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四川省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它与鲜水河断裂带呈左阶羽列展布于川西高原。据史料记载,该断裂上的邓柯1896年曾发生过一次7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2.5°,东经90.0°震中烈度为K度。根据现场访问和震害调查,我们认为这次地震宏观震中应在色巫与档拖间的晒拉一带与史料分析震中大致相差30—40公里。其主要根据如下:①档拖村和档拖寺位于主断裂破碎带上,当年地震时被毁,现今遗址尚存。挡拖村喇嘛羊嘎说他母亲曾经历过这次地震,大震时金沙江对岸三个村寨(阴巴、达接等)被山体崩塌所淹埋,金沙江大垮岩阻江10日,水头直达挡拖村脚。②地震滑坡崩塌现象以档拖至色巫一带集中沿主断裂带分布,特别是色巫相对集中,大小地震滑坡崩塌达数拾个,其中一大型地震滑坡崩塌高100—300米,沿金沙江岸宽约400米,当年堵塞金沙江遗址现象现今仍清晰可辨。③色巫处地震地裂缝带发育,已观测长750米,并断错砾石。还发育断塞塘,隆包等地震形变现象。因此1896年地震的宏观震中应在原史料震中以北的色巫档拖间。在现场考察中我们还首次发现大量地震断错现象。其形态与鲜水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上所见颇为相似,给人以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断裂强烈活动  相似文献   

2.
石屏—建水断裂中段的新活动与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石屏—建水断裂自化念到建水各段新活动特征与性质的分析,认为在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内断裂不同地段的活动特征及性质不同;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裂上同一地段的活动特征与性质亦不同。并得出水平运动强烈的地段并不一定说明地震的危险性,而断裂上新活动性质发生改变的畸变部位,恰是地震发生场所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地质特征,认为在彰武地区存在东西、北东、北西三组构造,北东向闾山西侧断裂(北延段)、北西向绕阳河断裂和养息牧河断裂是主要的活动断裂,首次提出彰武西六家子—五峰地区存在近东西向第三纪—中更新世古隆起,最后指出哈尔套—双庙一两家子地区是本区较危险的地段,并分析了彰武1988年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石棉县ML4.8地震使得安顺乡麂子坪村、松岗村,擦罗乡晏如村、海洋村,先锋乡松林村等地方少数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受损。此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对石棉县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破坏,这次地震又对受损房屋造成二次破坏,实地考察确定宏观震中烈度为Ⅵ度强(Ⅵ+),微观震中位于地震活动及现代新构造运动表现十分强烈的"麂子坪断裂"上,其宏观震中也落在该断裂上。  相似文献   

5.
新疆古地震研究是地震科技联合基金会资助课题,从1987年6月至1989年3月近两年的工作,对新疆境内的昭管站、博罗霍洛、卡兹克阿尔特、秋立塔格和博格达—哈尔里克五条断裂重点地段进行了古地震普查与开挖工作,至此,已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取得如下成果: 1.对地震断错地貌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把地震断错地貌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  相似文献   

6.
由于工程需要,对广梧高速公路(马安—河口段)的地震地质情况进行了考察,马安—河口路段所处大地构造性质为东南地洼区,穿越了三个次级构造分区:白土断陷、思劳断隆、云浮断隆。路段附近发育3条断裂:肇庆断裂、河口断裂和吴川—四会断裂。前两者为非活动断裂,后者为活动断裂且星北东向从思劳附近穿过,是未来5.0级地震发生地段,烈度可达Ⅵ度。但路段附近地震活动水平较低,仅发生过4以—5.0级地震4次,最大烈度为Ⅴ度。白诸立交、河口立交的地震地质环境稳定,思劳立交基本稳定,沿线不易产生滑坡与崩塌。  相似文献   

7.
依据民乐—张掖盆地及外围地区的断裂活动性对该盆地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和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盆地西缘的榆木山断裂西段和红崖堡断裂西段是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在今后50年内发生6.5≤MS≤7.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研究北京地区现今断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8条主干断裂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发现,一般来说凡是活动断裂带通过的地段,在形变剖面图上都出现转折或突变。断裂现今活动与继承性活动是一致的,但是运动速率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甚至作反向运动;同一条断裂有的地段活动强,有的地段活动弱。在1983年至1998年问,该地区活动最强,平均速率超过2mm/a的断裂是小汤一东北旺断裂、黄庄一高丽营断裂中段、夏垫断裂、昌平——丰南断裂西段、南口——孙河断裂。  相似文献   

