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海大洋面积广阔,远离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海域事务的讨论,试图获得话语权。我国也意识到深海大洋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文章从大洋数据类型、数据特点及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现状,结合国际海洋数据共享情况,分析了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基于.NET、OC4J开源框架,结合Oracle Spatial、Oracle Map Viewer等技术,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构架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子系统业务运行平台(简称为"子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数据监控、数据服务等软件。详细分析了子系统业务需求,对软件功能模块、技术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了数据自动汇集与入库管理、系统自主监控和动态信息服务,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规范程度,为各类用户提供数据、成果、信息的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3.
国际深海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大洋样品和分析测试数据。为完成多源异构海洋地质化学数据的自动集成和智能检索,设计了基于大洋样品本体模型的大洋样品地质化学数据互操作系统。系统为三层架构,分别是数据层、语义层和应用层。数据层完成了数据汇交模板定制;语义层完成了模式和语义互操作;应用层完成了基于语义的一站式数据检索。系统在ODP-ICP-AES、PetDB、GEOROC 3个数据库模型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确保数据源独立性、安全性、时效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海量大洋调查数据和模型的复用。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海洋数据快速累积增长.海洋数据来源范围广泛、数据类型多样、数据体量巨大、数据链条复杂,涉及的单位和机构众多,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数据管理体系,对有效推进海洋数据资源整合、集中管理和高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海洋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实践,构建起包括海洋环境数据、海洋信息产品和海洋综合管理成果在内的海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并在海洋观测、海洋专项、大洋科考、国际交换与合作、海洋信息系统建设等业务工作中持续应用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现场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灿军  赵伟 《海洋工程》2003,21(4):110-114
为使“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船载设备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共享,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现场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瘦客户端的三层结构建模,采用Java语言编写。船载新老设备的数据都从串口传出,通过MOXA的串口服务器,可以使船载设备连接上网络。三层结构中的事务处理服务器接收船载设备数据,对其处理、存储,并推送到客户端实现实时显示。“大洋一号”在进行科学考察时,还会获得一些非实时的分析数据。这类数据的管理,都通过网页上表单的形式实现填写和存储,并提供方便的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6.
许艳苹 《海洋科学》2021,45(7):127-136
基于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WOCE)、全球联合海洋通量研究(Joint Global Ocean Flux Study,JGOFS)、全球海洋船基水文调查计划(Global Ocean Ship-based Hyd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Program,GO-SHIP)和痕量元素及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国际研究(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Marin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GEOTRACES)四个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科研数据规范化存储与共享管理经验,分析多学科综合计划如何让获得的海量观测数据进行长期、有效的存储,具有可传承性,探讨了建立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储对于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推进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总结出一套数据管理方案:在项目启动时,建立项目/数据管理办公室,推行科研数据标准化管理。针对项目研究主题形成完整的实体参数目录,统一数据名称、单位、分类及内容,制定元数据模板等,数据管理办公室要能存储和共享数据,并确保数据安全,在项目成员内部就数据质量的保证措施、数据共享与引用等管理规定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国大洋资料中心基于深海大洋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洋航次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综合管理。面向高效、可视、在线的“一张图”综合分析应用需求,以国内外多来源深海大洋数据资源为基础,面向深海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紧密衔接综合数据库,对现有深海大洋数据进行必要的空间化矢量化改造,利用Java+SpringBoot、基于WebGL的Cesium等技术,开发了基于GIS的深海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展示与可视分析系统,研发了深海空间数据资源地图、深海态势分析、工作规划部署、资源潜力评估、装备效能分析和数据评估检验等专题应用分析功能,架构起数字深海“一张图”综合可视分析系统。该系统已部署在国家海洋通信专网并投入业务化试运行,为我国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近年的大洋科学考察中,深海摄像作业作为重要的可视化调查手段之一,在大洋结核、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航次均取得近百小时的视像资料数据,海量的视频数据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如何管理获得的大量视像数据以及如何检索、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资源,直接关系到航次获得的视像数据在大洋资源评价中的意义和价值.文中从视像数据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开发特点,阐述了我国大洋摄像视频数据库的建立、实施技术方案,以达到与同行的技术沟通,提高我国视频数据库技术在大洋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通  王慧  向先全 《海洋信息》2020,35(3):1-10,37
