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践证明,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和开发难度的增大,利用单一的地质、测井或地震技术方法都难以客观、准确、真实地对储层的分布、质量和潜在远景区块进行评价和预测。必须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未来储层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北超覆带沙一段高频层序地层为例介绍了这种综合解释思路。利用岩心录井和组合测井划分出了六个高频层序;根据岩心和组合测井曲线建立了岩一电关系,进而划分出研究目的层的沉积微相及演化特征;在上述地质、测井、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层拉平处理,采用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及相干分析技术,预测出含油气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非线性反演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在地球物理解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目前通常只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结果和叠后地震属性(如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预测,而忽略了地震叠前道集中包含的地层信息.这里通过叠前地震反演获得纵波、横波阻抗和密度信息,结合叠前地震属性,综合应用PNN神经网络方法来反演地层孔隙度参数.其过程包括:①提取叠前地震属性和叠前反演纵波、横波阻抗和密度参数;②分析孔隙度和各类叠前属性和叠前弹性参数的相关程度,确定出与孔隙度关系密切的主要参数;③综合叠前反演弹性参数和叠前属性等参数,应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反演得出孔隙度体.该方法克服了由于砂泥岩波阻抗重叠造成的叠后波阻抗反演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的问题,反演孔隙度体提高了储层识别精度,储层预测和钻井结果一致,符合实际地质规律,证明本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质和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域为洛带气田遂宁组,该储层具有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层等特征,单一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难以达到精确刻画有利相带。地质统计学反演适用于复杂储层的地震预测和描述,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比,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能更有效地反映厚度薄的储层,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地质特征,能够很好地弥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缺陷,实现对储层特征的精细描述。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根据储层发育特征和地质规律,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采用岩性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有效地预测了洛带气田的砂体厚度、平均孔隙度平面以及储层厚度。  相似文献   

5.
这里综合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有利煤层气储层分布区的预测。在研究中,有效应用测井资料,根据SMB工区3号主力煤层及其上部小煤层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纵向组合分布及其分类,结合煤层与围岩间的物性差异所引起的地震振幅横向变化特征对煤层的横向展布进行预测。通过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选择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SMB工区煤层分布区地震相带的刻画,地震相带边界明显。综合分析试验区沉积地质背景,有效应用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进行试验区地震相、沉积相的描述,优选了有利的煤层分布区即三角洲分流间湾沉积区,实现了煤层气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气储层参数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沁水煤田的地震地质条件,利用井信息结合地震资料,得出该区煤层气储层的特征与规律;利用数学地质知识的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讨论了煤层气储层参数(煤层厚度、孔隙度及含气量)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文松 《地球科学》2022,47(11):4033-4045
将地震信息引入多点统计地质建模之中,可以提高模型的井间预测功能.首先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一个辫状河沉积含油区块为例,结合该区辫状河储层的地质特点,利用井震信息结合的多点统计建模方法,研究了波阻抗的相标定、砂体概率生成曲线选定、训练图像分析、井震影响比等方面的技术细节及它们在辫状河储层多点统计建模中的作用.然后结合辫状河储层的沉积学特征,对研究区的心滩、河道、泛滥平原等微相空间分布的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不同的储层建模结果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井震结合的多点统计建模方法,较好地降低了稀井网地区建模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砂岩概率生成曲线,波阻抗数据转化为地震相的空间概率分布.这样就有效地建立起了地震数据与其地质意义的联系;相比仅用测井信息建模,井震结合建模结果对井间微相预测更具合理性,同时预测的河道、心滩的连续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塔中地区卡塔克1区块东河砂岩地震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章  徐雷鸣 《新疆地质》2006,24(3):270-275
采用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与沉积相解释、波阻抗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震多属性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等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从塔中地区卡塔克1区块泥盆系东河砂岩储层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及相关的地震地质特点出发,利用卡1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目的层系的目标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钻探、测井和测试等资料,揭示了东河砂岩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圈定出砂岩发育带,并对有利储层段的潜在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及其在大港滩海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滩海地区油藏评价阶段"井点少,以地震资料为主,面向水平井、大斜度井开发需要"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地层划分对比、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地震沉积相研究、地震储层预测、地震油藏流体识别以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的原理及方法为指导,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将地震高阶信息应用于沉积相平面分析;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在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等时地层单元信息,结合各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分布研究不同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分布及其演化史。在对储集层特征进行重构基础上的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是储层表征与预测的有效方法。地震油藏地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进而较准确地评价油藏。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一方面是依据地质模式减少地震信息的多解性和提高地震信息的纵向分辨率;二是探索如何将地震信息与测井、录井、地质等多种信息真正融合起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通过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发现研究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现象,这对认识复杂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田地震岩性解释普遍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二者的共同缺陷是无法把握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种信息,即基于地震信号的整体差异进行分类。把地震相分析技术引入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岩性解释中,在确定煤层中火成岩侵入范围中取得了初步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地震相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其目的是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相带。针对传统地震相分析中一些信号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文章介绍了6种新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an interpreter computer interactive software, named SeisART, is introduced which is employed for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is considered as a technique for mapping geological changes using seismic data.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the size of seismic data have been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facies has become a more elusive issue. In a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procedure, there are three main steps: (i) selecting appropriate attributes as the feature extraction task, (ii) defining the proper number of clusters, and (iii) utilizing an appropriate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Interpreter plays a remarkable role in performing these steps, based on his/her knowledge, and also available tools 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eisART as a package-deal software includes numerous methods of feature extraction, validat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n a user-friendly environment, the interpreter is able to employ these utilities along with well-designed visualization tools for choosing the best methods to obtain and compare numerous results. Besides, ow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seismic data, SeisART employs the Fuzzy system to gain more confidence with the seismic facies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3.
