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中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深圳福田红树林根际于不同季节采集的3份土样和2份水样中分离得到95株放线菌,94%的放线菌为链霉菌科。测定9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82%的放线菌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G )的抗菌作用最强。测定其中6株放线菌发酵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的抗菌活性,各具有不同的抗菌谱:s33,s48和s68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s10和s87只能抑制细菌;s67b不能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G-)。s10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0.125μL/mL。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诱导法对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采集的样品进行黏细菌的分离纯化,基于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黏细菌纯培养物进行初步鉴定。从21份海洋生境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得到38株黏细菌,隶属于4属10种,其中黏球菌属和珊瑚球菌属分别占菌株总数的63.16%和26.32%,属于优势菌属。采用VY/2培养基进行固体培养发酵,利用丙酮提取浓缩获得提取物,进一步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发现24株黏细菌提取物对9种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阳性率达63.16%,其中Myxococcus macrosporus (1H01)的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阳性药(氨苄青霉素钠,1mg·mL-1)。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特殊海洋生境黏细菌多样性丰富,分离出的黏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抗生素应用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3.1 抗菌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herbs) 抗菌中草药具有药源丰富、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副作用小、毒性残留期短、对热相对稳定、易溶于水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可以用来加工成药饵或者直接浸泡治疗虾病。 抗菌中草药不仅对细菌性疾病,而且对某些病毒和真菌的防治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此外,象黄连素和鱼腥草等还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因此是较有发展前途的药物之一,业已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以鲍鱼的上足分化幼虫和围口壳幼虫作试验对象,用土霉素、氯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作防治幼鲍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0.5~5g/m3浓度的氯霉素浸浴48h,1~10g/m3浓度的土霉素浸浴48h,0.25~0.5g/m3浓度的盐酸环丙沙星浸浴24h都能有效地抑制或杀死细菌;而幼鲍及饵料硅藻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受其影响;但这些药物对原生动物、线虫和桡足类均无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南海海绵生物样品中分离海绵共栖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作为实验用指示菌对海绵共栖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活性菌株粗提液中信号分子的产生及种类。同时采用16S rDNA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94株海绵共栖细菌中18株(占19.1%)细菌具有抗菌活性。通过GC-MS检测确定大多数活性菌株都含有AHLs,因此提出了海绵共栖细菌抗菌活性与群体感应之间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的推测。通过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6.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南海海绵生物样品中分离海绵共栖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作为实验用指示菌对海绵共栖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活性菌株粗提液中信号分子的产生及种类。同时采用16S rDNA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94株海绵共栖细菌中18株(占19.1%)细菌具有抗菌活性。通过GC-MS检测确定大多数活性菌株都含有AHLs,因此提出了海绵共栖细菌抗菌活性与群体感应之间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的推测。通过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7.
从青岛近海采取的扇贝中分离到1株对多种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SA10,根据16SrDNA序列及常规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Pseudoalteromonas ruthenica.以15种弧菌、嗜硫小红卵菌(Rhodoulum sulfidophil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株,分别采用平板点种法及杯牒法测定了SA10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指示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谱.通过测定SAl0的生长曲线和产抗菌物质曲线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周期约为5d,其中延迟期相对较短,培养14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36h开始产生抗菌物质,在56h左右,菌液的光密度达到峰值,60h之后即进入生长稳定期,72h抗菌活性最高,以后抗菌活性逐渐降低直至120h几乎消失.用超滤法根据不同的分子重分离SA10的抗菌物质,得到的抗菌物质分子量在10000Da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从呈群体死亡的日本对虾溞状幼体中分离到同种细菌,经对从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HL010406-1至HL010406-6)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代表菌株(HL010406-1)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鉴定,初步表明其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Orla-Jensen 1919)细菌的一个新种;选择代表菌株(HL010406-1)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复核鉴定,将其暂定名为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根据用HL010406-1为代表菌株对健康虾及牙鲆做感染试验,初步认为该菌可能是造成所检虾苗死亡的病原菌。经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对供试的青霉素G等30种药物呈敏感或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低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6种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牡蛎软体中抗菌蛋白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等对牡蛎软体中抗菌蛋白(Antibacterial protein,AP)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体外实验观察其对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此蛋白分子量在16.4—39kDa,蛋白质含量≥70%。抗菌蛋白对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球菌、不动菌属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范围在0.125—32.0μg/ml之间,MBC范围在0.250—1.00mg/ml之间。以透射电镜观察AP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提示AP可能通过作用于菌体细胞壁,发挥其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防细菌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防治的可行性,作者从厦门市海沧港口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K2-1,利用琼脂扩散法发现其发酵上清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常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有较强拮抗作用。进一步分析抗菌物质的部分特性,结果显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K2-1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含有蛋白(肽)类成分,该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其在温度40~70℃的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酸碱度也有很强的耐受力,pH在3.0~9.0范围内,活性降低少于15%,对紫外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也不敏感,但对蛋白酶K敏感。从实验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弧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平板划线或点种法对 6 0 2株海洋细菌进行筛选 ,得到 4株对海水养殖动物 (鱼、虾、贝 )的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 QJ2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为 :QJ2有广泛的弧菌抗菌谱 ,对 37株弧菌的抗菌阳性率达到 89.2 % (33/ 37) ;用活菌平板计数法和 O.D.60 0 nm研究了QJ2培养物的去细胞上清液 (CFS)与病原菌 W- 1的作用动力学 ,15min时 W- 1的细菌数便开始减少 ,4 h时细菌数最少 ,6 h后开始增加 ,而对照组的细菌数呈逐渐上升趋势 ;QJ2对自身的拮抗物质不敏感 ;QJ2抗性物质的分子量不大于 80 0 0 Da;经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和 API- 2 0细菌快速鉴定系统鉴定 ,QJ2为气味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odoratum)。  相似文献   

