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底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滑坡是具有巨大危害作用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近来发现其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有重大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对海底沉积物的影响;提出了4种自然因素引起水合物分解,导致海底滑坡的观点;列举了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具体事例;从另外一方面讲,海底滑坡对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又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多与通过切穿沉积盖层的断裂的上升烃类流体相关,这些高渗透带包括底辟和泥火山等侵入构造,所以海底断裂、底辟和泥火山等构造周围可能赋存天然气水合物;其次,高沉积速率和巨厚沉积层可使有机质迅速掩埋而保存起来,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充足物源,因此,邻近陆坡河谷口的海底沉积扇也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地区;另外,由于陆坡区的水合物沉积层比海盆更容易受外界温压变化的影响发生失稳分解,诱发海底滑坡,所以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冲绳海槽邻近海域具有覆水深、沉积厚度大、沉积速率高和有机质丰富等有利赋存条件,目前的研究已经在该海域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球物理证据BSR,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开展断裂、泥火山、海底扇、海底滑坡等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构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在不同地质构造中的分布特征与演化,为更精确地评估其资源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底温度和海平面变化可以引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导致沉积物孔隙内形成超压,改变沉积物有效应力从而触发海底滑坡。本文建立了与此相关的海底滑坡产生的数值模型,并应用于东北太平洋Cascadia陆缘14~9 kaBP期间发生的Orca滑坡形成过程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最近18 ka海平面逐渐上升的大背景下,18~14 kaBP期间底水温度升高引起其后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快速上移,并在13.7 kaBP达到1.18 m/ka的高底界上移速率,此时Orca地区稳定带底界粗颗粒层内的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产生114 kPa的流体超压,使地层安全系数显著小于1,触发海底滑坡。因此,海底温度升高引起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能是东北太平洋Cascadia陆缘Orca海底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天然气水合物与全球碳循环及温室效应、在冰期—间冰期条件下和海平面升降情况下天然气水合物的演化规律、天然气水合物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与海底滑坡的地质灾害因素等多方面分析。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
南海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作用和构造过程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和赋存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陆坡区复杂的构造运动能够形成良好的气体运移通道以及欠压实、高孔隙的水合物储集空间。东沙群岛邻近海域具有水深变化大、沉积厚度大、沉积速率高和有机质丰富等天然气水合物有利赋存条件,最新的研究已经在该海域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球物理证据BSR,针对东沙群岛海域广泛发育的断裂、底辟、海底滑坡等构造,开展了其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系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在东沙群岛不同地质构造中的分布特征与演化,为该区天然气远景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白云大型海底滑坡的几何形态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多波束水深测量,在南海北部白云凹陷发现大型海底滑坡。白云大型海底滑坡可分为滑坡根部、滑坡主体和滑坡前缘3个主要部分,广泛发育滑坡陡壁、滑塌沟谷、滑移面、滑坡台阶等典型滑坡地貌。地震相特征表现为楔状弱振幅杂乱地震相,块状平行或渡状弱振幅中连续地震相,席状亚平行/波状弱振幅连续地震相,谷状水平充填中振幅、中连续地震相和丘状/透镜体状前积地震相等5种典型地震相特征。初步估算白云海底滑坡范围约为13000km2,滑坡分布受地形和海底沉积物岩性控制,晚期活动在中更新世。白云大型海底滑坡位于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区,对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作用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书海拾贝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概论金庆焕,张光学,杨木壮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水合物广泛分布于深海区的浅表层沉积物中和永久冻土带,分别占水合物总量的98%和2%.据初步估算,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远远超过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总量,因此被认为是继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替代能源。本书全面系  相似文献   

8.
气体水合物是一种笼状的包含甲烷气分子的晶状化合物 ,最常见的晶体结构是46个水分子包围8个甲烷分子。在特殊的热力学条件下 ,陆上永冻层之下和近海地区特别是水深500m以下的沉积层都能形成大量气体水合物。大洋钻探在深海环境的海底浅部已发现水合物。随着石油勘探向深海区的迅速发展 ,要研究被动大陆边缘就必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首先认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可能的烃类资源 ,第二是讨论海洋勘探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影响及其利用潜力。1气体水合物资源气体水合物被科学界认为是下一个世纪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区发育有底辟构造、海底滑坡以及活动断层带等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受深部地幔上隆的影响,南海整个海区热流背景值偏高,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由此提出了利用地热加热海水,用热激发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设想,并设计了初步的生产工艺.用传统热激发方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其赋存区典型地貌体特征的分析,梳理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和麻坑地貌体的地质灾害类型,阐述了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造成海底滑坡、滑塌和甲烷气体大规模逸散,继而引起海底输电或通信电缆毁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垮塌,甚至海啸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灾害。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地监测海岛山体滑坡,找到滑坡的诱发因素,以达到海岛地区防灾减灾的目的。本文以北长山岛为例,针对采石引起的滑坡,利用GPS、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遥感、位移传感器4种滑坡监测方法,联合建立了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监测系统。通过对比分析这4种方法发现,在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密集的滑坡体中、下部选择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滑坡体形态数据,在点云数据稀疏的滑坡体上部选择无人机遥测获取的滑坡体形态数据,精确获取了不同时期滑坡体的挖方量、滑移量;位移传感器获取的实时位移监测数据可得到滑坡体的实时滑移动态,发现在其监测数据突变时滑坡存在滑动的风险。