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鸡冠山隧道涌水实例及广泛收集岩溶地区隧道涌水案例,总结出岩溶地区隧道季节变动带涌水具有反应时间快、水量大、泥沙重的特点,并综合分析地下水季节变动带隧道的水文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一般山岭隧道及向斜构造地下水位变动带两种类型,且对两种类型涌水机理进行了阐述。岩溶地区隧道前期勘察应重点划分隧道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动力分带,查明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施工期和运行期应结合岩溶揭露情况和涌水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补充勘察,做好降雨、涌水过程和涌水压力监测,判断和预测最大外水压力和涌水量。针对涌水问题,提出封堵和排泄两种处理思路:施工开挖揭露的岩溶现象不可盲目封堵,需尽可能维持原通道的通畅,针对可能涌水的隧道衬砌设计不可仅考虑围岩结构,应充分考虑外水压力,做好围岩固结灌浆;常规隧道“环形排水系统+中心沟”排水系统可靠性差,针对大流量涌水,多采用泄水洞排水。   相似文献   

2.
国外化学灌浆材料及其封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漏失冲洗液或钻孔涌水是经常发生的孔内事故之一。如果不加以适当处理,钻进工作就有可能无法继续正常进行。多年来,国外曾采用水泥、多种惰性堵漏材料和各种化学灌浆材料进行封堵漏失层和控制含水层,以恢复正常的钻进作业。本文拟仅就其中的化学灌浆材料及其封堵技术作简要讨论,以资借鉴。化学灌浆材料的特点是以低粘度液体的形式泵入地层孔隙和裂缝,然后在孔隙和裂缝中  相似文献   

3.
重庆小南海水库地震堆积坝体帷幕灌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南海地震堆积坝体孤块石多,孔隙率大,局部架空现象明显,防渗整治难度较大。灌浆试验采用硬质合金或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钻孔方法,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式的灌浆方法,使用水泥粘土浆液,适当提高中排孔的灌浆压力,可以较好地解决堆积坝体的渗漏问题。从灌浆试验成果、检查孔压水试验及岩芯采取情况分析,灌浆效果明显,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德江至务川高速公路德江特长分离式隧道岩溶高压涌水为例,探讨了隧道高压涌水封堵的钻孔设备、灌浆材料选择和封堵施工工艺。对双洞连通型、单洞独立揭露型、单洞独立未揭露型高压涌水采取引排泄压反堵法,止浆墙结合轴向、径向封堵法,超前预灌浆法等方法进行处理,成功处治了德江隧道多个断面高压岩溶涌水问题,使隧道掘进工作得以恢复,保障了工程安全,缩短了建设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土洞地基灌浆处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青 《地质与勘探》2012,48(1):1900-6-8-164
[摘 要] 灌浆是岩溶土洞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灌浆压力对灌浆施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针对岩溶地区土洞地基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其灌浆施工过程中的灌 浆压力,本文通过传统理论力学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变化及其引起的整 个地基应力应变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与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合理适当的灌浆压力既能确保浆液充分填充土洞,又不会破坏原土体结构;通过 对原土体抬升位移的监测,能准确预测与控制施工时的灌浆压力;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情况 吻合较好,为灌浆工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毛坪铅锌矿勘查钻孔涌水治理实践为背景,针对金刚石钻进钻孔高涌水压力和大流量涌水的工程实际,对多种涌水治理方案进行了论证分析。依据实测的涌水量及涌水压力等参数,提出了可控注浆堵涌工艺。论述了SJP水泥浆基本组成及其性能特点,可控注浆止涌的工艺技术,分析了止涌注浆孔口压力变化与孔内浆液处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止涌注浆压力变化中的“零起点”和“零末点”及h值等新概念,以及利用压力变化判断涌水通道类型的方法等。经3个涌水钻孔的注浆止涌的实践表明,按研究成果对大涌水量钻孔进行治理,有效封堵了这3个强涌水钻孔,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7.
