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裂谷北缘的赤城-古北口深断裂,是硅铝质(石英正长岩、富钾/环斑花岗岩)与铁镁质(斜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的双峰式深成岩带。U/Pb一致性年龄为1697±0.9Ma,其岩石组合可与河北大庙斜长(辉长)岩-二长岩杂岩体类比,但铁镁质岩石较少。主体硅铝质岩石的富钾、富铁暗色矿物及钾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均与世界各地及密云沙厂环斑花岗岩一致。含铁橄榄石石英正长岩,代表了岩浆分离结晶初期还原条件下,太古代母岩派生的初始岩浆组成。该岩带的确定是将裂谷不同构造部位的四条东西向岩带与裂谷作用联系的关键。伴随裂谷作用拉张断裂向南呈台阶状断陷下沉,由隆起区向断陷区顺序形成了深成至浅成侵入,以至火山喷发的非造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赵太平 《岩石学报》2005,21(4):1228-1228
斜长岩(anorthosite)基本是由单一矿物斜长石(含量>90%)所组成的岩浆岩。Ashwal(1993)把斜长岩分为六类:①太古宙斜长岩(富钙,斜长石An>80);②元古宙岩体型斜长岩(massif-type anorthosite);③层状镁铁质杂岩体中的斜长岩层;④大洋环境中的斜长岩;⑤其它岩浆岩中的斜长岩包体;⑥地外星体中的斜长岩,如月球斜长岩。环斑花岗岩(rapakivi)则是具有环斑结构的 A 型花岗岩(Haapapa,1999)。所谓“环斑结构”是指:①钾长石巨晶成卵球状;②部分钾长石卵球具斜长石外环;③存在两个世代的钾长石和石英。由于岩体型斜长岩和环斑花岗岩在时间、空间上有密切共生,Emslie(1991)把它们称之为 AMCG(Anorthosite-Mangerite-Charnockite-Rapakivi Granite)组合(Vorma,1976)。岩体型斜长岩和环斑花岗岩的出露远不及其它岩浆岩广泛和普遍,但它们仅赋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而且侵位年龄主要属于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3.
许保良  阎国翰 《岩石学报》1996,12(1):145-155
河北雾灵山碱性花岗质杂岩主要由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碱长正长斑岩、碱性石英正长岩和碱性石英正长班岩组成,是华北地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代表。本文系统报道了它的地质学、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的特征,讨论了它的成因类型归属和所代表的大地构造环境问题。这些资料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白垩纪早期,是一个剥蚀程度较小、定位于浅成环境的硅饱和碱性-过碱性岩杂岩体,属裂谷-类裂谷A型花岗岩类,它的出现表明华北地区早白垩纪时期曾处于板内裂谷-类裂谷的引张环境。  相似文献   

4.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5.
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许保良  李之彤 《地学前缘》1998,5(3):113-124
评述和总结了国内外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指出目前被划归为这类的岩石至少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7种类型(或组合),即:①环状杂岩体中的碱性及准碱准铝质岩类;②斜长岩微纹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质(环斑)岩花岗岩类;③层状杂岩体中的酸性岩类;④正长岩花岗岩类;⑤二长正长花岗岩类;⑥碱长碱性花岗岩类;⑦碱钙性花岗岩类。认为这些岩石的差异本质上反映出它们物质来源的多样性,亏损地幔、原始地幔、富集地幔、壳幔和地壳物质是这些岩石的潜在源岩。  相似文献   

6.
河北尚义西赛酸性杂岩体呈偏心同心圆状分布,由花子沟中粒花岗岩、西赛环斑岗岩、南沟细粒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对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西赛酸性杂岩体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从早到晚,岩浆向富Si、贫Fe、Al方向演化,属钙碱性岩石类型,其中西赛环斑花岗岩的特征与中国及世界典型地区环斑花岗岩相近。  相似文献   

7.
都庞岭岩体环斑花岗岩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庞岭复式岩体内包括有志留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等三个时代花岗岩。通过岩石学研究发现晚三叠世三个单元的花岗岩均具斜长环斑结构,为黑云母奥长环斑花岗岩。环斑花岗岩酸碱性程度高,富钾及稀土元素,铕亏损明显,富铷贫锶,似钾质花岗岩;Nd,Sr,Pb等同位素具低级上地壳物质特征,εNd(t)值—8.2,t2DM值1660Ma,可能为中元古代沉积物及其内所夹火山物质熔融物;多数特征介于复式岩体内的志留纪花岗岩和中侏罗世花岗岩之间,但最富钾,明显不同于秦岭地区沙河湾环斑花岗岩体,部分特征相似或比较近似于华北地台沙厂环斑花岗岩和芬兰Ahvenisto地块黑云母环斑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河北大庙斜长岩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5,自引:21,他引:25  
河北承德大庙斜长岩杂岩体是我国唯一的岩体型斜长岩。为了确定杂岩体的形成时代,作者从杂岩体主要组成岩石——苏长岩、纹长二长岩中选取锆石作U-Pb年龄测定,所获得的结晶年龄分别是1693±7 Ma、1715±6 Ma。这些锆石U-Pb年龄数据说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侵位至少持续了约20 Ma。大庙斜长岩杂岩体和密云奥长环斑花岗岩、长城系大红峪组钾质火山岩,以及广泛发育的基性岩墙群一起可能代表华北陆块1750~1650 Ma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9.
西赛酸性杂岩体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河北尚义西赛酸性杂岩体旱偏心同心圆状分布,由花子沟中粒花岗岩、西赛环斑花岗 岩、南沟细粒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对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西赛酸隆杂宕体 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从早到晚.岩浆向富s},贫FP, m方向演化.属钙碱性岩石类型其 中西赛环斑花岗岩的特征与l中国及世界典型地区环斑花岗岩相近杂岩体稀土分配型式为轻稀 土富集型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区域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四赛杂岩休侵位时代厘定为中 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80,(3):263-277,i002
斜长岩产出可分为两类:层状型和岩体型。前者不形威独立岩体,而为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中的斜长岩层。这种杂岩体具韵律性,层状构造发育,造岩矿物成分随层位有规律变化,它是基性岩浆重力结晶分异的产物,时代不限。岩体型斜长岩只产于前寒武纪,呈巨大岩体,多见于地台和地质的边缘,常与环斑花岗岩共生。它在大陆壳的分布虽不广,但其产出的构造位置、侵入的围岩、形成时代、岩性及与之共生岩石和含矿性等都有明显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与绿岩带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底辟岩基以及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2.5-2.9Ga。  相似文献   

