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武汉基准台重力合成潮信号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潮是一种半理论和半实测的潮汐信号,综合采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值,非弹性地球潮汐理论模型,地球近周日摆地周日重力潮汐观测的共振影响以及全球和局部海洋潮汐的负荷效应,精密确定了武汉基准台的重务合成潮信号,与同一段时间内超导重力仪的实测潮汐信号的均方差为0.225*10^-8m/s^2。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地球重力场的空 间分布正逐步向研究其时间变化规律过渡。 重力场的时间变化分潮汐变化和非潮汐变化。在地球内部物理学中,潮汐变化主要用于地球弹性和粘滞性的研究,潮汐变化的规律人们已经掌握得比较充分,而摸清非潮汐变化则正是人们面临着的一个艰难课题。  相似文献   

4.
引言所谓地球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地球周期性的弹性形变现象。因地球潮汐使地球内部产生103~104Pa数量级的应力变化,其程度相当于地震时应力下降量的10-3。很难认为地球潮汐就是引起地震的直接原因,但是其变化率之大,有时构造应力的积累速度甚至上升到2位数。构造应  相似文献   

5.
地球对引潮力产生的响应反映了其内部的物性特征.潮汐观测值反映地壳在潮汐作用下发生的微形变场变化,通过对地壳介质物性参数(潮汐因子、相位滞后)的计算,分析地震前地壳岩石弹性变化,判定其由线性进入非线性状态的短期阶段.这一理论有助于追踪震源区的非线性应变过程,从而判定非线性系统失稳前兆.  相似文献   

