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几何衰减因子随截止高度角变化情况,分析截止高度角灵敏度在提高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方面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截止高度角,避免在高灵敏度的截止高度角下测量,可以改善卫星几何图形结构,同时,兼顾卫星的测距误差,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整流罩(radom)对天线相位中心的影响与高度角的耦合关系,比较了相同整流罩在不同截止高度角下对相对定位和PPP的影响,分析了相同截止高度角情况下不同整流罩对相对定位和PP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5°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区间,整流罩对天线相位中心的影响与高度角成正耦合关系;相同整流罩在不同截止高度角下对定位的影响差别不大;相同截止高度角下不同整流罩在相对定位解算的高程方向最大可引起6mm的偏差,而在PPP解算的高程方向最大可引起13mm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不同截止高度角对基线解算的影响,以及选择最合适的截止高度角来进行GNSS数据处理,本文选取中国及周边11个IGS站2013年第102~117天的16天数据,通过GAMIT软件解算不同截止高度角条件下的基线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截止高度角取10°~15°时,基线解算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王笑蕾  何秀凤  陈殊  张勤  宋敏峰 《测绘学报》2021,50(10):1298-1307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的发展,曾经被认为是误差源的多路径效应,已经被证实可以用来监测水位、雪深、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反射面参数,其中的地基分支逐步发展为GNSS干涉遥感(GNSS-interferometry refl ectometry,GNSS-IR)技术.为了扩展GNSS-IR技术的监测对象和应用范围,本文提出了一套地基GNSS-IR风速反演的原理及方法.首先,本文基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振荡原理、散射模型原理、波浪谱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SNR截止高度角参数与风速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并仿真得到了具体的数学关系.然后,本文使用小波分析方法从实测SNR序列中获取SNR截止高度角,并将同一GPS卫星、每天同一时间内SNR序列的截止高度角进行基准统一,获得截止高度角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反演风速.算例选取香港HKQT站在"山竹"和"天鸽"台风前后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PS L5信号的截止高度角变化量与实测风速数据对应关系良好,相关性达到70% ~85%;截止高度角变化量可以刻画风速从低风速逐步抬升至高风速的变化情况;同一站点截止高度角变化量与风速之间存在特定的数学关系;相关结论证实了利用SNR可以估计风速变化.最后,本文讨论了GNSS-IR风速反演技术中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推进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3个时间跨度为4.2年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连续观测站,以卫星截止高度角分别是5°、10°、15°、20°、25°、30°和35°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双差观测数、观测噪声、观测精度和水平速度4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卫星截止高度角增加5°,每颗卫星平均的双差观测数减少12%左右;10°、15°和35°时噪声相对较低,相对来说35°卫星截止高度角噪声最低,在保证观测数据量时,高度角越高噪声越低;东西方向的观测精度低于南北方向,相对来说在10°、15°和35°的卫星截止高度角下,3个方向的精度较为一致;在没有遮挡和多路径等外部条件影响下,对于长期观测来说,5°~35°不同卫星截止高度角下的水平速度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不同截止高度角的情况下,BDS单系统、GPS单系统和BDS/GPS组合系统三者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差异,该文对三者伪距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和不同误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BDS单系统、GPS单系统和组合系统在截止高度角分别为15、30、50°时伪距单点定位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5°和30°时,组合系统在E、N、U各方向上的定位结果较单系统平稳,定位精度优于单系统;单系统在截止高度角为50°时不能定位或定位结果不可靠,而组合系统仍能达到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7.
GPS和Galileo系统下RAIM算法可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睿  郑勇  杜兰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23(6):448-450,453
介绍了RAIM算法中故障检测及其完好性保证的原理,采用STK仿真得到GPS和Galileo系统的卫星坐标及中国区域内的格网点坐标,结合航空用户对完好性需求,比较了GPS和Galileo系统下、不同类型导航性能需求的RAIM算法的可用性结果,分析了截止高度角、可视卫星数对故障检测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截止高度角越低、可视卫星数越多,故障检测的可用性越高;相同截止高度角条件时,Galileo系统下的RAIM可用性要高于GPS系统;单一的GPS导航系统难以满足垂直引导进近和精密进近等高等级的航空需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RAIM算法中故障检测及其完好性保证的原理,采用STK仿真得到GPS和Galileo系统的卫星坐标及中国区域内的格网点坐标,结合航空用户对完好性需求,比较了GPS和Galileo系统下、不同类型导航性能需求的RAIM算法的可用性结果,分析了截止高度角、可视卫星数对故障检测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截止高度角越低、可视卫星数越多,故障检测的可用性越高;相同截止高度角条件时,Galileo系统下的RAIM可用性要高于GPS系统;单一的GPS导航系统难以满足垂直引导进近和精密进近等高等级的航空需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BDS/GPS联合RTK定位的理论和算法,主要包含了BDS/GPS组合系统在不同高度截止角下的可视卫星数与PDOP值的比较;BDS与GPS观测量精度的初步评估;双频联合RTK定位的模糊度解算和定位性能的分析等。得出如下结论:BDS/GPS组合系统的可视卫星数相对单系统明显增多,PDOP值减小,在大高度截止角下,其空间几何强度依然很高;随着高度截止角的增大,BDS与GPS受多路径影响明显减弱,其中GEO卫星受多路径影响最大;BDS观测量精度与GPS相当。BDS/GPS双频联合定位的定位精度相对于GPS或BDS虽没有明显提高,但在大高度截止角下,依然可以成功固定模糊度并实现高精度定位。这将显著改善GPS或BDS单系统双频RTK定位在受遮挡环境下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大气传播延迟是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主要误差源,特别是在低高度角的观测情况下尤其如此。因此,大气折射改正的研究仍然是当代新空间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完善大气折射理论不仅可以改善新技术的归算精度,而且有希望降低仪器的观测截止角,提高仪器的使用效应。