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德伦  赵锰  楼顺里 《海洋学报》1990,12(3):291-297
本文报告波群统计特性研究结果的第二部分.提出用波包谱零阶、二阶矩和波面谱零阶、二阶矩计算平均历时长度和平均连长的新方法.用不规则波造波系统在水槽内产生的具有不同群性的三列不规则波作了验证,并与按Nolte和Hsu公式计算的平均历时长度和按Ewing公式计算的平均连长作了比较.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行,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沿海辐射沙洲南翼实测波浪资料,采用波包线理论计算实测波包谱,利用改进的公式对无因次化平均波包谱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一个能够反映辐射沙洲南翼海域风浪波包能量分布的波包谱经验公式.同时,考虑了基于波包线理论的群高参数和群长参数,结合实测资料初步建议了此海域群高及群长参数的取值.此外,结合相关统计参数对波包谱经验公式进行了简化,并将计算所得的谱峰值和零阶矩与实测统计值进行对比验证,谱峰值相对误差范围为0.1%~80.0%,均值为23.5%,零阶矩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0%~23.5%,均值为5.0%.从总体上来说,经验公式确定的波包谱与实测波包谱符合较好,对今后辐射沙洲南翼海域的波群理论研究及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岬间海湾滨面带波浪结构和外观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等波能条件下收集的粤东两个岬间海湾滨面带4个站点的波浪数据作了滨面带波面、波包和长重力波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滨面带波谱由多峰频构成,从海向岸波高增大,波周期减小,谱宽度加大,谱尖度减小;(2)入射波群性较强,表征入射波群性的相对均方根群高与谱宽度无关;(3)长波振幅与波浪能量增大,其形成主要与组成波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徐德伦  侯伟 《海洋学报》1993,15(5):27-36
本文首先对平稳随机过程包络的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以给定波面位移谱和波面包络谱两者为靶谱的波群模拟方法。与Funke和Mansard(1980)提出的以波群群因子为靶的波群模拟方法(可能是迄今唯一的方法)相比,本法不仅在概念上比较合理,而且在手续上要简便得多,并能兼顾波群高度和长度两方面特征的模拟。大量模拟实例表明,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本方法模拟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海浪波群波高的统计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立论 《海洋学报》1985,7(3):280-287
本文根据Rice和Longuet-Higgins提出的波群包络线统计理论,导出了波群包络线最大值和波群波高的统计分布.只要计算出海浪谱及各阶矩,便可由海浪波高得到波群波高,本文应用截断的P-M谱计算得到了理论分布曲线,并用外海和实验室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应用理论推导及数值计算方法,对Stokes随机波的谱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将波面方程,海水质点水平速度用一阶波面分量的非线性组合表示,应用平稳随机高阶短的降阶计算法则,得到了波面方程及海水质点水平速度与一阶波面分量的自相关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Stokes随机波浪的波浪谱密度及海水质点水平速度和加速度谱密度,进而求得有关波浪要素的均方根值。文章还应有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波浪基本参数对均方根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海浪波面与波高的统计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1990,21(5):425-432
采用风浪谱参量化的方法将随机波面无因次化,把波面与波高概率分布的各阶矩展开为谱宽度根方的幂级数,并由此导出波面与波高的统计分布。结果表明,在准确至零阶和一阶时,风浪分别退化为静止海面和单色波;在准确至二阶时,波面为线性模型,即波面服从正态分布;而在准确至三阶以上时,波面分布与Longuet-Higgins导出的非线性海浪模型的Gram-Charlier形分布具有同效益;并在准确至三阶时,导出一种新的波高分布,此分布函数以Longuet-Higgins等给出的Rayleigh分布作为二阶近似的特例。  相似文献   

8.
微尺度滑动平均方法计算海浪谱奇阶矩的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lazman提出了一种计算海浪谱高阶谱矩的微尺度平均方法,但是,他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导出的计算偶阶矩的公式和参照偶阶矩结论定义的奇阶矩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性.本文在Glazman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随机过程理论推导了“微尺度平均方法”计算奇阶谱矩的公式,纠正了他的错误.上述结论随即应用于讨论破碎对波面水质点水平速度分布的影响.通过破碎的加速度判据考虑了破碎对速度分布的限制,给出了未破碎波面上水质点水平速度的的统计分布的初步结果.该分布取决于谱宽度参数及白浪覆盖率的大小,当白浪覆盖率较大时明显偏离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随机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非线性不规则波四阶近似理论解,首先导出二阶非线性谱和线性谱的关系式,并应用非线性有约束最优化方法建立了从靶谱分解线性谱和二阶非线性谱的数学模式,进而建立非线性随机波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及其快速傅里叶交换算式,从而大大地缩短计算机时。由于采用从靶谱分解出的线性谱,模拟的非线性随机波现实谱和靶谱符合一致。最后通过算例,对模拟的非线性及线性随机波的谱估计及波面统计特性进行初步分析,本方法为浅水不规则波与水流及建筑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随机模拟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洋白浪覆盖率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波面位移为均匀正态分布的假定下,导出以海浪谱矩为参量的波面斜率分布函数,依此函数,利用极限波面斜率为波浪破碎判据导出依赖于海浪谱四阶矩的白浪覆盖率的表示式,又通过Krylov谱和SMB海浪预报方法的经验公式,将海浪谱四阶矩代之以风要素,从而首次建立了一个依赖于风速和风区两者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海洋白浪覆盖率模式,此模式给出了结果与Monahan汇集的海洋白浪覆盖测量数据符合颇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型水槽设计了在由深水到近岸不同坡度处海浪在变浅作用下诱导产生的长周期重力波的实验。正态随机海浪在深水生成并沿斜坡向浅水传播,记录了不同水深处波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谱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长周期重力波的能量随着水深的变浅而增高,其谱锋频率位于0.2~0.3fp附近,这里fp是深水正态海浪过程的谱峰频率。长周期重力波的能量与入射波的能量比与波面高度分布的偏度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波动的能量谱峰值比和波面高度分布偏度的相关关系,获得了经验关系,为预测近岸浅水长周期重力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研究Ⅰ——缓坡上的联合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给出缓坡上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联合模型,在给定频率和谱的零阶矩下,模型简化为规则波的折绕射联合模型.