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 一 期中国东部及相邻海域中、新生代地壳演化与盆地类型………………张文佑 张抗等(丑)南海新生代岩石圈板块的演化和沉积分布的某些特征…………·;………··;…·何廉声(16)从朝鲜安州盆地的生油地质特征展望北黄海的成油远景……………彭世福 郑光膺(24)冲绳海精某些海底岩石的初步研究………………………………冲绳海槽地质调查队(35)砂坝一泻湖体系的沉积和发育…………………‘…··李从先 陈刚 高曼娜 在振业(4T)东海拗陷深部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李卢玲 周伏洪 吴启达(57)论南黄海海区的两个新生代盆地………  相似文献   

2.
第 1期院士论坛 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金翔龙 ,高金耀 (1)……………………………………………………………沉积与环境 南海南部约 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贾国东 ,彭平安 ,房殿勇 ,汪品先 (7)……………………………………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王 红 ,李绍全 ,赵泉鸿 (13)……………………………………… 西太平洋海底平顶山研究张国祯 ,张子健 (19)………………………………………………………………………………… 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李徐生 ,杨达源 ,鹿化煜…  相似文献   

3.
第 一 期中国第四纪有孔虫动物群的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林景星(1)东海近岸现代沉积的动力特征……………………………………………………王宝永(37)我国渤海一东海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气态烃的特征………………………………崔秀荣(47)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罗曼云 石斯器 林锦英(55)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颜色………………………朱而勤 于联生 李建华 夏明杰(67)关于泥河湾层划分对比的意见…………………………………··、·,…·刘锡清 夏正楷(75)中国东部(包括海域)与朝鲜半岛、西南日…  相似文献   

4.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5.
海洋水文气象峡道地区的水流特征及其对大型船舶的作用……………………··,……………周起舞1(1)长江口南*两岸间海面坡度的季节性女化…人…含…··占…………··。………·二·浦泳中等1(9)东诲气旋的个例分析………………………………………………………………周凤群 1(33)泰晤士河口的防潮闸简介…………………·’\…………。…………………………钱旭中 l(77)E断面上黑潮温、盐特征…………………··、…………………………………乔荣珍等2(ZI)黄海七井两次低压大风的初步分析…………………………………………··。。··高…  相似文献   

6.
第 一 期西沙群岛岛屿类型划分及其特征的研究………………………………………业治锋等(1我国第四纪海侵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汪品先 闽秋宝(15从动物群化石看渤海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变史………………………黄庆福 苍树溪(27南黄海盆地下第三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的探讨··二…………………………王丽顺等(39闽南粤东沿海“老红砂”沉积成因和时代的探讨…··,…………………………张虎男等(47用铀系法测定年轻地质体的年龄…………………………………………·,,…叶华东等(59南海的成因及其与邻区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的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元子  孙松  杨波 《海洋与湖沼》2010,41(2):180-185
根据对胶州湾外一站位连续1年逐月采样所获得的资料,研究报道了南黄海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的生活史特征。南黄海强壮箭虫共有5个世代:(1)春季世代(2—5月),生长率为0.0066/d;(2)夏季世代(6—8月),生长率为0.0038/d;(3)夏季世代(6—9月),生长率为0.0090/d;(4)夏季-秋季世代(7—11月),生长率为0.0152/d;(5)秋季-春季世代(10—5月),生长率为0.0160/d。强壮箭虫的生产力和摄食率分别为0.67gC/(m2·a)和2.33gC/(m2·a)。本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强壮箭虫5个世代中的夏-秋世代和秋-春2个世代的生长率较高;南黄海强壮箭虫的全年平均生产力显著低于东京湾,但对南黄海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却与东京湾相当。  相似文献   

8.
院士论坛中国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格架和东海地质演化李廷栋 ,莫 杰………………………………………………沉积与环境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化学成分及物源示踪李双林…………………………………………………………南黄海中部 EY0 2 - 2孔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与全新世沉积序列庄丽华 ,常凤鸣 ,李铁刚 ,阎 军……………南黄海北部末次冰期棕黄色细粒沉积物的磁学性质及其地质意义刘 健 ,朱日祥 ,李绍全…………………冲绳海槽的地形特征杜同军 ,翟世奎 ,于增慧……………………………………………………………………我国某些红树植物花粉…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前沿》2004,20(12):32-36
●海岸带研究期·页中国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以天津市为例刘杜娟 ( 1 .1 )……………………………全球气候变化与珊瑚礁问题王国忠 ( 1 .8)………………………………………………………………中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蓝先洪 ( 2 .1 )………………………………………………………冲绳海槽西南部新发现“通道—天然堤”系统的成因李 军 ( 2 .5)……………………………………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特征田振兴 ,张训华 ,薛荣俊 ( 2 .8)………………………………………………胶东—朝鲜半岛中朝扬子碰撞带初析龚建明 ,张巍巍…  相似文献   

10.
第 一 钮十年创业结硕果,继往开来谱新篇……,…………··二……··,………·,…………何起祥(1)论鲁东地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归属…………………………………………………蔡乾忠(5)试论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海侵作用与油气……………………………………彭世福等(17)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碳酸钙骨骸的氧、碳同位素特征…………··,孙嘉诗 郑淑葱(29)冲绳海槽的形成与演化探讨………………………………………………………黄福林(43)黄海晚更新统表层与全新统底层的沉积相及其界面特征………………………徐家声(53)试论大洋多金属结核的金属物质…  相似文献   

11.
1985年9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斜贯南黄海的断面(图1)进行了现场观测。该断面呈东南-西北走向,起始测站B6位于济州岛西南,终点测站Hl2位于青岛外海,全长约329.5 km。断面东南端位于南黄海暖流水附近(蓝淑芳等,1986),中部横截黄海冷水团,西北端位于青岛水团附近,因此对该断面的调查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这一南黄海斜断面的水文状况以及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微细结构。  相似文献   

