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大洋海水及其被纯水稀释的海水温度在15-35℃,盐度5-35的表面张力,所得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处理得出海水表面张力同温度和盐度之间的经验公式:σst=75.59+0.021352s-0.13476t-0.00029529st在分别恒定盐度、温度度时,海水表面张力与温度、盐度有很的线性关系;其温度系数和盐度系数均非常数,温度系数随盐度增加绝对值增大,而其盐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海水比重的直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的比重是海水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也是研究海水运动所必需的一个参数。关于大洋海水比重及其与氯度、盐度和电导的关系已有许多报导[3,5-9],为了制定新的国际海洋学常用表,Cox等人对世界各海洋表层海水的比重、盐度和温度的关系又进行了重新研究[3]。他们指出,除去低盐海水以外,所得结果与Knudsen水文表数据吻合较好,但Knudsen水文表的比重数据平均偏低0.006σt。  相似文献   

3.
气态膜法海水提溴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偏氟乙烯 (PVDF)为材料 ,采用中空纤维气态膜法对影响海水及增浓后海水 (卤水 )提溴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确定原料液 (含溴海水和卤水 )的温度 T、流速μ、浓度 c以及膜外侧的真空度为影响提溴收率 η、传质系数 k和通量 J的优选因素 ,对此 4因素进行 L16 (44)正交实验。实验结果极差分析表明 :温度是收率和传质系数的首要影响因素 ,而通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浓度。在本实验条件下 ,η,k和 J均达最佳时各因素水平分别为 :温度 48℃ ,真空度 60 0 mm Hg,流速 7.81cm/ s,浓度 190× 10 - 6。  相似文献   

4.
C18键合硅胶柱在线富集/FIA-FAAS系统测定海水中痕量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8-羟基喹啉金属螯合物在C_(18)键合硅胶上的吸附原理,在海水样品中加入少量8-羟基喹啉溶液,建立在线C_(18)键合硅胶柱富集,甲醇洗脱,洗脱液直接进入火焰的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系统(FIA-FAAS)测定海水中痕量Cu,Ni,Cd和Zn的方法。富集倍数达80,进样频率为每小时30次。对Cu Ni,Cd和Zn测定的特征浓度分别为0.30,0.26,0.12和0.07μg/L;检出限(2σ)分别为0.07,0.05,0.02和0.01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2.1,2.8和2.5%;回收率分别为102,98,96和102%。本法快速简便,污染少,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南海西沙海域海水重金属质量浓度水平测定及来源分析, 2021年12月采集了西沙海域6个站位的0~200m深度分层海水样品共24个。6个站位的温度、盐度、浊度、溶解氧、有色可溶性有机质和叶绿素的垂直剖面数据由盐温深测量系统现场测定。海水样品中的重金属质量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各站位Cu、Pb、Zn、Cd、Ni、Cr、As、Fe、M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22~20.79μg·L-1、未检出~0.25μg·L-1、1.90~15.90μg·L-1、0.13~0.17μg·L-1、0.54~1.31μg·L-1、0.29~0.33μg·L-1、2.93~3.17μg·L-1、0.39~1.23μg·L-1、0.35~1.14μg·L-1; Hg在各站位均未检出。仅有D2~D4站位的5m层海水中Cu或Zn浓度超过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GB 3097-1997),重金...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了海水总碱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原理,利用总碱度分析仪即Gran滴定法进行海水总碱度的分析,不仅利用t检验法检验总碱度实验是否存在系统差异,还分析了不同盐度的标准海水,探寻盐度与海水总碱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总碱度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在±1μmol/L左右,测量过程中无系统差异;海水盐度与总碱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盐度增大,海水总碱度增加;中国系列标准海水不适用于总碱度测量的标准物质。最后总结了海水总碱度测量时的影响因素,如pH电极的效率、反应过程的温度波动等。  相似文献   

7.
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值(δ18 O)是由其生长时海水δ18 O和温度决定的,在海水δ18 O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由壳体的δ18 O值估算海水温度。本文以南海北部沿岸地区9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壳体的δ18 O值。分别以相应站点夏季与冬季表层海水的实测δ18 O值代入温度公式,估算了对应的夏季与冬季的海水温度值。然后把计算结果与World Ocean Atlas(WOA)数据库相应站点的海水温度数据作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夏季海水温度与WOA的夏季温度有较大差别,而计算出的冬季海水温度则与WOA的冬季海水温度基本相当。这说明δ18 Oruber记录的是该区域冬季表层海水的温度,此区域内G.ruber这一属种的生产力和沉积通量在东亚冬季风盛行期间出现了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孙琪田 《海洋科学》1982,6(6):45-50
本文根据和等人关于计算海水降温期中上混合层的深度、温度和盐度的研究工作,摘要综述而成。文中讨论的是在海水降温期中,当给出海水的温度、盐度、海表面的热平衡资料和蒸发、降水的观测值时,如何计  相似文献   

