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检测软件对低年资规培医生提高肺实性结节检出效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经CT证实有肺实性结节的CT影像,由2名8年影像诊断工作的主治医师结合AI (SCHOLAR,infervision)共同阅片确定肺实性结节数量,分歧时由第3名从事影像诊断15年以上主任医师会诊,最终确定“金标准”。先由低年资规培医师对上述CT图像独立进行肺结节检测(方法A),2周洗脱期后在AI软件辅助下再进行上述CT图像肺结节检测(方法B)。将方法A和方法B标注结果分别与“金标准”比较,记录真阳结节数、假阳结节数,采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检测灵敏度、假阳性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方法A相比,方法B灵敏度明显增加,总的实性结节灵敏度提高65%,而假阳性率降低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I辅助软件对检测4组不同大小(D≤4 mm、4 mm 8 mm)肺实性结节的灵敏度均有提高,分别为78%、38%、27%和13.8%。方法A的FROC曲线上面积(AAC)为0.176,方法B为0.085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A和方法B平均每例CT阅片时间分别为411.9 s和319.7 s。结论:AI辅助检测软件可明显提高低年资规培医师对CT上不同大小肺实性结节的检出效能,尤其对直径≤4 mm肺结节的检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CT肺结节检出及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本院经手术确诊的肺结节患者172例,共切除204枚结节。将172例术前高分辨胸部CT图像导入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分别采用人工智能和影像医师阅片检出肺结节及良恶性诊断,对比两种阅片方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结节个数。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AI与影像医师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172例胸部高分辨CT共检出796枚真结节;AI与影像医师检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0.5%和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5%和99.7%,假阳性结节总数分别为247个和2个。204枚经手术切除的结节中,AI、影像医师及AI联合影像医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93.3%、78.5%和98.6%,特异度分别为34.8%、79.7%和79.7%;AI、影像医师及AI联合影像医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0.791和0.819。结论:AI检测肺结节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影像医师,但AI假阳性率亦较高;AI联合影像医师诊断恶性肺结节效能高于AI或影像医师单独诊断;建议AI联合影像医师共同检出肺结节和良恶性诊断,可以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低剂量CT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效果,为临床早期肺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6例早期肺癌高危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对肺结节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CT人工判读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2例,检出率为16.4%;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纠错)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3例,检出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人工判读与计算机辅助技术高危可疑患者检出一致性高(k=0.986)。计算机辅助技术所用时间低于人工判读,节约约70%时间((59.95±12.93) vs.(194.98±70.61) s,t=30.474,P=0.000)。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纠错)进行低剂量CT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效率明显优于人工判读,具有简单、高效、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效能的因素,力求为不同性质的结节提供个性化的扫描剂量及人工智能系统,同时为各人工智能系统适宜的扫描条件提供参考。方法:标准成人男子胸部X线/CT影像模型,内部随机分布15个不同密度和大小的模拟肺结节,采用不同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对模型进行扫描,共扫描50次。应用不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肺结节检测,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假阳性率。结果:①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公司A和公司C对不同性质肺结节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公司B对+100HU结节的检出率,70kV(100%)组高于120kV(80%)和140kV(80%)组;公司B对3mm结节的检出率,70kV组(33.33%)高于120kV(0%)和140kV(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管电压组内不同管电流间及各管电压组间,检出率、假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管电压组间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公司A在70kV组检出率(64.44%)低于公司B(80.00%)、假阴性率(35.56%)高于公司B(20.00%);公司A的假阳性率高于公司B和公司C;公司B和公司C间检出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智能辅助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与CT扫描剂量无关,与结节性质及AI系统性能有关。本研究中公司B和公司C整体性能高于公司A,最佳扫描管电压分别是70kV、70kV和100kV。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肺结节检测软件对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体积自动测量的准确性及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31日在本院行常规胸部CT扫描的患者90例,共计170个pGGN病灶。将CT扫描原始数据(含1 mm薄层图像)传送至AI服务器进行肺结节体积自动测量并记录其测量数据;由两名资深胸部影像诊断医师以手动进行pGGN逐层测量相加得出体积数值,并以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金标准”数据与AI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pGGN体积大小、位置、毗邻等因素对AI测量误差的影响。