9.
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台地与断层陡坎分布、洪积扇类型及河流阶地断错等地貌特征、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范围、沿断裂带探槽开挖获得的古地震事件对比 ,以及现今中小地震震中分布表明 ,全新世晚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以土左旗为界 ,该界以西全新世晚期断裂强烈活动 ,该界以东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不明显。全新世时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显示了由东向西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有历史记录以来,红河断裂带北段曾发生包括1652年弥渡7级地震和1925年大理7级地震在内的6.0级以上地震9次。然而,红河断裂中、南段自公元886年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没有1次6.0级以上地震记录。红河断裂带作为边界断裂是在废弃,未来不会有大地震发生,还是为长周期大地震的孕震构造?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地质学界。通过室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判读,并结合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红河断裂南段戛洒—腰街一带发现了一系列槽谷地貌,在十几km的地段都有显示;同时,组合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信息及14C样品测年分析表明,红河断裂南段存在全新世期间地震活动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地震时间可预报模型的结果,圣安德烈斯断层帕克菲尔德地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理应发生断裂。像弹簧玩具反复地跳动一样,该地段大约每隔22年就断裂1次,但自1966年起就再也没有断裂过。加利福尼亚帕克菲尔德的地质学家和当地居民自上次发生的6.0级地震后就一直等待着下次地震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地震台网(2022)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29.59°N, 102.08°E)发生MS6.8地震,震源深度为16 km。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徐泰然等,2022),该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向南经过炉霍、道孚、康定一线,至石棉县安顺场一带逐渐消失,全长约350 km,总体走向320°—330°,呈略向北凸出的弧形,与甘孜—玉树断裂共同构成川滇地块的北边界和巴颜喀拉地块的西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作为中国西南山区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规模大、活动强、地震频度高等特点(陈桂华等,2008)。  相似文献   

13.
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现今区域台网中小地震观测资料,对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特征,特别是小江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断层活动习性进行了研究,依据b值,结合其它地震活动性参数,勾画出了该区未来强震的潜在危险区:①石屏一建水断裂段6.8级地震重现期为88~193年,目前已平静121年;小江断裂带的宜良-嵩明段6.8级地震蕈现期是108~225年,目前已平静175年.②小江断裂东川段具有中等偏大应力水平,属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段;小江断裂华宁段具有较低应力水平,属于以小震活动为主的地段;通海-峨山断裂具有中等应力水平,属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段.③石屏-建水断裂和小江断裂宜良-嵩明段存在较低的6值和较小强震复发周期,具有较高应力水平,属于潜在地震震级偏大的区域,是未来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14.
辽宁西部地区主要活动性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野外实际工作成果,论述了辽宁西部地区三条北东向活动断裂,即:医巫闾山西侧断裂、北票-朝阳断裂及朱碌科-叨尔登断裂的活动特征、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并结合辽西地区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了该区今后地震危险性地段。  相似文献   

15.
梁海庆  刘建中 《地震地质》1993,15(3):229-237
采用我国华北地区1966~1984年原地应力测量数据49组,结合各测点附近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要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地壳浅部断裂面上的有效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比值随时间变化与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使在同一断裂上同一时域内,由于不同地段地震活动性的差异,所对应的有效应力比值亦有不同的变化。分析认为,当断裂面上有效应力比值在0.5以下时,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微弱,断裂呈现稳态,大于此值时,地震活动增强,断裂失稳  相似文献   

16.
孝丰—三门湾断裂是浙江地区一条规模较大的NW向断裂,该断裂与萧山—球川断裂交汇处曾发生929年杭州5 1/4级地震,与余姚—丽水断裂交汇处曾发生1998年嵊州—新昌4.5级地震。研究认为孝丰—三门湾断裂广德—杭州段大致以苏州—安吉断裂和湖州—临安断裂为界,分为广德—安吉段、安吉—黄湖段和黄湖—瓶窑段,活动性质为正断层,倾向NE。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ESR年龄样品测年认为,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涂道尊 《内陆地震》1989,3(4):348-355
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和空间分布特点,划分出断裂的活动段。分析现今强烈活动断裂及其强烈活动段的地震动态,圈定地震空区(地段),确定中期危险地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卫星照片编制地震构造图在中国是一种新的尝试。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及地震研究所合编、并有全国各省市地震部门参加、于1980年编绘的1:400万“中国卫星影像地震构造图”,是一幅应用卫星影像判读、分析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活动构造现象的全国性图件。卫星影像判读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轮廓,特别是反映了影像信息清晰的活动断裂构造。通过与地震震中分布的对比提出,强震多半发生在下述地段:活动断裂强烈  相似文献   

19.
鲜水河断裂是高频度的强震发生带,1981年道孚地震后,未来的强震往何处迁是地震预报以及地震区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断错地貌,滑动速率,大震同震位错以及断裂带上地震滑动模式的讨论出发,运用地质学方法寻找鲜水河断裂带上直到本世纪末的潜在震源区。结果表明,道孚以南松林口—惠远庙之间长达40公里的地段是发生M≈7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的潜在震源区,而康定断裂的北段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辽盆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东北地震区MS≥6.0级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松辽盆地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性是地震监测预报和抗震减灾工作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松辽盆地是我国六大活动盆地之一.新构造运动以来以间歇性、差异性升降运动为特点的构造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反映了NE向、NNE向或SN向深大断裂.在地震预测中,通常把NW向断裂与NE或NNE向断裂交切部位视为地震多发地段和主要发震模式.我们在重磁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古老的SN向和EW向断裂,特别是松辽盆地基底地震构造层内的SN向断裂或EW向断层是主要的发震与控震断裂,分析中强地震多沿SN向或EW呈线性分布特点,确定NNE向或NW向断裂与SN向或EW向断裂交切成为发震构造是东北地震区内主要发震模式.根据历史上地震的分布和区域构造体系,东北地区将来地震的发生表现为2000年以来本周期地震活跃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相对平静时期.在大庆—松原坳陷内细划了124°~125°和126.5°~127.0°经向地震条带,MS≥4.0级地震无一例外的归属两个条带,为预测发震构造和位置提供了可能.这些结论将为东北地区地震预测和防震抗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