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四塘港区波浪数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是我国第一条铁路轮渡工程,本文针对海峡北部四塘轮渡港口,采用PEM方法与Bousinessq 方法相结合的嵌套模型,对五种港口设计方案进行波浪传递及港内泊稳数学模型研究,为港区总体布局和水工构筑物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连接内陆与海南岛的我国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1998年8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这项由国家铁道部、广东省和海南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了工程海区潮流数学模型。首先,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接着对海域天然工况进行模拟,分析了工程前水域水流特征;最后,对建设方案进行模拟,研究了汽车轮渡进港航道和港区流速分布情况,并对工程引起的粤海铁路轮渡南港进港航道水流条件变化进行了分析,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林一平 《海洋信息》1994,(2):12-12,16
火车轮渡作为历史悠久的专用船舶,在两岸建有铁路尚无大桥,同时又需贯通的情况下,仍不失为理想的水陆客/货联运工具。世界上最早的火车轮渡于1855年诞生在美国,经过近140年发展,现已普及到20多个国家,并在70余条航线上得到使用。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拟建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本文通过对海峡南岸新海湾轮渡港址附近自然条件、岸滩演变和输沙特征的分析研究,对不同类型港区布置方案港内开挖区和航道的淤积强度、淤积量等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防护建筑物的有效拦沙时间等进行了探讨和计算,提出了港区类型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学先 《海岸工程》2000,19(2):94-94
目前青岛至黄岛正在通行的交通设施有:轮渡、快速公路、胶黄铁路、高速快艇(航时15min)。直升飞机酝酿已久,而桥隧之争则自1992年至今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7.
铁路轮渡是传统运输方式的一种延续,将水路与陆路运输相结合,突破原有交通运输的空间阻碍,促进了异地间的贸易往来,改善了区域内经济发展态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其特有的地理空间因素长期阻碍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烟大轮渡的通行,拓展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经济对接面,部分推动了该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宁波港口经济圈通道建设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对外辐射能力等方面的意义,通过对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港口功能、集装箱运输和集疏运体系等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明确目前港口发展存在集疏运结构有待调整、海铁联运通道布局有待优化和联运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铁路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运输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以期推进宁波港口经济圈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青岛经济发展的前景概述了胶州湾轮渡的必要性;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广东、湖北和江苏四省、市共9个轮渡码头、船舶的技术资料和营运情况;通过胶州湾自然条件和协作关系的分析,讫证了轮渡工程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青岛至黄岛间轮渡的实施方案,并估算了经济效益。本文是胶州湾轮渡工程前期研究工作的小结,并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珊瑚礁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南岛西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种类的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共发现50种造礁石珊瑚和1种多孔螅.海南岛西北部造礁石珊瑚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与历史资料相比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海南岛西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造成;海南岛西北部海域是北部湾、琼州海峡和南海的重要交汇点,可能是造礁石珊瑚幼虫扩散的重要通道,对华南沿岸造礁石珊瑚资源自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未来的海洋管理应该加强对珊瑚礁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的珊瑚礁.  相似文献   

11.
赵瑞芬 《海岸工程》1999,18(4):59-63
以长岛港轮渡码头装卸工艺设计为例,介绍轮渡码头装卸工艺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2009年东海岸生态资源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海南岛东海岸的区位优势和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的优势,提出了建立"海南岛东海岸生态经济区"的构想。首先对海南岛东海岸生态经济区进行功能定位,根据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并依据建设基本原则,提出开展生态旅游、建立国家海洋公园、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积极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厦门内湾东西3个口门断面(五通—下店、嵩屿—鼓浪屿、鼓浪屿—轮渡)一个潮周日走航ADCP资料的空间插值潮、流调和分离结果,分析占主导的M2分潮流与余流沿断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约束的3个断面M2分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断面深槽为主流通道,M2分潮最大可能流速均沿主流深槽向左右岸递减,三断面中以鼓浪屿—轮渡断面最为强劲,平均值为46 cm/s,五通—下店断面次之为43 cm/s,嵩屿—鼓浪屿断面最弱,仅为33 cm/s.该半日潮波进入厦门内湾首先在鼓浪屿—轮渡断面达到最大值,出现时间在月中天后2.1 h,其次为五通—下店断面2.7 h,最后为嵩屿—鼓浪屿断面3.3 h.再者地形变化剧烈的嵩屿—鼓浪屿断面M2分潮非线性运动较强,浅水分潮的幅度增大.潮波的非线性效应又衍生了非周期性的潮致余流,该余流在厦门内湾东西口门有较为稳定的存在,且表现为近岸区流幅大,潮流通道内小,嵩屿—鼓浪屿与鼓浪屿—轮渡断面均值为9 cm/s,五通—下店断面均值为5 cm/s,同时各个断面余流均存在使内湾海水正常更替,沿断面法向一分为二,一进一出的态势.基于本次观测结果计算出一潮周日厦门内湾东西口门余流通量为76.156×10^6m3,净潮通量为69.591×10^6m3,相对偏差小于8.6%.  相似文献   

14.
