报方程,从而达到气温、降水预报的定点、定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夏季最高温度定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梅  濮梅娟  高苹  沈树勤  孙燕 《气象科技》2008,36(6):728-733
以江苏省徐州、南京、射阳3个探空站2002~2006年7~8月逐日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了影响最高温度变化的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以徐州、南京、射阳3地为中心的区域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回归效果和预报情况进行分析.剖析了其用于实际预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同时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动力数值预报结果相结合,利用高斯权重插值方法将预报场的格点资料捕值到江苏各站点,通过PP法,完成了江苏省最高温度的定量预报.预报当天最高温度误差在1℃以下的概率为5O%左右,2℃以下概率在8O%左右,该方法可用于最高温度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项工作主要针对不同的数值预报模式(以下简称模式)输出的不同的数值预报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对暴雨预报性能的评估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模式的不断更新,所以研究重点是建立客观、定量的评估技术方法,而不是对模式本身进行评估.为此我们对模式给出的降水产品以及包含多种物理量场的其它产品,采用了统计学、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比较客观和定量的并能够表征模式产品对暴雨预报能力的信息评分,TS评分等评估方法。通过1995年成都区域气象中心,湖南省气象台对欧洲中心模式ECMWF、国家气象中心的T63以及成都区域气象中心η等模式的试用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给出的评估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定量的说明不同模式产品对本地区暴雨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朱盛明  胡辛陵 《气象》1984,10(10):24-28
一、引言 自从美国于1968年把完全预报方法(PPM)用于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以来,应用大范围数值预报结果,制作天气要素预报的技术已有很大发展。1972年格拉恩(H.R.Glahn)和劳里(D.A.Lowry)提出的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已为许多发达国家用来制作业务天气指导预报。十多年来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对大范围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行将成为各国制作客观、定量天气要素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无论是PPM还是MOS抑或LAMP,都是直接由数值预报中心对产品的统计解释方法(或者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18年地面实况资料、高空观测资料、遂宁地区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以及2013~2018年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采用最小二乘法和MOS法两种方法建立遂宁地区寒潮客观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遂宁地区寒潮客观预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欧洲中心温度预报的准确率,并且极大的降低欧洲中心预报寒潮过程的空报率和漏报率,投入实际预报业务以来使用效果较好,准确预报了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5次寒潮天气过程,对遂宁地区寒潮和降温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局地天气业务预报中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我国省以下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背景条件不同于发达国家,本文论述如何针对我国的特点和弱点提出新的方案,来改进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工作,包括预报因子的分析和选择,不同数值预报产品的结合应用,综合统计方法(SSM),MOS方程对数值预报模式的自适应性以及在微机上建立客观天气预报的应用软件等。经历三年余业务应用,表明此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线性回归法对降水相态的预报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全  黄小玉  宗志平 《气象》2013,39(3):324-332
本文主要对相同条件下线性回归法(LR)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对降雨、雨夹雪和降雪3种降水相态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选取降水发生时和发生前6h的地面2 m温度、露点温度作为预报因子,对降雨、雨夹雪和降雪进行预报.应用国家气象中心2001-2011年我国地面756站实况观测资料,其中应用2001-2010年资料对方法进行训练,2011年资料用来对比检验预报效果.结果显示,(1)两种方法对3种相态降水都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降雪预报最好,其次是降雨和雨夹雪;(2)两种方法对北方的雨雪分界线预报比对南方的好;(3)无论是对全国还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在相同条件下,ANN法的预报效果大都优于LR法,当温度和露点温度预报准确时,ANN法对北方的雨雪分界线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气象》2010,36(5):108-113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T639、ECMWF(以下简称EC)及Japan(以下简称JP)数值模式的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各家模式对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的演变和调整以及对流层低层温度变化都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不同时段性能不同,没有明显的系统性偏差;对冬季南支槽的预报,与EC模式相比,T639模式和日本模式预报的强度和移速误差较大;对于寒潮地面冷高压的预报,EC模式好于T639模式,而T639模式又好于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南充市短期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DS)的主要设计思路.这是南充市气象局近年来在传统预报方法改造和新一轮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希望能为客观预报方法研发活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凯  孙燕  张备  尹东屏  姜麟 《气象科学》2008,28(2):217-220
利用最新的准2 a国内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和实时地面降水观测资料, 筛选出物理量因子,运用动力相似预报方法,经过统计分析,建立了江苏省未来12 h~3 d(12~72 h)降水的预报系统,对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方法的应用软件实现了降水的自动、客观、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目前已经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取适当的预报方法,运用于业务预报工作中的客观要素预报,我们以ECMWF数值预报输出产品为基础,对卡尔曼滤波(Klm)、最优子集回归(OSR)和岭回归(RR)三种方法针对温江、宜宾、内江、达县2005年6~7月的温度预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样本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三种预报方法效果相当,但从运行速度来看,RR最快,Klm 其次,OSR 最慢;在预报方法相同而样本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样本长度为60天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