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盛顿大学海洋水产学院著名养殖专家L.R.道纳逊(L.R.Donaldson)教授,从事鲑科鱼类养殖与育种工作多年。他得悉我国目前缺少优良的鲑鳟鱼类品种之后,即积极帮助我院引进优良品种。今年三月份,他从西雅图空运虹鳟发眼卵给我院后,我院水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研究进展与发展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笔者对国内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多年技术开发和国外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长期跟踪研究,简要介绍我国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研究进展,初步探讨我国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鲑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西洋鲑(Salmosalar)的生长发育模式,对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大西洋鲑重要生长数量性状进行生物学测量,并跟踪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自2012年1月通过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大西洋鲑养殖,经过周年养殖,体质量平均达到1194.42g,体长平均达到417.00 mm,体高平均达到100.58 mm,体宽平均达到53.52 mm,少数个体在养殖10个月后性腺发育较快,性腺质量达到9.76 g,性腺指数达到1.31%。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大西洋鲑标准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长频率分析划分鱼体年龄的方法有图解法和统计法。前者简便易行但主观性强,后者具有较强功能且越来越占有显要地位。MIX程序(MacdonaldandPitcher1979)用于分析混合统计分布的直方图,这一程序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用混合分析法解析了日本鱼箴Hemirham-phussajori(T.et.S.)的体长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体长频率分布由两个或三个峰值构成。结合有关生物学资料,日本鱼箴只由两个年龄组构成,最小的峰值是上岸较晚的较小个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A值法与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杀鲑气单胞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菌计数法更能真实的反映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在28℃,15℃,10℃,5℃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在pH6.0~8.0时,酸性条件能明显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在28℃、pH7.5条件下,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最快,达到稳定期时细菌数量也最多。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为了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建议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养殖水体温度并合理控制水体pH,以降低养殖鱼类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循环水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设置6 kg/m~3,9 kg/m~3,12 kg/m~3,15 kg/m~3,18 kg/m~3共5个养殖密度,采用同来源、同批次、体重均为1.56±0.05 kg/尾的大西洋鲑幼鱼,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220d。通过分析不同养殖密度对出池均重、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淘汰率、雄性发育率、饵料系数、饵料效率与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大西洋鲑的不同放养密度对养殖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大西洋鲑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过高的放养密度会显著抑制大西洋鲑的生长,并显著影响成活率和淘汰率(P0.05),而对雄性发育率则无显著影响(P0.05)。当放养密度超过12 kg/m~3时,鱼体出池均重、特定生长率均急剧减小,成活率急剧降低。放养密度的增加,还会加大饵料系数、降低饵料效率(P0.05)。当放养密度为12-18 kg/m~3时,商品鱼净产量最高,且各组无显著差异。综合各指标评价,在所试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为12 kg/m~3左右时,可获得最佳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篮子鱼两极虫,新种Myxidiumsiganumsp.nov.寄生于篮子鱼Siganussp.胆囊。孢子缝面观菱形,正面观椭圆形。孢子表面具有6条条纹。孢子长11.4μm,宽6.9μm;极囊直径3.3μm;囊间距2.8μm。尖吻鲈尾孢虫,新种Henneguyalatesasp.nov寄生于尖吻鲈Latescalcarijer鳃部。孢子呈倒梨形。孢子长8.9μm,宽5.7μm,厚4.9μm;极囊长2.8μm,宽1.8μm;尾长16.0μm。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是大西洋鲑(Salmo salar)早期发育的首选水源,为确定在地下水中K`+、Mg~(2+)的适合添加剂量。本文对预选鲑鳟鱼孵化基地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发现其K~+、Mg~(2+)含量偏低,可能不利于大西洋鲑孵化。采用完全正交设计,研究了在该地下水中添加K+、Mg~(2+)两种离子对大西洋鲑卵的存活、孵化及仔鱼开口的影响。研究表明,Mg~(2+)在大西洋鲑早期发育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地下水中添加5 mg/L Mg~(2+),能显著提高鱼卵存活率(P 0.05)和仔鱼开口率(P0.05)。K~+添加至8mg/L时不利于鱼卵生存(P0.05),K~+对大西洋鲑仔鱼的开口影响不明显(P0.05)。K+与Mg~(2+)同时添加对大西洋鲑仔鱼的开口率交互影响显著(P0.05)。水中K~+添加量达到8mg/L时,添加10mg/L Mg~(2+)对大西洋鲑卵的存活、孵化及仔鱼开口产生消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鲑早期发育水体中K~+含量应低于9mg/L,Mg~(2+)含量应控制在15.54mg/L左右。  相似文献   

9.