6.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 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 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旋转椭滞弹性地球的潮汐模型,已有了很完备的理论。地球横向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的理论也初见倪。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地球内部的一些物理参数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以匀速自转时地球产生的变形做为有限弹性变形去计算,再选加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而产生的弹性变形,从而得出问题的力学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液核地球对日月引潮力位球谐函数项的变形响应,即周日固体潮。作为数值结果,计算了1066A地球模型的周日潮汐勒夫数。所建立的周日固体潮理论模型改进了Molodensky液核动力学理论模型。为了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根据Molodensky理论模型计算了1066A地球模型的周日潮汐勒夫数。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首区地壳垂直变形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不同力学参数地球模型对三峡库首区地壳垂直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PREM比Gutenberg-Bullen模型更接近基于三峡地壳分层结构和弹性参数改化的PREM模型的结果,并与之相差很小,但要获得高精度的模拟结果,地球模型中必须利用三峡地壳的弹性参数;利用了地球物理学中较完善的负荷格林函数法,结合精密的蓄水荷载模型和合适的地球模型,其垂直变形模拟结果对监测与地震关系密切的断层运动有重要意义;通过GPS观测和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2003年蓄水在香溪出现最大幅值约20mm的残差沉降,我们合理地解释为该地段的岩溶渗水荷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叶.  AK 王道 《内陆地震》1997,11(3):273-276
利用定量方法研究了在固有重力作用下地球模型的动力自由振动现象。确定了地球在旋转惯性体力和太阳系中月球、太阳、行星潮汐力作用下的临界应力─—应变状态及在此作用力下地球模型动力稳定性的丧失。地球动力稳定性丧失引起的受迫振动的卓越频率与弹性自由振动的卓越频率在岩石圈的共振点彼此相同,受迫振动的周期数量级为小时,也与自由振动周期数量级相当,而由地球旋转惯性力和临界状态潮汐力引起受迫振动的周期为几天。岩石圈某些地点的共振效应是地震的触发机制,共振点上的动力残差引起了地震震源区的势能释放,产生了数量级为秒振动周期的地震波。因此,查明岩石圈中的共振效应和共振点就可以预测未来强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球模型对负荷潮汐改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负荷潮汐改正与地壳上地幔结构有密切关系,主要原因是负荷潮汐取决于高阶勒夫数。利用较新的1066A地球模型,对负荷勒夫数进行了重新推算,并依据负荷勒夫数组成重力、倾斜、应变及位移格林函数。发现在近区用1066A模型和经典的G-B模型求出的格林函数值差别较大。据此,推估出不同地球模型对负荷潮汐改正的影响,其中远区估算按解析方法进行,近区由数值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起潮力作为地球演化的一种动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潮汐弹性位能的量级和转化及内波形成的机制.认为当地球是一个非完全弹性体(耗散体)时,在周期潮汐应力作用下,地球莫霍面上弹性位能的耗散可达300μW/m3的产热量,大大超过了花岗岩中放射性物质3μW/m3的产热量.在地球内部密度有差异的化学界面上(如莫霍面),当其两侧有物质进入弹塑性状态成为马克斯威尔体时,在界面起伏部位的倾斜面上,水平面上的潮汐剪切应力在倾斜面上的分力,使两侧的物质作反向流动,扩大了界面的起伏,形成内波.本文还用重力分异的观点讨论了莫霍面是一个化学界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固体潮应变理论值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勒夫数h、l的概念出发,讨论弹性地球在起潮力作用下的潮汐形变,制定了一套适于电子计算机计算的固体潮应变理论值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引潮力的全球位移场及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地球看作由若干层均匀弹性球壳及一个液核所组成。文中用弹性力学方法得出了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全球位移场及应力场的解析解。由它们将易于分析各种参数变化所产生的效应,这有助于地球模型的构制。 作为例子,文中对1981年IGS及IUGG公布并建议采用的“初步参考地球模型”(简称PREM模型)计算了引潮力引起的全球位移场及应力场,给出了模型地球的内部位移及应力的分布曲线。同时,对PREM模型计算了勒夫数及潮汐因子。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6.
固体潮综合弹性特征参数及其前兆异常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雁滨 《地震学报》1998,20(4):388-393
旨在从物理本质上简明地对各种潮汐观测进行地壳物性信息综合分析,以与地震孕育有关的,既能反映地壳的微变形,又能表征地壳介质弹性特性的参数————勒夫数作为潮汐观测中的物理力学特征参量.用各种潮汐观测资料(线应变、面应变、体应变、倾斜、重力及水位固体潮等)对地表的观测勒夫数进行综合反演计算,以其变化的物理特性和形变特性开展区域孕震力学过程及地震前兆异常综合研究.文中讨论确定了在实际观测中以潮汐理论为基础,进行综合反演与计算地表二阶观测勒夫数的可行途径和方法.以川滇交界地区的各潮汐观测进行了勒夫数h2的实际综合反演计算,对丽江7.0级地震进行了初步的异常分析.结果表明,从丽江地震前的1994年开始,川滇地区较大范围出现勒夫数异常.以异常的演化图象看,其异常在这一地区由南向东南、北、西北迁移(震源区一直处于异常的空区),而最终于1995年12月在该区西北及丽江、永胜一带出现显著持续的异常区,其异常图象清楚地勾划出了未来发震危险区,显示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弹性地球负荷潮汐应变的理论,研究了计算负荷勒甫数的递推算法,并对处理褶积积分的基本方法及过程作了讨论,给出了有关的工作公式。  相似文献   

18.
Feng晓  丁丽青 《地震》1993,(2):40-46
地震前,地壳变形引起地球密度重新分布,从而使地球重力场发生某些特征变化。本文对1990年7月菲律宾8级、台湾6.1级两个强震前后的广州重力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及高、低频滤波等处理,并对提取出的重力前兆进行了可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强震前广州地区的重力变化具有O_1等主波潮汐因子波形畸变,量值下降至最低值然后在回升阶段发震的前兆异常特征。非潮汐重力变化在临震前3天开始出现明显的高频脉冲式异常信息,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信的具有清晰物理意义的地震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19.
Love函数与地球内部的潮汐形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地球表面潮汐形变问题扩展到地球内部.定义了Love函数和几种潮汐形变因子,并对两个实际地球模型(1066A和PREM)进行数值计算和讨论,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潮汐形变特征,专门讨论了Love函数导数以及应力固体潮张量的计算问题.本工作对了解全地球潮汐场以及潮汐触发地震等问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第九次国际固体潮讨论会议将于1981年8月17—22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宗汾教授将主持这次会议。会议将讨论重力、潮汐、应变等观测及其测量仪器;潮汐分析,包括海潮的分析和模拟;固体潮和海潮的相互作用;地球的转动和极移;地壳变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