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埋地管线作为油、气、水等的传输载体,是地下工程的重要设施之一。埋地管线特别是金属管线容易发生腐蚀现象,在地震灾害的影响下,含有腐蚀缺陷的管线容易发生泄漏和断裂事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损失。因此埋地腐蚀管线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本文以埋地腐蚀管线为研究对象,探索管线腐蚀深度、宽度、腐蚀位置和腐蚀管线埋深等腐蚀参数对管线抗震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管线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供理论参考,对管线是否继续使用、维护或更换和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以及为管线的抗震设计提供基础研究。本文运用反应位移法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上实现各参数下的埋地腐蚀管线的地震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共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投资比远远大于结构构件的建造成本比例,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破坏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结构构件,管线系统的破坏往往导致建筑丧失给水、排水以及消防等多重使用功能。从拟静力试验、动力试验、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及易损性分析等角度对管线系统抗震性能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各类研究方法的应用实例及其利弊,并对管线系统抗震性能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摄动理论在腐蚀管线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埋地管线的腐蚀情况十分复杂,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从而导致其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必然具有随机性。本文在管线腐蚀离散状态模型和弹性地基梁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摄动理论推导给出了腐蚀管线在地震激励下位移和应力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实例分析中将该方法计算结果与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随机摄动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求得腐蚀管线的随机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4.
供水管线渗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供水管线地震后的破坏特点分别进行了埋土和不埋土两类工况下供水管线渗漏试验.通过拉拔管线模拟管线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对不同管线接口位移条件下的试验现象进行了记录,并对管线渗漏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描述了管线接口渗漏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接口位移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范围内的埋地管线,结构属性相似,所处的场地环境和可能遭受的地震荷载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地震作用下不同管线结构的失效破坏存在相关性。提出一种考虑管线失效相关性的埋设管网地震连通可靠性随机模拟方法,以空间距离表示管线位置处地震动参数的相关系数,采用震害率统计公式求解管线地震破坏概率,通过联合分布与边缘分布的关系得到管线结构失效事件的相关系数。将管线结构地震破坏事件视为相关随机变量,采用正交变换方法将相关随机变量转变为独立随机变量,进行Monte Carlo随机模拟  相似文献   

6.
城市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防灾公园是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为了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具有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公园、绿地.游憩设施与防灾设施的和谐与整合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水景设施与抗灾用水设施;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公园仓库与抗震减灾资源物资储备仓库;公园入口形态、外围形态;临时厕所和公园管理机构等八个方面的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7.
传统震后供水管网水力模拟中,每根管线上都设置虚拟渗漏点并以管线的平均渗漏程度设置渗漏点参数。显然这样会大大增加管网拓扑结构的复杂程度,且没有考虑实际地震中管线的爆管漏损。为了模拟真实的震后管网局部的渗漏状态,采用数字仿真模拟管线地震破坏程度,对比其地震破坏概率确定渗漏类型,给出考虑管线三态破坏的震后供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并编制程序对算例管网进行地震破坏模拟分析,得到结论:由于不考虑爆管断开水力损失,传统方法对震后管网功能估计偏高。  相似文献   