我队在某煤田钻探施工中,曾连续遇到四个大涌水钻孔,最大涌水量达15升/秒,最大水头压力达13个大气压。并且涌水层位多,交替分布于多层可采煤层中。为保护煤田,防止开采时发生冒水事故,必须用水泥封闭。涌水层位最厚达320米。开始,我们使用常规方法,利用水泵通过钻杆灌注水泥浆(加重晶石粉和速凝剂)。由于现有设备条件的限制,涌水速度是灌注速度的几倍。即使水泵达最大泵量,因涌水对水泥浆的不断稀释,不断涌出,水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调查井荥地1井设计井深1600 m,钻探施工过程中发现多个高应力涌水破碎带,最大涌水量达135 m3/h,井口压力达2.5 MPa;并且地层水中溶解有硫化氢,从涌水中挥发出来的硫化氢气体最大含量达100 ppm;水温较高,在1300 m处涌水温度达到50 ℃;这些问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增加了安全风险。针对以上问题,介绍了钻井过程中所采取的注水泥浆堵水技术、高密度钻井液平衡钻进技术、多级套管固井技术,并总结了每种技术的特点,为川西南地区以后的页岩气调查井钻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高水头电站,其地下引水系统的岔管承受的最大动水头达887米,采用固结灌浆的压力为9.0MPa,由于岔管的结构特殊,受力条件复杂,在该部位进行高压灌浆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对隧洞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生产性高压灌浆试验,优选可靠的灌浆参数和施工工艺,使引水岔管的高压灌浆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黑山煤田处于沙漠边侧,地层有纯砂粒构成的、透水性较強的中细砂层,这类地层中如含有承压水时,会发生钻孔涌水,对于中细砂涌水钻孔,用泥浆冲孔时,可通过适当增大泥浆相对密度,来压制地下水涌出,ZK18-28孔是涌水孔,也是采用绳索取心钻进的孔,因此不宜使用高相对密度泥浆。用套管亦未奏效。若用注浆法,对于中细砂层是不适用水泥浆的。而溶液型浆液的注浆封堵中细砂层,在技术有可行性,对于涌水压力不大的孔,又有可用低强度,因而也是低成本的浆液,因此选择了比较亷价的水玻璃类的SPN浆液,并采用双隔离塞的注浆法,在ZK18-28孔中取得了封堵中细砂涌水层的初步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静压套管控制灌浆法,就是从钻孔工艺出发,针对土石围堰结构的特点,采用跟管钻进,有效地解决了松散岩层和填筑地基中钻孔施工的护壁问题,不易发生塌孔埋钻等事故,提高钻孔成孔效率。另外,由于开孔孔径比一般的地质钻孔大,在灌浆时,增大浆液接触孔壁的面积,有利于浆液的扩散,提高灌浆效果。从灌浆控制性理论出发,结合套管定位,调整灌浆压力和浆液配比,控制灌浆浆液的扩散半径,使得灌浆部位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控制。介绍了静压套管控制灌浆法在贵州董箐水电站围堰防渗堵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华  李天斌 《探矿工程》2009,36(1):38-42
从我国注浆技术的发展入手,详细地分析和评述了岩土体注浆技术的关键问题:注浆材料及浆液、注浆参数确定、注浆方法、注浆工艺、注浆监控与检测等的研究方法和现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涉及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针对目前岩土体注浆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浩  施成华  彭立敏  雷明锋 《岩土力学》2020,41(4):1313-1322
针对常规注浆施工中串浆、跑浆严重,对地层加固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模袋袖阀管注浆技术开始在隧道超前注浆施工中得到应用,但目前模袋注浆压力的确定多以经验为主。考虑模袋在注浆过程中始终保持柱形扩张,同时在周围被挤密土体中形成一个由弹性区和塑性区组成的应力影响区。基于弹塑性理论,考虑在周围土体的塑性影响区内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得到了表征模袋注浆过程中浆体初始半径R0、浆体现时半径Ru和土体塑性区半径Rp之间关系的表达式,由此可以解出模袋注浆压力P的理论计算公式。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模袋注浆压力值受土体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和初始应力的影响显著。将所得的模袋注浆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应用于人民会堂站的模袋袖阀管注浆工程中,由浆体扩张半径Ru随注浆压力P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当浆液对周围土体的挤密效果最佳时,模袋注浆压力 ,浆体最终扩张半径R' = 20 cm。注浆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模袋注浆膨胀构造的止浆岩盘成功实现了对浆液扩散的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控域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宣东二号井副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应用粘土水泥浆注浆新技术,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注浆施工任务,创造了井筒地面预注浆深度大,注浆段大,钻注效率高的全国新记录,在深井筒注浆孔造孔,定向钻进,制浆工艺,注浆工艺,注浆参数的选取等技术问题上进行了探索,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注浆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5.
