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高b值DWI和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5个结节,根据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肝细胞癌共22个,另3个结节诊断肝硬化RN或DN结节;高b值DWI成像诊断肝癌20个,另5个为良性病变;Gd-EOB-DTPA增强MRI扫描诊断肝癌为25个。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高b值DWI成像、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0%和1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显示,Gd-EOB-DTPA增强MRI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要明显高于MRI平扫及经典三期动态增强、高b值DWI单独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曲线下面积(P <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能提高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CT肺结节检出及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本院经手术确诊的肺结节患者172例,共切除204枚结节。将172例术前高分辨胸部CT图像导入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分别采用人工智能和影像医师阅片检出肺结节及良恶性诊断,对比两种阅片方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结节个数。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AI与影像医师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172例胸部高分辨CT共检出796枚真结节;AI与影像医师检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0.5%和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5%和99.7%,假阳性结节总数分别为247个和2个。204枚经手术切除的结节中,AI、影像医师及AI联合影像医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3.3%、78.5%和98.6%,特异度分别为34.8%、79.7%和79.7%;AI、影像医师及AI联合影像医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0.791和0.819。结论:AI检测肺结节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影像医师,但AI假阳性率亦较高;AI联合影像医师诊断恶性肺结节效能高于AI或影像医师单独诊断;建议AI联合影像医师共同检出肺结节和良恶性诊断,可以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影像学特点及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疑诊活动性肺结核198例,入院后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T-SPOT.TB及TB-Ab检查,总结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点及T-SPOT.TB、TB-Ab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12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各92例(82.14%),支气管管壁增厚82例(73.21%),肺实变86例(76.79%),空洞征82例(73.21%),线状影81例(72.32%),液体支气管征81例(72.32%),磨玻璃征64例(57.14%).高分辨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67%、82.56%和79.8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9%和73.96%;T-SPOT.T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54%、90.70%和93.4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4%和93.98%;TB-A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28.57%、82.56%和52.02%,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9%和44.10%;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2%、95.35%和96.46%,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6%和96.47%.结论: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异性征象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肺实变、空洞征等,有助于其诊断及识别.而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对其无法确诊病例可辅助高分辨CT及TB-Ab检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影像学特点及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疑诊活动性肺结核198例,入院后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T-SPOT.TB及TB-Ab检查,总结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点及T-SPOT.TB、TB-Ab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12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各92例(82.14%),支气管管壁增厚82例(73.21%),肺实变86例(76.79%),空洞征82例(73.21%),线状影81例(72.32%),液体支气管征81例(72.32%),磨玻璃征64例(57.14%).高分辨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67%、82.56%和79.8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9%和73.96%;T-SPOT.T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54%、90.70%和93.4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4%和93.98%;TB-A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28.57%、82.56%和52.02%,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9%和44.10%;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2%、95.35%和96.46%,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6%和96.47%.结论: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异性征象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肺实变、空洞征等,有助于其诊断及识别.而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对其无法确诊病例可辅助高分辨CT及TB-Ab检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较大样本宫颈病例的MRI表现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种类宫颈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从而评价MRI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宫颈肿瘤患者620例,共655个病灶。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探究宫颈恶性以及良性病变的分布情况;分析MRI对浸润性以及非浸润性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超声造影与MRI在诊断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的准确率。结果:通过MRI检查,可发现宫颈恶性病灶405个,良性病灶250个,其中良性病灶中位直径1.50cm,恶性病灶中位直径2.32cm;良性病变中位年龄40.42岁,恶性病变中位年龄46.57岁;宫颈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的敏感和特异性高于非浸润性宫颈癌(P<0.05);MRI在诊断宫旁浸润的准确率为92.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3.4%,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95.2%,均高于超声造影准确率(P<0.05)。结论:宫颈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的敏感和特异性高于非浸润性宫颈癌(P<0.05);MRI在诊断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造影(P<0.05)。研究表明MRI在宫颈癌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MRI技术的熟练与改进有助于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刚性配准前后多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定量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可重复性研究。