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品位金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经典火试金法测定高品位金,操作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在铅扣灰吹过程中易挥发选出大量的铅,对实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将20.0~100.0 g取样量先分成若干小样量进行焙烧,经50%王水完全分解后分离滤渣,所得若干份滤液定容于同一容量瓶内,分取适量体积进行泡沫塑料富集,将富集金的泡沫塑料灰化后用浓王水复溶,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高品位金矿石中金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101 μg/g,通过多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分析样品验证,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相关要求.此方法测定灵敏度高,取样量为20.0 ~ 100.0 g,有效地提高FAAS法取样代表性,同时拓展了FAAS法测定矿石中金的含量范围,针对50.0 ~ 550.0 μg/g中高含量段的金结果同样可靠.  相似文献   

2.
载炭泡塑吸附法对金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只能用于抽滤吸附不能振荡吸附,分析手续繁杂。本文以载炭泡塑振荡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矿石的金量。样品在650℃高温灼烧2 h,用50%王水和10%氯化铁加热溶解,溶液冷却后加入5%高锰酸钾氧化,用中密度规格的载炭泡塑两次振荡吸附溶液中的金,然后于580℃高温灼烧后以50%王水溶解灰分,直接用ICP-OES测定金量。方法检出限(3σ)为0.002μg/g,精密度(RSD,n=11)小于3.7%。本方法对金的吸附率大于99.9%,测定范围为0.01~90μg/g,对不同类型金矿石的适应性强,解决了以往泡塑吸附法吸附率较低、标准系列与样品需同时预处理的问题,对低含量和高含量样品均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在泡沫吸附原子吸收法试金分析中,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含量大于0.3μg/g的金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含量为0.05~0.3μg/g的金量,通过加入基体改进剂和优化测定条件,使一次处理的样品能用于二者的分析,从而节省测试工作量。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能达到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低含量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用于测定植物样品中痕量金时,传统方法的称样量较大(20 g),样品在马弗炉中灰化不完全,检出限较高(0.29ng/g)。本文确定了应用GFAAS分析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痕量金的测定条件,石墨炉的升温程序为:金的灰化温度1000℃,原子化温度2000℃,以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瓷坩埚为灰化器皿,且将样品的灰化温度降低到500℃,灰化时间2.0 h,确保了样品灰化完全且待测元素不发生挥发损失。本方法称样量较小(5.0 g),检出限为0.03 ng/g,精密度为6.8%~11.9%,加标回收率为83.8%~104.7%。经过金矿区实际植物样品试验,发现不同植物对金的富集能力相差较大,其中玉米植株对金的富集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常量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样品经室温烧至650℃高温后灼烧保持1.5 h,用浓王水溶解。用泡塑分两次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常量金,将富集同一样品中金的两块泡塑置于盛有10 mL 10 g/L硫脲溶液的玻璃试管中,沸水浴保持20 min,使金释放出来,所得溶液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流动注射测定。对仪器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方法检出限(3σ)为0.022μg/g,精密度(RSD,n=11)小于8.0%,测定范围为0.05~60μg/g。经国家金矿石分析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王水溶样-氢醌容量法测定碳酸盐地质样品中的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刚  刘凯  黄劲  高晶  陈泓  魏晶晶 《岩矿测试》2014,33(2):236-240
应用王水溶样-活性炭富集金-氢醌容量法测定岩石、土壤等一般地质样品中的金时,王水溶样后经布氏漏斗抽滤后剩余的不溶物残渣中金含量小于金总量的4%,通常不计入分析结果。而碳酸盐地质样品经焙烧后在王水溶解过程中因为钙和镁的硅酸盐含量较高,形成了不溶于王水的二氧化硅凝胶及大量钙镁胶状物,包裹和吸附样品溶液中的金,造成分析过程中金的损失。本文将抽滤后的滤液和不溶物残渣分别处理,收集王水分解样品抽滤步骤后的不溶物残渣,用氢氟酸-硫酸除硅,王水溶解测定残渣中的金含量,滤液和残渣两次测试合量为样品中金含量。实验研究了不溶物残渣中的金量、金的来源以及样品中硅钙镁的含量对金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溶物残渣吸附和包裹的金量占样品金总量的18%~22%,残渣中金的主要来源是已被王水溶解但被二氧化硅等胶状物包裹吸附而未进入溶液的金,其次是未被王水溶解的单质金。胶状物的形成与样品中钙镁硅含量有直接的关系,当CaCO3、MgCO3含量达到30%以上时,必须考虑残渣中的金,以保证金的测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泡塑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试样在650℃烧制、王水溶解、泡塑振荡吸附、硫脲解脱,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金量,克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低含量金测定稳定性和精密度差、对高含量金测定分取误差大和返工率高等不足,缩短了分析时间。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二级标准物质测定的方法精密度(RSD,n=12)为6.45%。方法检出限为0.138μg/g,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矿石中0.2μg/g以上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FAFS)测定痕量金的灵敏度好、稳定性高及线性范围广,但在测定时干扰极为严重,如果干扰元素不加以分离或扣除,对0.5ng/g以下金无法进行准确测定。本方法在传统泡塑分离富集金的基础上,研究了FAFS法测定痕量金的最佳条件:在选定仪器条件下,提出了选择低背景值(≤0.25ng/g Au)泡塑分离富集Au,采用3.0g/L硫脲-1%盐酸为解脱液可消除记忆效应,在标准系列中加入5μg/mL的Fe3+溶液扣除铁对测定金的干扰。采用本分析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BW07805、GBW07242、GBW07244a、GBW07245a和GBW07247进行测定,相对误差≤4.7%,相对标准偏差(RSD)≤23.2%;采用FAFS法与ICP-MS法对90个原生晕样品和4个控制样品中痕量金同时进行测定,两组测定结果数统计分析的F检验值为1.23,相关系数为1.01,符合性较好,无显著性差异。本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与实用,金检出限为0.08ng/g,线性范围为0.08~500ng/g,可达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王烨  孙爱琴  李志伟 《岩矿测试》2015,34(4):459-463
对于地球化学样品中铂钯的测定,传统和现代分析方法均是建立在试金或树脂及活性炭富集后用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而在野外满足不了这些条件。本文基于样品的性质及分光光度法的适应性强等特点,开发了一种适合于野外简单条件下快速测定地质样品中铂和钯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盐酸-氯酸钾-氯化钠-氟化氢铵常温常压密闭分解,巯基棉分别富集铂和钯,灰化处理后采用三氯甲烷-石油醚(1∶3)为萃取剂,DDO为显色剂萃取比色测定铂、钯的含量。巯基棉对钯的吸附率可达98%;加入氯化亚锡-水合肼(还原剂)使铂的吸附率提高到99%。方法检出限为Pt 0.05μg/g,Pd 0.02μg/g,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推荐值基本一致,野外地质样品的测定值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想要测定矿石中的金的含量有很多方法,一般实验室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泡沫塑料富集、硫脲解脱等等。经试验研究,我们发现泡沫塑料吸附法实用更广泛。本文主要探究一下矿石中金的泡沫吸附法中灰化法与硫脲解脱法对比。结表明灰化法要优于硫脲解脱法。  相似文献   

11.