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90例患者中共计170个pGGN,右肺上叶者49个(28.82%),右肺中叶者21个(12.35%),右肺下叶者27个(15.89%),左肺上叶者49个(28.82%),左肺下叶者24个(14.12%)。在pGGN的毗邻关系中,完全位于肺实质内无毗邻关系者82个(48.24%),贴近血管者29个(17.06%),贴近胸膜者59个(34.70%)。①两名观察者之间、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点对pGGN手动测量的体积数值均无差异;②对相同pGGN体积的测量,使用AI自动测量与人工手动测量的结果亦无差异,且二者相关性很高(r=0.981),一致性也很高(ICC值为0.987);③pGGN的体积大小、发生位置、毗邻关系对AI体积测量的误差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ferRead肺结节检测软件对肺pGGN三维体积测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适用于临床肺结节诊断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差别,并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序列,判断两组病例磁共振图像对判断膀胱癌病灶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效能有无影响。结果: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良好,A组(禁食4~6 h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并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后半小时内进行检查),与B组(检查前2 h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禁食禁水)相比,前者具有更优的膀胱充盈度评分;在诊断效能上,A组病例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适当容量(本研究为100 mL)生理盐水可作为一种辅助膀胱准备方法,帮助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膀胱磁共振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体积密度法判断肺亚实性结节(SSNs)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的108枚SSNs的CT和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和腺癌组。通过肺结节AI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峰度、偏度、Perc.25%、Perc.50%、Perc.75%、Perc.95%、结节体积、结节平均径等CT定量参数。使用Medcalc软件得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诊断SSNs浸润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用逻辑回归分析评估他们的诊断性能。结果:SSNs的多数CT定量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Perc.25%,AUC达0.797;其次为Perc.50% 和平均CT值,AUC均为0.7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诊断效能最高的Perc.25% 分别与Perc.50% 和平均CT值两两建立联合诊断模型1,其中Perc.25% 与平均CT值的模型诊断效能最高,且联合诊断模型诊断效能高于Perc.25% 与平均CT值单独的诊断效能。Medcalc软件分析显示,Perc.25%≥-578 HU和平均CT值≥-468 HU的SSNs病理表现为腺癌的可能性大。将Perc.25% 与结节平均径结合,可获得对判断SSNs浸润性非常有价值的联合诊断模型2。结论:AI体积密度法对SSNs的浸润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使用Perc.25% 与平均CT值比单独使用更能准确地判断浸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CT室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CT引导同轴定位活检针经皮肺穿刺)和对照组(在CT引导下采用巴氏切割针取材),每组20例,根据CT扫描图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86%、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Kappa检验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25,P=0.000)。穿刺病灶大小是影响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SPN的因素。结论: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风险,对SPN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0例小于1cm的肺内微小结节病灶的分析,比较了螺旋CT扫描,常规CT扫描,及胸部平片在临床应用的价值,认为螺旋CT扫描高分辨薄层重建可以提高肺内微小结节的检出率,并有利于研究结节的内部,边缘和结节的周围情况,从而对早期肺癌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强MRI采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在高危人群中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至2022年经病理证实的69例HCC患者,并且行MRI增强检查。基于LI-RADS v2018,对每个病灶MRI图像的主要/辅助征象进行评价及L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增强MRI采用LI-RADS v2018对HCC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阅片者的一致性。结果:3位阅片者间LI-RADS分类的ICC值为0.782(95%可信区间0.713~0.841)。基于LI-RADS v2018,以LR-5为诊断标准,MRI阅片者1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9%、70.4%和79.8%;阅片者2分别为80.6%、74.1%和78.7%;阅片者3分别为80.6%、77.8%和79.8%。以LR-4联合LR-5为诊断标准,阅片者1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5%、63.0%和84.3%,阅片者2分别为90.3%、66.7%和83.1%,阅片者3分别为91.9%、66.7%和8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胸部外伤患者CT图像并采用3种方式阅片。CAD系统阅片:应用CAD系统行肋骨骨折检测并记录结果;医师阅片:两名具有6年肋骨骨折CT诊断经验放射科主治医师独立阅片并以两人一致意见作为诊断结果;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CAD系统辅助两名医师采用共同阅片模式阅片。