研究还发现采石和降雨是引起山后村滑坡体滑移的两个最重要因素,采石导致滑坡体体积整体减小,降雨导致滑坡体上部拉张加速并引起碎石滑塌。由于监测区环境条件的限制,该系统只能进行滑坡体的表面变形监测。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海岛滑坡的监测乃至预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Underwater landslide can trigger impulsive waves with high amplitude and run-up, which may cause substantial damage. In this work,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mpulsive wave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underwater landslides. The effects of landslide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n wave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by performing 84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influences of thickness, volume and shape of failure mas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l wave are discussed. The impacts of water body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lope of sliding bed and the initial submergence of underwater landslide are also examined.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as well as the available data in the literature are used to provide an applied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the initial wave amplitude. The present prediction method is properly verified by several experimental, numerical and real case data.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外陆架和上陆坡海底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发现,在南海北部外陆架和上陆坡海底,有大片滑坡,其水深范围约在180-650m之间,它们沿着陆架外缘坡折处呈北东-南西方向分布,其具体位置往往与古三角洲前缘的海底陡坎及古海岸线位置密切相关,大量浅层地震,旁侧声纳,底质取样分析和土体力学理论计算表明,本区滑坡主要是由于地形坡度,沉积物特性,土体自身重力,它们是区内海底很不稳定的地带,是一种重要的地灾害因素,在海洋工程地质设计和实施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北长山岛海岸滑坡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无人机航拍、探地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位移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建立的海岸滑坡周期性和实时性监测预警系统,获得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的北长山岛海岸滑坡体监测数据。山东省北长山岛海岸滑坡位于长岛县山后村附近,因开山采石造成山体陡立形成临空危险面而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内部节理和裂隙及千枚岩层的存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人为采石和暴雨等极端条件是导致滑坡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山体呈现整体下滑而顶部向外拉张的趋势,累计滑动距离超过0.3 m,高程变化5.0~10.0 m,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其滑动距离与降雨量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日降雨量大于80 mm时滑坡体失稳。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北长山岛滑坡体的发生,其成因机制特别是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演化特征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海岛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3个典型的滑坡海啸强度的预测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将其与海底边坡稳定性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滑坡海啸的预测方法。采用滑坡海啸预测方法计算了岙山原油码头潜在滑坡区滑坡海啸的强度,结果表明,若该地区发生滑坡,局部海岸将会产生波高为2~3 m的海啸,与当时观测到结果相吻合,因而该预测方法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较好预测海啸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在海岛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正朝着探测精度更高、探测范围更广、解释更准确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前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海岛的开发与海岛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岛工程勘查与工程质量评估和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危害评估等工作越来越多。本文章结合地质雷达探测的优势,分析了海岛开发和地质调查中的研究内容,结合海岛上的滑坡监测、浅层断裂等地质灾害勘探实例,论述了地质雷达在海岛工程与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上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地貌.总结了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土体的塌陷与滑坡2种失稳破坏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对塌陷与滑坡机理研究的成果主要还是定性分析或推测,缺少理论计算分析和现场及室内的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海底斜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博  年廷凯  刘敏  郑德凤  宋雷  印萍 《海洋学报》2016,38(7):135-143
极限平衡法仍是当前海底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评价方法,但该法只能给出稳定性分析的近似解答。基于极限分析运动学定理,假定海底斜坡发生对数螺线型滑移破坏模式,将滑体有效自重和简化波浪力等以外荷载形式叠加引入到虚功率方程中,与潜在滑动面上由黏聚力产生的内能耗散率相平衡,建立考虑一阶简化波浪效应的海底斜坡上限解法;利用多变量无导数求极值的逐级迭代方法与最优化技术,结合抗剪强度折减思想,求解波浪加载下不同时刻的海底斜坡稳定性与相应的临界破坏机构,并针对典型算例开展有限元数值解的验证。进而联合采用数值法与上限解,探讨波高、波长、水深等波浪参数对海底斜坡稳定性与滑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上限解与数值解吻合较好,获得的安全系数与破坏模式等符合一般规律,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浙北近海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分布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浙江东部近海可划分为以下4个海区:Ⅰ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区,Ⅱ河口港湾区,Ⅲ岛群区,Ⅳ水下岸坡区。其中岛群区依据潮汐通道的发育程度又划分为3个亚区:Ⅲ1舟山群岛北区、Ⅲ2舟山群岛南区、Ⅲ3南部岛群区。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失稳主要分布于Ⅱ、Ⅲ2区的潮汐通道中,且对通道深槽边坡、通道凹岸、通道交汇处以及通道中的残留高地边缘等部位最为常见。通过对水下滑坡的分布规律及潮汐通道的冲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地形资料的精细解释,在北吕宋海槽中部发现了一个规模约500 km2,平均厚20多米的海底滑坡沉积。通过对该滑坡体的物源及其沉积环境分析,将整个滑坡体沉积分为末端区和前缘区两个部分。从滑坡体与周围地层的叠置关系及火山弧喷发的历史来看,初步认为该海底滑坡是地震造成的。该滑坡体的发现对深化深水滑坡体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