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气热通量对海气的热量交换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局部海域的热量扩散情况。在滨海电厂所在海域,由于温排水与环境水域温差引起的斜压效应,将对附近海域温度分布、局部环流结构变化等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现有的数学模型要考虑海气热通量才能更加准确地模拟温排水造成的温升场。本文在了解田湾核电站温排水特点和附近海域潮流特征的基础上,应用FVCOM数值模式,采用《物理海洋学》中的海表面热通量计算方法,建立了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温排水数值模型,对温排水造成的温升进行了模拟。模式考虑斜压效应,在排水口考虑了温排水的叠加效应,通过与实测资料比对表明:该文建立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海域的温度变化和温排水造成的温升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约为35 m³/s),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 m³/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超过35 m³/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7年的多景Landsat-8热红外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田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海面温度,依据反演所得海面温升分布图对温排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湾核电站温排水的扩散方向和影响范围与潮汐状态密切相关。在涨潮中期阶段,温排水分布范围较小,其中1℃以上温升区域面积不足10 km~2;在高、低平潮阶段,温排水扩散面积相近,其中1℃以上温升区域面积约15 km~2;在落潮中期阶段温排水分布范围最大,1℃以上温升区域面积可达30 km~2,但4℃以上高温升区域面积较小。高温升区域多出现在排水口以南至以东附近海域,随着温排水向周围海域扩散,温升逐渐呈衰减分布。  相似文献   

4.
田湾海域温排水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采用定点连续、多点同步的水温分层现场观测方式,辅以连续高分辨率的气象、水位和海流等观测,分析研究了田湾核电温排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绘制出逐时的1℃温升曲线,从而经计算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温升在1℃以上的海域面积,并据此讨论了影响温排水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现场观测期间,温排水面积变化趋势与潮汐潮流直接相关。在落急时刻,温排水面积达到最大值,为32.33km2。在涨憩时刻,温排水面积最小,仅为7.93km2。  相似文献   

5.
潮汐潮流三维数值模拟在庄河电厂温排水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POM模式,本文应用了考虑了四个主要分潮(M_2,S_2,K_1,O_1)的三维数值模式,对北黄海近岸的庄河电厂附近海域进行了数值模拟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用模拟流场,对电厂的温排水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大约在模拟15d后,温升场可以达到基本稳定。另外,温排水的排水口设在表层、中层、底层三种情况下,排水口取在表层时,对海域的温升影响范围较小。,2000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资料的方法对潮州电厂温排水扩散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扩散面积和扩散方向基本一致;由于地形的原因,电厂温排水的排水口附近海域水动力较弱,与外围水交换能力较差,导致温排水涡积现象很明显;夏季大(小)潮温排水扩散面积小于冬季大(小)潮温排水扩散面积,大潮时温排水扩散面积小于小潮;取水口温升小,温排水排放对电厂取水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4~8月温升季节,对大亚湾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附近水体4个测站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逐月调查,以评估温排水对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网采浮游植物有1 17种,其中硅藻为该海区的主要种类,其次是甲藻;甲藻与硅藻的种数比为64:36.比较分析了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差异,结果显示温排水区水体浮游植物密度有增加趋势,在4~8月份增加的细胞密度总平均值为17 492×103 cells/m3,平均密度是排水口站位的2.73倍,没有迹象表明温排水导致排水口站位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降低.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核电厂进、排水口水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的主要贡献种是硅藻;在排水口外水体中甲藻种数减少,但其细胞密度未见明显变化,显示冷却水系统对甲藻的损害.调查结果表明:除6月份外,核电厂排水口外水体的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普遍降低,其降幅分别达到0.15(0.03 ~0.22)和0.54(0.23 ~0.92);水温和盐度测定结果表明核电厂温排水区调查站位水体平均温升不高于2℃,且各站间盐度差不大.