文中对三种半椭圆形斜坡底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比较了用海浪能量谱表示的随机波的和简单波的折射模型和折绕射联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也分析了随机波的折射谱和折绕射谱的谱形变化.说明联合模型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有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畸形波波形与其所处海况特征密切相关。在线性、窄谱假定下,最可能出现的畸形波波形服从“新波”理论,即最大波位于波群中间且其前后相邻波浪对称。然而,实际海浪谱通常是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宽谱。目前对实测畸形波及其附近波面形态特征仍缺乏系统认知,对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基于挪威海气象观测站共112个畸形波序列,分析实测畸形波波形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只有52%的畸形波在波群中间,其余畸形波在波群前侧的概率更高。此外,畸形波前后相邻波浪并不完全对称,其中位于后侧的波幅普遍更大。通过定量分析实测畸形波的平均波形与“新波”理论结果,发现谱宽是影响畸形波波形的关键参数。随谱宽增加,畸形波的平均波形与“新波”理论得到的波面序列误差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波群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胶州湾的自记波浪记录,对波高超过有效波高的波群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统计的内容包括波群的连长及其频率、波群的重复长度、波群出现的频率。波群中的最大波高等。并将统计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说明实测统计值大于理论值,表明自然界波群长度比理论值长。文章还根据现场资料计算谱宽度ε,谱峰尖度Q,波群的平均连长j_1,并讨论了谱峰尖度Q与谱宽ε、平连长j_1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海浪周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实验室风浪槽观测数据和由文氏谱及JONSWAP谱生成的模拟数据,研究了有效周期与谱平均周期、谱峰周期与谱平均周期以及有效周期与谱峰周期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给出了相应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有效周期与由谱的负阶矩计算的平均周期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并且有效周期与负2阶矩计算的平均周期几乎相等,均代表了海浪主导波对海浪平均周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测和实验室数据分析了未破碎变浅海浪波面高度分布三阶矩(或波面偏度)相对于Hs/d的空间演化,利用本文的经验关系,在二阶近似下,给出了以Hs/d为参量的非线性波面表示模式,并推导了功率谱、二阶谱以及波面高度分布函数等特征量.文中还讨论了波面偏度和峰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7年和1988年夏季在古镇口港直立堤前的实测资料,对波浪和波压力连续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谱估计,研究了在堤前海浪不发生破碎条件下,堤前波浪和堤面不同高程上压力波的波面高度概率分布、堤前波浪波高和周期与波压力幅度和周期的概率分布特征、入射波行近提前过程中的谱变化及堤面不同高程上压力谱的变化特征。主要结果总结在本文最后一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海浪谱估计理论,按谱估计方法导出了离散波面记录平滑处理后的谱形式,并计算了由各阶谱矩表示的谱宽度。指出平滑后的离散波面记录产生了新的随机过程,它们和原离散波面记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是完全不同的。但高阶矩表示的无因次谱宽度,即ε5=√1-m5^2/m4m6,ε7=√1-m7^2/m6m8几乎不受平滑(N=2,N=3)的影响,和原始谱的对应值相吻合。通过离散波面记录求导处理得波面速度谱,与理论转换得速度谱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由模拟波面分析双峰谱型海浪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随机波分析方法,由协方差矩阵的循环嵌套技术,对美国国家浮标44008站2002年6月一典型的双峰海浪谱资料进行谱分析.以实测平均谱为靶谱,对随机波面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波面估计谱与实测谱极为相近,谱峰及谱峰频率都基本一致.说明利用模拟波面研究海浪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反映实测海浪的特征.利用实测海浪谱密度,统计波特征量的周期概率分布,得到理论周期概率密度与估计周期概率密度分布相符较好,且与模拟波面的波周期分布也较好的一致.利用Longuet-Higgins(1983)模型计算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变换高斯过程计算的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与实测情况基本相同,更好地描述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海浪的波谱特征分析对认识海浪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海浪谱反映了海浪的结构成分。这对海工建筑、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浪预报和海浪模拟等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波群是伴随海浪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且经常伴随大浪的出现而出现。实践证明,波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性远比单个波大得多,它是海浪破坏海工建筑物的重要因子,许多防波堤的破坏并非是由单个波的作用,而是由相继出现的几个大波(波群)作用的结果。早先,人们对波群这种习见的现象研究甚少。自1974年葡萄牙锡尼斯港深水防波堤的破坏之后,对波群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波群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包络方法、马尔科夫链方法和波能过程线法。波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波群的统计特征(如波群链长统计);另外,波群的模拟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用包络方法研究波群比较普遍,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徐德伦等(2001)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果,文圣常等(1984)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以往的研究大都是研究波群的统计特征,如合田良实(1976)、 Ewing(1973)、Rye(1974)。而针对地域性的波浪,我国学者也只是以包络方法为基础讨论了不同地域海浪波群的统计特征(常德馥,1987;葛明达,1986;范顺庭,1998)。就波群本身的结构特征而言,即波群的波谱分析特征以往的研究涉及尚少。作者拟借助于谱分析方法,对带有典型波群的实测的海浪记录来分析海浪波群的波谱结构,进而借此对海浪波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