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引琪  李春强 《气象科技》2005,33(6):516-519
为了弥补A—P值法的不足,本文以A值法和SSIM模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合理分配城市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的方法。该方法将A值法计算出的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作为一个约束条件放入SSIM(Source Strength Inversed Model)模式,调整该模式中各组源强的分担率,直至模式反演出的城市控制区各网格内的面源允许排放量之和与约束条件相等为止,此时模式输出的网格面源SO2允许排放量就是城市控制区内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结果。应用该方法对石家庄市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进行网格分配,并采用美国工业源长期浓度复合模式(ISC3LT)对石家庄市SO2总量控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配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可保证城市总量控制区内各网格上的SO2浓度值均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某一范围内达到或满足大气质量标准所允许排放的最大污染物总量。本文以2 0 0 0年为基准年 ,在抚顺空气质量控制战略开发工作的基础上 ,对抚顺SO2 、总悬浮颗粒物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初步计算。1 研究方法和环境质量目标1 1 研究资料研究中利用了沈阳市观象台和抚顺市章党气象站提供的 2 0 0 0年逐时常规气象资料 ,其中包括风向、风速、温度、云量及降水资料。利用了 2 0 0 0年抚顺污染源排放数据 ,其中包括污染源的位置 (X ,Y坐标 )、烟囱高度、出口内径、出口温度、出口速率、年运行天数、日运行时数、燃料信息 ,以…  相似文献   

3.
采用MAP-CGE模型,模拟了我国水泥行业实施低碳水泥标准对不同生产工艺产出、能耗及污染排放的影响,测算了对其边际减排成本和均衡价格的影响,分析了对不同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实施低碳水泥标准有利于水泥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并有助于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水泥行业在减排1 t CO2的同时将带来约1.17 kg的SO2减排量和4.44 kg的NOx减排量;实施低碳水泥标准对于水泥行业控制NOx排放很有利;但水泥行业也需承担减排成本并导致其均衡价格的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冬季SO2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冬季SO2的大气环境容量,为大气污染的总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前提和依据。本文利用RAMs三维非流体静力大气动力模式模拟的气象场驱动中尺度大气扩散模式(HYPACT),模拟出SO2的浓度分布及每个污染单元对于地面浓度的分担率。根据SO2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称质量标准),用线性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兰州市冬季典型日条件下SO2的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
周边地区对北京地面SO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Lagrangian传输、扩散、沉降模式计算了1994年9、10月份(非采暖期)、1995年1月和2000年1月(采暖期)北京地区SO2的变化规律,并分别计算了北京市不同类型的排放源以及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平均地面SO2浓度的贡献.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北京地区SO2的浓度量级和逐日变化趋势.北京地区地面SO2浓度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采暖期,北京当地排放源的影响相对较大;但在大气条件有利输送的背景下,来自周边地区污染排放源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5年山西省环境统计大气重点源清单,分析了山西省污染源的类别,各行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对比以及山西省大气污染物的构成特点。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山西省重点大气污染源中SO2、烟尘最主要的排放行业为电力行业;工业粉尘最主要的排放行业是建材和冶金行业。SO2和烟尘的排放明显存在着协同性、共生性,山西省煤烟型污染的特征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利用CALPUFF中尺度模型模拟计算出来的影响矩阵建立容量模型,使用专业的数学计算软件Lindo对容量模型进行计算,在综合考虑中部城市群区域的客观情况下,得到基于环境容量的辽宁中部城市群SO2排放总量平衡分配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燃煤电厂SO2排放及污染现状和目前国内外燃煤电厂普遍采用的几种典型脱硫工艺的比较,对脱硫工艺及其工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根据脱硫工艺的选择要素,从应用条件、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燃煤电厂脱硫工艺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中的气粒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纪飞  苏文颖  秦瑜 《大气科学》2001,25(2):269-276
在MM5和RADM耦合的基础上,考虑了NH3的源排放,获得了NH3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气体向粒子的转化,结果表明:干气溶胶总量分布与大气中H2SO4、NH3的浓度分布有非常好的对应,富氨环境条件下,产生干气溶胶的多少是由H2SO4浓度决定的;气溶胶中的含水量与干气溶胶的浓度分布没有太多的联系,主要取决于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了增加该地区污染排放源的实验,利用WRF-Chem数值模式研究该地区工业排放变化对广西区域二氧化硫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出海高压后部的天气背景下,受偏南气流引导,北部湾经济区SO2排放源强增加对广西区域SO2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污染物可以向北输送影响广西中部地区,最北影响到柳州市和河池市;受偏北气流影响时,北部湾经济区SO2排放源强增加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仅局限于局地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中提出要将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目标制定、碳排放分配的方法学,或以制度体系设计为对象进行分析,缺乏对分解模式、不同责任主体协同、责任主体与排放源匹配等制度关键问题的讨论。文中从制度实施角度着眼,梳理国内外控制碳排放的相关制度实践,提出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分解→出台政策→实施行动→评估调整”全流程管理和要素,并提出各个环节的具体建议:(1)目标分解采用“区域和行业分解相结合”的模式,将发电等纳入碳市场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按行业分解和管控,其他排放源(包括一般排放企业、建筑、交通等)按区域分解和管控;(2)政策工具要匹配责任主体的管理模式和排放源的减排重点,发挥不同责任主体间的协同作用,避免重复管理;(3)要建设相应的数据核算和支撑体系,并形成评估反馈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环境CGE模型测算实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污染物减排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短期内,新标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GDP只下降了0.18%。从行业产出看,要素价格下降,使工业部门和出口导向型行业成本降低,产出扩张。此外,新标准对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效果显著。由于脱硫脱硝装置的投入使用使末端废气去除率提高,进而导致煤炭燃烧排放量大幅下降,SO2和NOX的排放量分别下降22.8%和11.4%,绝对量分别减少560万t和148万t。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7年气象行业专项“MKIII型Brewer光谱仪的臭氧总量观测传递标准建立及对卫星遥测O3,SO2,NO2总量及UV波段光学厚度的标定技术研究(GYHY200706038)”的工作计划要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向东研究员于2009年9月6~27日参加了由WMO/GAW在西班牙举行的Brewer光谱仪标定比对观测(7~17日)和在意大利北部山区Aosta举行的第12次Brewer臭氧光谱仪学术会议(19~25日)。  相似文献   

