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粒度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林 《海洋科学》2008,32(8):53-57
以杭州湾南岸为例,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潮滩底质的粒度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由黏土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从杭州湾口向湾内,互花米草潮滩底质中值粒径逐渐变粗,分选性变好;从低潮滩向高潮滩,互花米草潮滩底质的中值粒径逐渐变小,分选性变差。互花米草盐沼的形成使得潮滩底质粒度及其分布特征产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有孔虫群。根据有孔虫的分布规律可以分为三个有孔虫组合:1.潮上帝有孔虫组合;2.潮间带有孔虫组合;3.潮下带有孔虫组合。通过对有孔虫的组合分析,对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杭州湾北岸潮滩30个站位沉积物的化学元素测定,对潮滩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潮滩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这种分带同沉积物的粒度、化学性质及其水动力条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采集于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镇的三个柱状沉积剖面(W,M,E)的岩性特征及其对比关系的分析、沉积物14C年代的测定以及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磁化率特征的分析,结合有孔虫和颗石藻的分析结果,判定研究沉积层段为全新世中期的潮滩沉积.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当时的气候较现在温暖.以潮汐层理的周期性特征为依据,对以泥为主的潮滩沉积剖面中每隔10~20cm有规律出现的一层砂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沉积特征为季节性的潮滩沉积旋回.在此基础上,观察沉积剖面中的风暴潮事件的记录状况,估算出剖面中记录的与9711号台风风暴潮强度相当的风暴潮的发生频率为二至四年一遇,而依据盐城市东台梁垛河闸多年的现代最高潮位资料,应用耿贝尔(Gum-bel)曲线拟合法计算出的9711号台风所引起的风暴潮频率为十二年一遇,即全新世中期温暖期的台风风暴潮的频率比现在大.据此推测全球变暖后台风风暴潮的频率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揭示九龙江口潮滩有机质含量及其来源的时空分异规律,寻找有效识别潮滩沉积环境的有机碳指标,以便更好地将有机碳应用于河口沉积微相识别和古环境研究。在九龙江口潮滩不同地貌单元,于夏季和冬季采集41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测试。结果显示:从高潮滩至低潮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粗,TOC、TN和C/N变小,δ13C值偏正。高潮滩有机质来源以陆源和红树林贡献为主,中潮滩以海源和互花米草贡献为主,低潮滩以海源贡献为主。九龙江口潮滩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受控于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潮滩沉积动力分异和潮滩植被分布。高潮滩与中–低潮滩之间,TOC存在显著性差异,TN、δ13C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因此参数组合TOC、TN和δ13C可作为高潮滩与中–低潮滩的有效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金庆祥  劳治声  龚敏  陈全 《海洋学报》1988,10(3):327-333
本文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对杭州湾北岸金汇港潮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对应于3个最大特征值的3个特征函数来说明潮滩剖面的变化,即用主要反映悬沙影响的距平平均潮滩函数,主要反映推移质泥沙影响的距平准滩脊函数和距平准滩槽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潮滩的变化,3个函数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的特点,能较客观地描述整个潮滩剖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对泥质潮滩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潮滩沉积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逢自安 《海洋科学》1985,9(3):15-19
杭州湾为典型的强潮河口湾,拥有滩涂100余万宙。本文就1981—1982年采集的150余个潮滩沉积物样品,用TAⅡ型库尔特计数器作沉积物的多项分析;通过分析,对杭州湾潮滩沉积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动力环境间的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海洋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研究是海洋孢粉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为了探讨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孢粉、藻类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垂向剖面研究提供依据,笔者分析了滦河口两条剖面的14个样品(图1).滦河口第Ⅱ号剖面位于滦河口外,方位为南东51°;滦河口第Ⅳ号剖面位于乐亭县正南、大清河口外海区,方位南东19°.样品岩性为灰褐色、黄褐色细砂、粗粉砂和细粉砂,由岸向海沉积物粒径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9.