12.
巴西东北部新法曾达-雅皮甘加山脉深成杂岩体在300-500MPa压力下侵位于新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岩中。主要由三类岩石组成;(1)粗粒花岗岩,(2)斑状花岗岩;(3)闪长岩到石英二长岩。后两类岩石构成新法曾在岩基,它位于走向北东的新法曾达左旋剪切带之北西侧,剪切带向北东倾伏的拉伸线理暗示该岩基是杂岩体深部抬升上来的一岩块。  相似文献   

13.
安徽两条A型花岗岩带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邢凤鸣  徐祥 《岩石学报》1994,10(4):357-369
安徽长江两岸平行对称分布有两条A型花岗岩带。江北为大龙山-城山-黄梅尖岩带;江南为花园巩-茅坦-浮山岩带。它们均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约128Ma.这些岩石富碱贫水,全碱含量高达9%~12%,而H2O+只有约0.5%,富含高场强元素,Ga×104/Al比值也高,花岗岩高达2.7~3.8。其形成环境为古裂谷拉张环境。两个岩带的花岗岩是正长岩浆通过AFC(同化混染-分离结晶联合作用)机制演化形成,而正长岩浆则是碱性玄武岩浆通过以分离结晶为主的AFC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14.
古元古代吕梁变质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中段的西缘,其中有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的侵入体。根据花岗岩岩石组合和同位索地质年代学资料,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花岗岩浆事件可分四个阶段。在早期拉张阶段,2364Ma的盖家庄片麻状花岗岩侵位,并伴随有大陆边缘裂谷型的吕梁群的火山活动。拉张一挤压转化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150Ma左右的赤坚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中期的挤压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063Ma的道仁沟石英二长岩、1906Ma的惠家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1848Ma的市庄细粒花岗闪长岩等;晚期的拉张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有1805Ma的大草坪斑状花岗岩和1800Ma的芦芽山斑状花岗岩、云中山花岗岩等。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划分的关帝山杂岩是由不同时期的花岗岩所组成,应以解体。可将其划分为挤压阶段的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后造山阶段的大草坪岩体等。  相似文献   

15.
中天山卡瓦布拉克一带,受长期掀斜隆升剥蚀,显示古地壳具层圈结构,盖层为火山岩,由于剥蚀局部残留,上地壳由劈理带和结晶片岩带组成;中地壳为塑性流变层,由板状韧流带和环状重熔岩带构成;下地壳仅见呈热隆上升的环状中基性杂岩性。板状韧流带具大型韧性剪切变形特征,中基性杂岩为下地壳热隆岩浆上升,并使中地壳岩石形成重熔型花岗岩,共同构成环状杂岩体。该地壳层圈结构形成于新疆古大陆震旦-寒武纪裂解及准噶尔洋盆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沟花岗岩体为一个由斜长花岗岩、二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则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相继侵入形成。该岩体与金矿是“兄弟”关系、“同源”关系,因此,金矿的同源花岗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福建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在浙闽粤沿海中生代断陷活动带内,政和一大埔深断裂以东沿海地区,存在着一条绵延五百余公里、宽约六十公里、呈NNE向分布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带。福建魁岐花岗岩位于该岩带北部,是该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岩体。鉴于此花岗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来探讨岩石成因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藏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构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亚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  相似文献   

19.
冀东新太古代蛇绿岩套基本特征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江海  T  KUSKY 《岩石学报》2001,17(3):422-424
在冀东遵化新太古代构造带内首次识别出了东湾子蛇绿岩套残片,它具备严格意义上蛇绿岩套层序,从顶部到底部依次为变形枕状溶岩和变沉积岩,席状岩墙杂岩,斜长花岗岩,辉长岩杂岩,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堆积岩,超镁铁质构造岩。其中,席状岩墙杂岩规律巨大,由密集分布的基性岩墙组成,并显示特征的单向冷凝边,岩浆构造及层序指示该蛇绿岩套向西掀斜,并因构造变形使层序重复,根据已有的2.67-2.79Ga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及其被奥长花岗岩体(锆石U-Pd2501+18/-16Ma)侵位,可以认为东湾子蛇绿岩套形成于新太古代。它的发现对于早期板块的构造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造山带内广泛发育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天柱山岩体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位于分隔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与北大别杂岩之间的五河-水吼断裂带附近.该岩体是个由多期次侵位构成的复式岩体,自早到晚依次为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整个杂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但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构成杂岩体的其他类型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