14.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硫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11月~ 1999年 10月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站 (江西鹰潭 )农田小气候站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硫 (SO2 )、硫酸盐粒子 (SO2 -4)浓度采样和雨水样本收集 ,利用阻力模式和全年逐时气象资料计算 SO2 和 SO2 -4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干沉降通量 ,利用降水资料和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估计大气硫的湿沉降 ,从而定量研究大气硫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 SO2 和 SO2 -4干沉降速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 0 .373± 0 .170 cm· s-1(月均值 0 .16 1~ 0 .5 45 cm·s-1)、0 .198± 0 .12 3cm· s-1(月均值 0 .15 2~ 0 .2 6 9cm· s-1)。农田下垫面硫年总沉降量为 10 .3g· m-2 ,其中干沉降占总沉降的 83.3%。硫的干沉降又以 SO2 的干沉降为主 ,占年干沉降总量的 92 .2 %。大气硫沉降输入占农田生态系统输入总量的 90 %以上 ,是农田生态系统获取硫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荣明  石广玉 《大气科学》1998,22(6):917-525
根据国内测定的排放因子数据和国家、部委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排放源数据,得到的中国大陆的1°×1°网格精度的SO2的排放分布,计算了中国地区人为扰动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应用近期开发的二维能量平衡模式计算了由该种气溶胶所引起的中国地区地面温度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大辐射强迫和最大地面温度变化都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和四川地区。最大辐射强迫达3 W/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国环保部的MODEL-3系统的)CMAQ源同化模型及4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SO2、NO2实测资料,反演得到中国不同尺度的同化修正排放源,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与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分析了中国不同观测信息密度对SO2、NO2源同化反演及其浓度预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华北地区SO2、NO2浓度加密观测对改善SO2、NO2排放源和空气质量预报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分辨率的实测资料时,SO2、NO2的趋势预报效果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实测资料进行SO2、NO2源同化修正时,可明显减小SO2、NO2浓度的预报误差。华北地区较高分辨率的观测信息对于改进源同化修正效果及SO2、NO2浓度的趋势预报十分重要,尤其是对SO2浓度的预报尤为重要;采用经高分辨率的实测资料同化修正的排放源时,WRF-CMAQ模式对北京城市尺度SO2、NO2浓度的变化趋势、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区域源同化反演方法对于区域污染物浓度预报及排放源清单具有显著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未来百年夏季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2001年到2099年A1B、A2、B1三种排放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未来百年臭氧总量在夏季(6—8月)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百年夏季高原区臭氧总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A2情景下臭氧增长最快,B1情景下增长最慢,但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原区的臭氧总量增长较慢,即高原区臭氧谷加深。高原区高空污染物的减少以及局域Hadley环流的减弱是未来高原区臭氧总量增加的原因;而南亚高压的增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辐散增强则可能是高原区臭氧谷继续加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地基GPS和微波辐射计倾斜路径水汽对比观测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开展地基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对比观测试验,设计实现一套控制微波辐射计全自动追踪可视范围内某颗GPS卫星,以获取微波辐射计与该GPS卫星之间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外场试验方案.根据观测设备的特点,在软件控制层面上,该试验方案集成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的I/O数据和控制文件,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自动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该试验方案的实施全程由计算机控制,既可避免可能的人为操作失误,又能节约人员劳务开支.初步的观测结果表明,试验方案能够满足倾斜路径水汽总量对比试验对微波辐射计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利用SO2 空中和雨水采样资料和气象资料、云物理探测资料等计算云下SO2 降水清除系数的方法 ,计算了贵阳市冬、夏季不同雨强下的SO2 降水清除系数kw,并将所得结果实际用于城市SO2 浓度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20.
IPCC确定的几种未来大气CO2浓度水平对人为CO2排放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维海洋碳循环模式和一个简单的陆地生物圈模式计算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未来大气CO2情景中海洋和生物圈的吸收,并结合土地变化的资料得出燃料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尽管在所有的构想下,为了使大气中CO2浓度达到稳定必须减少排放,但对应不同的IPCC未来大气CO2情景,对人为CO2排放的限制是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