侯锦  刘义  陈军龙 《探矿工程》2012,39(11):39-43
GYZ-1000型灌浆自动记录仪运用于灌浆施工中能对灌浆过程的灌浆参数准确记录,并能根据灌浆数据实时对灌浆过程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灌浆过程严格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灌浆施工质量。根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编制的“灌浆资料自动整理软件系统”能自动完成灌浆资料的整理工作,具有高效、及时、准确、节省人工等优点,并在多个灌浆工程中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软土地基注浆扩散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沛  彭惠  饶晓 《岩土力学》2011,32(Z1):652-0655
廊沧高速公路K132+177~K132+258软土地基主要由低液限中、高压缩性黏土层组成,属于滨海沉积类型,采用静力注浆方法进行了加固处理,并在现场分别对全孔一次性和自上而下分段式注浆施工方式进行了试验及室内研究。基于该路段软土地基地基物理力学性质和注浆试验地表变形观测资料,利用FLAC3D软件对该软土地基在不同注浆方式(全孔一次性注浆、自上而下分段式注浆)和在0.5、1.0 、2.0 MPa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在土层中的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相同注浆压力作用下,自上而下分段式注浆效果比全孔一次性注浆效果好,而注浆压力的增大对浆液在土层中的扩散是有利的,但压力过大会导致地面冒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18.
周东明  范新庭 《探矿工程》2007,34(10):49-5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预应力管桩受损后采用套管法水下砼灌注工艺灌注桩心砼结合后压浆工艺对管桩断裂面注浆加固的工艺方法,并对实际施工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吴顺川  金爱兵  高永涛 《岩土力学》2007,28(7):1353-1358
注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岩土工程施工方法,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应用。在简要分析袖阀管注浆原理及注浆机制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岩土颗粒流程序,从微观上模拟了单孔条件下不同注浆压力对土体改性效果的影响,认为随注浆压力的提高,土体出现显著的压密效应,拉应力增加且范围扩大,并产生劈裂注浆效应,尤其是注浆孔周围土体,空间置换率较大;同时模拟了多孔状态下浆液扩散、土体压密及劈裂效应产生的过程,认为对于土体改性存在一合理的注浆压力,浆液挤压土体并在土体中产生劈裂缝,在多孔之间贯通、交叉,形成网状浆脉,土体得到整体改性。模拟结果与现场注浆试验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土体改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土坝坝体底部劈裂灌浆加固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锋  张顶立  姚海波 《岩土力学》2010,31(4):1187-1192
介绍了传统堤坝劈裂灌浆工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灌浆起始劈裂点的力学求解,分析了劈裂灌浆浆液扩散规律;提出了坝体底部首先劈裂的灌浆工艺。以山东某水库堤坝劈裂灌浆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分析了坝体底部劈裂灌浆引起坝体的应力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应变软化模型能有效的模拟土体材料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反映灌浆完成后浆脉的固结和周围土体的湿陷作用,即“浆坝互压”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劈裂灌浆防渗加固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