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2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DCE-MRI扫描。应用Omnikinetics软件对DCE-MRI图像进行非刚性校准。两位放射科医师测量校准前后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e)各两次,两次测量间隔两周。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分析测量者内部和测量者间一致性以及可重复性。结果:同一测量者进行两次测量,配准前ktrans、kep和ve的ICC分别为0.962、0.736和0.708,配准后,ICC分别为0.983、0.962和0.834。配准后较配准前均有所提高。配准前ktrans、kep和ve测量值的可重复性分别为4.8%、33.5%和9.6%,配准后分别为1.6%、13.9%和4.3%。配准后可重复性较配准前好。不同测量者之间,配准前ktrans、kep和ve的ICC分别为0.945、0.760和0.931,配准后,ICC分别为0.988、0.962和0.976。配准后ktrans、kep和ve测量值的可重复性分别为1.8%、13.7%和13.1%较配准前的可重复性分别为3.9%,35.7%和20.1%好。结论:非刚性配准技术可以提高测量孤立性肺结节DCE-MRI定量参数结果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常规MRI对胆囊增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29例胆囊增大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每一例患者在术前行MRCP和常规轴面T1WI与T2WI联合检查,将影像诊断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评价术前MRCP和MRI对胆囊增大病因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本组增大胆囊的长径范围为8.01~18.13cm(平均11.93cm±3.20),横径范围为4.12~7.05cm(平均4.59cm±0.91);②29例胆囊增大的病因诊断如下:与胆道结石相关的良性病变17例(胆总管结石7例、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4例、胆囊腺肌瘤病和Mirizzi综合征各3例),低张力胆囊1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83.33%(15/18),特异度为72.22%(13/18);由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胆囊增大11例(胆囊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胆总管癌5例及壶腹周围癌4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0.90%(10/11),特异度为81.81%(9/11)。结论:胆囊增大可由良、恶性胆囊疾病与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引起,MRCP和常规MRI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差别,并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序列,判断两组病例磁共振图像对判断膀胱癌病灶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效能有无影响。结果: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良好,A组(禁食4~6 h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并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后半小时内进行检查),与B组(检查前2 h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禁食禁水)相比,前者具有更优的膀胱充盈度评分;在诊断效能上,A组病例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适当容量(本研究为100 mL)生理盐水可作为一种辅助膀胱准备方法,帮助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膀胱磁共振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AI软件在≥5 mm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体检肺结节患者92例(共483个结节)。AI软件检测到的结节由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并记录其个数及结节类型;人工阅片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进行视觉评估,并以此作为识别结节的金标准。计算两个软件的检出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评价两种AI软件的结节诊断价值;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来比较不同软件与金标准之间的差异;最后,评价两种AI软件联合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软件A和软件B结节检出率为92.1%和87.0%;软件A与人工阅片的吻合度一般(Kappa=0.213),软件B与人工阅片的吻合度较弱(Kappa=0.150);软件A相比人工阅片对实性结节和钙化结节的检出有统计学差异;软件B相比人工阅片纯磨玻璃结节的检出有统计学差异;联合两种AI软件结节的检出率为97.1%,两种软件的联合与人工阅片比,结节类型的检出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AI软件联合与人工阅片的吻合度较好(Kappa=0.439)。结论:两种AI软件联合会提高结节诊断及分类分析的能力;推荐联合诊断的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CT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双能CT和MR检查,观察软组织CT图像、双能CT肌腱伪彩(DETC)图像和MR图像上ACL。以MR图像为参考标准,评估双能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预测值。结果:MR图像、软组织CT图像、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明确的ACL损伤的例数分别为23、11和20。软组织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47.8%、100.0%、100.0%、36.8%和60.0%;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各预测值分别为82.6%、85.7%、95.0%、60.0%和83.3%。与软组织CT图像相比,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有明显增加(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应的χ2值分别为6.133和4.022,P值均<0.05)。结论:联合双能CT的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可诊断ACL损伤,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钼靶上含钙化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乳腺含钙化占位性病变的钼靶及MRI检查资料。其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56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46例,导管原位癌3例,小叶原位癌2例,粘液腺癌3例,基底细胞癌1例,肌上皮癌1例;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45例,包括乳腺纤维腺瘤39例,乳腺囊肿4例,乳腺纤维囊性增生2例。根据钼靶上钙化形态对于良恶性病变的判断标准,将钙化分为典型良性、可疑恶性、高度可能恶性三类。将钼靶和MRI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钼靶与MRI的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85例患者(84.2%)根据钼靶所见做出正确诊断。16例患者(15.8%)钼靶提示可疑恶性钙化但未能确诊或误诊,其中14例在MRI检查后做出正确诊断。MRI检查做出正确诊断99例(98.0%)。钼靶和MRI检查对本组含钙化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P<0.O5)。结论:当钼靶上钙化信息不能明确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特别在钙化归为BI-RADS3和BI-RADS4级乳腺疾病时,动态增强MRI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桥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Cochrance Library、PubMed、OVI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搜索双源CT诊断桥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性试验。对纳入资料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结果:最终入选5篇文献,其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分别为99%、99%、498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99.84%。结论:双源CT对于CABG后桥血管的评价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癌患者53例。MRI序列包括常规TSE-T1WI、-T2WI、弥散成像(DWI)及反转恢复频率饱和成像(SPIR)序列。