详细地综述了对流层大气折射延迟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探讨了对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高度截至角的VLBI观测可以采用的大气折射延迟模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Bayesian method for multiple gross errors location and estimation, and studies the masking and swamping problem in multiple gross errors detection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furthe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feasible solution. First, the Bayesian method for gross error loc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ies of classification variables, each of which i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each observation contains gross error or not. When some interactions exist among observations with multiple gross errors,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 may lead to the failure of detection due to masking and swamping. For tha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 masking and swamping, starting from the eigen structure of the sam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the classification vector, we give the Bayesian unmasking method to locate multiple gross errors, and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namely the adaptive Gibbs sampling algorithm. Finally, applying the mean shift model, we raise a Bayesian approach to estimate gross error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s of the approach show the promising results on overcoming masking and swampin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隐差现象产生的原因,将基于观测误差的后验概率法与基于Kullback-Leiber距离的影响分析相结合,并利用逐个搜索法的思想,给出了一种粗差探测的抗隐差型Bayes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粗差探测切实可行,不但有效地发现了被掩盖的粗差,而且运算简单,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孙晨  陈刚  彭伟锋 《东北测绘》2012,(2):159-162
利用图像蒙版技术表现场景专题信息,通过将重要的场景专题信息以单一图像的形式罩于地形表面,形成地形“蒙版”,使用户只关注蒙版即可获取所需信息,用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对场景专题信息的总体把握与正确认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对场景的认知效率与深度。  相似文献   

14.
多个粗差定位的抗掩盖型Bayes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综合利用先验信息与观测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粗差探测的Bayes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止掩盖和湮没现象的发生,在分析掩盖和湮没现象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从识别向量的样本相关系数阵的特征结构出发,提出了多个粗差定位的抗掩盖型Bayes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算法——自适应MCMC抽样算法。  相似文献   

15.
谢天  李精忠 《测绘学报》2015,44(7):797-804
提出了一种基于转向角函数的面状居民地morphing方法。针对同名居民地实体在两个不同比例尺下的表达,将传统矢量GIS的坐标串表达形式转为转向角函数表达形式,基于转向角函数分析多边形边特征在不同比例尺下的共性与差异,融合得到了任意中间比例尺下的多边形的转向角函数,最后将中间比例尺下的转向角函数还原为矢量坐标串形式,获得多边形在对应尺度的中间插值形状。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转向角函数的面状居民地morphing方法对面状居民地多边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在保持直角化边界特征的前提下实现连续地图综合与多尺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直接从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非线性方程出发,根据最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采用基于同伦连续思想的Li-Yorke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结果稳定、精度较高的大范围收敛方法,适用于任意旋转角的三维直角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匹配算法——光谱角敏感森林方法。在位置敏感哈希函数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光谱角度量,并利用新的数据桶检索结构改进了原位置敏感哈希函数算法中部分目标光谱点无法得到匹配光谱的缺陷。理论和实验证明,光谱角敏感森林算法的计算效率较传统高维数据匹配方法有较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倾斜航摄仪中多镜头相机间的位置结构,分析了倾斜影像航向、旁向重叠度与飞行速度、曝光间隔时间、航线间隔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一种适合任意数量、任意位置相机所拍影像重叠度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倾斜摄影参数设定的准确度,为后期质量保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种地面激光雷达点云与纹理影像稳健配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晏民  胡春梅 《测绘学报》2012,41(2):266-272
为了使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得到真实和高分辨率纹理,需要对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拍照。这时点云和影像的配准会出现大角度的问题。同时,由于控制点选点误差、仪器误差等,配准精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稳健的配准方法。首先,应用重心化的空间相似变换模型和正交旋转矩阵与反对称矩阵的关系推导解算配准参数角元素的模型。将配准结果当作初始值。然后,应用一种基于共线方程的改进丹麦法选权迭代法进行降权精确配准,确定配准参数的精确值。试验表明,本文方法稳定性强、配准精度高,适合任意角度影像与点云的高精度配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单码道绝对编码和解码方法.编码满足“惟一性”,即连续任取N位或大于N位的编码序列Nl,该序列在码道内是惟一的,并对应光栅上惟一的位移或角度值.圆光栅编码还满足“闭合性”,即以任意v位编码序列N0为起始,在圆光栅码道内按位顺序选取N1、N2、……、Nn,其中n为码道内编码的位数,均满足惟一性.解码由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