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胡敦宽  李淑芳 《地震学报》1996,18(1):128-131
白家疃观测井的地热干扰排除及机理探讨胡敦宽,李淑芳,刘永铭中国北京100095北京地震基准台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题词地热,干扰排除,抽水,降水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实践表明,不研究地热的正常动态,就无法判别异常;不进行干扰因素的...  相似文献   

2.
康来迅  王建荣 《地震学报》1995,17(3):396-399
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的期次与年代康来迅,王建荣(中国兰州730000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主题词古地震;滑坡;地震崩塌;断裂带众所周知,当前对古地震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断裂带上崩积楔的规模和期次的分析来实现的.本文则以昌马断裂带为例,由分析地震滑坡...  相似文献   

3.
张军  庆梅 《地震学报》1996,18(1):125-127
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的应用郑兆,张军,庆梅(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专家系统,地震前兆,可信度我们曾就确定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以下简写为CF(E))的原则、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郑兆,1994).根据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  相似文献   

4.
一个三维空区的震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三维空区的震例研究朱元清1)夏从俊1)左力格图2)李慧民1)1)中国上海200062上海市地震局2)中国武汉430071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题词震源深度地震预报三维孕震空区华东地区自6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对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空区的研究日益增...  相似文献   

5.
陈虹  黄忠贤 《地震学报》1995,17(2):264-269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陈虹,黄忠贤(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地震综合预报极值理论由于其不需要一段时间内的全部观测资料,而只需各个短时间段内的极大值,故在利用历史资料及现代资...  相似文献   

6.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长海  刘义高 《地震学报》1995,17(3):389-392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刘长海,刘义高,张军(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分维数;地震复发间隔;趋势预报Hurst1965年提出的R/S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后被很多人用来进行对分数布朗运动(FBM)及自然现象的自仿射分形研究(Mandel...  相似文献   

7.
范军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8,20(3):317-321
成都遥测地震台网地震波实时处理系统功能及特点范军1)陈天长1)韩渭宾1)曾健1)郑斯华2)长谷川昭3)堀内茂木3)1)中国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2)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3)日本仙台980东北大学理学部地震预知喷火预知观测中...  相似文献   

8.
弹性摩擦系统奇怪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和维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志仁  陈党民 《地震学报》1995,17(4):469-476
使用Wolf等(1985)建议的方法,计算了服从双状态变量本构律的单自由度弹性摩擦系统奇怪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谱.当该系统用无量纲形式表示,且参数值为β1=1.00β2=0.84ρ=0.048φ0=0.19885K=0.0685时,系统进入混沌态.奇怪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谱的计算结果为λ1=0.0179λ2=0λ3=-0.1578这里, ,φ和f分别为无量纲的状态变量、滑动速率的对数和摩擦应力;β1,β2,ρ,φ0和K是无量纲的系统参数.同时,还计算了该奇怪吸引子的维数,结果为DL=D0=2.11这里,DL和D0分别表示Lyapunov维数和容量维数.  相似文献   

9.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小苹  续春荣 《地震学报》1996,18(3):400-403
最大似然谱估计方法及其在磁震关系中的应用曾小苹1)林云芳1)赵跃辰1)赵明1)续春荣2)于明鑫3)汪江田4)王居云5)1)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3)中国辽宁大连116033辽宁省...  相似文献   

10.
地表软土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地震学家,尤其是工程地震学家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墨西哥地震(1985年9日19日,MS8.1)、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MS7.4)造成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与地表软土覆盖层密切相关.因为软土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经软土层放大后的地震动再作用于各类建筑,使振动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的要大许多. 在国外,地表软土的土动力特性和放大效应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工程地震学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的神山和柳泽(安艺敬一,1989)用日本117份强地面运动中20 cm/s2以上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冯锐  姚似 《地震学报》1995,17(3):383-388
扶余油田井间声波层析成像试验冯锐,姚似,阎锐,汤毅,王忠元,吴建平,张炼,安昌强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吉林松原131200吉林省油田管理局测井公司主题词声波;层析成像;扶余油田;井间跨孔声波层析成像技术,大约在80年代中期起...  相似文献   

12.
Kosso.  V 《内陆地震》1994,8(1):91-94
地震活动性的分形及地震预报科索波科夫V,马泽科诺夫S(莫斯科科学院地球物理及地震预报理论国际研究所,莫斯科)FRACTALITYOFSEISMICITYANDITSAPPLICATIONINEARTHQUAKEPREDICTION¥Kossoboko...  相似文献   

