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近年来,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文章在介绍已有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的基础上,简述了空间数据挖掘与空间数据仓库、空间数据挖掘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阐述了空间数据挖掘的智能分析及其应用,探讨了目前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开发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赵庆英  李满环 《世界地质》2003,22(3):290-293
以农安幅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为例,介绍了利用GIS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全过程。讨论了建库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方法和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着重讨论在图形数据采集及建立空间属性数据库时,如何保证图形的数学精度,如何使拓扑结构合理,以及如何使属性联接正确。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质空间数据挖掘的区域成矿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源地质空间数据库和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顾及地质数据的空间特征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地质空间数据挖掘的区域成矿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连续型地质空间数据离散化、成矿空间关系提取及属性化、成矿关联规则提取及质量评价、成矿关联规则综合评价与潜力制图.最后,以青海省东昆仑地区铁矿资源潜力预测为例进行实验,并将地质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4.
地质环境评价中,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某些单一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在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地质环境评价特点,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集成用于地质环境评价,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地质环境评价过程.实践表明,GIS与SDM结合是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有效解决方案,集成GIS与SDM,共享同一用户界面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是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对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两种途径:(1)合理的工作程序;(2)利用空间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在全国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实行统一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建库辅助软件,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华南多金属矿产空间数据库是区域地质矿产信息的组合。介绍了华南地区区域多金属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定位、内容以及数据库结构,就系统中涉及的有关区域多源信息系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构建了矿产地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为华南地区矿产资源评价与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平台。  相似文献   

7.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量大, 内容复杂,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 对数据的全面系统检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检查属性数据库的内容以及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数据的正确链接是难点之一, 也是一项最耗时的工作。为了科学、快速地检查地质图属性数据, 保证属性内容的正确性以及非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的正确对应, 针对这一问题, 在进行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时, 设计开发了属性数据库的自动检查系统。本文以近期完成的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系统设计研究为例, 主要介绍了地质图数据库属性数据自动检查系统的设计开发, 其中详细介绍了各模块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通过此项检查, 能够提高入库数据的质量, 为数据库后期的应用与共享提供可靠保障, 从而为地质科学研究、矿产勘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科学的地质图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水文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以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文模型研究中,往往要利用多种信息,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这些数据只有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下才能方便地为水文模型所利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水文模型空间数据库。本文,以后寨河流域为例,阐述了水文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建立的空间数据库不仅十分有利于水文模型的建立与校验,同时在空间信息查询、专题图件的生成与管理、土地利用评价等方面也获得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寒  吴侃  孙君 《江苏地质》2005,29(2):105-107
在数字城市、数字省区等数字工程建设和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迅速开展的时候,大量甚至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变得非常迫切。简要介绍了空间数据的概念、特征和空间数据结构模型,并对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0.
GIS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研究空间对象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GIS软件Arc/Info为基本工具,以遥感数据作为获取,更新数据库数据的重要信息源,结合前人的地学资料,建立了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空间数据库,阐述了该空间数据库的内容,功能,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Association Rule Discovery and Its Ap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Dataminingor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 (KDD)hasinrecentyearsattractedalotofinterestinthedatabasecommunity .Theinterestismotivatedbythelargeamountofcomputerizeddatathatmanyorganizationsnowhavetheirbusi ness .Forinstance,supermarketsstoreelec…  相似文献   

12.
娄底市是湖南省的矿业大市之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矿业活动对矿区的水、土、旅游及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危害。管理干部的观念落后、不作为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矿山地质环境未能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跳出重开发轻环保的陈旧观念,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做好矿政管理的规章建设,严肃矿政管理纪律,实行政务公开,并引导全社会把地质环境保护当成一项自觉行为,是矿山地质环境实现优化和达到根本好转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袁涛  倪璇  周伟 《地学前缘》2021,28(4):110-117
煤炭开采是一种具有大规模高强度性质的生态扰动行为,会产生区域地表压占与损毁、植被破坏等生态扰动和环境污染问题。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本身极其脆弱,宁东矿区是典型的干旱荒漠煤炭开发区,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选择宁东矿区以及与矿区自然条件相近的自然植被参照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8—2019年共276期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NDVI)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通过STL时间序列分解、函数主成分分析(fun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FPCA)、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盖度计算等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分析了矿区周边区域和参照区NDVI均值在研究期内的总体变化趋势,发现随着开采过程的持续,相比自然参照区植被而言,矿区周边植被生长受到了明显胁迫;从空间维度上分析了不同距离缓冲区NDVI数据的相关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函数主成分分析得到第一主成分函数,确定矿区生态影响范围边界在7 km左右;本研究还在像元尺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按照变化的程度进行了分级统计分析,发现矿区周边区域虽然NDVI均值总体长期趋势相对稳定,但植被中度和重度退化区域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是在GIS平台下,通过建立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的空间数据库,并对各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和信息转换、提取,最终圈定综合异常的.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具有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库.要提高空间数据库的质量,确保入库数据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是关键,因此数据检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矿产预测评价基础空间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庞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类型多样等特点,因此,提出通过元数据技术检查和控制数据的完备性和时效性,通过数据字典技术确保数据的属性精度,借助质量规则控制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和位置精度的数据检查策略,并运用到全国重要成矿区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数据检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稀土矿床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极大损失,并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选取韶关新丰、清远英德交界区域为研究区,采用2010年到2012年3期不同来源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各年度的稀土开采状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情况,并进行野外实地验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开采图斑较多,但均已停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且大多未进行有效治理。研究发现,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遥感调查手段,既能利用不同时相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又能发挥不同分辨率数据识别各类矿山地物和地质环境要素的能力,有效监测稀土矿区的整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矿政管理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荣宝 《地质与资源》2005,14(2):146-148
地质、矿产、交通、国土、测绘等众多行业都与空间数据密切相关.空间数据基准框架决定了空间数据的准确性、统一性和实用性.本文从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简述了我国目前大地坐标框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立省域C级GPS网并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建立省域C级GPS网并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方案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Bo Fan 《Natural Hazards》2014,70(1):643-656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site selection fail to give reasonable weight to the potential risk grade of different locations. Consequently, site selection does not highlight locations with higher risk grades. Thus, a hybrid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site selec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centers is proposed. First, spatial predicat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emergency event analysis. These spatial predicates describ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mergency locations and surrounding objects. A spatial data association mining method is then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correlation rules that contain emergency in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Such rules act as the weight adding mechanism on different urban buildings, such that every spatial object is assigned a risk grade based on these rules. Furthermore, a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by incorporating the weight adding method to locate the optimal sites for emergency center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is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hybrid method.  相似文献   

18.
以金川龙首矿为例,基于2003―2008年长达12期的GPS实测数据,按照时空分布比较分析总体变形趋势,得出整个矿区的地表沉降特征、平面位移特征、行线(勘探线)随时间变化的沉降和平面位移特征。据此分析了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高应力区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岩体的变形规律,并与该矿闭坑之初的变形规律比较,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初步解释,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加以验证,其研究结果对认识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破坏特征,指导矿区安全生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