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给城市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需查明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产状、覆盖层厚度及空间展布以及深部断面。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勘察工作,结合已知地质资料与地球物理资料,在测区内布设四条剖面,完成了剖面反演及综合解释,给出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倾向及发育规模。结果表明:CSAMT法在隐伏活动断裂探测中应用是有效的,地质分析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可在城市隐伏断层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地貌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建设活动正在高速度地改变着城市的地质环境 ,城市已成为人、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焦点地区。义乌市是中国县域城市化发展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 2 0 0 2年地质勘查项目中设立了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 ,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的工作范围、工作目的和调查任务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城市地政、矿政和环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城市地质调查的重点是城市规划区。城市地质调查的任务是查明与城市布局、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昌市在2007年启动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但评价成果局限于城市环境,未涉及空间、资源、灾害等要素,且研究程度较浅。许昌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支撑。许昌市城市地质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1∶5万~1∶2.5万工程地质调查和局部更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查明30m以深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在深部地热资源禀赋较好地段,开展1500m以深松散层及埋藏型碳酸盐岩热储条件调查评价;调查地下水环境效应、应急水源地,进行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环境风险管控研究;发掘161万亩富硒土地开发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潜力;评估、整合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大鸿寨风景区等地质旅游资源;探测城区隐伏断裂构造活动性、古河道分布特征调查;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利用,支撑许昌"无废城市"建设;建设地质信息平台和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许昌市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岩溶地质调查及评价方法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缺技术规范与工作指南.笔者基于杭州城市的岩溶地质特征和杭州经济社会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基本查明城区岩溶地质特征、岩溶塌陷重点区的稳定性评价为目标,采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补充调查、重点解剖的工作思路,地质、物探及钻探、模糊层次分析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较大地提高了本区岩溶地质特征、岩溶塌陷预测的研究程度.并在开展调查及评价实践的同时,对工作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精细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特征,精确厘定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时限,探讨自然环境演化序列与人类活动关系等,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水资源合理开采提供基础地学数据。研究成果对首都城市减灾防灾、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地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其中: 1∶100万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实现了全覆盖,1∶25万的已开展3个图幅工作; 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全面开展,基本查明了本岛沿岸20 m水深以浅的地质概况,重点岸段调查比例尺可达1∶5万,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与环境现状; 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锆、钛砂矿和建筑用海砂开展,初步查明了海南岛周边陆架区沉积物类型和海砂潜力分布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海域开展了详细勘查,圈定了多个海砂开发矿产地; 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查明了其基础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系统地开展了西沙群岛的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掌握了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数据,并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三沙的海岛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地质调查,获得了海南省基础海洋地质数据,查明了海洋资源和环境概况,为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军  赵增玉  姜素  杨磊  高立  许书刚 《地质论评》2020,66(6):1609-1618
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江苏在全国率先覆盖地级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形成具江苏特色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果,但尚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构建了由多尺度三维地质调查、多要素自然资源调查、多系统生态地质调查、多维度地下空间评价、资源环境监测网建设和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服务平台建设组成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并提出精准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地质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推广“地质+”成果转化创新和探索后工业化时代工作方向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其中:1∶100万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实现了全覆盖,1∶25万的已开展3个图幅工作;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全面开展,基本查明了本岛沿岸20 m水深以浅的地质概况,重点岸段调查比例尺可达1∶5万,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与环境现状;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锆、钛砂矿和建筑用海砂开展,初步查明了海南岛周边陆架区沉积物类型和海砂潜力分布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海域开展了详细勘查,圈定了多个海砂开发矿产地;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查明了其基础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系统地开展了西沙群岛的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掌握了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数据,并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三沙的海岛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地质调查,获得了海南省基础海洋地质数据,查明了海洋资源和环境概况,为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9.
首都地区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分布于平原松散地层之上,第四纪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近几年来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平原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活动断裂专项调查项目成果,系统总结了平原区第四纪区域地质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及其在解决第四纪基础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平原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可查明第四纪...  相似文献   

