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内容要求3.5"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落脚在"碳减排"的"国际合作"行为.此条内容要求的科学逻辑是:"碳排放—碳循环—温室效应—环境影响(全球变暖)—国家安全风险—碳减排—国际合作",体现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空间内发展是人地和谐的自然基础这一基本思想;在整个逻辑链条中,"国家安全风险"环节的内容是理解"碳减排"和"国际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问题是现实的全球尺度人地关系问题,此条内容要求覆盖了人影响地、地影响人、人对影响的反馈等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是探讨地理在决定国家地缘体对外政策方面的影响。该文以国家地缘体为研究对象,从其领土面积大小、形状和海陆位置等空间形态入手,尝试划分了3种不同类属的国家地缘体,即陆权国、海权国和海陆复合型地缘政治大国。以英国—海权国、德国—陆权国和美国—海陆复合型地缘政治大国为样本,分析了不同国家地缘体类属在其崛起过程中的地缘战略抉择并做了简要总结。在国家发展、民族发展之际,加强对国家地缘体和地缘战略的研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青山  刘鉴  张郁  杨维旭 《地理学报》2020,75(10):2146-2163
沿边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本文以中俄边界往来最密切的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例,首先,通过构建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将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1979—1987年)、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88—1997年)、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98—2005年)、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2006—2015年)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2016—2017年)。其次,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国家、区域、地方和个体4个尺度对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在全时段上,表现为国家尺度>个体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的关系;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表现为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地方尺度和个体尺度影响较小;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以国家尺度影响为主,其中,俄罗斯影响稍大于中国,其他尺度影响均较小;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及个体尺度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作用大小相对均衡;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作用较明显,个体尺度影响弱化,其中,区域尺度影响最大,之后表现为国家尺度(俄罗斯)>地方尺度>国家尺度(中国)>个体尺度的关系。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个体尺度与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最后,综合运用VAR模型、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国家、区域、地方及个体尺度因素对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全时段和分阶段的分析。本研究可为满洲里促进口岸—城市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多尺度视角的新思路,也可为中国广大边境地区探讨口岸—城市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周莺  车姝韵  杨宇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1340-1348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本文基于社区发现法、拓扑网络可视化等方法,对比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关系,明确其贸易在全球的地位,以期为“一带一路”自由包容性贸易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①全球贸易网络可以识别出5个组团,其核心节点分别是中国、美国、德—荷—法—英等欧洲发达国家、俄罗斯、印度—阿联酋。②“一带一路”沿线可以识别出3个主组团及2个次组团,其中,亚欧大组团以中国为核心、俄罗斯为次核心,南亚—西亚组团以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为核心。③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大部分沿线国家仍被中国、俄罗斯、印度—阿联酋等核心节点所吸引,且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联系较强;中东欧国家主要被德—荷—法—英等西欧国家核心节点所吸引,是“一带一路”低渗透国家;部分东南亚国家虽然被吸纳到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澳—南非组团,但与“一带一路”贸易联系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飞  宋雪珂  张琦琦  杨鑫 《地理科学》2021,41(4):598-605
利用全球新闻媒体数据库对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的事件关注度和事件影响力进行测算,刻画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的阶段演变特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不同阶段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的网络特征及热点国家。研究发现:① 1991—2018年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演变划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2007年)平稳发展期,第二阶段(2008—2018年)跌宕发展期。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间事件关注度总和及事件影响力总和逐渐提升,国家间相互影响程度日益加深;② 区域内不同阶段的突出热点国家由中美、中日和日韩朝逐渐演变为中美两国;③ 美国是中国同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的首要影响国家,历届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对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政治关系的发展态势呈现出阶段式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缘环境的“地理位置—地缘关系—地缘结构”分析框架,对北极地区的地缘环境进行全面解析,并进一步分析“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地区地缘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北极地区地缘环境复杂,地理位置上,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是世界主要国家争夺的对象;地缘关系上,涉及到的主体与主题繁多,主要包括北极国家、近北极国家和原住民相互之间的关于领土、经济、能源、权利等多样议题;地缘结构上,北极地区地缘结构经历了“美苏争霸”—“破冰合作”—“新一轮竞赛”3个阶段的演变,当前结构呈现出“中心—次中心—外围”的特征。2)“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顺应了气候变化的趋势,推动北极地区区域合作,近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原住民保护,从而使地缘结构的中心更加稳定,地缘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进一步拓展了地缘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7.