庆祝狄兹(R.S.Dietz)80岁诞辰1994年是狄兹的80岁大寿,《地球和行星科学年评》刊登了狄兹的自传性长文。狄兹以首先提出海底扩张说名震地质界。他对这段经过是这样写的:“1960年晚些时候,我开始写一篇纯理论性的短文,题为《由海底扩张导致的大...  相似文献   

10.
洪万树 《海洋科学》1999,23(1):30-32
鲑科鱼类(Salmonidae)中的一些种类属于加拿大的主要经济鱼类,被列为捕捞或养殖对象。Mcallister,D.E.1990年报道,目前加拿大有记载的鲑科鱼类共38种,隶属于3个亚科。亚科一白鲑亚科Coregoninae,共3属,20种。1.湖白鲑C.artedii(LeSueur,1818)2.秋白鲑C.autumnalis(Pallas,1776)3.鲱形白鲑C.clupeaformis(Mitchill,1818)4.霍伊氏白鲑C.hoyi(Gill,1872)5.汉特斯曼氏白鲑C.…  相似文献   

11.
智利作为海水养殖大国,海水养殖总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其中大西洋鲑养殖业是智利渔业的支柱产业,其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先进的养殖技术等。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总结智利大西洋鲑养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苗种质量、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重视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几种鲑鳟鱼血清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硬头鳟、金鳟、虹鳟、北极红点鲑和溪红点鲑血清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结果显示,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溪红点鲑的遗传距离最大;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北极红点鲑处于同一亚组, 而溪红点鲑独处于另一亚组。研究结果表明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溪红点鲑的亲缘关系远于与北极红点鲑的关系; 同时还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鲑鳟鱼血清蛋白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本研究结果对鲑鳟鱼的种属鉴定、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和遗传结构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 虹鳟的繁养殖需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减少蛋白遗传基因的流失, 从根本上预防大规模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
黄海冷水团大型鲑科鱼类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存在一个巨大的夏季冷水团,面积约13万km^2,水质优良,可以利用现代海洋装备在此海域养殖大型鲑科鱼类。中国海洋大学黄海冷水团鲑鱼养殖团队研发了养殖工船,概念性地设计了海浪能驱动的5万m^3的全潜式钢构网箱"深蓝1号"和约17万m^3的养殖-能源-管理于一体的"深蓝2号"智能钢构网箱,成功地完成了黄海冷水团鲑科鱼类养殖技术路线的验证。为实现规模化安全生产,仍需对养殖容量与黄海冷水团变动、适养种类及其育种、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饲料研发、机械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平均体重为(388.00±41.11)g的大西洋鲑(Salmosalar)为实验对象,探究了改性粘土絮凝过程对养殖水体水质以及大西洋鲑存活、组织形态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改性粘土的实验组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浓度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添加远高于现场可有效去除赤潮生物用量(4—10g/m~2)的改性粘土并没有导致大西洋鲑出现死亡现象,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大西洋鲑鱼鳃、消化道组织特征无明显差别。对大西洋鲑鳃、肝脏、消化道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改性粘土未对大西洋鲑造成显著的氧化胁迫(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远高于现场有效用量条件下,改性粘土未对大西洋鲑产生不良影响,该研究结果将为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华技术在国内外养殖海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有效氯对波吉卵囊藻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集约化对虾养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优良微藻,能改善养殖水质,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本文通过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中常用含氯消毒剂对波吉卵囊藻的种群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对微藻种群生长有显著影响。