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用Pn震相对齐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的sPn震相,总结了该地区地震sPn震相的一些特征,用sPn震相计算了震源深度并与单纯型定位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地震中,sPn震相特征明显;应用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台湾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2.
多层介质中利用sPn与Pn到时差确定震源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瑶  万永革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6):1294-1302
为利用sPn与Pn波的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进一步提高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推导多层介质下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发现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及区域地壳速度模型有关。震源在同一层中,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变,而当震源位于不同层中时,sPn-Pn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同,并呈分段直线的走时差曲线形态。地壳速度结构纵向越不均匀,多层和单层介质下利用sPn-Pn走时差计算的震源深度误差就越大,走时曲线的各分段直线斜率相差越大;探讨地壳中sPn与Pn波传播路径相同但波速不同的单层地壳速度模型,发现单层介质下波速越大,测定的震源深度越大;对于同一地区相同的地壳分层结构,测得的震源深度随着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前人给出的中国五个典型块体多层平均地壳模型,给出sPn-Pn走时差与震源深度计算公式速查表。  相似文献   

3.
利用sPn和Pn震相走时差计算的2014年2月28日石嘴山M_L4.4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21±0.277km;分析不同震源深度下民勤台的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拟合结果,得到震源深度为7~8km。研究认为,石嘴山M_L4.4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浅和沉积层较厚是此次地震震感较强的主要原因。另外,合理选取地震波形数据和震相识别方法,可有效提高s 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可靠性。为便于应用,本文还给出了宁夏地区地震震源分别位于上地壳和下地壳时sPn和Pn震相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对应关系表。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蒙古测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方法和TDMT-INVC方法对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M4.0地震数字记录波形进行震源机制解计算,并利用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一步对其深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略带逆冲分量;CAP方法和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测得的震源深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布范围为14.0~15.5 km,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内,符合本地区地震震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地震图模拟,研究sPn震相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sPn与Pn震相的初动极性关系在不同台站方位角呈现不同特点,基于sPn震相的深度定位方法更适合于中强地震。以2012年9月7日12时16分彝良M_S 5.6地震为例,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为9.6 km。  相似文献   

6.
sPn震相的多台同时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的优势,根据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出将震中距不同的台站的Pn震相对齐后同时测定多台的sPn震相,进而计算出该地震的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可在台网的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的初步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近震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捷准确。本文对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震中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还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及该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sPn震相计算近震震源深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一个地震,sPn与Pn震相到时差是一个常量,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基于该理论,以河北数字台网数据为基础,识别sPn震相和Pn震相,计算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L4.4地震震源深度,结果为6.86km。双差定位法是目前确定震源深度比较精确的方法,双差定位得到的震源深度为7.01km。双差定位法所用数据量比较大,计算过程繁杂。利用sPn与Pn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结果与双差定位法结果接近,计算快速、简单,所需数据量小。因此,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东台网记录到的三个典型地震的震相分析,依据sPn震相所具有的特征,可以在震中距1.5至7度之间,识别出sPn震相;利用sPn和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出三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并与广东台网用其他方法给出的震源深度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Pn和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方法简单易行,且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疆台网波形数据,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区MS6.6地震以及2012年6月30日和静MS4.2地震波形中sPn震相进行分析。通过sPn震相与Pn震相的到时差,并结合2015年新疆模型和3400走时表模型对两个地震进行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两个模型得出的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深度的误差分别为1.7km与1.5km,2.4km与2.1km,其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2012年5月2个M〉4.0级地震的震相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300km时,甘肃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重新计算震源深度,并和甘肃地震台网中心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了芦山地震序列中28个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集中在10~20 km范围内,垂直余震带的北西-南东向震源深度剖面揭示,余震分布表现出西深东浅的特点,倾角大约为39°.这些余震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分布特征,推测可能发生在与主震有关的破裂面上或邻近位置,由此推测主震的破裂面倾角大约为39°.根据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双石-大川断裂,可能是其东侧的一条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