8.
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和震后恢复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统计的我国各种主要公路桥梁在不同烈度的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的结构破坏和功能损失,以及地震发生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通过分析,给出了大、中、小种规模的斜拉、悬索、板梁式和拱式桥梁的结构破坏概率矩阵、设施损失率、功能损失率分布、损失功能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和桥梁在遭受破坏期间所损失的工作日数,并将研究结果与唐山地震之后的实际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淮南市供水设施施工图、管线普查和地质勘探资料,采用确定性方法对供水系统的主要构筑物和管网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提出了应更新改造抗震薄弱管段、提高重点设施抗震设防和灾后应急保障级别、设置应急供水点等抗震防灾对策,以实现供水系统"小震不坏,中震正常使用,大震保障重点供应"的抗震防灾目标。考虑不同震害影响下对供水系统分级保护的抗震防灾策略,既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可满足震后救灾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沉陷区域埋地管线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场地的不均匀沉陷是导致埋地管线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管土接触非线性,将管线计算分析模型模拟为四节点薄壳单元结构,周围填覆土体采用八节点六面体单元划分。管土相互作用模拟为三维刚性与柔性的面面接触单元结构,并采用线性位移加载来模拟土体的沉陷作用,对三维薄壳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参数,如沉陷长度、沉陷深度、埋深、管径、径厚比、土特性等对管线的反应影响,得出管线在沉陷情况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能更好地模拟管线的破坏过程,该方法将为沉陷区域埋地管线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来获得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10种灾害最终的评价权重;以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识别和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指标的计算为例,给出了潜在灾害的风险指标计算。最后以综合灾害指标为重要衡量标准,结合给水管道功能上的布局要求和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在烟台市开发区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完成了给水管道的综合防灾规划。本文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输气管道在以往地震中的地震灾害与抗震性能,对一储配站的输气管道进行了抗震鉴定和震害预测。首先说明地下管道的3种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震害预测方法:规范法、近似法和反应位移法。然后具体说明了3种方法在输气管道抗震性能鉴定的应用,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抗震鉴定的综合分析方法进一步得到输气管道的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生命线工程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输油气管道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地震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疆某输油气管道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例,阐述了历史地震灾害调查、地质构造调查、活动断裂抗断评价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工作,最后给出工程抗震设防参数,并对减轻长输油气管道的地震灾害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输气管道作为1种薄壁壳体结构,逆冲断层引起的管道压缩变形容易使其破坏。本文以大北南疆输气管道工程为例,探讨了穿越克孜尔逆冲断层的输气管道地震安全问题。在确定管道穿越处的断层倾角、设防断层位错量、表征管土相互作用的土弹簧参数以及钢管容许应变等参数后,采用壳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穿越克孜尔逆冲断层的输气管道变形反应。分析结果显示,管道在逆冲断层作用下以压缩应变为主,管道内的最大轴向压缩应变的幅值随着交角的减小而减小。在通过探槽等方法确定断层活动位置后,该管道若以小于或等于11°的交角通过克孜尔断裂,断层引起的最大轴向压缩应变和拉伸应变均在管道相应的容许应变范围内,满足相关规范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含量的研究是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中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的热动力学理论模型出发,半定量地探讨了不同因素(温度、压力、气体组成、孔隙水盐度、沉积物孔隙大小等)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作用及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气体组成特别是丙烷的加入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影响最大,孔隙水盐度也会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产生重要影响,沉积物孔隙在一定范围内(1×10-6m~4×10-8m)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影响有限.天然气水合物含量受孔隙大小和盐度影响较小,主要只与气体的供应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乐都台的气氡测项用“十五”攻关方法进行震例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乐都台气氡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指标,同时计算出了该台气氡测项的短期预报效能评分。乐都气氡具有一定的短期地震预报信度。  相似文献   

17.
贺金川  谢孝奎    郑山锁    郑淏    蔡永龙    龙立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4):001-10
突发地震灾害下,城市供水管网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导致城市供水功能的失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快速对震后城市供水管网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修复,对于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供水管网为对象,针对震后管网系统功能评价及快速修复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中国点式渗漏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破坏概率的渗漏面积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地震破坏随机性的管线渗漏流量计算模型;针对震后破坏管线展开了水力分析,并提出了以节点水头损失比为指标的节点服务性能失效状态量化方法;进而建立了震后管线的修复决策模型以及功能修复费用模型。研究成果可为震后功能修复工作中管线修复顺序及修复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可显著提高震后应急救灾效率,实现城市供水功能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8.
以平凉井下地电观测装置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地电阻率观测装置布设与金属管线类干扰的关系。结果表明:(1)垂直于测线方向的金属管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明显小于平行于测线方向的影响,最有效的抑制方法是增大金属管线的避让距离。(2)金属管线位于布极中心区域时,加深电极埋深并不一定能有效抑制干扰;对于金属管线垂直于测线方向的情况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于平行于测线方向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3)金属管线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是相对复杂的,它与装置系统(观测极距、电极埋深)、分层介质电性结构、金属管线自身的属性(电导率、横截面积、长度、距离)等因素有关。本研究方法可以快速判定资料异常变化的性质,对异常跟踪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可以为新建井下地电观测装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台站的观测效能。  相似文献   

19.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751-763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项目,该工程沿线地质背景复杂、破坏性地震多发,尤其是在云南境内跨越的3条大断裂曾发生过7级以上大震,有再次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对管道安全有潜在威胁。中缅油气管道地震观测项目通过在管道与3条断裂交汇处布设3组GNSS观测点,观测地震可能引起的断层位错,进而估计管道可能的变形影响。基于观测数据,分析影响观测的因素及断层位错的观测误差。管道变形承受能力对比结果表明,GNSS跨断裂变形观测系统能够有效观测断裂的位错,进而估计其对管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Geodynamic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deposits in the Russian sector of Barents region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technogenic geohazards at oil hydrocarbon extraction are shown to be land subsidence and earthquakes. A concept of studying geodynamic manifestations is substantiated. This concept is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oil-and-gas-producing enterprise with appropriate por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garded as a complex open natural-engineering system. The geodynamic situation at the Shtokman gas-condensate field was simulated us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The model showed some regularities i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luid-bearing massif because of gas extraction, including the up to 30% volumetric compaction of the production strata, resulting in a regression deflection (subsidence) of seabed and considerable subhorizontal deformations and displacements of bottom rock beds.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gas pipeline laying from the Shtokman field through Murmansk provin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structure of geodynamic monitoring is proposed. Substantiation is given to the need to carry out special geodynamic studies in the Barents region with the aim to ensure operation geosafety and stability of structures of oil-and-gas facilities and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of hydrocarbons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