所述的海洋观测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在海洋信息化建设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加载、共享了业务化海洋观测获取的数据资源,提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海量小文件存储模型,设计相关流程并实现了海量小文件的即时监测转发,同时也实现了多种形式的数据可视化服务以及数据的快速检索、浏览和打包下载等功能。平台目前已在国家海洋信息通信专网部署运行,为沿海各省区市的海洋数据管理机构和相关国家业务中心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水下声学定位、惯性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以及组合导航定位是目前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的几种主要水下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分析常规调查装备、ROV、AUV和载人潜水器等4类主要水下科考设备的导航定位系统实测数据,给出不同水下导航定位模式的现场作业精度,为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的研究,是以陆用地磁日变站为基础,结合DGPS系统和浮标技术,自行设计开发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形成一套可以自动在远海和大洋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浮标日变站,从而大大提高海洋地磁调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调查测量任务、数据管理和人机交互操作的需求,设计了由系统管理模块、调测管理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组成的应用软件,为调查测量信息系统提供了软件支撑,实现了系统配置管理、调查测量任务规划和作业指挥控制、调查测量信息的显示存储和设备实时监控,有效提升了调查测量船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和测量作业的集成化、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接收数据是遥感影像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对特殊格式的海量接收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环节。采用多层存储模式对数据分类、分级存储,建立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基于ArcEngine开发技术建立卫星接收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属性数据的自动入库等高效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深海大洋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之一,随着我国深海大洋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深海大洋数据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本文总结了自"八五"以来我国深海大洋资料管理与共享应用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在大数据新时代背景下深海大洋数据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新需求,提出了完善深海大洋信息化顶层设计、强化深海数据资源汇集管理、提升深海大洋数据管理水平和深海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拓展深海大洋数据资源共享应用5个方面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实验检测中心设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要任务是承担和参加国家、部、局下达的有关海洋地质、大洋和中国海域及沿岸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海洋环境地质与河口港湾三角洲地质等各类课题的研究和检测任务,开展有关海洋沉积物及海底矿产测试技术方法的研究。进行各类基金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界大洋冬夏季温度跃层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选用最新制作的世界大洋数据集(WOD98)调查资料,进行了数据质量控制、单站跃层程序判断及人工研判、跃层类型归类分析、跃层方区统计,编绘了世界大洋季节跃层大面分布图,大尺度地反映了大洋水体中浅水跃层和深水跃层的分布规律、跃层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温度垂直变化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大洋调查设备的同轴缆通讯传输系统和光缆通讯系统。同轴缆系统主要采用分频器和长距离点对点ADSL实现通讯传输,介绍了分频器设计研制的思路、硬件实现方式和传输频带分析。光缆通讯系统采用长距离激光发射器和集成通用标准接口,介绍了光端通讯器的设计研制思路,主要简述了光端机接口的种类等。结合实际大洋调查设备通讯系统使用情况展望未来通讯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参考国内外大洋科学数据库建设的情况,提出建立中国大洋研究成果数据库平台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c/s和b/s结构的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模块的功能设计。对数据库平台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数据库共建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9.
基于Pocket PC 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日志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所存在的数据质量差、难以保存、作业效率低等弊端,结合Pocket PC移动终端的优越性,提出利用Pocket PC平台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并分别就近海调查和远洋调查数据采集提出了相应的基于 Pocket PC 平台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然后以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为例,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实践检验,该系统可较好地完成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的数据采集任务,同时也表明了基于 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讨论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和相关技术可为海洋渔业和海洋环境相关的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信息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DY95-10航次大洋多金属结核考察队已于6月上旬起程。本次考察任务仍由国家海洋局的“大洋1”号考察船承担。专业考察以富钴结壳靶区调查、开辟区环境调查为主,兼顾热液流化物等其他资源的前期探查,并以国际合作方式为国外有关方面进行开辟区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