但是,6月份特大暴雨后各调查站位水温、盐度结构出现很大变化,各站之间表层水温温差缩小,仅在0.1℃左右,站位间盐度差拉大,最大差值达6.9;同时,核电厂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随之减弱,排水口站位上的浮游植物均匀度和种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进水口站位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7—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卫星数据开展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采用辐射传输方程算法和劈窗算法对核电站周围海域的海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星星匹配对反演温度的精度进行验证。匹配验证结果表明,反演的Landsat海表温度与MODIS海表温度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定系数达到0.91。基于研究海域温度反演结果分析了核电站温排水面积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潮周期内变化特征,并且分析了潮汐与风场对温排水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电站周边海域各季节的温升区面积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最大,可达秋季的7倍;2007—2018年,随着装机容量的扩大,温排水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达到峰值,瞬时最大面积可达101.7 km2;潮汐对温排水扩散有影响,涨憩时刻温升区面积较落憩时刻大;有利风会促进温排水扩散,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温度升高可能对下水库海域海水水温产生影响,文章对珠海市大万山岛拟建的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温排水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在设计水量12.3m3/s的条件下,下水库排水8h后,不会对所在海域海流流场产生显著影响;当排放温度为30.2℃时,春季温排水影响的面积为1.76 km2,最大温升为1.35℃,最大温升面积为0.006 km2;夏季影响面积约1.58 km2,最大温升为0.7℃,最大温升面积为0.013 km2;秋季影响面积约为1.66 km2,最大温升为0.8℃,最大温升面积约为0.085 km2;冬季影响面积约为1.95 km2,最大温升为1.9℃,最大温升面积约为0.030 km2。周边海域最大温升随着排水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但对应的最大温升面积变化较小。在排水温度为32.2℃时,夏季最高温升约0.9℃,冬季最高温升约2.3℃;排水温度为34.2℃,夏季最高温升约1.15℃,冬季最高温升约2.6℃。最大温升面积在0.019~0.027 km2。排水流量从10.3m3/s逐渐增加到20.3m3/s,周边海域的最大温升值增加,但最大温升面积增幅较小,当排水流量达到20.3m3/s时,最大温升值达到最大值2.25℃,最大温升面积为0.007 km2。文章的研究结果为未来大万山岛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周边海域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电厂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厂温升范围预测、法规适应性分析、热影响生态效应研究及热污染影响评价等方面,对我国拟建核电厂的温排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足,从完善相关法规要求、加强热污染影响基础研究和考虑热影响叠加效应等角度给出研究者和管理人员所应关注的内容,并提出了可减缓热污染影响的余热利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工建筑对周边岸滩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影像,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 S”( GIS、RS、GPS )技术,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秦皇岛市五十年来(1956年~2006年)海岸演变过程、动因及规律,探讨了海岸演变预测及对周边岸滩的影响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干预下岸滩演变对周边海滩产生较大影响,表现为改变局部流场,促进周边岸滩的发育,形成秦皇岛地区自然岸线整体侵蚀背景下的局部淤积现象,其演化特征为:海滩渐宽,年淤积量0.14 m~2.71 m。淤积速度减慢,0.04 m/a~0.7 m/a不等。坡度变缓,仅秦皇岛煤一期突码头至人工填筑地海滩坡度即降低3.8°( 1985 年~2006 年);岸线弧度减小,年均变化 0.083°~0.415°,湾顶位置逐年W、WWS向移动;海滩组成物细化,海滩砂中值粒径年均变化0.016 mm~0.035 mm。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附着基异养细菌区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分离出61株异养细菌,对其进行80项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数值分类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异养菌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气单胞菌(Aeromonas)、弧菌(Vibrio)、芽孢杆菌(Bacillus)和产碱杆菌(Alcaligenes)。扇贝幼虫附着前附着的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扇贝幼虫附着后气单胞菌成为优势,弧菌数量明显增加,与假单胞菌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开孔沉箱是将传统沉箱的前壁开孔,使沉箱前的入射波浪与反射波浪非同相位叠加,达到消能目的。