长江河口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汇嘴潮滩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地带,受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两股潮流的控制,近年来由于低潮滩促淤围垦工程导致其水流和泥沙运移、沉积和地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近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及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资料,分析了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1998年为淤涨期;1998-2003年为冲淤调整期;2003-2005年呈现向外淤涨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潮滩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及近岸海岸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湖泊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因受花粉传播过程以及湖泊水动力条件影响,湖盆不同位置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但是就古气候研究来讲,湖盆不同位置沉积地层中的孢粉组合对比更有益于古环境重建。猪野泽是近年来全新世研究的热点区域,该湖盆现有多个剖面分布于湖盆不同位置,为同一湖盆不同位置地层孢粉组合对比提供了条件,而其他湖泊因受钻孔或剖面数量及位置的限制很难展开上述研究。研究在原有SJC、QTH02和QTL03孢粉剖面的基础上,增加了SKJ、JTL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结果,来探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湖盆内部孢粉传播动力学特性。SJC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反映流域植被变化;QTL03、QTH02剖面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但孢粉组合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流域性花粉的影响;SKJ、JTL剖面远离入湖区,其孢粉组合反映全新世湖泊周围植被特征。因此,在解释千年尺度孢粉组合的古环境意义时,应充分考虑湖盆内部花粉的再分配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上海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动力学累积特征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5  
1993年7-8月,在上海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淤泥质潮滩不同地貌部位,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筛析法,离心法、火焰原子吸收法,^210Pb法等分别对沉积物粒度、重金属总量,不同粒级重金属含量以及沉积速率等进行了和测定。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不受沿岸排污的直接影响,而与沉积动力作用密切相关。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淤涨岸段和高潮滩部位,伴随着细颗粒起泥沙的大量堆积,Cu,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演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1976~2004年杭州湾北岸的多幅地形图,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这些资料为主要依据对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的历史演变和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历史上杭州湾北冲南淤,其北岸经历了先侵蚀后淤涨的过程.(2) 由于圈淤围垦,近30年杭州湾北岸岸线全线外移.(3) 近30多年杭州湾北岸的冲淤演变:1997年前芦潮港至南奉边界岸滩基本处于淤积状态,1997年后基本处于冲刷状态;金山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金山嘴-金山卫滩涂一直比较稳定;漕泾-金山嘴滩涂经历了一个冲刷-淤积-再冲刷的过程,但冲淤幅度不大;奉贤部分岸滩处于侵蚀状态,1997~2004年0 m等深线以上岸滩进入侵蚀状态,侵蚀带由东向西推进,同时也向岸北侵,使-5 m等深线以下滩坡侵蚀变成-5 m等深线以上滩坡侵蚀.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受多种动力因子的影响,除受潮流和风浪等动力因子的作用外,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及长江来沙量的减少是造成杭州湾北岸岸滩冲刷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动态系统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R谱和多维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的波浪,潮流及潮滩面高程数据。结果表明,潮滩的变动和潮流,波浪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潮滩面高程具有30,15,2-5d的周期变化;冬春季节潮滩变化以潮流作用造成的低频变化为主,夏秋季节则由低频向高频转移,波浪引起的潮滩高频变化也很显著;低潮滩到中潮滩下部的冲淤变化与潮流作用关系密切,中潮滩上部,高潮滩的冲淤变化对常浪性质的波浪作用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淤泥质潮滩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潮滩(tidal flat),亦作潮坪。 潮滩沉积的研究近年己引起国内外沉积学家和海洋地质、地貌学家的注意,它对恢复古海岸线位置有重要参考价值,古海岸线位置的恢复在石油勘探有重要意义。 潮滩主要可分为砂质和淤泥质两大类型。两者不但剖面形态不同,而且其动力过程和沉积相分布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5.