12.
海州湾位于南黄海西部,地处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东端,属南北过渡带(如图1)。本区第四纪地质及海岸地貌的研究,对于南黄海以及中国东部沿海第四纪海侵的历史,对于中国海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在南黄海的东南部,有一支较强的高温、高盐水入侵,这一水体通常称为黄海暖流,也有人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从环流和水团的结构来看,这一水体来源于济州岛东南的对马暖流,我们则称之为南黄海暖流水。本文试图从水团分析角度研究这一水体的温、盐度分布基本特征。 南黄海暖流水自对马暖流分出后,沿西北方向侵入南黄海,对黄海、渤海、东海的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更因其高温特征,携带大量热量,对我国沿海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它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海洋学界的重视。我国曾于六十年代初期对黄海暖流作过研究,但研究海区仅局限于124°E以西海域。 本文引用的海洋观测资料包括中国和南朝鲜在1976-1979年间在南黄海及其东部邻近海区的(双月)调查资料(共计141个测站)。研究海区向东扩至128°E 。  相似文献   

14.
皮仲  李铁刚  类彦立 《海洋学报》2019,41(11):75-88
海陆交互作用下的南黄海沉积环境复杂,其沉积机制一直是古海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取自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Z1岩心为载体,对196个样品的粒度和整体有机质指标(TOC、TN、TOC/TN和δ13Corg)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5个层位进行AMS14C年龄测定,分辨率高达11 a/cm。研究结果显示,6.1 ka BP以来南黄海中部沉积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 6.1~5.2 ka BP,沉积物粒度较粗,以残留砂和陆源粗粒物质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且主要为陆源输入,本阶段多受东亚季风强盛的影响,动荡海洋环境下有机质保存效率低,大量陆源输入冲淡作用显著;(2) 5.2~3.9 ka BP,沉积物粒度变细且波动较大,有机质呈增加趋势且以海源为主,主要受东亚冬季风减弱的影响,海源有机质含量增加,与黄海暖流影响增强有关;(3) 3.9~0 ka BP,沉积物粒度最细且相对稳定,有机质含量继续增加,直至1.9 ka BP趋于稳定,主要受现代环流系统和东亚冬季风影响。结果表明,南黄海粒度和整体有机质指标变化过程复杂,显示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环境演化的复杂性。本研究获得了南黄海高分辨率的沉积环境演化记录,不仅为沉积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撑,还可为区域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化提供关键的指示证据。  相似文献   

15.
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是研究群体动态变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种质资源评估与保护的基础。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我国东部近海的重要鱼种, 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黄海海域4个地理群体(北黄海北部、北黄海南部、南黄海北部和南黄海中部)日本鳀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131个样品检测到了126个单倍型, 且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均很高, 其中北黄海南部群体的最低(0.995±0.009), 南黄海中部群体的最高(1.000±0.014)。而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 为0.010±0.005 ~ 0.011±0.006。主成分判别分析(DAPC)和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4个群体无明显的群体分化现象, 群体间的遗传同质性水平高, 分子方差分析(AMOVA)也显示分子变异基本来自于群体内, 并且没有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 黄海日本鳀有2个谱系, 谱系1和谱系2的分化时间为0.701Ma前, 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期间; 进一步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表明这2个谱系可能发生过群体扩张。贝叶斯天际线图则显示黄海鳀鱼的有效群体数量在0.150Ma前发生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微量元素的环境记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E2站位沉积柱样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讨论了近200a来与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相关的主要环境气候演变.铅和金、铂族元素显示人类现代工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有明显记录;过渡金属元素和不活泼元素的记录显示小冰期(泛指1550~1850年)的结束,气温的升高对南黄海中部沉积区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黄河流域的风化程度产生了影响;黄河的改道对南黄海中部沉积物陆源碎屑的输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乐肯堂  王岳 《海洋学报》1994,16(6):1-10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和数值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深入地探讨了南黄海和东海北部由海流所输送的海洋热盐通量,其温盐资料取用1989牛1月中美南黄海联合考察所得的资料。本项研究获得了由南黄海主要流系(对马暖流、朝鲜西岸沿岸流、黄海暖流)所输送的体积通量、热量通量和盐量通量,以及各断面上的风生通量、非风生正压通量和斜压通量。  相似文献   

18.
自五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对南黄海124°E以西海区曾进行过不少的调查研究,对该海区的水文特征、水团结构和海流系统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对124°E以东海区的情况了解尚少,所以有些问题,如黄海冷水团内部的温盐结构,黄海暖流以何种形式和以何路径进入南黄海等等,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引用198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联合调查获得的Mark-III CTD 资料和浮标测流资料(站位见图1),拟对南黄海秋末温、盐度垂直结构及其与流系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冬季黄海暖流水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乐肯堂 《海洋学报》1992,14(2):9-19
以1986年1月中美南黄海联合考察所得的温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冬季黄海暖流水的起源,主要结果有:(1)冬季黄海暖流水主要是由对马暖流水和东海混合水通过侧向混合而形成的,但黄海混合水和朝鲜西岸沿岸水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混合;(2)在对马暖流水向南黄海扩展的过程中,尽管平流扩展的方式不能被忽视,但在济州岛附近海域,水平涡旋扩散却起着主要作用;(3)对马暖流水与东海混合水一起,主要由下层进入南黄海,这是由于在济州岛西南海区的上层存在着强烈锋面(这里是混合增密区).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组在南黄海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通过对采自南黄海陆架的钻孔(CSDP-1,孔深300.1m)进行高分辨磁性地层学等研究,最终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该项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IF=4.572)。这为该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