消浪室是开孔沉箱的重要特征结构,其宽度对开孔沉箱的消浪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可渗明基床开孔沉箱,赋予消浪室宽度以较大的变化范围,开展专项物模试验,研究探讨了在规则波与不规则波作用下,相对消浪室宽度对可渗明基床开孔沉箱前波高反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反射系数随相对消浪室宽度的增加呈减小—增大—减小的振荡特性,这一发现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工程中开孔沉箱消浪室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以物模试验值为标准,评价两种方法在研究相对消浪室宽度对开孔沉箱波高反射系数影响时的规律把握能力及计算精度,对工程中应用这两种方法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底对系缆运动及张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系缆运动及张力进行分析,并考虑海底对系缆的影响。采用细长弹性杆单元模拟系缆微段,建立系缆运动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离散,将海底弹性和阻尼作用力添加到离散控制方程中。利用牛顿法和Newmark-β法对离散后的系缆非线性运动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模拟长600 m的系缆顶端受到垂向正弦激励时的运动,分别求得考虑和不考虑海底作用时系缆运动响应和动态张力。通过对比系缆的运动、速度和动态张力结果,发现海底的弹性阻尼作用对系缆的运动及张力特性有极大影响。上述研究工作为计算海底对系缆的作用力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臭氧对物体表面IBV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强氧化剂臭氧O3对物体表面的冠状病毒进行杀灭试验。不同物体表面经不同臭氧浓度、湿度、温度处理灭活的冠状病毒于10日龄鸡胚培养一代,进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高于60.3mg/m^3,作用时间超过15min时就可将表面皿表面的病毒完全杀灭。温度对臭氧的杀毒效果也有影响,即温度越高杀毒效果越明显,而湿度对臭氧消毒效果则没有影响。同时,表面的材料不同对臭氧的消毒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对金属材料和玻璃器皿的消毒效果较好;对纸片和布片的杀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是标准化工作重要的内容,海洋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对海洋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工作仍有待加强.运用经济博弈理论,探讨在开展海洋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过程中利益群体间的关系.研究影响监督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监督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GPS动态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采用滑窗多项式拟合方法进行航迹推算的数学模型,通过改变系统信息流向、重新组织下发数据报文结构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提高航路数据的拟合精度。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计算量小、速度快、精度高,利于飞机航迹的实时预测。  相似文献   

18.
鲍人工配合饲料中应用防腐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鲍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苯甲酸、山梨酸、尼泊金丁酯等防腐剂,在实验室设置的模拟投喂水体中,以饲料中孽生的细菌总数作为饲料在腐败过程中的腐败程度指标,研究了上述3种防腐剂在鲍饵中单独使用、混合使用以及多种添加量水平使用情况下的抑菌防腐效果及其特点。结果表明,鲍饵中添加0.50‰~1.00‰的尼泊金丁酯,在模拟投喂水体中具有非常显著而持久的防腐效果,30℃下72h内的腐败程度仅相当于不添加防腐剂的对照组饲料在16~25h内的腐败程度。还采用简易的投喂对照实验,初步验证了添加0.50‰尼泊金丁酯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对鲍的安全性。作者分析和讨论了以饲料在腐败过程中孽生的细菌总数作为模拟投喂过程中饲料的腐败度指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朱云翔 《海洋工程》2021,39(1):162-170
高速滑行艇处于滑行状态时的阻力性能一直是滑行艇水动力性能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首先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Savitsky法对棱柱形滑行艇的航行姿态与阻力进行研究分析,计算纵倾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然后改变滑行艇的长宽比、重心纵向位置与底部斜升角参数,进一步研究三种参数变化对滑行艇航行姿态与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半经验半理论的Savitsky方法可用于棱柱形滑行艇的阻力性能分析;在高速阶段,长宽比、重心纵向位置与底部斜升角参数对阻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对海峡城市群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定位研究表明,未来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专题研究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