金标准:两名具有15年以上肋骨骨折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对患者初诊及复诊CT独立阅片,结果不一致时以两人协商一致的意见作为肋骨骨折诊断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阅片方式的敏感度、假阳性率及阅片时间。结果:232例患者共发现712处肋骨骨折。CAD系统阅片敏感度为81.2%,CAD系统阅片敏感度低于医师,医师阅片敏感度低于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CAD系统阅片假阳性率为0.48±0.13,在3种方式中最高,医师阅片与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系统阅片时间为(2.45±0.92)s,在3种方式中耗时最少,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时间少于医师阅片且阅片时间减少34.2%。结论: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并降低假阳性率是CAD改进的重要内容;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CAD系统辅助医师阅片可在不增高假阳性率的同时提高敏感度和减少阅片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并分析影响肺结节良恶性的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并与梅奥模型、Brock模型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有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319例,其中229例作为建模组(A组),90例作为验证组(B组),分析A组病例性别、年龄、直径、吸烟史、毛刺、位于上叶、边界不清楚、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含磨玻璃密度及钙化,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用B组资料进行验证并将B组资料分别代入本研究模型、梅奥模型及Brock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直径、毛刺、上叶、边界不清楚、分叶、空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是否含有磨玻璃密度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有毛刺、有分叶、边界不清楚和含有磨玻璃密度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的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其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77.3%,阳性似然比为4.02,阴性似然比为0.11,阳性预测值为80.8%,阴性预测值为89.5%;本研究模型与梅奥模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9),与Brock模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9)。结论:有毛刺、有分叶、边界不清楚和含有磨玻璃密度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诊断效能优于梅奥模型,与Brock模型诊断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LDCT)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增强等级与不同类型(实性、部分实性及纯磨玻璃)肺小结节优化显示的对应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行LDCT并符合肺小结节入组标准受试者101例105个肺小结节,依结节性质分为实性结节组(n=27),部分实性结节组(n=37)和纯磨玻璃结节组(n=4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先分析组间一般资料,再以滤波反投影算法(FBP,B50f)为参照,比较SAFIRE I50f和I70f(分别1~5级)各模式下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肺小结节CT值、SNR和C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①三组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结节分布无显著差异,纯磨玻璃结节组年龄和结节长径均小于实性和部分实性结节组;② SAFIRE I50f 1~5和I70f-5图像噪声值均低于FBP B50f,其中SAFIRE I50f-5噪声值最低,不同模式下肺小结节CT值无显著差异,SAFIRE I50f-5肺小结节SNR和CNR均高于FBP B50f和其他SAFIRE模式;③ SAFIRE I50f 3~5实性和部分实性肺小结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FBP B50f和除I70f-5外SAFIRE其他模式,SAFIRE I50f-4纯磨玻璃肺小结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FBP B50f和除I50f-3、I50f-5外SAFIRE其他模式且组间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SAFIRE I50f-4在LDCT实性、部分实性和纯磨玻璃肺小结节图像质量客观、主观评价方面均表现良好且均衡,可适用于各类型肺小结节LDCT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低心率下宽采集窗与窄采集窗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对比,明确窄采集窗320排 CT 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拟行 CTCA 且心率(HR)≤65次/min、心率变异度(HRv)≤ 5次/min 的患者80例,平均年龄51岁(范围:36岁~83岁)。所选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其中 A 组(n =40)采集期相设置为 R-R 间期70%~80%。B 组(n =40)采集期相设置为 R-R 间期30%~80%。两组设置管电压100 kV,依据体质量指数自动设置管电流300~580 mA。评价并比较 A、B 两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2 mSv ±0.78 mSv vs 4.35 mSv ±0.85 mSv,t =-12.474, P =0.000)。A 和 B 两组可评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15,P =0.643)。A 组平均评分3.61±0.53,B 组平均评分3.71±0.48,Z =-3.074,P =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 两组主动脉根部衰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132,P =0.261)。结论:320排螺旋 CT 窄采集窗设置可以提供可评估的图像质量,从而大幅度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双源CT不同管电压下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的搜集行双源CT的门诊患者200例,经排除最终筛选得到198例符合标准的图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100kVp,融合120kVp和140kVp下的胸部CT图像;根据结节大小、密度及位置分组,比较在不同管电压下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个数。