10.
地层单位的划分是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地质填图的质量,所以必须十分重视这项基础工作.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规范中规定,地层研究应查明:岩石成分、结构及构造;沉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与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平台,紧扣徐州岩溶地质特征和徐州城市建设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查明城市规划区岩溶发育特征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裸露型岩溶区和覆盖型岩溶区展开地质调查,并辅以物探及钻探等进行勘察验证,有力地提高了区内岩溶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同时,对徐州城市规划区岩溶层组、岩溶出露条件以及发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区内岩溶发育主要为新生代以来的浅表性岩溶,岩溶发育程度总体受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强-弱”相间展布,废黄河断裂带沿线,奥陶系马家沟组和寒武系张夏组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极为发育。  相似文献   

12.
张家尹 《地质与勘探》2021,57(2):413-422
本文基于华东院自主研发的GeoStation地质三维勘察设计系统,设计一种城市片区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地质剖面作为地质拓扑剖面,其次使用地质拓扑剖面将城市片区划分为若干城市区块,再次使用GeoStation系统的地层自动建模功能独立构建城市区块模型,最后将城市区块拼合为整体模型。该方法集成在GeoStation系统中,并在某城市级BIM应用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可行,实现了海量庞杂地质建模数据的高效管理,构建的地质三维模型可满足某城市BIM平台数据要求,为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建模提供新的手段,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化管理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3.
李继军 《华北地质》2006,29(3):233-240
本文中对天津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天津松散层地质结构调查、工程地质结构调查、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和基岩地质调查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特别指出利用物探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对深覆盖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和建立三维地质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充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黄山市中心城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质灾害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发育特征,并运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区可划分为工程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3个等级;黄山市中心城区地质环境总体较好,工程建设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广且成片分布,与定性认识基本吻合。以上认识可为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及工程选址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夏伟强  董杰  何鹏  解永健 《地质学报》2019,93(S1):233-240
根据青岛市主城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工程建设经验,综合分析岩土体的特征、地下水、地质构造及软土等主要约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因素的发育分布特征,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主城区地下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将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适宜区占主城区总面积的79%,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基本适宜区占主城区面积的13%,地下空间适宜性一般,地下空间开发时应着重注意加固及防水措施;适宜性差占主城区面积的8%,地下空间开发时因尽量避开。  相似文献   

17.
西藏埃永错东地区区调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西藏埃永错东地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对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事件地层等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重新厘定了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形成的时代和地层序列,并将特殊岩性层以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了表达; 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首次在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雪山组; 建立了测区二叠系多重地层划分方案; 重新厘定了日干配错群基本层序和物质组成,将日干配错群进一步划分为2个组; 新解体出31个侵入体、8个潜火山岩地质体和多条中酸性脉体; 查明了区内断裂、褶皱等构造性质、时代、序次及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测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样式; 新发现金属矿(化)点18处,找矿靶区2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黔绥地1井钻井工程实践,从井身结构、取心工艺、护壁堵漏技术措施、井身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南方岩溶地区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井施工工艺,并通过黔绥地1井钻井岩心地质编录、随钻气测、有机地化、浸水试验,分析总结黔北绥阳地区地层结构和页岩气含气性特征,为该区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崔志强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38-1250
由于受地表沙漠和巨厚新生界覆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较少,特别是对深部地质结构认识还比较模糊。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对塔西南的地质构造、磁性基底隆坳格局、构造格架等较模糊的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应用三维欧拉反褶积反演方法计算磁性基底深度显示,在伽师北部存在一近东西向的凹陷带,在磁性基底- 10 km等深线上前陆中部坳陷带自西向东展现出由喀什凹陷、英吉沙凸起等9个凹陷和凸起相间构成,凸起或凹陷受基底断裂控制,凹陷内存在多个局部洼陷中心具逆冲推覆断裂前缘局部洼陷构造规律。根据基底深度差异,提出前陆中部凹陷与麦盖提斜坡西段之间基底断裂构造边界认识,中新生界下伏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岳普湖-色力布亚和叶城南部,其形成受近东西、北东向深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研究成果对塔西南深坳盆地的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及深层油气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