紫木凼金矿床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矿石中,金呈显微粒状自然金-显微金嵌布于褐铁矿,石英水云母,方解石的颗粒间或孔隙中,原生矿石中,金主要呈次显微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体,其次是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王德荫 《地质与资源》1993,2(3):242-247
近年来,不可见金的研究,运用高分辩透射镜和离子探针等综合测试方法取得了很大突破。不可见金,指的是硫化物中以超显微包裹体或固熔体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次显微金。金质点上限近来Cook等定为0.1μm。由加拿大、希腊、美国等一些金矿床研究表明,硫化物中不可见金主要见于卡林金矿床以及热液、块状硫化物及矽卡岩型矿床中,其形成多与载体矿物黄铁矿、毒砂相关,并往往优先富集于毒砂中,如卡林金矿床黄铁矿金含金量为数十至数n×10-n×100×10-6,而毒砂中则高达近一倍。不可见金的研究,在当前无论对其矿石加工工艺研究,还是对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浊积岩型金矿的概念、特征、成因和2个浊积岩型金矿的矿床实例,并对浊积岩型金矿概念和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rough a study, particularly 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or ESCA) analysis, of gold-bearing arsenopyrite and pyrite i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of Guangxi, China, and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gold-bearing pyrite and marcasite,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at these minerals contain “invisible gold” whose binding energy is lower than that of native gold (Au°). Therefore they suggest that gold occurs in a negative charge state in these sulphide minerals as it replaces some sulphur and is combined with sulphur with the covalent bond. This paper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formation from the 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of gold, crystal chemistry of arsenopyrite, pyrite and marcasite and geochem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Through a study, particularly 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or ESCA) analysis, of gold-bearing arsenopyrite and pyrite i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of Guangxi, China, and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gold-bearing pyrite and marcasite,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at these minerals contain "invisible gold" whose binding energy is lower than that of native gold (Au°). Therefore they suggest that gold occurs in a negative charge state in these sulphide minerals as it replaces some sulphur and is combined with sulphur with the covalent bond. This paper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formation from the 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of gold, crystal chemistry of arsenopyrite, pyrite and marcasite and geochem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刘纲 《黄金地质》1996,2(4):43-49
系统论述了区内各大类金矿的成矿温度,成矿压力,各种气体的逸度、pH值,金离子及其配合物的活度,讨论了金的迁移形式,推测了区内各类矿液中金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贵州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张杰余大龙李明琴张先煜杨勇俊(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工程系,贵阳550003)关键词金矿化带金矿地球化学金矿成矿作用黔东天柱本文主要研究了黔东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内主要类型岩石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深部过程对哀牢山金矿带金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献武  胡瑞忠 《地球学报》1997,18(Z1):167-169
本文通过矿化剂来源及其相关地质事件的研究,确定了金成矿与深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成矿之所以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主要是通过喜马拉雅早期受地壳拉张控制的富S深源流体上升,加入原在该区浅层断裂中循环的大气成因贫S流体中,从而使这种贫S的流体转化成富含足够S,进而能够大规模浸取Au的成矿流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矿物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龙明 《黄金地质》1996,2(3):66-70
卡林型金矿的金矿物主要为Au-Ag系列的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金的成色高。在构造活动强烈的秦岭地区,金矿物形态复杂多样,以显微金为主,明金可见,而在其他构造活动微弱地区金矿物多呈圆形-椭圆形,以次显微金为主,金矿物成色与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金在硫化物矿物中呈负价态存在及其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李九玲  冯大明 《地质学报》1995,69(1):67-77,T001
通过对中国广西卡林型金矿的含金毒沙、黄铁矿及用热液实验方法合成的含黄铁矿、白铁矿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电子结合能低于自然金(Au^0)的“不可见金”。因而提出金在上述硫化物矿物中由于取代部分硫并与硫呈共价键结合而负价态点。本文料从金的化学及地球化学性质,毒砂,黄铁矿及白铁矿的晶体化学特征和产出的地球化学环境等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其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