结果:AI在双源CT 100kVp下对于磨玻璃结节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在双源CT融合120kVp图像中,对肺结节的误诊率最高,但具有较低的漏诊率;然而,在双源CT 140kVp下对肺结节自动检出效能最差。结论:人工智能在融合120kVp下对肺结节的检测的假阴性率较低,可以降低医师诊断肺结节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F.7感染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不同临床转归胸部CT表现差异,提高对近期COVID-19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奥密克戎BF.7毒株不同临床转归中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点,根据是否转为重症(重型/危重型)分为A组(未转为重症)、B组(转为重症),A组103例,男65例,女38例,平均年龄(73.98±11.53)岁,B组23例,B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73.43±12.53)岁;比较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及胸部CT病灶分布、密度,累及肺叶情况的差异。结果:126例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年龄、性别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灶在左肺上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及双肺中体积占比均高于A组。病灶均以磨玻璃阴影、实变为主,范围较A组大。结论:中型COVID-19转为重症患者的胸部CT表现有别于未转为重症者,分析其影像特点,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肺内小结节三维重建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常规扫描采用螺旋扫描“10mm/10mm/10mm”(即层厚/每螺旋-圈床进距离/重建间隔,Fov300-360mm,标准算法。53例肺内小结节和100例健康体检(包括平扫无阳性发现者)作三维重建(质量透视法-Volume Rendering),取-720HU为重建域下限。结果:阳性者53例中,单个结节47例(左肺21例,右肺26例),结节直径(0.5cm-3.0cm),比常规扫描更能检出结节边缘凹凸不平及肿瘤供血血管。2个结节2例均为良性(一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1例抗炎治疗后吸收痊愈)。双肺多发性结节4例(3例为转移瘤,一例为结核)。常规扫描无阳性发现者100例做三维重建,其中92例作健康体检者检出一个结节(0.5cm);8例有癌性病史患者(食道癌6例,肺癌2例),检出两例有结节。结论:胸部螺旋CT三维重建能提高病变检出率及肿块周边的特征改变,从而有助于肺部结节的诊断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hilips Brilliance iCT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监测阈值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需行头颈部CT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分别行不同的注射扫描方案:A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40 m L,监测阈值150 HU;B组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40 mL,监测阈值90 HU;两组注射速率均以5.0 mL/s,均监测主动脉弓。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目测法)和客观评价(分别测量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的CT值)来进行图像质量分析。结果:①主观评价A、B两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B组明显减少上腔静脉对比剂残留;②A、B两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B两组各部位测量的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40 m L对比剂配合主动脉弓90 HU的监测阈值的方法,虽然图像CT值比较有差异,但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对比剂用量,减少了上腔静脉对比剂的残留,降低了过敏反应的发生及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肺动脉造影(CTPA)相结合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进行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可以得到DEPI、CTPA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通过DEPI、CTPA及两者联合检测三种方法,对肺叶、肺段及亚段水平肺栓塞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分析其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χ2检验发现,在肺叶水平,DEPI、CTPA及两者联合诊断肺栓塞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段及亚段水平,三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亚段水平联合诊断提高了对孤立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结论:通过将功能性的DEPI与解剖性的CTPA相结合应用既提高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又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对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触发阈值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年龄在37~93岁,平均年龄为64.28岁。根据触发阈值不同分成3组,将患者分配到A、B、C3组,A组触发阈值为120 HU共38例、 B组触发阈值为200 HU共37例、 C组触发阈值为250 HU共37例,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右肺静脉的CT值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3组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上腔静脉、右肺静脉CT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两名医师间对所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结果为高度一致,Kappa=0.78。结论:肺动脉CTA触发阈值在200 HU,2 s后启动扫描时,既能保证肺动脉主干CT值的浓度,满足临床诊断,又保证对比剂充分的灌注到5~6级分支,上腔静脉潴留少,肺静脉显影淡,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