淮北矿区主采煤层多存在岩浆岩侵入现象,且具有侵入煤层多、分布面积广、侵入方式复杂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无法保证其解释精度。针对该问题,以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体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岩浆岩侵入状态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基于地层物性差异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基于波形差异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和基于阻抗差异的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煤层岩浆岩侵入区的识别与解释,精细雕刻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薄层岩浆岩侵入区以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解释精度高,厚层岩浆岩侵入区预测则综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结果。因此,根据矿区的煤层分布和岩浆岩侵入特征,综合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地震相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能有效刻画出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震相干数据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解释断层和识别沉积相(砂体预测)等地质特征研究方面有独特效果.为了解决埕岛油田埕北302潜山复杂断层解释和埕北凹陷沉积相分析两项问题,采用了相干分析技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出了埕北302潜山区块众多次级断层和裂缝,识别出了埕北凹陷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沉积亚相并预测了有利砂体,得到了满意的研究结果.本文在简要介绍三维地震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原理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技术在埕岛油田断裂系统解释和沉积相(砂体)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并展示了成果,证实了地震相干分析的技术优势以及在油田应用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钻测井约束下,结合梨树断陷有关探井资料和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综合运用调谐频率加强法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基于地震资料的时频分析技术、地震相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及基于层序框架下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等,采取拟声波曲线重构地震反演技术和基于调谐频率加强法的高分辨率反演方法等,研究目的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同时,结合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层物性预测方法,预测砂体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落实隐蔽圈闭,完成了滚动勘探和开发2个阶段不同井区有利砂体分布规律评价及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牟中海  赵克斌  唐勇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83-8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从海相到陆相的发展历程,沉积了多类岩石,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丰富的地震相类型.分析研究古生界地震相划分及其特征,将有助于解决非井及覆盖区古生代沉积相特征及展布,为塔西南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 4个地震参数 ,对吐鲁番—哈密盆地SB(胜北 )地区中上侏罗统主要层系进行了地震相分析 ,作出了地震相平面分布图。经过综合解释 ,把地震相转换成了沉积相。该区中晚侏罗世主要发育冲积扇、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n approach for modeling facies bodies in which a highly constrained stochastic object model is used to integrate detaile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ervoir’s sedimentological architecture directly in a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model. The approach fills the gap between the use of seismic data in a true deterministic sense, in which the facies body top and base are resolved and mapped directly, and stochastic methods 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attributes and facies is defined by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The lateral geometry of the facies bodies is controlled by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on horizon slices or by direct body extraction, whereas facies body thickness and cross-sectional shape are defined by a mixture of seismic data, well data, and user defined object shapes. The stochastic terms in the model are used to incorporate local geometric variability, which is used to increase the geological realism of the facies bodies and allow for correct, flexible well conditioning. The result is a set of three-dimensional facies bodies that are constrained to the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and well data. Each body is defined as a parametric object that includes information such as location of the body axis, depositional direction, axis-to-margin normals, and external body geometry. The parametric information is useful for defining geologically realistic intrabody petrophysical trends and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stacked facies bodies.  相似文献   

19.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文指导,对钻井分布集中而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地震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通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和其他地震相参数,共识别出7种地震相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分析了该地区大磨拐河组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