12.
郑天凌  陈瑛 《海洋科学》1992,16(2):32-32
针对当前对虾疾病治疗中存在的无的放矢使用药物、乱投滥用药物、随意混用药物等问题,作者研究了几株虾病病原菌对3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了几种抗菌作用显著、价格低廉的药物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两种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试验;并研究了不同菌浓度对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体Serioladumerili弧菌病致病菌对 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测定了磺胺类药物、先锋必素等 4种抗菌性较强的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最小抑菌时间 (MIT)。磺胺类药物的MIC和MBC最低 ,MIT最小。进一步的小型治疗实验结果表明 ,磺胺类药物能有效地控制高体弧菌病的发生 ,对该病的治愈率达75% ,是治疗高体弧菌病的首选药物。文中还强调了对养殖环境中致病菌的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以鲍鱼的上足分化幼虫和围口壳幼虫作试验对象,用土霉素、氯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作防治幼鲍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0.5 ̄5g/m^3浓度的氯霉素浸浴48h,1 ̄10g/m^3浓度的土霉素浸浴48h,0.25 ̄0.5g/m^3浓度的盐酸环丙沙星浸浴24h都能有效地抑制或杀死细菌;而幼鲍及饵料硅藻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受其影响;但这些物对原生动物、线虫和桡足类均无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酚氧化酶 (phenoloxidase,PO)参与无脊椎动物的防御反应。在无脊椎动物中 ,PO一般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酚氧化酶原 (prophenoloxidase,proPO)存在[1]。无活性的 proPO在丝氨酸型蛋白酶作用下转变成具有活性的PO。丝氨酸型蛋白酶本身也以酶原的形式存在 ,可被细菌和真菌等的细胞壁成分激活。酚氧化酶及其因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酶级联反应系统 ,即所谓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prophenoloxidase activatedsystem ,proPO AS)。该系统由PO、蛋白酶、模式识别蛋白和蛋白酶的抑制剂构成。proPO AS能被微生物的细胞壁成分如β 1,3 葡聚糖等…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病原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养殖病死三疣梭子蟹肝胰脏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及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的分子鉴定。菌株(JGX080708-1)所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3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3),所扩增的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191bp(GenBank登录号:GQ372985);两种基因序列在NCBI通过blast检索,结果均与弧菌属细菌的基因序列自然聚类;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Fujino et al1951)Sakazaki Nakamura and Takizawa1963]。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安曲南等4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防治鱼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medicine)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是中国医药的愧宝。它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且其中的某些药物成分不仅有抗菌作用,还具免疫作用,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自身的抗菌防病能力。另外由于近年来,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方式的迅速发展,养殖产量的提高及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养殖用水体日益恶化,水产品药物残留居高不下,这不仅威胁到水产养殖本身,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越来越严重,同时还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进一步开展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趋势。1体外…  相似文献   

18.
褐点石斑鱼脱鳞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陵水新村港网箱养殖脱鳞病濒死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体内分离到3 株优势菌株XC08061、XC08062 和XC08063, 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这3 株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测序分析, 确定均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其中, XC08061 对体长为12~14 cm 褐点石斑鱼的半致死剂量为5.8×102 CFU/g 鱼体质量。药敏试验表明, 该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在所检测的25种抗菌药物中, 仅对新生霉素、头孢噻肟、先锋必/舒巴坦、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庆大霉素6 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研究7 种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筛选出抗菌和体外免疫活性较强的提取物。考察7 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 增殖、脾淋巴细胞增殖、释放NO、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抑菌实验结果表明, 7 种提取物对真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针对不同的细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抑制活性; 免疫实验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的7 个样品都具有一定的体外免疫活性, 不但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增殖和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还可以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和吞噬中性红。  相似文献   

20.
可口革囊星虫Phasolosma esculenta体腔液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口革囊星虫Phasolosma esculenta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可食用海洋经济动物。本文以可口革囊星虫为研究对象,利用琼脂径向扩散、涂板计数等方法研究其体腔液中物质的抗菌活性以及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体腔液中存在抗菌活性物质,并且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3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葡萄牙假丝酵母Candida lusitaniae抗菌效果不明显。结果还发现:(1)不同提取方式出现明显不同的抗菌效果,与体腔液上清液和2%乙酸提取体腔液所得提取物的抗菌效果相比,超声破碎处理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为明显。(2)理化特性研究发现该抗菌物质抗菌效力持久,抗冻融,并且在5~30 ℃范围内最适抗菌温度约为25 ℃;该物质不耐高温,60 ℃处理10 min后该物质的抗菌作用完全消失;此外,该物质的抗菌作用不依赖金属离子的存在。(3)超滤管过滤截留琼脂扩散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在100 kD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