9.
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二维海水表面温度,以此为边界条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建立三维海水温度遥感信息模型.最后,用实测海水温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指出了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两类增长曲线模型误差方差的二次型估计的容许性,在损失函数为(d-σ2)/σ4时,对这两类模型分别给出一个二次型估计在二次型估计类中可容许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1985年12月16日日本气象厅预报—分析循环过程的业务半球谱模式和全球谱模式已转换为新的版本。在新的版本中作了如下的修改: (1)在p—σ转换中引入了余差方法, (2)引进虚温订正, (3)利用每天分析的海表温度代替气候月平均值, (4)更换山地资料。 这些改进导致了客观预报技巧评分的显著改善。主观的估计也指出了在半球预报中一些系统误差的减少。我们检验了每种修改对半球谱模式的8天预报的效果。检验发现,使用分析的海表温度和新的山脉资料的效果是比较小的。因此,我们注意到余差的p—σ转换和虚温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经济红藻。本文比较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光照强度(0,20,60,120,200μmol.m-2.s-1)及盐度(8,16,24,32,40)条件对舌状蜈蚣藻果孢子的放散及附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舌状蜈蚣藻果孢子放散的最适宜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适宜盐度24~40;果孢子附着的最适宜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1,适宜盐度为24~40。温度及光照条件对果孢子的放散具有显著影响,在20℃、120μmol.m-2.s-1条件下放散量最大,低温(10℃)以及黑暗条件下可以显著抑制果孢子的放散;中、高盐度(24,32,40)条件下,果孢子放散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低盐度(8,16)条件下,果孢子的放散量显著减少。温度和光照对舌状蜈蚣藻果孢子的附着均存在显著影响,在20℃和60μmol.m-2.s-1下果孢子附着数量最多,在10℃,30℃和黑暗条件下附着数量最少;在低盐度(8,16)海水中果孢子的附着受到抑制,在中、高盐度(24,32,40)海水中果孢子的附着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海水状态方程式亦称海水的P—V—T性质,它是描述海水的状态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最常用的是海水的比容(或密度)同温度(T)、盐度(S)及压力(P)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因为海水的密度(或比容)的测定目前还多限于实验室条件之下,要在海洋现场进行精密地测定是比较困难的,而有了海水状态方程式就可以很方便地从海洋现场调查中容易得到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等观测资料,计算出海水的密度或比容。海水的密度或比容的精密资料不仅可直接用于动力高度等海洋学计算之中,而且还可用来计算作为温度、盐度和压力函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海上倾倒中几种因素对Se^4+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云娜  于涛 《海洋通报》1994,13(6):48-52
探讨了粉煤灰中的Se^4+在海水中的溶出现象,找出了几种因素对Se^4+从煤灰中溶出浓度的影响规律。结论是如果粉煤灰中硒的溶出率在10%-20%之间,将粉煤灰投入一个封闭海域,只要固液比达到1:1000,海水中的硒含量就可达到2-3μg/L,即远远超过海水中硒含量的本底值0.03μg/L。PH=7时,盐度越高,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粉煤灰中Se^4+的溶出,从而使硒在封闭海域溶出值远高于海水硒含量的本底  相似文献   

15.
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简便快速、直接测定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方法,海水适宜酸度为(3.0—4.5)×10~(-3)mol/LHNO_3,适宜盐度1.6—31。电解(富集)时间600s时,检出限为0.02μg/L Zn~(2+),0.02μg/L Cu~(2+),0.01μg/L Cd~(2+),0.006μg/L Pb~(2+)。在青岛近岸海水中加1.0μg/L Zn~(2+),Pb~(2+),Cu~(2+)和0.5μg/L Cd~(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1%,5.8%和5.1%。应用于近岸海水及中国标准海水中锌、镉、铅、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海水温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它体现了海水运动的热输送和海气热量交换。而海面水温则体现了海面热量平衡的结果。影响海面水温变化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如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海面蒸发、海气接触热交换、海洋热平流、大陆径流(近海区)以及与这些过程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等。 海水温度状况对海水热量平衡、水团分析、海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尤其对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对渔情分析、中心渔场位置的预测、汛期早晚和鱼发状况的分析等均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近些年来世界主要海洋大国对海水温度的分析和预报给予了很大的重视。1982年底,美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IOC)提供的48项海洋学产品中,海水温度分析和预报占25项,其中2项为次表层海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上层海水关键水质因子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海北部水域33个站位上层海水(水深200m以上)的温度、盐度、无机营养盐(包括NO3N、NO2N、NH3N、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溶解氧、pH、叶绿素a等水质理化因子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主成分的统计分析与关键水质因子筛选,进而阐述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统计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大约70%的总体方差。主成分1中温度、溶解氧、pH、硝酸盐等参数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而温度最高的特征分值说明海水的温度是南海北部水体最为关键的水质因子,海水的温热结构决定着其他水质参数的分布模式和变化特点。南海北部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以及硝酸盐等无机营养盐都与海水的温度、溶解氧和pH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主成分2含有叶绿素a和亚硝酸盐2个参数,代表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叶绿素a与海水中的亚硝酸盐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南海北部海水中藻类生长和海水中亚硝酸盐的水平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测定接近水面一个薄层中海水的温度,对于研究和应用遥感资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海面的辐射主要取决于海水表面几毫米内的温度。在温度梯度较小的情况下,用通常的表层水温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的表层温度(1米深以内)当作海水表面温度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当表层附近温度梯度较大时,1米深处的温度与海水表面的温度就存在相  相似文献   

19.
海水密度是海水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质,海水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对于物理海洋学、环境海洋学及海洋物理化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更精确的海水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蕴含着多种能量资源。海水的运动具有相当数量的动能和势能,诸如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和海流能等。海水的温度、盐度的结构状况和变化,也蕴藏着一定数量的热能和化学能。这些能量资源,其数量相当可观,估计功率总量可达7.38TW(10~(12)瓦特),且具有可再生、利用时无污染等优点。目前,随着人们对能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开始对这些能源进行调查、研究、开发和利用。首先要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