戚立心 《海岸工程》1995,14(4):43-50
海上火车轮渡是海峡间,陆岛间及岛屿间铁路线连接环节,经轮渡衔接可以减少客,货换装,节省绕行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在北欧已由百余年成功的经验和历史。我国海上火车轮渡的这议始于本世纪60年代,但由于经济技术发展较慢,直到90年代初欺才有人提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大小岛屿6500余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最大的是台湾岛,35750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32200平方公里。目前,海南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均已对外开放。本文拟对沿海岛屿在对外开放中,如何进行经济开发建设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海洋问题。为加强海南岛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南岛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居全国之首;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淹没滨海低地和减小旅游区沙滩面积,加重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洪涝的灾害程度以及影响海岸防护设施等方面;在海南岛沿海地区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加强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建设、城市科学规划、海平面观测和监测以及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东方航线上的明珠,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海上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门户。海南岛又是我国最年轻,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省份。由于本岛四面环海,区域经济结构是依赖海洋的海岛型经济,这就决定了港口开发在特区经济建设中的首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第一点建议:重开“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桥及亚洲一侧的桥头堡——深水大港。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曾为贯通欧亚的文化交流、繁荣地区经济及睦邻友好立下了大功。今天所谓重开丝绸之路,是使它的历史使命继续扩大,它的物质条件已远非昔日可比。在今天的丝绸之路上不会再是“骆驼驮货,沙漠行舟了”,而是要建设横卧黄河流域的大铁路,在渤海湾建设深水大港。大港将作为亚洲一侧的桥头堡之一,与欧洲的汉堡港、阿姆斯特丹港、鹿特丹港等遥遥相对。欧亚大陆桥继丝绸之路后今天已基本形成了。几条通道开始营运已是几年之内的事,我国已选择了几条通道:(1)以连云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地壳稳定性、海洋地质环境及海岛调查研究,证明渤海海峡适合修建跨海通道,且南桥北隧是最佳修建方案。修建跨海通道非常必要且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以公路通道计算,若能达到日均40 000辆的车流量,建成后每年将节减大约170亿元的燃油费及相应的燃油污染排放,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并可部分降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水平和缓解交通压力。最佳修建线路是沿庙岛群岛轴部,这里地壳比周边更稳定、沉积物更薄,且实际跨海距离最短。蓬莱角至砣矶岛水深较浅,平均水深约20m,修桥是可行的;砣矶岛至大钦岛,平均水深35~40m;大钦岛至老铁山角,平均水深约50~55m。我们建议的南桥北隧方案,不同于前人提议的以北隍城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的南桥北隧方案。砣矶岛面积7.05km~2,是首选的桥隧连接地点,大钦岛也可作为桥隧连接地点,可作为次选方案考虑。若砣矶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桥长约43km,隧道长约70km;若选大钦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则桥长约58km,隧道长约55km;桥隧总长约113km。南桥北隧方案,估计修建用时约为8~12年,总投资约为1 000~1 200亿元,工程使用年限以100年计。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风浪规模比东海、南海小。渤海海峡的南桥,受风浪的影响程度,虽比青岛胶州湾大桥大一些,但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仿,仅海水深度稍大一些。渤海海峡区估计每年约有60余天的风雾影响通行,这正好与两端邻近陆地上的风雾影响在时段和时间上相符合,可一起进行封闭或开通道路操作,实属正常,不应作为否定南桥北隧方案的理由。在海水较浅区域,修桥成本低,场地宽阔,容易施工且施工周期短。挖海底隧道成本较昂贵,施工难度大且周期长。基本上是隧道的长度决定了施工周期。全隧方案虽有"全天候"之美称,但由于全隧方案隧道长125km,投资2 500亿元,比我们提出的南桥北隧方案多花一倍以上的投资,修建用时也是多1倍以上,且必须在全部建完后才产生经济效益,故费钱费时、效率较低,是不适宜的。时代发展的趋势是,高速公路迅速崛起,铁路货运急剧下滑,公路通道比铁路通道更急需应优先考虑。南桥北隧方案,南桥是修建公路的南桥,北隧,有两种选择:如果通风等技术问题能够解决,应首先考虑修建公路通道的北隧;如果不能实现的话,那么,退而求其次修建铁路通道的北隧,用火车背负汽车过北隧,其效率低于公路通道汽车直接过北隧,运力不足也只能用滚装船轮渡汽车来补充。总之,不管是修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甚至还是二者都要修,最佳方案都应该是南桥北隧,这样较省钱省时效率高,并在修建期间就可阶段性地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南桥以地震基本烈度Ⅷ度设防,并能抗12级或以上台风及相应浪流,桥墩修建应尽量避开断裂带。北隧以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设防。这正是:南部水浅利修桥,南桥北隧奇通道;阶段施工见效益,省钱省时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岛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迫切需要加强对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利用。无居民海岛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需要我们在海岛开发之前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文章在结合海岛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应性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流程,并对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进行了初步筛选,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