有效氯浓度为0.5mg/L时,波吉卵囊藻的生理活性轻微下降:有效氯浓度为2.5mg/L时,引起波吉卵囊藻死亡,其叶绿素含量、藻体干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下降了64.72%,13.69%,38.95%和10.38%。且随浓度增加,毒性越大。用浓度小于0.5mg/L的有效氯来防治对虾疾病,不会破环以波吉卵囊为优势种群的微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欧洲继挪威、苏格兰鲑、鳟鱼类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之后,意大利、希腊等国又发展了鲷鱼和鲈鱼类的养殖,从而以南欧各国形成了地中海周边国家的养殖热。 一、地中海水域养殖业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1株乌鳢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发病的养殖乌鳢肝脏、肾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定名为DSY1301。该菌株在普通营养肉汤及TSA上生长缓慢,在血平板上生长迅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证实为致病菌,其LD50为1.896×103cfu/mL。细菌16SrDNA全序列测定后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与多种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同源性都高达99%,通过扩增杀鲑气单胞菌表面阵列蛋白基因VapA确认为杀鲑气单胞菌,结合梅里埃ATB Expression生化结果最终确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8.
对细鳞鲑和哲罗鲑的全血、血浆的理化特征及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周的同等养殖条件下,细鳞鲑与哲罗鲑的SGR和DWG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属健康状态下生长。血液生理学方面,细鳞鲑和哲罗鲑的红细胞形态均呈椭圆,细胞核呈长椭圆形;红细胞核体积分别为(50.12±7.85)μm3和(66.25±10.21)μm3。细鳞鲑与哲罗鲑的RBC、Hb、Hct、MCV和RDW存在显著差异(P<0.001),哲罗鲑的MCHC显著高于细鳞鲑的(P<0.01);这些血液生理学数据表明,细鳞鲑和哲罗鲑的耐低氧能力较弱。血液生化方面,细鳞鲑与哲罗鲑的Na+、P、AST、TG和CHO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几项指标前者均大于后者,这两种鱼的剩余其它生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底物浓度在正常范围内,AST和ALT可作为细鳞鲑和哲罗鲑的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且细鳞鲑的肝脏更容易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30年中,降海鲑的发育得到了大量关注,研究降海鲑的发育,特别是如何调控降海鲑发育的时间和品质,以便幼鲑移入海水网箱。洄游型鲑科鱼类幼鲑向降海鲑的转变包含了一系列的行为、形态、生理的改变,这都为降海洄游进入河口做准备。降海鲑发育受几种激素的促进,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皮质醇、甲状腺素,而催乳素通常会抑制发育。鳃氯细胞中特殊的离子转运蛋白(NKA、Na+/K+/Cl-协同转运蛋白和Cl-通道)丰度的增加引起盐分泌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海鲑在海水中生长、游泳和存活。具银化期的鲑科鱼类(如大西洋鲑(Salmo salar)、硬头鳟(Oncorhyunchus mykiss)、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至少在淡水中生活一年,达到临界最小规格之后才可改变其对光周期的响应。如果在银化前未达到这个最小规格,则需等到下一年(或更长)。鲑科鱼类如何在一年中合适的时间确定其规格或生长率,并增加对光周期的响应性,这一重要的领域还未得到大量的关注。因此,了解降海鲑渗透生理及入海窗口期,查明不同鱼类适宜生长盐度,入海时间和方式非常重要,可为鲑科鱼类(如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硬头鳟等)在黄海冷水团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类方法,对从两起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病例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自凝性、色素产生情况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 C)%的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杀鲑气单胞菌的新亚种(subsp.nov.)并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flounderacida subsp.nov.)。经血清型检定,表明60株菌均为同种血清型。选择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石鲽、牙鲆、鲤、鲫及泥鳅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6种耐药,对头孢噻肟等25种高敏,对多黏菌素B、利福平2种敏感,对头孢唑啉等4种在株间存在一定敏感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该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