全部患者均行多方位增强扫描,而且保证有一个方位必须垂直肿块所在平面的肠管长轴,将增强扫描前后同方位图像进行减影处理,由两名高年资专家读片,并作术前TN分期。病理参考标准以Dukes分期为标准,并用Kappa方法检验MRI减影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9.0。结果:53例直肠癌患者中,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对直肠癌检出率为100%,正确T分期49例,过低分期1例,过高分期3例,准确率为92.5%(49/5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按照MRI术前提示,手术切除淋巴结283枚,53例患者术后病检伴有淋巴结转移者36例,转移性淋巴结184枚,DWI结合常规序列术前评价淋巴结转移可靠性大。结论:MRI减影技术结合DWI方便、快捷,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TN分期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与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两周内先后进行超声和CT检查,保留有完整的图像检查结果,且术后均经病理学证实。应用超声和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17%、93.06%和92.77%,明显高于超声和CT;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03%和15.62%,明显低于超声和CT(P<0.05)。结论:超声应该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但超声和CT诊断各有优缺点,应该联合应用超声和CT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从而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小FOV双重造影结合DWI扫描技术,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直肠癌的病例250例,综合所有序列对直肠癌病灶进行术前MRI-TN分期,评估直肠系膜筋膜和环周切缘是否累及,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 T分期准确率为88.8%(222/250),MRI诊断直肠癌各T分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12,P=0.000。N分期准确率为75.6%(189/250),MRI诊断各N分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为中度一致,Kappa值=0.623,P=0.000。环周切缘准确率为97.6%(58/52)。敏感性100%、特异性97.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100%。结论:1薄层、小FOV高分辨率MRI双重造影结合DWI可以多参数、多角度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做出准确的分期,对N分期做出较准确分期。2 MRI可以对环周切缘有无累及进行准确的预测。3矢状位能准确测量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为术前评估是否保肛提供直观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评判多层螺旋CT淋巴结短长径比值联合相对强化值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肿瘤外科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记录腹部可疑淋巴结短径、短-长径比值、平扫和动、静脉期CT值以及相对强化值各项参数,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ROC曲线绘制,并分析上述各个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结肠癌转移淋巴结的短径、短长径比值、平扫和动、静脉期CT值以及相对强化值与非转移淋巴结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短径、短-长径比值、平扫和动、静脉期CT值以及相对强化值所绘制ROC曲线AUC分别为0.649、0.725、0.713、0.723、0.696和0.793,灵敏度分别为63.30%、76.70%、73.30%、60.00%、76.72%和73.30%,特异度分别为75.00%、70.00%、60.00%、75.00%、65.00%和90.00%;淋巴结短长径比值联合相对强化值ROC曲线AUC为0.908,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85.00%,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系数为0.787,提示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淋巴结短-长径比值联合相对强化值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可为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Warthin瘤CT、MRI表现。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7~80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26例(70.2%)。有吸烟史30例(81%)。结果:37例共56个病灶,单侧单发28例(28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6个病灶);CT及MRI表现:病灶长径0.5~4.8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早期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CT、MRI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CT室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CT引导同轴定位活检针经皮肺穿刺)和对照组(在CT引导下采用巴氏切割针取材),每组20例,根据CT扫描图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86%、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Kappa检验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25,P=0.000)。穿刺病灶大小是影响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SPN的因素。结论: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风险,对SPN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上的差异以及CTPA联合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在22只新西兰兔中,实验组20只经耳缘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对照组2只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栓塞后2小时行CTPA检查及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扫描完毕,处死新西兰兔,行大体解剖及镜下切片观察。以病理为金标准,观察CTPA联合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CTPA显示肺动脉血管通畅,未见充盈缺损,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实验组栓塞后CTPA可见新西兰兔部分段、亚段肺动脉对应肺组织呈磨玻璃、肺纹理稀疏及马赛克改变,栓塞区域灌注图像显示为蓝色或黑色的灌注缺损或者不均匀灌注。病理检查发现亚段以下细小肺动脉栓子,CTPA未发现血管充盈缺损,而DEPI表现为与周围正常灌注区域颜色稍不均匀,呈伪彩图像表现。CTPA及DEPI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2%,98.65%,97.22%,98.65%;97.37%,95.83%,92.50%,98.57%。结论:DEPI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检出率具有较高敏感度;CTPA联合DEPI可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术前胸部MSCT及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乳腺恶性肿块54例,良性肿块18例。根据患者乳腺腺体类型分为非致密型组(23例)、致密型组(49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评价胸部MSCT检查及乳腺X线摄影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致密型乳腺组,胸部MSCT对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89.19%,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χ2=5.103);胸部MSCT对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75%,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58.33%。非致密型乳腺组,乳腺X线摄影对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94.12%,略高于胸部MSCT 82.35%。胸部MSCT、乳腺X线摄影对全部乳腺肿块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11%和75%。胸部MSCT对转移性淋巴结及胸部转移灶的检出率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胸部MSCT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胸部MSCT对致密型乳腺中肿块的诊断较乳腺X线摄影可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