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郑州市街头的寻路地图为例,对其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地图的特点和其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寻路地图的目的和用户的特殊性,制作了寻路地图样图,并就其在定向和路线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地图内容、参考方向和地图符号是影响用户定向和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得出了寻路地图设计中应当遵循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寻路地图设计中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街头的寻路地图为例,对其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地图的特点和其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寻路地图的目的和用户的特殊性,制作了寻路地图样图,并就其在定向和路线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地图内容、参考方向和地图符号是影响用户定向和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得出了寻路地图设计中应当遵循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室内路径规划受到多种约束条件影响,在考虑场景的空间几何、环境属性信息的同时,还要兼顾应用偏好、顾及室内寻路行为的各向同性特征和叠加多约束条件对寻路的影响,这就需要一种可集成多约束条件的数据模型对室内场景进行建模。因此,构建了基于六边形格网的多因素约束的A*算法模型,该算法采用各向同性的正六边形对室内场景建模,并将约束条件作为因素,指导寻路算法实现路径规划。基于此模型,再以距离、辨识度及行人密度为例,说明了约束条件对路径规划的影响,阐述了其与场景建模和寻路算法进行有机结合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兼顾距离、地标强度、行人热力等约束条件,提供更符合应用偏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调查大学新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通过让被试者绘制其从家乡入学的路线,并在经过简短的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理解后再进行同一问题的路线描述,试图发掘基础地理知识对路线理解的前后变化、揭示空间认知能力如何体现在绘制路线上。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会选择文字、示意简图、方位图方式绘制心像地图,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介绍后,被试者的描述方式发生改变,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和知识叠加能力;选择交通方式的不同对路线描述、途经要素的选择及途经地点数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的介绍对途经地点的数量和行政等级几乎没有影响;山川河流及知名建筑等地理要素对人认知记忆产生重要影响,是路线描绘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远距离路线描绘会出现等级空间思维而"详-略"结合的地图刻画。实验揭示了路线描述的个体差异和上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广泛应用,更加逼真且信息更丰富的三维立体导航逐渐在导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A nGeo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研究了三维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信息查询功能,还能完成三维互动式浏览、三维地图导航以及最佳路径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山  陈思 《测绘科学》2014,(4):30-33
二维地图和三维场景集成是当前GIS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本文在研究分析平面地图和三维场景联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精度二三维联动算法的要点,推导了根据平面地图参数定位三维场景及其反过程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对算法结果进行修正,对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影响寻路行为的人为因素,对于提升智能导航服务的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从心理旋转、抽象推理、空间短时记忆和空间感知4种能力出发,设计空间认知对照实验,探究空间认知能力与寻路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4种空间认知能力之间弱相关,且按空间尺度部分分离。相同尺度空间的认知能力,即心理旋转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相关性较强,不同尺度空间的认知能力相关性较弱。(2)心理旋转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对寻路绩效有较高的拟合显著性水平。考虑多因素联合作用,虚拟场景中,心理旋转能力对寻路绩效影响最大,空间感知能力影响最小;真实场景中,空间感知能力对寻路绩效影响最大,短时记忆能力影响最小。(3)寻路表现具有显著的场景效应,在虚拟和真实场景中各项能力因子对寻路绩效拟合的决定系数明显不同。该研究结果为基于虚拟场景的行人导航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参考,也可为设计顾及人因的导航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Web GIS框架下构建了真三维场景的防风偏参数杆塔空气间隙管理系统,提出了兼顾数据量和表现力的无人机摄影测量输电线路建模方案,保证了三维场景的精细度与可量测性,并设计了合理的系统多源数据组织方式及数据浏览、查询、分析等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真实三维场景下,对杆塔空气间隙的查看、浏览与分析,为输电线路防风偏...  相似文献   

9.
三维建筑物是三维电子地图的重要组成要素,现有的网络地图普遍采用Web GL技术在地图上展现建筑物三维效果。本文则采用开源纯Java Script技术的OSM Buildings三维建筑物引擎实现在传统二维电子地图上添加三维建筑物并支持在浏览器中以无插件的方式浏览3D场景。全文详细叙述了三维建筑物所用底图数据的采集、校正、投影以及将底图数据转换成OSM Buildings所支持的Geo JSON格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城市模型的路径导航方法,是指在三维场景中进行路径的选择并引导视点飞行。其过程如下:首先将三维场景显示到主框架窗口中,并将道路数据读入到计算模块中,然后用户通过选择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自动计算视线方向,以及路径拟合的方式和等高飞行的高度值等,并在道路数据中根据节点信息求解一系列的控制点,最后根据所求得的点序列构建导航所需的实际路径,并进行坐标内插,驱动场景前进,实现动态导航。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网络地图个性化推荐过程中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眼动数据的网络地图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方法。利用空间认知测试法筛选39名认知能力一致的被试者参与实验,使用眼动仪采集被试者在浏览4类点状符号素材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同时记录被试者的鼠标数据;分别计算时间、次数与尺寸类型眼动数据用户兴趣度,利用熵权法将3类数据进行整合,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项眼动数据的用户兴趣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兴趣度分析结果正确率为85.9%,优于鼠标数据,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分析用户兴趣,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度计算公式稳定可靠,有助于提升个性化推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交通大学天佑园为研究区域,在对三维GIS系统与其开发平台和开发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 GIS Engine 9.2组件的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理论和建模方法进行了阐述。使用Arc GIS Engine 9.2组件技术开发出了一项可以显示虚拟场景浏览和漫游飞行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包含了一些常规的浏览方式,实现了虚拟场景的浏览。  相似文献   