彭飞  胡锦琳  伏捷  富宁宁 《热带地理》2021,41(6):1188-1198
水产品贸易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维护渔业产业链的重要措施。优化水产品贸易网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扩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选取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研究发现:1)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变化可划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2000—2008年)为平稳增长期,第二阶段(2009—2019年)为波动发展期。2)水产品贸易网络密度逐渐增大,空间集聚和网络凝聚力逐渐增强,网络的可达性不断提高,呈现小世界的特性。3)水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稳定,核心国家的贸易联系紧密,贸易额占整体的一半以上,多边、双边贸易流存在差异,贸易网络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凸显;地理区位及距离对其组团有间接的影响,社团划分呈现层级性和地理临近组团的特点。4)水产品贸易网络的空间分异特性较为明显,重要节点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间中心度高的国家和接近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国家具有趋同性,非洲东部及红海沿岸国家的网络中心性影响力较弱。5)在核心国家的水产品市场结构中,中国占据较大份额;国家间的关系变化引起市场结构发生调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品种结构比较单一,进口和出口产品分别主要集中在冻鱼和水产品制品。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的亚太地区水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熵权法确定亚洲—太平洋地区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评估亚洲—太平洋47个国家的水安全状况。国家综合水安全包括生活水安全、经济水安全、城市水安全、环境水安全和水灾害抗御力五个方面,权重比值约为34:19:14:22:11。其中,生活水安全的国家间差异最大,水灾害抗御力的国家间差异最小;经济水安全的区域整体状况最好,而水灾害抗御力的整体水平较不理想。综合水安全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国家层面,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水安全状况最佳,基里巴斯的水安全状况最令人担忧;在区域层面,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水安全状况较之南亚、东南亚和中西亚为佳;整体而言,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整体水安全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夏军  陈进  佘敦先  骆文广 《地理学报》2023,(7):1608-1617
国家水网工程是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在分析中国气候、水土资源分布不均等地理特点基础上,探究了变化环境下中国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了国家水网规划布局及典型水网成效,探讨了国家水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全球变化影响愈来愈凸显;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供水质量及保障程度、洪旱灾害防御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国家及区域水网是应对环境变化影响、显著提高供水灌溉保障程度和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天然河湖水环境质量,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但需要从区域“水—土—气—生”及“人—地”关系协调,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国家水网规划建设和运行的科技和管理创新,受水区不仅应该加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守住本地水资源的主体地位,与外调水联合调度,提高水网工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来10 年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高优先研究主题。本文系统解析了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特大城市群系统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及耦合特征,科学辨识近远程主控要素作用下城市群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胁迫强度、近远程耦合机理与规律,总结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圈理论,进一步构建多要素—多尺度—多情景—多模块—多智能体集成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发特大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化智能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其次从方法上将特大城市群地区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建立同一标准化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多要素—多目标—多模型—多情景环境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集成技术方法、大数据支持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方法,构建多尺度—多技术—多智能体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框架,按照分析时空演变特征—寻求主控要素—辨识耦合关系—揭示胁迫机制—发现耦合规律—筛选调控变量—求解临界阈值—进行调控试验—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实现国家目标这样一条技术路径,提出解 决问题的整体优化方案。本文旨在为特大城市群地区由问题集中区转为可持续发展区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芬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1994年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随后于2003年根据《普通高级中学法案》、《普通高级中学法令》和《普通高级中学教育国家总目标和课时分配》,重新修订和发布了《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2003——为年轻人而设计的全国普通高中核心课程》,并于2005年8月在全国所有普通高级中学开始实施新课程。笔者拟对芬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简要解读,以期为我国地理课程改革提供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6,29(1):20-20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今年科技部重点在生态环境领域建设和完善国家野外站体系。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地理》2012,(4):670
2012年7月,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建设标准化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据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雷加强介绍,此次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将实现资源、技术优势互补,针对荒漠化防治、生态工程建设和沙产业等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14.