苏北新洋港潮滩柱状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苏省新洋港柱状样的粒度参数及典型粒度频率曲线分析,结合柱样剖面颜色变化情况,对柱状样进行不同演化阶段粒度信息的提取,运用粒径-标准偏差进行环境敏感性分析,以了解影响潮滩沉积物分布的动力特征.结果显示,光滩柱样呈现了由光滩-大米草滩-光滩逐渐演化的粒度变化信息,而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和盐蒿互花米草混合滩柱样分别记录了大米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大米草滩-盐蒿滩,以及盐蒿滩-大米草滩-盐蒿互花米草混合滩演化的粒度信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与变化导致沉积物水平方向上自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滩逐渐变细,芦苇滩成为独立的系统,基本不受到潮水动力作用的影响,沉积结构十分稳定,植被的引种加剧了潮滩沉积物水平分布的变化,光滩、互花米草滩、盐蒿互花米草混合滩、盐蒿滩的沉积速率分别为2.34、≥3.09、2.45和2.09 cm/a.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南岸潮滩的~(210)Pb分布及其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南岸潮滩的~(210)Pb垂向分布具有随深度波动的特征。湖滩颗粒物在吸附模拟系统中的~(210)Pb分配系数,主要受颗粒物含量的影响。本文从潮滩沉积~(210)Pb初始比度在低于平衡点一侧波动的机理,以及被沉积间断所分隔的有效封闭段的存在出发,提出选择常态沉积层的高~(210)Pb比度窗口,建立以CIC模式估计潮滩沉积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长江河口南汇潮滩泥沙输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九发 《海洋学报》1990,12(1):75-82
南汇潮滩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落潮合流和涨潮分流的缓流区,滩面宽阔,滩坡平缓,平面形态呈犁头型.潮滩两侧潮位有显著差别,导致潮滩泥沙纵向输移.不同滩面高程水沙条件各异,潮间带涨潮流速、含沙量均大于落潮,呈涨潮流优势,净输沙向陆,大量泥沙在浅滩上落淤.深水区呈落潮流优势,净输沙向海.浅滩与附近深水部分存在二组平面输沙环流系统,导致滩槽之间、长江口和杭州湾之间的泥沙交换.向岸大风浪掀沙明显,引起滩面增长,横断面形成垂向输沙环流系统,加速潮滩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江苏淤长型淤泥质潮滩的剖面发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陈才俊 《海洋与湖沼》1991,22(4):360-368
本文根据江苏射阳河口—长江口淤长型淤泥质潮滩布设的19个测量断面连续10年(1980—1989年)的观测资料,对其潮滩的沉积特征和剖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影响这里潮滩剖面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泥沙供应、风浪、潮流以及围垦等;而江苏淤长潮滩双凸形剖面形态的形成是由潮滩的两个沉积峰区所造成的,同时,风浪、供沙等季节性因素,潮汐变化周期性因素,围垦等人为因素也使潮滩剖面形态不断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间变化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2002年5月-2003年4月对杭州湾北岸中潮滩一个固定观测点表层沉积物进行逐日取样,采用库尔特LS100Q型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探讨潮滩沉积物粒度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潮滩粒度特征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变化,1~6月潮滩堆积期间沉积物粒度较细,7-12月潮滩侵蚀期间沉积物较粗,其中1月和7月为潮滩冲淤转换期间沉积物粒度显示双峰分布;沉积物午平均粒度亦显示双峰分布,细颗粒部分主要是由于悬沙落淤形成,而粗颗粒部分主要是由于潮滩下部粉、细砂物质向上推移形成。通过潮滩沉积动力学的探讨阐明了潮滩沉积物粒度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崇明岛现代潮滩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岛西沙湿地、南分场、团结沙和东滩湿地的沉积物粒度分布,具有高潮滩向低潮滩平均粒径逐渐变小、标准偏差变大(分选性变好)的共同变化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潮滩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规律.崇明西沙湿地、南分场和团结沙潮滩坡度大、滩面窄,沉积物粒径比崇明东滩湿地小,中潮滩侵蚀严重,具有"江岸型"剖面的特点;东滩湿地沉积物粒径大,滩面宽、坡度小,具有"潮滩型"剖面的特点.西沙湿地动植物组成单一,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主要是受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该处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恢复.东滩湿地需要考虑合理的围垦,过度围垦不但直接破坏了底栖动物的生存,而且威胁到迁徙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