13.
面向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研究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三维形变模型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三维形变模型进行个性化三维人脸重建。首先建立基于关键特征区域重采样的标准三维人脸数据库,实现三维人脸的稠密对应;然后选择与目标人脸奇异值向量最相似的人脸作为形变模型的基空间,进行形变模型成分的动态选择;最后引入基于特征点的稀疏形变模型替代原稠密对应形变模型进行匹配求解线性组合系数,并完成特定的三维人脸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建模时间短、复杂度低,通过单张图片的少量特征点能生成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示意性地图表达主要针对公共交通网络,缺乏对道路地图示意性表达可用性评估研究。本文选取景区和街道两个典型道路场景,采用最新的自动示意化方法生成示意地图,以主观问卷调查结合客观眼动试验的方式,评估道路地图示意性表达的可用性。试验结果表明:①示意性表达能够提升道路地图的简化度、清晰度及用户满意度,尤其对于原始道路形状较为复杂的情况;②示意地图中路径形状简化会造成不同路径感知长度差异的改变,从而影响到人们路径抉择行为;③对于路径示意性结果增加了道路网密集程度的情况,会降低示意地图认知效率。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道路地图自动示意性表达规则完善和方法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地图示意性表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刘蓉  张星 《测绘科学》2023,(4):240-250
针对现有视障行人出行辅助方法缺乏对环境感知和路径动态优化的有效结合,视障导航缺乏有效动态避障手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场景语义感知的视障行人导航路径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双目视觉感知周边障碍物的位置及特征,结合场景语义信息和三维坐标建立视障人群与环境的局部感知地图模型,利用改进的人工势场算法动态规划视障行人安全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构建的感知地图模型在10 m内的平均坐标误差为2.49%。相比A*算法,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路径盲道利用率从7.85%提高到58.39%,最高路径碰撞系数从0.55降低到了0.24,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导航辅助能力。该方法能够有效增加视障行人导航方法的场景语义感知能力,提高视障导航路径规划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景三维场景在近地面视角或面对复杂特殊地物时存在的模型破损、纹理变形、悬浮物及细节表现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场景增强显示方法。利用计算纠正后的无畸变影像,查找匹配与场景呈现最相近的目标影像并将其精准叠加至三维模型上,完成二维影像与三维模型间的视觉融合和自然过渡;同时实现三维漫游过程中影像的动态调度和实时绘制,以支撑超大场景的持续增强显示。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弥补实景三维模型的显示不足,提升场景视觉浏览效果,还可以结合最新航飞影像增强场景表达的现势性,提升实景三维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可有助于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应急救灾、城市治理等领域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测绘通报》2008,(5):10
由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胡鹏教授等著的《障碍空间最短路径的地图代数解法》近日由测绘出版社出版。欧氏障碍空间的最短路径(ESPO)问题是网络分析中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其中三维ESPO是NP难问题,至今无其他有效解,它的突破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书阐述了新型矢-栅紧密结合型数据模型:"矢量为体,栅格为用;矢栅互换,利用长处",从而铺垫了解算复杂空间问题的"0"初始化计算途径;提出了地图代数的ESPO方法。理论上和实验上解决了著名的二  相似文献   

18.
叶前晓  吕伟才  赵勇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40-43,I0002
针对平面地图描述建筑物不直观、复杂且具有限制性的缺点,以CityEngine软件为平台,选取铜陵学院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利用ArcMap软件对铜陵学院的Google影像图进行矢量化,通过Cityengine软件创建新场景,基于CGA语言建立了研究区主要建筑物、道路、运动场、绿化区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虚拟三维场景地图相较二维平面图更直观、完整,对三维城市建模具有较好的应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移动终端中在线电子地图展示不稳定、流量消耗大和离线电子地图更新难、数据无法加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在离线一体化电子地图应用框架。通过构建在线离线的无缝切换方法,实现了在线地图的流畅浏览、离线数据的自动更新,并降低了对移动数据流量的消耗。借助SQLCipher技术实现对离线数据的加密,通过实验与Arc GIS等相关地图框架对比,所提出的框架有效降低了移动端的数据流量,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同时在网络不稳定条件下保证了地图的稳定浏览及离线数据的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20.
如何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事故灾害调查等提供现势、详尽、精确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辅助智能决策,是政府与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虚拟构建数字工厂关键技术出发,通过融合机载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宏观建模与局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精细建模,构建厂区模型;以前端Cesium框架和Web GL技术为依托,结合微软开发的Web预览版Bing地图服务,实现用户浏览器端的“数字工厂”三维场景可视化浏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与防范并遏制重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