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起,中美双方经过多次互访、交流和考察,增强了双方的彼此了解,确定了双方地震科技合作的科学领域、内容以及原则基础。因此,在1980年1月24日,中美双方代表在北京签定了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现将中美双方开展的一些重大交流合作活动汇编如下: 1974年4月以顾功叙教授为团长的第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
第三篇文章介绍了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双方代表第三次工作会晤的概况。应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的邀请,以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的中方代表、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为首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7人于1984年7月11~26日赴美访问。本文就中美双方代表的这次会晤情况、议定书延长协议的签字仪式以及中国代表团的有关参观访问活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介绍了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美方协调人等一行四人于1984年10月22日至11月4日来华与中方协调人会晤的情况。双方对前一年双方合作项目的情况进行了回顾;确定了1986年继续执行原有的20多个合作项目;提出并讨论了双方各自需要开展的新合作项目。经初步商定,双方将于1986年适当的时候举行两个双边专题讨论会:“地形变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运用”和“中美双边地震预报讨论会”。美方一行还在北家、西安、上海等地进行了参观和学术讨论,并对中方为他们的访华安排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协调人年度会议于2007年5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期间, 双方回顾和总结2005年以来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的进展, 讨论和商定2007年和2008年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 同时, 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应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邀请,由国家地震局方樟顺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0年5月26日—6月10日赴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和学术考察。代表团此次赴美的主要任务是在双方正式同意将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继续延长第三个五年的基础上,与美国对口部门就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进行工作会晤,并访问考察美方的有关学术机构、大学和地震预报实验场。双方代表工作会晤于1990年6月1日在美国地质调查局总部举行。参加会晤的美方人员有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佩克博士(副部级)、  相似文献   

6.
应国家地震局的邀请,以苏联科学院副院长伊尔基乔夫为团长的苏联地震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0年5月4—15日来华访问。代表团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与国家地震局正式签署《中苏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与中方进一步磋商双方感兴趣的有关合作项目,并对国家地震局系统的有关研究机构进行考察,开展学术交流。5月6日,双方举行了签字仪式。方樟顺  相似文献   

7.
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们的合作研究在地震基本特点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新成果,并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取得了新见识。许多研究都在中国国家地震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科学基金会签署的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议定书完成的各项活动和取得的进展是在加州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1985年秋季大会的两个特别会议的主要内容。构造物理学特别会议的重点是地震预报研究和板内断层作用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美地震科技研究合作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美两国根据1980年正式签定的“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所进行的合作研究近况,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板内活动断层与地震研究;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地壳深部构造;岩石力学实验室研究;超长周期地震台站的设置和资料与地震图胶片的交换七个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1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概况中国大陆邻接印度、欧亚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缘 ,其特点在于具有复杂的地壳构造和高地震活动性。中美合建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 CDSN)运行 1 5年来 ,在中国地震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DSN作为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协会 ( IRIS)部署的全球地震台网 ( GSN)的参与伙伴 ,为全球地震学研究做出了贡献。CDSN系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中的项目 ,也是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台网的建设始于 1 983年 5月 ,历经 3年的场地准备和技术实施 ,于 1 986年 7月建成。1 986年 1 0月 1日起 ,CDSN数据管理中心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美地震研究科技合作议定书中方协调人一行四人于1983年10月12日至11月5日赴美进行工作会晤及参观访问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议定书“中美东部地震构造对比研究”的合作项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地质观象台西伯(LeonardoSeeber)博士,安布拉斯特(John Armbrus ter)博士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倪(James Ni)博士于1988年6月28日来华,与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专家在华开展有关野外考察和合作研究工作.外宾与马宗晋研究员、张郢珍副研究员等一行8人于7月3日抵山西北部工作.他们先后考察了忻州水峪鸭儿坑1038年地震断层和地震形变遗迹、石岭关系舟山断裂、怀仁鹅毛口的推覆体、应县木塔和浑源悬空寺的抗震结构、应县镇子梁断层、大同火山群及新断层.考察过程中,中外专家密切合作、共同研讨,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山西境内丰富的地质现象和清晰的地貌景观引起中外专家的极大关注.竣极神工的应县木塔和巧夺天工的悬空寺建筑令中外专家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设的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现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转,今天在北京地震台举行了剪彩仪式.近些年来,随着定量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入发展,地震观测工作逐步向数字化推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的计划安排,中美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8月27日至31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会议的中方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刘恢先教授和同济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对外科技合作4个主要项目进展顺利1994年新疆地震局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地震科技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合作项目有:1天山地震区划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所和吉尔吉斯斯坦地震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APEC Co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cience,简称ACES)是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olicy Partnership on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简称PPSTI)下设的8个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参与合作的经济体主要有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中国台湾、韩国等。自1997年提出建议获批至今,项目已经运行了20余年,获得了大量科技成果,本文概述了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项目的起源、运作机制、合作形式、合作方向、主要合作成果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和美国合作建设的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今天正式投入运转,中美双方和被邀请的法国、联邦德国和挪威的地震专家今天上午在北京地震台参加了剪彩仪式.根据1980年中美两国签订的中美地震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3“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由中国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建筑、城市规划和工程减轻地震灾害专题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讨论会的中国代表19人、美国代表11人。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论文25篇(中国13篇、美国12篇)。论文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美地震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设的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转,于1987年10月22日在北京地震台举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苏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和中国新疆与苏联哈萨克、吉尔吉斯两共和国地震区划合作工作大纲,1991年10月22日至11月5日,苏方十一名专家应邀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的有关专家在乌鲁木齐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地震区划合作研究。 作为合作研究的第一阶段,双方分别就地震区划工作的现状和共同感兴趣的具体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就中苏两国地震区划工作的特点,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1991年5月3日至17日,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李大贵同志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科技代表团一行6人应邀分别访问了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和土库曼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受到了两地震研究所的热烈欢迎。 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的地震科技合作开始于1989年。此次新疆地震科技代表团访问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两加盟共和国地震研究部门,进一步扩展了中苏地区间的地震科技合作,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征。双方都具有长期地震研究的历史和经验,同时又具有各自的优势。加强和不断发展这一交流与合作将会大大提高两地区地震研究水平和地震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