环印度洋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环印度洋地区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国企业投资、商贸往来等构成诸多潜在风险。基于2005—2019年环印度洋地区49个国家的相关数据,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4个维度选取22个指标构建环印度洋地区国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时间规整和地图可视化探究环印度洋地区5个子区域2005—2019年综合风险及各维度风险的时空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5—2019年,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综合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区域内国家仍集中在中风险和较高风险等级;② 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索马里是区域内2大综合风险高值集聚区,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综合风险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集聚性”特点;③ 不同地区主导风险不同,政治风险是除澳大利亚以外其他地区的主导风险,也是环印度洋地区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地:城市化热潮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地早已“隐藏”在增长与收缩这一对立而又统一的城市化进程中。然而,学术界对其研究尤为不足,国内研究更为滞后。通过文献溯源分析建立城市空地概念,在地块、样带、地区和国家尺度比较分析城市空地的类型、成因及价值,对当今世界城市化热潮做出冷思考。结果表明:① 城市空地在土地覆被、土地用途、土地权属3个维度发生类型分化;② 城市空地格局特征在地块、样带、地区和国家尺度分异明显;③ 城市空地直接成因包括地块分割过于破碎、地块形状不规则、居住人口减少及“去工业化”、土地投机、投资不足、环境问题;④ 城市空地已沦为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空间的“灰色”区域,是增强城市可持续性的潜在资源。此外,有必要遵循“类型划分—格局与过程研究—成因解析—转换机制—影响及价值评估—利用监管”的逻辑框架,从“社会—体制—经济—生态”互动视角,通过不同城市化阶段或地区比较,在微观(地块)、中观(城市样带/地区)、宏观(国家)多尺度开展城市空地研究,以服务于城市更新和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质公园规划评审会上,《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0)》顺利通过审查。《规划》划定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个中心、一个园区和两个保护点"。《规划》突出了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重视科普设施建设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将为地质公园今后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包括了我国最重要的国际能源供给区域,也是我国能源通道面临风险最集中的地区。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12个石油供给国,基于与中国石油贸易合作的视角,从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分别构建评价体系,综合分析中美日俄等大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中国国际石油合作收益—风险矩阵。研究发现:从合作收益来看,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开展大规模石油合作收益最高,其次为俄罗斯。从风险的评价来看,与伊拉克合作风险最高,其次为阿塞拜疆和伊朗。通过收益—风险矩阵,将所有国家划分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四类,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科威特、哈萨克斯坦为高收益低风险国家,可作为优选合作对象;阿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包括了我国最重要的国际能源供给区域,也是我国能源通道面临风险最集中的地区。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12个石油供给国,基于与中国石油贸易合作的视角,从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分别构建评价体系,综合分析中美日俄等大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中国国际石油合作收益—风险矩阵。研究发现:从合作收益来看,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开展大规模石油合作收益最高,其次为俄罗斯。从风险的评价来看,与伊拉克合作风险最高,其次为阿塞拜疆和伊朗。通过收益—风险矩阵,将所有国家划分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四类,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科威特、哈萨克斯坦为高收益低风险国家,可作为优选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与中介路径,对理解国际合作模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总体性影响效果,并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就业等中介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7年间“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显著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线路长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对沿线国家GDP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它主要通过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对沿线国家内部的货物资源流动、人口就业率、就业结构等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进沿线国家的GDP增长。  相似文献   

20.
耕地利用转型中的生物灾害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小青  申雅静  王雄  李心怡 《地理学报》2020,75(11):2362-2379
学术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领域以提升耕地利用转型综合研究水平。本文从农业生物灾害切入,耦合耕地利用“趋利避害”动机与农业诱致性生产替代行为,基于“经济社会环境—耕地利用活动—生物灾害反馈—灾害防治应对”社会生态交互逻辑,建立了耕地利用生物灾害脆弱性转型理论框架。在国家、农业区、省级尺度开展了1988—2017年脆弱性转型研究。结果表明:① 脆弱性在国家、省级尺度发生了转型。在国家尺度,1988—2009年,脆弱性值从15.33%增长到22.45%,而2010—2017年从22.40%下降到19.49%。在省级尺度,脆弱性存在2条典型转型路径;② 在农业区尺度,脆弱性转型主要源自因城乡收入比缩小和劳均耕地提升而带来的暴露度下降,其次源自因生物灾害损失挽回率提升和生物灾害防治失控率下降而带来的应对能力提升。脆弱性转型后,主要源自作物多样性下降和化肥使用强度上升带来的敏感性继续增强。本文发展了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综合性,论证了耕地利用生物灾害脆弱性有望成为耕地利用转型综合研究的新领域,并探讨了脆弱性管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