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大数据思想,探讨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定义和范围;根据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具体内容,选取对外海洋技术依存度、海洋仪器设备国有化率、海洋关键技术自主化率、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等作为国家海洋创新预测指标;在Bigtable+MapReduce框架内讨论适用于海洋创新指标的预测方法,探索国家海洋创新指标预测技术思路,为建立支撑海洋创新战略制定的预测体系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依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特点和工作程序确定生态修复的管理目标,以生态修复效果为导向,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分别对应于逻辑层次的投入、产出、目的/作用与目标。其中,项目管理类指标包含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管理情况等4类指标;效果类指标包含海洋水动力、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水质、海洋生物生态状况、生态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综合效益等7类指标。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科学评判项目实施效果,提高项目管理绩效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运行效率,满足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适应性管理需求,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员船考核评估体系是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成员船运行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文章介绍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员船现状,针对目前考核评估工作存在成员船管理权分散、成员船级别和类型多样等难点,通过建立效率、满意度评价、性能和管理4个一级指标以及成员船安排用于调查任务的船时等7个二级指标,确定考评内容、标准和计算方法,采用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成员船进行考评,探索建立符合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管理和发展实际需要的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国家着力构建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更好的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海岸带专项规划的建立实施,满足新形势下海域海岛管理的新要求,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本文对已经建立的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进行了总结。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主要目标是实现海洋空间"一张图"、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海洋空间综合决策,主要功能包括多规分析与一张图、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海洋空间分区辅助编制与审查、海洋空间符合性判断等。  相似文献   

5.
辽宁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甚少,直面主要课题是机制创新。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行为明确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协商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依照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海洋资源资产服务功能、海洋生态系统损害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损失评估报告、海洋生态系统补偿与受偿主体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补偿金额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补偿执行、海洋生态系统补偿监控、海洋生态系统补偿评估与终结等运作程序创建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而,从提升社会公众认知、明确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选定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生态补偿效益维度,探讨了海洋生态补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同实现,文章综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研究共识和拓展空间,分析目前研究“瓶颈”并提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研究从整体上得出海洋环境保护与国家经济发展利益指向一致的结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使相关研究的哲学根基发生根本性变革;国外研究普遍肯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海洋环境保护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深度探讨二者存在矛盾的观点成因,其中公共信托理论和环境成本分析是其重要理论创新;在海洋环境保护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的论证过程中,国内外研究均认为科技和制度等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存在正面例证有待充实、行业研究成果呈点状分布、理论成果有待实践和理论与实践互动回应缺失等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亟须全面和深入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后的正面例证、在行业研究中拓展全局化和垂直化视野以及联动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剧,各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对维持海洋社会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同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不同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影响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4种典型的开发利用类型,选取了能够突出反映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的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建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效益指数评价模型分别计算了单一指标效益值、准则层效益值、各研究案例效益值、各用海类型效益值并对以上研究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求各用海类型综合效益评估值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4种海洋开发类型的综合效益评估值均介于0.4~0.6之间,处于一般的综合效益状态,综合效益从高到底依次排序:临港工业用海类型为0.551 3、海上风电用海类型为0.492 4、排污倾倒用海类型为0.441、围海养殖用海类型为0.434 3。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的评估对及时调整海洋开发对策,缓和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美国家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活动向海洋不断扩张和海洋环境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欧美等海洋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以生态系 统为基础的海洋空间规划理念。自200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一届海洋空间规划国际研讨会以来,国外海洋空间规划 比较重视建立系统的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方面,注重构建海洋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多类型的空间范畴,多目 标的规划管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跨部门的综合管理等;另一方面,注重建立海洋空间规划的实施框架和方法,包括逐 步走向生态系统管理的技术框架,相关利益者的识别,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价值评估等;此外,欧美等海洋发达国家从 用海现状、环境影响、海洋生态价值功能等进行区域实践论证,产生了许多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区域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界定海洋功能区划评估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和实施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从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效果和海洋功能区划依赖条件变化三方面构建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选取应当遵循的基本设计思想。其中,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主要涉及海洋功能区划概况、海域开发利用概况、海洋功能区划的目标实现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和社会参与情况等指标;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效果主要从规范海域开发秩序、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海洋功能区划依赖条件变化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海洋产业用海需求变化、自然资源条件变化、海洋环境条件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衡量其变化程度。根据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内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级别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侧重点,制定了评估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评估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以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为例,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应用到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实践工作中,检验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指出区划评估仍需研究的问题,对深入开展海洋功能区划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海洋自然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海洋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活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研究以山东省5种主要海洋自然灾害为评估对象,依据区域灾害评估系统理论,基于叠加分析原理建立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平面上升和海啸等5种灾害的海洋自然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灾种的权重系数,并据此对海洋灾害综合危险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4个区县处于高危险区, 6个区县处于较高危险区, 9个区县处于中危险区, 17个区县处于低危险区。本方法克服了单一灾种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且方法可行,评估结果能够为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建设布局、海洋资源开发和规划、海洋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洋计量工作是国家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洋局履行海洋综合管理职责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是支撑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海洋计量工作作为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系统论述海洋计量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海洋计量科技创新应具备的条件,并结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科技创新方面的初步尝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文明以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为核心,海洋生态文明区即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地区,具体包含2层含义,即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海洋生态文明区的含义,依据动态性、层次性、完备性等原则,参照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量化性,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区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评估指标权重值。选取日照市等8个申报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和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评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8个市(县)基本达到海洋生态文明区的要求,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高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区域海水质量状况,其次是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海洋产业结构,此外地区能源消耗、海洋科技进步、海洋文化传承与保护、海洋宣传与教育以及服务保障能力等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构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海洋开发活动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并对海洋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5种典型的开发利用方式,选取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成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项目以及其评价指标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程度。其中围海养殖、海上风电、排污倾倒、城镇建设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464,0.459,0.509和0.490;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为0.657,处于较好状态,所以建议优先选择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从而得出海洋开发方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探讨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效果评估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构建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效果评估机制,应在尊重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估方法综合化和评估效用最优化4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6.
管理有效性评估是了解保护区管理情况、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主要的海洋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体系包括WCPA框架、RAPPAM、METT、Marine Tracking Tool、IUCN海洋保护区绩效评估指南、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等。文章对这些方法的特点以及在海洋保护区评估工作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总结,讨论了当前评估方法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信息化建设实例,分析新时期海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其中机遇主要包括国家战略规划指明发展方向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创新驱动,挑战主要包括服务观念和模式亟须转变以及档案信息资源亟须整合和共享。在此基础上提出4点建议,即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强化共享理念,加快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海洋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树立创新意识,采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海洋档案信息化水平;以海洋信息体系现代化建设为基础,建立国家-海区-地方三级海洋档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青岛是国家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在国家实施海洋战略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基于海洋科研机构的人员、课题、论文、专利和RD活动等各方面数据,客观分析了2001-2014年青岛市的海洋科研力量在全国占比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立足青岛市传统海洋科研优势,加大海洋创新投入,推动以海洋科技创新驱动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3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环境修复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从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评和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海洋环评和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基线、监测技术、全球性影响及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2)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思路的转变,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模式、评估指标、监管技术及资金来源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在顶层设计、高端技术和惠及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成果,包括规划编制、体制机制改革、载人深潜、海洋调查、海水淡化、海洋能、海洋卫星、海洋标准计量以及促进民生和经济发展等内容,提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