13.
大型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俊伟  李玉亭 《地震学报》1998,20(3):327-331
大型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韩俊伟1)李玉亭2)胡宝生2)1)中国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2)中国哈尔滨150080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题词地震模拟振动台我国地震模拟振动台(振动台)的研制始于70年代后期.当时由一机部抗震办、建设部、...  相似文献   

14.
曾健 《地震学报》1997,19(3):246-253
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功率谱分析法,利用四川省地震局与日本东北大学共同建立的成都遥测台网地震波实时处理系统记录的50个地震的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成都遥测台网区域地球介质对应于几个不同频率的Qc值.发现在1.0~20.0 Hz频率范围内,Qc值随频率的变化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c=Q0f n.其中Q0值在60.83~178.05之间,平均值为117;n值在0.713~1.159之间,平均值为0.978.结果表明,成都遥测台网区域Qc值对频率有强的依赖关系.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所得到的结果比较,成都遥测台网区域Qc-1值及其随频率的变化与构造活动强烈地区的值类似,具有强的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珠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7,19(6):615-622
结合使用人工地震折射测线和天然地震观测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P波和S波的地壳平均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修定了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的202个地震,给出了震源位置误差小于1.5 km的精确解.以到时曲线为准,将修定后的震源参数与四川台网常规定位的震源参数进行了比较,到时数据相对于时距曲线极小的分散,证明定位后的震源位置的精度得到了相当的改善.所获得的震源分布表明,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绝大多数地震分布在3~22 km深度范围的上地壳中.结果证明,本文所提供的速度模型和采用的定位方法是适合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定位使用的;配合日本东北大学提供的实时处理系统,对提高四川台网的定位精度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池顺良  郗钦文 《地震学报》1996,18(3):396-399
大洋热点的负荷潮汐加热机制池顺良1)郗钦文2)骆鸣津3)池亮1)1)中国河南鹤壁458000鹤壁市地震办公室2)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3)中国郑州450000河南省地震局主题词热点潮汐应力二战前后,随着回声测深技术的出现,在世界...  相似文献   

17.
滕云田  周鹤鸣 《地震学报》1996,18(1):132-134
电磁波数据采集系统膝云田,周鹤鸣(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电磁测深,数据存贮,数据传输,井深计数,数据采集电磁波层析技术在工程探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观测仪器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三部分组成.在目前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8.
中日地震预报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国家地震局同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代表铃木次郎先生于1982年9月在北京商定的。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丁国瑜同志率领中国地震代表团共二十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方面得到文部省支持,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负责筹备、组织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应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的邀请,并在日本地震学会具体安排接待下,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10人从1978年7月11日至8月11日访问了日本。这是中国地震代表团第二次访问日本。第一次访日活动是从东京向西南走,偏重于日本中部。这次则根据日方安排从东京向北走,主要包括东京以及东北地区和北海道的仙台、盛冈、秋田、札幌等县市;先后参观访问了气象厅、国土厅,四个大学: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秋田大学和北海道大学,五个与地震有关的研究部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文部省极地研究所、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和国土地理院,五个地震观测站:青叶山、仁别、北上、有珠山和岩槻深井观测所,五个工厂企业:冲电气、日立、明石、三荣和 Teac;另外,代表团成员还同电信电话公社、日本光学测量株式会社、六樱株式会社、宝工业株式会社、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等五个公司进行了技术座谈,在东京、筑波、仙台、札幌四地作了八人次学术报告,应新闻界要求两次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并发表了一次电视讲话。日本的报纸和电视对代表团活动都作了相应报道,反应较好。近年来,日方曾多次派地震考察团访华,受到我热情接待,因此,日方对我地震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同样给予了热情、友好和周到的安排,使访问获得圆满成功。日本朋友表示,“我们最多也只能报答上中国朋友盛情的三分之一。”代表团访日期间,适值中日友好条约谈判当中,中日双方的地震工作者都认为,随着中日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地震科学领域里的联系和交往必然会更加频繁,双方应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代表团回国后向国内地震界作过一系列报告,介绍了访日观感和考察收获,本刊为此已约请代表团成员整理成文,拟陆续发表以响读者。本文作为观感之一,着重介绍了日本地震工作概况,包括体制、东京圈的地震监视预报工作、主要地震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日本第三次和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进展和内容、以及日本“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等方面;还介绍了对电讯传输地震台网的观测技术、深井观测技术和地形变测量技术等三项重点项目的考察情况;以及参观访问的几点印象,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翠英  张宇霞 《地震学报》1996,18(1):118-124
以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判断的综合指标周翠英,张宇霞,王红卫,焦利强中国济南250021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题词地震序列,模式识别,综合判断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1~7天)正确判断是实现震后趋势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